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实用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实用医药
中国实用医药

杜占明

旬刊

1673-7555

zgsyyy2007@yahoo.com.cn

010-64299142;81674222

100013

北京市和平里七区乙16号楼314室

中国实用医药/Journal China Practical Medical
查看更多>>本刊以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医疗领域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帮助广大临床医师提高学术水平,解决在临床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办刊宗旨:充分利用广泛的专家资源,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科学化组织和出版医药卫生知识和相关信息,为医药卫生行业和医药卫生工作者提供交流与探索的园地,成为具有现实性和实用性的知识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微孔腹腔镜无异物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蒋林哲王月华吕鹏孟宪颖...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微孔腹腔镜无异物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40 例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20 例.观察组采取微孔腹腔镜无异物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评分、切口美观满意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7.95±1.54)h、术后排气时间(12.75±2.10)h短于对照组的(11.20±4.36)、(16.80±4.75)h,住院费用(1.42±0.13)万元少于对照组的(1.80±0.80)万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2.45±0.51)分、切口美观满意度评分(1.00±0.00)分低于对照组的(4.75±0.97)、(1.60±0.5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躯体、心理、角色以及社会评分分别为(94.60±1.82)、(94.80±1.91)、(93.10±2.40)、(93.30±3.34)分,高于对照组的(87.60±3.14)、(86.45±3.74)、(86.05±3.00)、(84.70±4.0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无胆漏、出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微孔腹腔镜无异物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美容效果良好,体内不残留异物,术后康复时间短,费用低廉,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有积极作用,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微孔腹腔镜无异物胆囊切除术胆囊结石生活质量

    结直肠息肉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朱敏陈伟王雳蒋晏英...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结直肠息肉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 78 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 78 例肠镜检查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po)A1、Apo B、Apo E、脂蛋白a(Lpa)],观察组内不同病理分型的血脂指标;分析血脂指标与结直肠息肉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TG(1.58±0.57)mmol/L、TC(5.25±1.10)mmol/L、LDL-C(3.41±0.82)mmol/L、Apo B(0.98±0.26)g/L、Lpa(140.98±27.65)mg/L均高于对照组的(1.19±0.36)mmol/L、(4.38±0.86)mmol/L、(2.57±0.73)mmol/L、(0.80±0.21)g/L、(82.79±20.04)mg/L,HDL-C(1.14±0.31)mmol/L低于对照组的(1.48±0.42)mmol/L(P<0.05);两组Apo A1、Apo E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不同病理分型的TG、TC、LDL-C、HDL-C、Apo B、Lpa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性息肉的TG、TC、LDL-C、Apo B、Lpa水平高于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HDL-C水平低于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P<0.05);观察组不同病理分型的Apo A1、Apo E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Spearman 相关性分析显示:TG、LDL-C、Apo B、Lpa水平与结直肠息肉发生率呈正相关(r=0.161、0.170、0.186、0.178,P<0.05);TC、HDL-C、Apo A1、Apo E水平与结直肠息肉发生率无明显相关性(r=0.062、0.071、0.060、0.064,P>0.05).结论 结直肠息肉发生率与血脂中TG、LDL-C、Apo B、Lpa水平呈正相关,且腺瘤性息肉血脂水平最为紊乱,临床可将血脂异常作为结直肠息肉的危险因素.

    结直肠息肉血脂相关性

    内镜下高频电凝圈套切除联合APC治疗0.5~1.0cm结直肠扁平息肉的疗效探讨

    郑勇强
    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凝圈套切除联合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 0.5~1.0 cm结直肠扁平息肉的效果.方法 100 例(163 枚息肉)0.5~1.0 cm结直肠扁平息肉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50 例,83 枚息肉)和对照组(50 例,80 枚息肉).试验组患者给予内镜下高频电凝圈套切除联合APC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内镜下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息肉一次性切除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 1 年内复发情况.结果 试验组中 80 枚息肉用高频电凝圈套联合APC切除一次完成,残端用氩离子进一步凝固直至息肉表面变白.对照组中 65 枚息肉用高频电凝圈套切除一次完成,残端用活检钳或热活检钳切除.试验组息肉一次性切除率96.39%高于对照组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 2 例患者因广基息肉电凝切除后创面较深有少量出血,用钛夹夹住创面,未出现迟发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3 例患者术后有腹部胀痛不适等表现,经卧床休息 1 d后完全缓解.对照组术后未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2 例患者术后有腹部胀痛不适等表现,经卧床休息 1 d后完全缓解.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 1 年内复发率 0 低于对照组的 1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凝圈套切除联合APC治疗 0.5~1.0 cm结直肠扁平息肉,完整切除率得到有效提高,且并发症未明显增加,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结直肠扁平息肉内镜下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氩离子凝固术并发症复发

