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肝衰竭患者采取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 therapy,PE)及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治疗中,开展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常规凝血功能检查对其治疗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0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医院治疗的220例肝衰竭患者.以术前综合评估结果为依据,将采取PE治疗的9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采取CBP治疗的13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在患者治疗过程中,2组定期开展常规凝血功能检查,作为治疗方案效果的评估依据,观察组还进行TGE评估.对比2种检测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 治疗后,经TEG检查,观察组凝血反应时间(reaction time,R)、血细胞凝集块形成速率(angle,α角)、最大凝固幅度(maximum amplitude,MA)、凝血指数(coagulation index,CI)分别为(7.8±2.6)min、(44.1±10.4)°、(37.8±7.4)mm、(-6.7±1.5),均优于治疗前的(11.8±3.2)min、(37.2±9.5)°、(34.0±8.5)mm、(10.6±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经常规凝血功能检查,观察组凝血时间(prothrombin time,PTA)、国际标准 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分别为(19.3±5.3)%、(2.7±1.3)s、(1.1±0.5)g/L、(106.2±40.1)s,对照组为(46.8±12.0)%、(1.2±0.3)s、(1.4±0.6)g/L、(40.9±14.0)s,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PTA、Fib低于对照组,INR、APTT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 ≤ 6 h 的 PTA 为(37.0±12.5)%、APTT(76.8±10.5)s,高于治疗后>6 h 的(34.0±10.2)%、(72.0±12.4)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 h的R值为(93±33)min,α 角为(38.8±8.2)°,MA 为(30.6±13.2)mm,CI 为(-8.7±1.8),优于治疗后>6h 的(11.4±7.1)min、(34.6±16.4)°、(26.5±12.7)mm、(-10.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肝功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G在评估CBP治疗肝衰竭效果中的价值显著,且相比常规凝血指标检查,评估的敏感性更高.通过治疗过程中的凝血功能监护,可提升疗效,改善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