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卫生工程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卫生工程学
中国卫生工程学

邵强

双月刊

1671-4199

jlpma@163.com

0431-87980203

130062

吉林省长春市景阳大路3145号

中国卫生工程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Engineering
查看更多>>本刊1992年创刊,2002年国内外公开发行。全面、客观、系统地展示全国卫生工程学科的理论研究新成果和卫生工程学实践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应用工程技术及有关的理论与实践,控制人们生活环境中存在的不良因素,以减少污染,创造适宜的环境质量,控制疾病发生,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某热电厂职业性高温与噪声暴露对血脂的影响

    赵会娟王燕良张盼盼
    43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职业性高温和噪声暴露劳动者的血脂水平、血脂异常类型及患病现状,探讨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为该职业人群防控心脑血管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以淄博市某热电厂职业性高温和噪声暴露作业人员372名为高温和噪声暴露组,按照年龄、性别匹配,同时期非高温和噪声暴露的健康体检人员350名作为非暴露组.收集该厂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分析暴露组与非暴露组血压、血脂、血糖的异常情况,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各类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722名研究对象年龄为40.0(32.0,49.0)岁,其中,男性635名,女性87名.高甘油三酯(TG)血症、高总胆固醇(TC)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症患病率分别为22.2%、7.9%、8.3%、4.6%.暴露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TC、TG、LDL-C的异常检出率及水平显著高于非暴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暴露组患高TC血症、高LDL-C血症的风险分别是非暴露组的1.728(1.008,3.103)倍、2.858(1.212,6.739)倍.高TG血症、低HDL-C血症的患病风险在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OR值分别为0.960(0.636,1.449)、1.367(0.743,2.517);30~39岁的作业人员高TG血症风险最高,OR值为4.708(2.196,10.096).结论 高温和噪声暴露是影响高TC血症、高LDL-C血症的危险因素,应针对高温噪声暴露作业人员开展血脂健康监测,进行定期筛查,以期降低职业人群高脂血症的患病率.

    职业人群高温噪声职业暴露血脂

    核电站放射性可燃废物焚烧过程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重点

    马跃峰姚天斌康仲尧陈渊文...
    437-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辨识和分析核电站放射性废物焚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对可行性防护设施进行评价并提出指导建议.方法 通过对工艺、原辅料系统分析,采用系统工程分析等方法辨识核电站放射性废物焚烧过程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对健康的影响.结果 核电站放射性废物焚烧过程中存在的危害主要包括辐射危害(γ外照射和吸入放射性气溶胶产生内照射)、非放射性危害(来源于烟气中有毒有害物质),以及工艺系统产生的高温、粉尘和氢氧化钠.结论 焚烧灰渣的收集和暂存为工艺运行的关键控制点,防护措施应重点考虑工艺系统的密封和γ射线的屏蔽,同时还应关注烟气处理系统的吸附净化效率.

    放射性废物焚烧职业危害防护设施

    某高压电缆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商桂娟魏震
    441-4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某年产3万吨高压电缆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方法 2021年11月—2022年2月,依据职业卫生相关标准对该企业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并参照历年的职业健康检查报告,通过自制检查表进行信息分析,对该企业职业病危害进行总体评价.结果 粉尘及化学有害物质的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接触噪声岗位检测结果有4个岗位8 h等效连续A声级超过国家标准限值,其余合格,检测合格率80%;高温、电焊弧光及工频电场检测岗位均未超标.结论 该企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类别为严重,职业卫生状况基本达到国家卫生标准要求,其中拉丝、绞线、绝缘交联(三层共挤)、外护套(挤塑)岗位为关键控制岗位.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基本合格,但部分噪声岗位仍需加强治理,强化职业卫生综合管理并加强个人防护用品配备和使用情况监督.

    高压电缆职业病危害噪声评价

    敬告作者

    《中国卫生工程学》编辑部
    444页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大连市部分公共场所空气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张毅李瑞杨丽君韩雪榕...
    445-447,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大连市部分公共场所空气质量,为制定环境卫生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8-2020年大连市54家美容美发场所空气化学污染物监测数据,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空气质量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 大连市54家美容美发场所空气监测点位58个,合格55个,3个监测点位存在甲醛、氨、PM10、PM2.5等指标超标现象.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3个监测点位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或中度污染.结论 大连市54家美容美发场所空气质量总体状况良好,但个别状况不佳,应进一步加强空气净化,保障人群健康.