    腹腔镜微创手术对穿孔性阑尾炎患者疼痛度、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

    付健健王庆诺王庆光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穿孔性阑尾炎采取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疼痛度、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80 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 40 例.对照组开展开腹阑尾切除手术治疗,研究组以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炎性因子指标、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42.01±4.12)min、下床活动时间(10.42±1.26)h、肛门首次排气时间(22.54±1.98)h、住院时间(3.59±1.04)d均短于对照组的(55.43±4.65)min、(23.63±2.98)h、(34.67±3.99)h、(13.76±2.8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20.03±2.61)pg/ml、降钙素原(8.75±1.52)μg/L、C反应蛋白(18.06±2.61)mg/L均低于对照组的(35.96±2.65)pg/ml、(13.86±1.79)μg/L、(26.96±2.6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1.02±0.16)分低于对照组的(2.51±0.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穿孔性阑尾炎实施腹腔镜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可增强预后,减轻患者疼痛度,减少并发症的产生,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腹腔镜微创手术穿孔性阑尾炎疼痛度并发症

    儿童日间手术发生POV的危险因素分析

    张勇
    6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儿童日间手术发生术后呕吐(POV)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8974 例儿童日间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检验分析POV患儿的临床特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OV的危险因素.结果 8974 患儿中男 6736 例,女 2238 例;平均年龄(5.43±2.82)岁.手术类型包括耳鼻喉科、普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眼科和口腔科手术;平均麻醉时间(37.65±31.94)min;平均手术时间(26.60±30.08)min.发生POV的患儿共 468 例(5.2%),可作为呕吐组,其余 8506 例患儿作为无呕吐组.呕吐组与未呕吐组患儿年龄、年龄段、性别、手术时间、麻醉时间、麻醉方式(气管插管/喉罩)、手术类型(耳鼻喉科、普外科、泌尿外科、骨科、口腔科手术)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呕吐组患儿眼科手术占比 2.6%低于无呕吐组的 5.9%,腹腔镜手术占比 29.5%、13 点后开始手术占比 53.6%高于无呕吐组的 23.8%、4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检验中P<0.05 的变量腹腔镜手术、13 点后开始手术、眼科手术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镜手术是POV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9,P=0.017<0.05),眼科手术是POV的保护因素(OR=0.46,P=0.011<0.05).结论 腹腔镜是儿童日间手术患儿POV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评估儿童日间手术患儿POV风险时,需将手术方式纳入考虑.

    儿童日间手术危险因素术后呕吐

    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消融在改善颈椎疼痛中的有效性研究

    王伟
    6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在改善颈椎疼痛中实施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消融的有效性.方法 90 例颈椎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臭氧消融)和观察组(臭氧消融联合射频消融),各45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定量表(NDI)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症状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1.89±0.48)分、NDI评分(18.14±1.69)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12±0.69)、(25.84±3.41)分(P<0.05).观察组治疗后社会功能、躯体质量、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评分分别为(79.42±3.07)、(82.84±3.24)、(85.84±3.14)、(82.27±3.4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4.15±2.29)、(75.57±3.29)、(74.44±3.67)、(74.56±3.87)分(P<0.05).观察组治疗后压痛、僵硬、颈部肌肉疼痛、颈部活动受限评分分别为(0.90±0.19)、(0.89±0.21)、(0.92±0.15)、(0.85±0.20)分,低于对照组的(1.84±0.25)、(1.79±0.31)、(1.90±0.31)、(1.81±0.17)分(P<0.05).结论 对颈椎疼痛患者实施臭氧消融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能够缓解患者颈椎疼痛感,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程度,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射频消融臭氧消融颈椎疼痛有效性

    简易外固定在多发性创伤伴骨折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王虎张玉涛顾迎东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简易外固定在多发性创伤伴骨折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方法 140 例接受抢救的多发性创伤伴骨折患者,根据抢救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组(采用常规抢救方式)和试验组(采用简易外固定联合常规抢救),每组 70 例.比较两组患者抢救前后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满意度、急救结果.结果 抢救后,试验组患者SAS评分(40.37±2.57)分、SDS评分(41.76±2.50)分、VAS评分(1.98±0.52)分均低于常规组的(70.34±3.18)、(47.67±2.53)、(2.86±0.65)分(P<0.05).试验组患者总满意度 98.57%高于常规组的 90.00%(P<0.05).试验组症状改善率 97.14%高于常规组的 87.14%,再出血发生率 1.43%、二次损伤发生率 2.86%,均低于常规组的12.86%、18.57%(P<0.05).结论 多发性创伤伴骨折患者实施简易外固定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疼痛问题,提高患者满意度,优化抢救结果,在临床中实践中可行性较高.

