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兽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学报

王哲

月刊

1005-4545

xbcjvs@163.com

0431-87836534

130062

长春市西安大路5333号

中国兽医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Veterinary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由解放军军需大学主办的兽医专业学术性期刊,是国内兽医界最有影响的权威性核心期刊之一。被CA、CAB、AGRIS、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农业文摘及中国科学引文索引等近20种国内外数据库或检索性刊物收录。《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中国兽医科学核心期刊。中科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确定其为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NLRP3参与奶牛肌成纤维细胞和M1型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

    白云洁赵佳敏巩志国包文慧...
    1507-1513,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奶牛养殖过程中,物理性致伤、细菌感染等因素作用于机体组织或器官,使皮肤或黏膜组织等完整性被破坏而导致组织损伤和创伤的出现.损伤愈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种细胞的相互协作以及多种细胞因子的参与.其中,巨噬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的相互作用对于组织修复是不可或缺的.天然免疫系统中的模式识别受体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可能对机体组织修复过程具有调控作用.本试验通过体外培养奶牛肌成纤维细胞及M1型骨髓源巨噬细胞,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进行共培养,检测M1型骨髓源巨噬细胞中细胞因子的分泌、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蛋白及mRNA表达.通过使用NLRP3抑制剂MCC950探讨NLRP3在2种细胞相互作用过程中发挥的调控机制.结果显示,本试验成功建立了体外培养奶牛肌成纤维细胞方法.肌成纤维细胞培养上清液(myofibroblast conditioned medium,MFbCM)能够调节M1型巨噬细胞促炎因子分泌活动,M1型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M1 macrophage conditioned medium,M1øCM)能够调节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且NLRP3参与2种细胞间相互作用.结果表明,NLRP3在肌成纤维细胞和M1型骨髓源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NLRP3肌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奶牛

    室旁核VGlut2神经元投射通路

    王星刘昊东李鹏辉李嘉成...
    1514-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囊泡型谷氨酸转运蛋白2(VGlut2)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表达于下丘脑室旁核(PVNVGlut2),调节摄食和能量代谢,对维持机体稳态具有重要作用.但尚不清楚PVNVGlut2神经元上、下游投射网络,阻碍了解析谷氨酸能神经元环路功能.因此,本研究采用脑立体定位注射技术,将顺行和逆行示踪病毒注射到VGlut2小鼠的PVN,寻找PVNVGlut2神经元的输入和输出核团.顺行示踪结果表明,PVNVGlut2神经元投射到下游内侧杏仁核(MeAD)和弓状核(ARC).逆行示踪结果表明.PVNVGlut2接受前置核(Pr)、桥脑网状被盖核(RtTg)、舌下神经核(12N)输入.此外,在PVN发现VGlut2与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神经元共表达.通过病毒追踪工具解析PVNVGlut2神经元的解剖学网络,为后续研究剖析PVNVGlut2功能调控奠定基础.

    下丘脑室旁核谷氨酸能神经元神经投射能量代谢脑立体定位注射小鼠

    基于Toll样信号通路探讨FSE对大鼠乳腺炎的治疗作用

    成晓丽曹璐王桃姚丹...
    1521-1525,1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探讨连翘提取物(Forsythia suspensa extracts,FSE)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大鼠乳腺上皮细胞炎症损伤的保护机制.选择哺乳期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第4对乳腺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第4对乳腺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各100 μL),高剂量组(第4对乳腺注射菌液24 h后,1~7 d灌胃FSE 3.750 g/(kg·d)),中剂量组(第4对乳腺注射菌液24 h后,1~7 d灌胃FSE 1.875 g/(kg·d)),低剂量组(第4对乳腺注射菌液24 h后,1~7 d灌胃FSE 0.935 g/(kg·d)),末次给药24 h后采集血样后处死.结果显示,模型组乳腺组织严重受损,乳腺组织中检测到核因子κB抑制物激酶β(IKKβ)、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κB(NF-κB)、Toll样受体4(TLR4)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FSE中、高剂量与模型组相比,乳腺组织中IKKβ、MyD88、NF-KB、TLR4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因此,FSE可能通过抑制Toll样信号通路改善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的大鼠乳腺上皮细胞炎症反应,降低下游通路蛋白IKKβ、MyD88、NF-KB、TLR4的表达,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连翘金黄色葡萄球菌乳腺炎TLR4MyD88大鼠

