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实验诊断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实验诊断学
中国实验诊断学

孙荣武;赵吉生;王鸿利

月刊

1007-4287

zszd@chinajournal.net.cn

0431-84995294

130033

长春市仙台大街126号

中国实验诊断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Laboratory Diagnosi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实验诊断学》于1997年创刊,现为月刊,刊号为ISSN1007-4287,CN22-1257/R。为国家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共同主办,公开发行的全国性临床实验诊断学和检验医学学术期刊。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并于2002年成为科技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宗旨是促进临床实验诊断学和临床检验学术交流和发展,评价实验检查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帮助临床各科医师提高应用临床检验和实验诊断学的分析能力、理论水平、教学和科研素质。本着面向全国,面向实用,发展学科,跟踪学科发展前沿,传播新技术、新方法、新观念,紧密与临床联系,突出临床诊断特点,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提倡科学求实、学术道德和精神文明,依国家出版法规办好本杂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冠心病患者微小RNA及外周血T细胞表达对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齐贵彬高建步张明磊张永杰...
    253-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微小RNA-126(miR-126)、微小RNA-221(miR-221)、微小RNA-155(miR-155)及外周血 T细胞表达对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间本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38例,根据血管内超声评价斑块性质,分为稳定斑块组56例,不稳定斑块组82例.另收集同期健康志愿者60例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浆miR-126、miR-221、miR-155相对表达量;细胞内染色的流式细胞术测定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占CD4+细胞的比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4项,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γ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患者miR-126表达水平明显降低,miR-221、miR-155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斑块组患者miR-126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稳定斑块组,miR-221、miR-155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患者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占CD4+细胞的比例明显降低,血清IFN-γ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斑块组患者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占CD4+细胞的比例明显低于稳定斑块组,血清IFN-γ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miR-126表达水平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负相关,与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占CD4+细胞的比例呈正相关.冠心病患者miR-221、miR-155表达水平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正相关,与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占CD4+细胞比例呈负相关.结论 miR-126、miR-221、miR-155表达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脉斑块稳定性、CD4+调节性T细胞表达、血脂水平密切相关.

    冠心病miR-126miR-221miR-155调节性T细胞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心动图联合血清cTnⅠ、GDF-15检测对老年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心脏损伤的评估价值

    高正兴郝金利刘鹏达永...
    258-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超声心动图联合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对老年乳腺癌(BC)患者术后化疗心脏损伤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2019年9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112例老年BC术后应用表柔比星为主的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心脏损伤将其分为:心脏损伤组(40例)和心脏未损伤组(72例).评估超声心动图对老年BC患者术后化疗心脏损伤的诊断价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清cTnⅠ、GDF-15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血清cTnⅠ、GDF-15对老年BC患者术后化疗心脏损伤的诊断价值;以心脏损伤判定标准为金标准,评价超声心动图、血清cTnⅠ、GDF-15及三者联合对老年BC患者术后化疗心脏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 超声心动图诊断老年BC患者术后化疗心脏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7.50%、88.89%、84.82%;心脏损伤组患者血清cTnⅠ、GDF-15水平均明显高于心脏未损伤组(P<0.05);血清cTnⅠ、GDF-15诊断老年BC患者术后化疗心脏损伤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4、0.834,截断值分别为221.88 ng/L、8.06 ng/L,灵敏度分别为75.00%、80.00%,特异度分别为94.44%、87.50%,准确度分别为87.50%、84.82%;超声心动图联合血清cTnⅠ、GDF-15诊断老年BC患者术后化疗心脏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7.50%、86.11%、90.18%,优于单独诊断.结论 超声心动图联合血清cTnⅠ、GDF-15对老年BC患者术后化疗致心脏损伤有较高诊断价值,可有效提高灵敏度、准确度,具有较高特异度.

    超声心动图心肌肌钙蛋白Ⅰ生长分化因子-15乳腺癌化疗心脏损伤

    丙酮酸激酶M型同工酶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表达特点

    刘博宇李松涛邱琳杜昕欣...
    263-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脑脊液(CSF)中丙酮酸激酶M型同工酶(PKM)的表达特点及其与阿尔茨海默病(AD)核心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ADNI数据库中痴呆(AD)组62例,轻度认知障碍(MCI)组130例,以及健康对照(CN)组83例,共275例研究对象.分析各组间CSF PKM水平差异以及PKM与AD生物标志物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CN组相比,MCI组及AD组CSF PKM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非载脂蛋白Eε4(APOEε4)基因携带者相比,该基因携带者PKM水平显著升高(P=0.011).MCI组及AD组患者CSF PKM水平与CSF中总tau蛋白(t-tau)及磷酸化 tau 蛋白(p-tau)水平呈相关性(MCI:r=0.802,P<0.001;r=0.759,P<0.001.AD:r=0.783,P<0.001;r=0.715,P<0.001).结论 AD及MCI患者中CSF PKM水平与CN组相比显著升高,其与tau蛋白呈正相关,且与APOEε4基因携带情况相关,提示其有待成为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标志物和干预靶点.

