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半月刊

1674-9316

chsm@vip.126.com ,wsbz@vip.126.com

010-64476881

100055

宣武区红莲南路30号7层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Journal China health standard management
查看更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协助卫生部宣传报道国家及行业卫生标准,征集社会各界对卫生标准的意见和建议,以内参形式向卫生部及专业机构提出卫生标准的立、改、废建议,让社会了解卫生标准制修订过程,让专家交流学术心得,解读卫生标准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福州市体检人群子宫颈癌的危险因素分析

    魏永金蒋雪梅李玉花李健...
    8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福州市子宫颈癌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制订本地区子宫颈癌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福州市第一总医院健康体检中心 2013 年 1 月—2022 年 12 月年龄 35~64 岁子宫颈癌患者 100 例作为病例组。按照病例对照研究的 1∶1 匹配原则,选取同一地区、同一医院、年龄差异<3 岁的非恶性肿瘤患者 100 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农村居民[(odds ratio,OR)= 4。125,P= 0。003]、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OR= 55。200,P<0。001)和并发生殖道感染(OR= 2。992,P= 0。047)为子宫颈癌的危险因素。初婚年龄(OR= 0。881,P= 0。032)、正常分娩次数≤2(OR= 0。480,P= 0。033)和避孕(OR= 0。291,P= 0。002)为子宫颈癌的保护因素。结论 福州市妇女子宫颈癌的高发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HPV感染是子宫颈癌的最高危险因素,生殖道感染和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妇女子宫颈癌的危险性较高;初婚晚、生育次数≤2 次和避孕是子宫颈癌发生的保护因素。

    福州市体检人群子宫颈癌危险因素回归分析人乳头状瘤病毒

    多学科医护一体化模式在马拉松医疗保障中的应用

    洪闽女沈雪娟黄雪君吴李莉...
    9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多学科医护一体化模式在厦门国际半程马拉松医疗保障中的应用与实践工作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和分析 2022 年 12 月厦门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参赛 13 571 名)实施多学科医护一体化模式的管理与实践工作经验,包括应急小组成立、保障前培训和人员配置与分布的具体工作安排与实施方法。结果 共接诊患者 43 例,其中普通住院 26 例,ICU 5 例,留观 12 例,未出现死亡人数;在就诊科室中,呼吸内科占比达 13。95%,神经内科占比最低,为 4。65%。由于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保障服务,预检分诊二三级中的急救时间和改良早期危险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评分均在正常范围之内,保证了比赛的顺利进行。结论 多学科医护一体化模式能够很好地发挥救治作用,通过提前预案演练查找救治缺陷和问题,为以后高强度体育赛事提供应急管理依据和经验。

    多学科医护模式马拉松急救预检分诊救治模式满意度

    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朱国吴达周志平宋金海...
    96-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后 90 d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3 月—2023 年 6 月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 64 例患者资料,均为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并行血管内治疗的病例。根据患者术后 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ore,mRS)评分,mRS评分≤2 分者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3 分者为预后不良组,将基线资料、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行组间比较。先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危险因素,再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入组 64 例患者,其中预后良好组 25 例,预后不良组39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间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基底动脉闭塞血管造影侧支分级(angiographic collateral grading system for basilar artery occlusion,ACGS-BA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NIHSS评分≥20分及ACGS-BAO分级≤2级与不良预后相关,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术后90 d不良预后与术前高NIHSS评分,低ACGS-BAO分级相关。

    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预后

    三氧化物凝聚体治疗牙体牙髓病的临床分析

    谢昕桐刘小芳
    101-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三氧化物凝聚体治疗牙体牙髓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2023 年 1 月宁德人民医院收治的牙体牙髓病患者 200 例,根据不同修补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100 例。对比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三氧化物凝聚体治疗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00%vs。70。00%)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修补满意度(95。00%vs。74。0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00%vs。21。0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牙体牙髓病可以采取三氧化物凝聚体进行治疗,从而确保治疗有效率,减轻患者疼痛感,降低不良反应风险,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