    模糊综合评价法公共场所空气质量甲醛

    2021年吉林省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及柯萨奇病毒A组16型VP1区基因特征分析

    王艺儒王爽沈博赵庆龙...
    448-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2021年吉林省手足口病(HFMD)的病原构成及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的VP1区基因特征,为手足口病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21年吉林省手足口病流行的主要病原体构成进行分析,并对优势病原体VP1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 278例HFMD患者标本中分离获得78株肠道病毒阳性毒株,阳性率为 28.06%,其中 CV-A16 占 35.90%,CV-A6 占 32.05%,CV-A4 占 11.54%,CV-A10 占 6.41%,未分型肠道病毒占14.10%.13株CV-A16阳性毒株中,9株属于B1a基因亚型,4株属于B1b基因亚型.13株CV-A16流行株之间氨基酸和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7.9%~100.0%和86.7%~100.0%.13株CV-A16流行株的第14、22、23、143、164、251、266及279位点发生了氨基酸突变.结论 2021年吉林省HFMD CV-A16,CV-A6两种主要病原体共循环.13株CV-A16流行株B1a和B1b 2个基因亚型共同流行,以B1a基因亚型为主;与2008年青海株相比,共发生了8处氨基酸位点变异.

    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A组16型VP1编码区

    2011-2020年哈尔滨市职业病发病特征分析

    王帅邓墨瑶袁淑丽赵光磊...
    452-454,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哈尔滨市2011-2020年职业病新发病例特征,掌握哈尔滨市职业病发病情况,为职业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职业病及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数据进行整理,回顾性分析10年哈尔滨市职业病新发病例的疾病谱变化、职业病人群分布特点等情况.结果 2011-2020年哈尔滨市报告职业病新发病例681例,病例数较多的为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化学中毒.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330例,其中,职业性尘肺新发病例共242例,病例数较多的为矽肺、水泥尘肺、煤工尘肺、电焊工尘肺.职业性尘肺新病例主要集中在香坊区,为120例(49.59%),其中接尘工龄为20~29年的占比最高,为48.35%;病例主要集中在国有经济类型企业中,占全部病例的80.99%;尘肺病新发病例在大型企业中占比为67.36%,男性病例较多,占总病例数的85.95%.职业性传染病病例242例,主要为男性病例,占总病例人数的87.19%.83例职业性化学中毒病例中,急性中毒51例,占职业性化学中毒病例总数的61.45%;慢性中毒32例,占38.55%.结论 随着哈尔滨市产业结构不断调整,职业病防控工作的重心也应相应调整,对涉及职业病发病例数占比较高的区(县)及企业应重点管理,保护劳动者健康.

    职业性尘肺病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化学中毒发病特征预防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测定液体乳中氯酸盐和高氯酸盐

    王珍妮陈颖宋月白欣...
    455-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液体乳中氯酸盐和高氯酸盐的方法.方法 样品经乙腈提取,PRiME HLB固相萃取柱净化,以Waters Torus DEA色谱柱(2.1 mmx100 mm,1.7 μm)为分离柱,乙腈和20 mmol/L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仪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 氯酸盐和高氯酸盐分别在2~200 ng/ml和1~100ng/ml内呈现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均>0.99,检出限分别为1.0 μg/kg和0.5 μg/kg,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1.0%~95.6%和92.5%~95.4%,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55%~5.70%(n=6)和4.34%~5.81%(n=6).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液体乳中氯酸盐和高氯酸盐的测定,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建立提供准确有效的数据支持.

    液体乳氯酸盐高氯酸盐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药制剂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

    闫小钧朱靖伟王海洋翟宏宇...
    458-460,4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红药制剂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的含量.方法 采用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 × 250 mm,5 μm),甲醇-乙腈-0.7%磷酸溶液(26∶2∶72)作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柱温30 ℃,检测波长为403 nm.结果 HSYA在0.012 5~2.491 4 μg(r=1.000 0)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16%,RSD为1.58%.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作为红药制剂中HSYA的质量控制.

    高效液相色谱法红药制剂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血浆中的铟

    李燕卿郅聪何宗剑宁攀良...
    461-4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研究不同稀释液条件的检测灵敏度,建立血浆中铟测定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方法 将1 ml血浆用0.2%HNO3-0.05%Triton X-100(体积分数)稀释液定容至10 ml,利用ICP-MS法测定血浆中的铟浓度.结果 血浆样品在测定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4,检出限为0.000 1 μg/L,最低检出浓度为0.001 μg/L.血浆中铟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8.3%~108.0%,批内精密度为0.5%~4.5%,批间精密度为4.5%.对15名正常对照人群和15名某铟矿工人血浆样中的铟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正常人群血浆样中铟浓度平均值为0.026μg/L,铟接触工人血浆样中的铟浓度平均值为0.390 μg/L.结论 采用ICP-MS法直接稀释检测血浆中的铟,该方法检出限低,灵敏度高,精密度好,可用于血浆中铟浓度的测定.

    血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