    阿尔茨海默病脑脊液生物标志物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PPARγ水平与非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的相关性

    杨普香娄方丽
    268-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水平与非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HT)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筛选2020年7月至2023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医院收治的ACI患者193例,根据影像学表现是否发生HT可将患者分为HT组(n=39)和非HT组(n=154).比较两组血清MMP-9、PPARγ水平及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ACI患者非溶栓治疗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PARγ、MMP-9对ACI患者非溶栓治疗后发生HT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非HT组相比,HT组血清PPARγ水平较低,MMP-9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T组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糖尿病占比、房颤病史占比、发病至治疗时间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PR)水平高于非H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有房颤史、hs-CRP和MMP-9水平偏高是导致ACI患者非溶栓治疗后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水平PPARγ则是发生HT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PPARγ、MMP-9单独预测ACI非溶栓治疗后HT的AUC为0.787、0.737,采用log(P)法将PPARγ、MMP-9进行联合,其联合预测的AUC(95%CI)为0.898(0.846~0.937)较单独预测的效能更好(P<0.05).结论 MMP-9高水平是ACI患者非溶栓后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PPARγ高水平则是其发生的保护因素,两者联合预测ACI患者非溶栓后发生HT的临床价值较高.

    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基质金属蛋白酶-9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非溶栓

    重症脑梗死患者血清中miR-206和miR-210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

    郭发瑞郭囡兀瑞俭柴晓波...
    273-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重症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微小RNA-206(miR-206)和微小RNA-210(miR-210)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在黄河三门峡医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脑梗死(ACI)患者96例为重症ACI组,同期收集治疗的轻型ACI患者90例为轻型ACI组,体检健康的志愿者94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各组血清miR-206和miR-210的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重症ACI患者血清miR-206和miR-210表达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血清中miR-206和miR-210的表达水平对重症ACI的诊断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ACI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轻型ACI组相比,重症ACI组NIHSS评分、脑梗死体积显著升高(P<0.05).重症ACI组miR-206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轻型ACI组及对照组,轻型ACI组显著低于对照组;重症ACI组miR-210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轻型ACI组及对照组,轻型ACI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重症ACI患者血清中miR-206和miR-210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366,P<0.001).二者联合诊断重症 ACI 的 AUC 高于 miR-206 和 miR-210 单独诊断的 AUC 值(Z=21.203,P<0.001;Z=35.634,P<0.001).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脑梗死体积、miR-206和miR-210表达是重症ACI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重症ACI患者血清中miR-206表达水平呈异常降低,miR-210呈异常升高,两者是重症ACI发生的影响因素.

    重症脑梗死微小RNA-206微小RNA-210

    基于多序列MRI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脑膜瘤组织学分型的价值

    孔春雨莫展豪程斯文隋赫...
    278-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基于常规多序列MRI的影像组学模型在术前预测纤维型和非纤维型脑膜瘤的价值,以助于临床术前准备及预后评估.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自2013年3月至2022年12月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共317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及多序列MRI(包括T1WI、T2WI、T2WIFLAIR、T1WI增强)资料.手动勾画获得脑膜瘤强化区作为感兴趣区域(EnHROI),并分别将勾画区域向外周各自膨胀3 mm、5 mm得到EnH3mmROI、EnH5mmROI,对每个MRI序列的三种ROI分别提取影像特征,分别采用5折交叉验证法和留一法交叉验证(LOOCV)分别进行特征筛选、模型验证及比较.使用相关系数法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算法进行特征选择,随后使用支持向量机的机器学习算法(AVM)构建模型,最后评估不同预测模型的效能.结果 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预测脑膜瘤分型的影像组学模型中,基于EnH3mmROI的预测模型均优于基于EnHROI的模型及EnH5mmROI的模型.基于EnHROI模型AUC值为0.801、准确率为0.842;基于EnH3mmROI模型AUC值为0.858、准确率为0.842;基于EnH5mmROI模型AUC值为0.841、准确率为0.868.结论 ①基于EnH3mmROI所建立的影像组学预测模型效能明显优于基于EnHROI及EnH5mmROI所建立的预测模型.②基于常规多序列MRI图像建立的术前预测脑膜瘤组织学分型的影像组学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有助于临床判断预后以及为治疗计划提供依据.