    三氧化物凝聚体牙体牙髓病满意度临床效果疼痛生活质量

    DEB-TACE治疗肝功能Child-Pugh评分8分肝细胞癌的疗效评价

    卞帅石奇谢志江周旭升...
    105-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对于肝功能Child-Pugh评分 8 分的肝细胞癌使用载药微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drug-eluting beads-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DEB-TACE)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 2021 年 11 月—2022 年 11 月安庆市立医院连续纳入 20 例肝功能Child-Pugh分级B级 8 分的肝癌患者,均接受DEB-TACE治疗。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20 例患者均行CalliSpheres载药微球进行治疗,过程顺利。术后 1 个月,患者治疗效果为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2 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11 例、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2 例、疾病稳定(sable disease,SD)5 例,且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 65。0%(13/20)。7 例后续接受了靶免系统治疗。术后 1 周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总胆红素和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水平都有所上升,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蛋白水平变化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对比,经手术治疗 1 个月后,患者的肝功能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仅发生了轻微不良反应,如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结论 DEB-TACE治疗肝功能Child-Pugh评分 8分的肝细胞癌的近期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CalliSpheres载药微球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完全缓解

    泡沫敷料结合自粘弹力绷带在隐匿性阴茎矫治术中的应用

    黎丽明李云全容国筹陈思思...
    110-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将泡沫敷料、自粘弹力绷带运用于患儿隐匿性阴茎矫治术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22 年 7 月—2023 年5 月桂平市人民医院接受行隐匿性阴茎矫治术治疗的患儿 102例,按照患儿术后固定方式的不同,接受自粘弹力绷带固定包扎的患儿为对照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泡沫敷料的患儿为研究组,各 51 例。对比 2 组患儿术后疼痛、水肿程度、术后恢复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 3、5 d、1 周,研究组的疼痛、水肿情况逐渐降低,术后恢复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3。92%,低于对照组的 15。69%(P<0。05)。研究组的总满意度为 98。04%,高于对照组的 86。27%(P<0。05)。结论 对于行隐匿性阴茎术后的患儿采用泡沫敷料结合自粘弹力绷带,有利于减低患儿伤口疼痛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改善临床恢复指标及对术后工作的满意程度。

    泡沫敷料自粘弹力绷带隐匿性阴茎矫治疼痛程度水肿程度医疗用品

    256排CT扫描鼓室盾板在胆脂瘤型中耳炎诊断中的价值

    刘大鹏许佳孙军
    114-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鼓室盾板在 256 排CT的形态特征在胆脂瘤型中耳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 2017 年 3 月—2021 年 3月山东省荣成市人民医院 80 例临床诊断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CT扫描,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冠状位观察鼓室盾板的形态,作出有无并发胆脂瘤的诊断,与术中所见和术后病理诊断对照,评价其符合率。结果 56 例患者鼓室盾板有明显骨质破坏吸收,其中 54 例患者手术证实合并胆脂瘤。24 例患者鼓室盾板无明显骨质破坏吸收,14 例患者为骨疡型,10 例为单纯型。胆脂瘤型中耳炎与鼓室盾板破坏的CT表现符合率为 94。2%。结论 256 排CT扫描鼓室盾板在胆脂瘤型中耳炎的诊断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鼓室盾板的骨质破坏是诊断胆脂瘤型中耳炎较特异性的指标,为临床对中耳炎的分型及选择手术方式的选择、术后随访提供了很大帮助。