    满意度抢救结果简易外固定多发性创伤骨折

    MACC1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肿瘤干细胞样特性

    吴共发曾宇婷刘钰君姚雨江...
    7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对结直肠癌(CRC)肿瘤干细胞(CSCs)样特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选择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将MACC1 基因过表达克隆慢病毒颗粒(LV-MACC1)和空载体对照慢病毒颗粒(LV-Ctrl)转染HCT116,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果;分别应用平板克隆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肿瘤球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单克隆能力、侵袭能力及体外肿瘤形成能力;采用蛋白质印迹实验检测MACC1、CD133、蛋白激酶B(AKT)和磷酸化AKT(p-AKT)蛋白水平的表变化,使用 740 Y-P验证PI3K/AKT在MACC1 诱导的干细胞样特性中的作用.结果 感染 48 h,90%以上的细胞均有绿色荧光.LV-MACC1的MACC1蛋白相对表达量为(1.03±0.04),高于LV-Ctrl的(0.14±0.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中,LV-MACC1 的菌落数为(118.70±6.12)个,多于LV-Ctrl的(27.00±4.16)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V-MACC1 细胞侵袭穿孔数为(66.80±3.85)个,多于LV-Ctrl的(27.80±1.99)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V-Ctrl和LV-MACC1的肿瘤球数量分别是(43.8±2.1)个和(63.8±2.5)个,统计显示LV-MACC1 的肿瘤球数显著高于LV-Ctrl(P<0.05).LV-MACC1 的CD44、CD133 和p-AKT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LV-Ctrl(P<0.05),LV-Ctrl和LV-MACC1的总AKT蛋白表达没有差异(P>0.05).使用740 Y-P激活PI3K/AKT通路活性后,CD44 和CD133 相对表达量比未使用 740 Y-P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ACC1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CRC细胞出现肿瘤干细胞样特性和恶性生物学行为.

    结直肠癌肿瘤干细胞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

    细菌性脑膜炎症候群患儿菌群情况及其耐药分析

    吕海生蒋晓媛吕少剑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研究细菌性脑膜炎症候群患儿菌群情况以及耐药情况.方法 选择199 例细菌性脑膜炎症候群患儿为研究对象,采集所有患儿的脑脊液标本完成细菌培养以及药敏试验.分析病原菌分布情况及主要病原菌耐药特点.结果 199 例患儿脑脊液共检出病原菌 61 株,按照占比从高到低的顺序分别为肺炎链球菌、无乳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屎肠球菌、白色念球菌、脑膜炎奈瑟菌及其他,占比分别为 31.15%、21.31%、19.67%、16.39%、3.28%、3.28%、1.64%、1.64%、1.64%.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以及美罗培南的耐药性均为 0,对其他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脑膜炎奈瑟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曲松以及头孢噻肟耐药性均为 0,对其他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肺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性均为 0,对其他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无乳链球菌对头孢哌酮的耐药性为 0,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为 7.69%,而对其他抗菌药物均有明显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以及利奈唑胺的耐药性均为 0,对其他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性;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以及利奈唑胺的耐药性均为 0,对其他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结论 细菌性脑膜炎症候群患儿致病菌以肺炎链球菌、无乳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以及脑膜炎奈瑟菌为主,且不同致病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同,临床工作中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细菌性脑膜炎耐药性致病菌患儿

    经皮超声引导下肾脏穿刺活检的技巧经验分享

    梁雯刘晓晨李锋
    8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经皮超声引导下肾脏穿刺活检的技巧,以提高活检取样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抽取 74 例需进行肾脏穿刺活检的患者,局部麻醉(局麻)后进行经皮超声引导下实时活检穿刺.总结活检时穿刺的技巧,分析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病理诊断结果.结果 74 例患者共获得 103 份组织条,穿刺成功率为 98.6%(73/74).74 例患者中 5 例出现肾周少量血肿,其中 2 例为24 h后复查超声出现肾周少量血肿,3 例为术后 1 周运动时出现腰部不适,复查显示肾周少量血肿;肾周血肿 2 周后自行吸收消失,无其他并发症出现.74 例肾组织穿刺病理结果显示,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 11 例,膜性肾病 19 例,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4 例,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7 例,肾小球微小病变5例,间质性肾炎3例,狼疮性肾炎5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6例,过敏性紫癜肾炎2例,糖尿病肾病9例,淀粉样变性肾病3例.结论 经皮超声引导下肾脏穿刺活检是一种成功率高且并发症较少的方法,而掌握精准医疗理论后超声科和肾内科医师与患者配合是穿刺成功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肾脏穿刺活检经皮超声引导穿刺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