    脑膜瘤影像组学组织学分型磁共振成像

    Hsa_circ_MIB1在神经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罗伶俐陈思敏
    286-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hsa_circ_MIB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5例胶质母细胞瘤组织及4例正常脑组织中差异表达的circRNA,挑选并鉴定出下调明显的hsa_circ_MIB1为研究对象.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并比较胶质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及神经胶质细胞系HEB和3种神经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U251、U87、SF126)中hsa_circ_MIB1的表达水平.分析hsa_circ_MIB1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法分析hsa_circ_MIB1表达水平与生存期的关系;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hsa_circ_MIB1对神经胶质瘤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 胶质瘤组织中hsa_circ_MIB1的表达量(0.28士0.63)明显低于正常脑组织(1.60士 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恶性胶质瘤细胞系中的hsa_circ_MIB1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神经胶质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P<0.05).hsa_circ_MIB1的表达与胶质瘤患者的临床分期显著相关(x2=7.930,P<0.005),临床分期越高,hsa_circ_MIB1的表达水平越低.Kaplan-Meier生存质量分析显示hsa_circ_MIB1低表达的胶质瘤患者生存期明显长于高表达hsa_circ_MIB1的胶质瘤患者;ROC曲线诊断的临界值为0.8289,曲线下面积为0.928,其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和82.89%.结论 hsa_circ_MIB1在神经胶质瘤中表达量下降,其低表达与临床分期和预后相关,可作为神经胶质瘤诊断和治疗的新型分子标志物.

    环状RNA胶质瘤hsa_circ_MIB1

    骨髓染色体联合FISH技术在恶性血液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李付广张晓静谢小雷汤素环...
    292-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联合改良骨髓染色体制备方法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分析其在恶性血液病特别是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来清远市人民医院就诊的35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抽取16例患者的骨髓细胞对骨髓染色体制备的接种浓度、秋水仙碱浓度、时间和低渗等进行改良,优化后对培养时间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按照不同培育时间(16 h、20 h、24 h和28 h)将每例平均分成A、B、C和D 4组;最后用改良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骨髓染色体核型分析,同时利用FISH技术对CML患者进行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并对异常染色体统计分析.结果 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4组染色体分裂相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20 h)显著高于D组(P<0.05);B组的培养成功率同样显著高于D组(P<0.05).35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均一性培养成功率为96.6%(343/355),异常染色体检出率为40.3%(143/355).CML患者骨髓染色体和FISH阳性检出率一致,在加速期和急变期检出额外异常染色体.结论 改良后的骨髓染色体短期培养法成功率高、稳定性好、异常染色体检出率高,培养在16~24 h之间为宜,20 h最为理想,不宜超过28 h;Ph染色体和额外异常染色体与CML病程密切相关,异常染色体核型的检出为临床对白血病的诊断分型、后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骨髓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异常染色体核型恶性血液病

    院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子流行病学和耐药性研究

    刘丽娟陈秀美张敏翟伟...
    298-3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院内临床和环境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的耐药机制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MDRAB的传播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院内临床及环境分离到的非重复MDRAB菌株34株,其中临床标本25株,环境标本9株.应用PCR和测序方法检测MDRAB的耐药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MDRAB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34株MDRAB阳性基因携带率分别为:blaOXA23、blaOXA-51 及 blaOXA64gp 均为 100%,TEM 85.3%(29/34).25 株临床 MDRAB 监测到 7 个 ST 序列类型:分别为 ST540(10/25)、ST195(5/25)、ST369(3/25)、ST208(2/25)、ST381(2/25)、ST938(2/25)和 ST451(1/25);6个克隆群:分别为 A 群(9/25)、D 群(8/25)、C 群(4/25)、F 群(2/25)、E 群(1/25)、G 群(1/25).9 株环境 MDRAB 监测到2个ST序列类型:ST208(8/9)、ST540(1/9);2个克隆群:B群(8/9)、C群(1/9).结论 院内MDRAB主要来源于重症监护病房,blaOXA-51-Like+blaOXA-23+blaTEM-like是主要碳青霉烯耐药模式.院内临床流行的主要序列类型为ST540和ST195,主要的克隆群为A群、D群.ST540、A克隆群MDRAB贯穿整个研究阶段且在多个重症监护病区播散流行.临床与环境MDRAB主要流行的ST序列型和克隆群存在差异.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多位点序列分析脉冲场凝胶电泳同源性

    208例耐药结核病患者耐药特征分析

    马志强陈薇王晓燕李才信...
    304-3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了解耐药结核病患者的耐药特征.方法 收集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结核科收治的208例耐药结核病患者的实验室资料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不同年龄、性别、标本类型、抗结核药物耐药中的占比情况.结果 208例研究对象中.各年龄段耐药青少年5例(2.40%),青年97例(46.64%),中年70例(33.65%),老年36例(17.31%);不同性别中男性130例(62.50%),女性78例(37.50%).各抗结核药物中单耐药97例(46.63%),多耐药22例(10.58%),耐多药89例(42.79%);单耐药中耐异烟肼最多,为51例(24.52%),其次为耐利福平24例(11.54%).各标本耐药中痰液110例(52.89%),灌洗液83例(39.90%),脓液7例(3.37%),胸水3例(1.44%)、支刷物3例(1.44%)、脑脊液2例(0.96%).结论 耐药结核病患者以异烟肼为代表的单耐药为主,耐多药次之,不同人群中青年和男性耐药多见,各标本中痰液标本耐药占比最多.应注意耐药结核病患者检测及诊疗工作.

    结核病耐药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