    CT鼓室盾板中耳炎胆脂瘤临床表现CT征象

    可视喉镜气管插管术在危重症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

    刘颖苏永群
    118-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可视喉镜气管插管术在危重症患者院前急救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5 月—2023 年 5 月徐州市中医院收治的 96 例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院前急救气管插管术的不同分为 2 组。其中行普通喉镜气管插管术的 46 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行可视喉镜气管插管术的 50 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 2 组的操作情况、血流动力学、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 98。00%,高于对照组的82。61%(P<0。05)。观察组插管时间为(34。59±4。36)s、声门暴露时间为(4。71±0。54)s,短于对照组的(47。21±6。83)s、(7。59±1。69)s(P<0。05)。观察组插管次数为(1。58±0。36)次,少于对照组的(2。44±0。53)次(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4。35%,低于对照组的 1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前、插管后,2 组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时,观察组HR为(77。05±6。89)次/min、MAP为(97。19±11。06)mmHg,低于对照组的(94。71±9。65)次/min、(112。57±13。67)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视喉镜气管插管术在危重症患者院前急救中效果显著,能够提升插管成功率,减少插管时间,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且并发症较少。

    危重症院前急救可视喉镜气管插管术血流动力学并发症心率平均动脉压

    鼻咽癌患者适形调强放疗后的自我怜悯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王家强洪芙蓉彭清琴
    12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适形调强放疗后的自我怜悯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2022 年 1 月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接受适形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 110 例作为研究对象,于适形调强放疗后采用自我怜悯量表(self-compassion scale,SCS)对患者自我怜悯水平进行评估,对比所有受试者一般资料及不同特征患者SCS总分,使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与SCS总分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鼻咽癌患者适形调强放疗后SCS总分的相关因素。结果 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下的鼻咽癌患者适形调强放疗后SCS总分显著高于大专及以上患者,毒副反应数≤3 种的SCS总分显著高于>3 种者,农民SCS总分显著低于职工及其他,家庭人均月收入<3 000 元的SCS总分显著低于家庭人均月收入≥3 000 元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癌患者适形调强放疗后SCS总分为(78。16±5。25)分,处于中等水平,自我友善及自我批判分值较高,普遍人性及正念分值较低;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受教育程度、毒副反应数、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与SCS总分呈正相关(r= 0。346、0。587、0。613、0。544,P= 0。008、0。003、<0。001、0。002)。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毒副反应数、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是鼻咽癌患者适形调强放疗后SCS总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鼻咽癌患者适形调强放疗后自我怜悯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其水平与受教育程度、毒副反应数、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具有密切关系,临床可结合以上因素,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干预,以提高自我怜悯水平。

    适形调强放疗鼻咽癌自我怜悯影响因素相关性毒副反应

    膈下动脉参与肝脏肿瘤供血的影像与介入治疗效果

    游琴章吴伟宝郭彬
    126-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膈下动脉参与肝脏肿瘤供血影像学表现以及介入治疗的效果、安全性。方法 选择 2020 年 1 月—2022 年 12月在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接受血管造影检查,被确诊为肝脏肿瘤的患者 80 例为研究对象,对肿瘤供血的膈下动脉分支实施栓塞治疗,其中 74 例患者采用 5F Cobra型导管,另外 6 例实施同轴微导管。随后将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肿瘤位置分布情况、治疗前后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水平以及治疗成功率进行分析。结果 入组的 80 例患者中,有 6例患者(7。50%)肿瘤位于肝脏深部,其他 74 例患者(92。50%)肿瘤接近或已经累及到肝表面。80 例患者中,均表现为右隔下动脉参与肝肿瘤供血,其临床特征以主干显著增粗为主;共有 6 例患者发生了膈肌痉挛,其并发症发生率为 7。5%,且该并发症于30 min后自行缓解。其中1例患者发生了顽固性呃逆,3 d后自行消退,占 1。25%。80 例患者均栓塞成功,其中 54 例一次性成功,另外 26 例二次膈下动脉栓塞成功;此外,治疗后,患者的AF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本研究开展了膈下动脉介入肝脏肿瘤的血管造影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尤其是在靠近肝被膜或横膈膜的部位,采用右侧膈下动脉为其提供血液,实现了高效率的化学栓塞,但同时也要注意难治性呃逆及膈肌痉挛等并发症,其疗效明显。

    肝脏肿瘤膈下动脉螺旋CT影像分析介入治疗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