    As2O3饮水慢性中毒对大鼠肝脏TRβ1介导的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的影响

    王炼王雪飞高魁郭迎春...
    1526-1533,1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As2O3能干扰大鼠血清甲状腺激素(TH)水平,引发慢性肝损伤,然而其机制仍不清楚.为了探明TH信号通路在As2O3引发慢性肝损伤中的作用,采用qRT-PCR、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肝脏TH信号通路的关键调控因子TRβ1、核内途径TRβ1的下游因子(Cyclin D1)基因和蛋白表达变化,核外途经关键因子(Bax、Bcl-2)蛋白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s2O3作用110 d,雌鼠肝脏TRβ1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0.1、0.2 mg/L组Cyclin D1表达显著升高(P<0.01);雄鼠0.4 mg/L组TRβ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各组Cyclin D1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mRNA表达结果与蛋白基本一致.与对照组相比,As2O3作用194 d,各组TRβ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Cyclin D1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mRNA表达结果与蛋白基本一致.与对照组相比,As2O3干扰了大鼠Bcl-2和Bax蛋白表达,并随着作用时间的增长,诱导Bcl-2/Bax蛋白比值升高.其中,各组雌鼠和0.4 mg/L组雄鼠Bcl-2/Bax比值显著升高(P<0.01),0.1 mg/L组雄鼠明显升高(P<0.05).表明大鼠长期慢性饮水摄入As2O3会引起其肝脏TRβ1的基因和蛋白水平异常下降,Cyclin D1的水平异常升高,诱导Bcl-2/Bax蛋白比值升高.

    As2O3肝毒性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受体β1大鼠

    饲粮中添加凉茶渣对白羽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及肠道免疫指标的影响

    郭玥欧阳坤刘彬陈碧兰...
    1534-1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王老吉凉茶渣对白羽肉鸡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和肠道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1日龄体质量相近、健康状态良好的817白羽肉杂鸡2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4只.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Ⅲ、Ⅳ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4%、6%的凉茶渣粉,试验期49 d,分1~21和22~49日龄2个阶段.结果显示:1)与Ⅰ组相比,Ⅲ组21、49日龄体质量均显著增加(P<0.05),22~49和1~49日龄的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上升(P<0.05),1~21、22~49和1~49日龄的平均日增重均显著增加(P<0.05).2)与Ⅰ组相比,21日龄时,Ⅱ组血清总胆固醇(T-CHO)显著降低(P<0.05),Ⅱ、Ⅲ和Ⅳ组甘油三酯(TG)含量均显著减少(P<0.05),Ⅳ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均降低(P<0.05);49日龄时,Ⅱ组AST活性、Ⅲ组T-CHO含量和Ⅳ组LDL-C含量均降低(P<0.05),Ⅲ和Ⅳ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均升高(P<0.05),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均降低(P<0.05).3)在十二指肠中,与Ⅰ组相比,21日龄时,Ⅱ组的TNF-a表达显著降低(P<0.05),49日龄时,Ⅱ组的IL-10表达升高(P<0.05),Ⅲ、Ⅳ组的IL-2表达显著降低(P<0.05);在空肠中,与Ⅰ组相比,49日龄时,Ⅱ组IL-10的表达上升(P<0.05),Ⅲ、Ⅳ组的IL-2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凉茶渣在不影响白羽肉鸡正常生长性能的基础上,可调节血脂水平,同时增强肠道免疫.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2%~4%的凉茶渣效果较好.

    凉茶渣白羽肉鸡生长性能血清指标肠道免疫指标

    非洲猪瘟病毒的流行与遗传演化:变与不变

    陈盛媚王涛陆战豪蓝靖...
    1545-15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家猪和野猪而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ASFV在欧洲暴发流行过程中,已演化出无红细胞吸附特性的弱毒株.2018年,基因Ⅱ型ASFV强毒株传入我国后,相继出现了基因Ⅱ型弱毒株、基因Ⅰ型弱毒株以及基因Ⅰ型和Ⅱ型重组的ASFV强毒株.这表明ASFV在流行过程中出现了复杂、多样的遗传演化,给疫苗研发和疫病的监测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首先对ASFV在我国和全球流行的新特点进行了总结;重点分析了 ASFV在流行过程中的遗传变异和致病性的改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 ASFV遗传变异对病毒免疫逃逸和致病性的影响,以及对疫苗研发、疫病检测和监测带来的挑战;旨在加深对ASFV遗传演化规律与变异机制的认知,从而为疫苗和诊断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非洲猪瘟非洲猪瘟病毒基因突变重组遗传演化疫苗

    猪瘟病毒跨细胞膜内化分子机制及猪瘟的防控研究进展

    邹宏程鹏郭建华罗干...
    1556-1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猪瘟(CSF)是由猪瘟病毒(CSFV)引起的一种猪的临床上以高热稽留和广泛性出血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是WOAH通报性疫病.CSFV作为一种单链RNA囊膜病毒,在适应外界环境压力的过程中,已经演变出一套吸附和侵入细胞的策略,但具体的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研究表明,CSFV主要通过网格蛋白介导的跨细胞膜内化,在胞质内以胞内体的形式存在,在一定条件下胞内体囊膜融合释放基因组进行病毒增殖.此间CSFV依赖与宿主蛋白发生相互作用,抑制宿主干扰素的合成分泌,调控宿主细胞凋亡、自噬、焦亡和炎症反应等生命活动,逃避宿主的天然免疫,从而促进病毒在宿主体内进一步复制,但具体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就CSFV跨细胞膜内化的分子机制和CSF的防控难题展开概述,以期为CSF的净化提供理论依据.

    猪瘟病毒跨细胞膜内化分子机制

    牛白血病病毒检测技术进展

    白和平郭建军张洪伟史秋梅...
    1563-1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牛白血病病毒(BLV)主要引起牛的B细胞恶性淋巴瘤,导致免疫抑制,进而使动物易感染其他疾病,除西欧外,世界各地均检出牛BLV.在人类中,存在BLV的血清抗体并在乳腺组织切片和肺肿瘤中检测到BLV的逆转录DNA,可能BLV为一种潜在的人畜共患病.目前缺乏BLV有效的治疗方法和商业化疫苗,深入了解BLV检测技术的发展,将有助于研究人员选择适合的检测方法,规避无效的检测结果,满足借助诊断防控疫病的要求.鉴于此本文对BLV细胞学检测法、核酸检测法、血清学检测法等19种检测技术进行综述,并分析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以期为BLV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牛白血病病毒细胞学检测法核酸检测法血清学检测法

    伊氏锥虫病的诊断及防控研究现状

    陈永艳杜承王晓钧
    1571-1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伊氏锥虫病是由锥虫属的伊氏锥虫(Trypanosoma evansi,T.evansi)感染哺乳动物引起的一种血液原虫病,也称"苏拉",广泛分布于全球.我国农业农村部将伊氏锥虫病归为多种动物共患的三类动物疫病,其可造成马属动物、骆驼、水牛等的贫血、消瘦、甚至死亡,对畜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此外,T.evansi可能还具有人畜共患的潜力,因此对其进行准确诊断至关重要.但由于锥虫亚属间亲缘关系密切,并且存在抗原变异和免疫逃逸,导致T.evansi的鉴别诊断十分困难.本文对伊氏锥虫病的病原学、免疫机制、鉴别诊断和防控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其鉴别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T.evansi免疫逃逸检测技术分离培养疫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