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李永国

双月刊

1009-2188

joperativesurgery@yahoo.com.cn

0731-85524272;85292475

410011

湖南长沙人民中路139号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Operative Surgery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是国内唯一以手术临床为基础,反映手术学理论与实践的专业学术期刊。以科学、实用、先进、创新为目标,其办刊宗旨为:重点探讨与手术相关的学术问题,以理论指导临床实践,以实践促进理论研究;服务临床实践,提高手术水平;加强学术交流,促进手术创新。  本刊内容涵盖外科各专科及妇产科等专业领域,介绍国内外手术学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及时报道各手术专业领域临床与科研新进展,推介新术式、新技术及新器材的研制与应用。  作为手术理论、方法与技巧交流的园地,本刊设有专家述评、专家论坛、手术学研究、术式介绍与探讨、临床论著、综述与讲座、手术学史话及继续教育园地等栏目,既具科学性又富人文色彩;图文并茂,直观明了。通过作者先进、实用的研究成果,各级医院的读者均能拓展学术视野,启发创新思维。我刊以各级医院的临床外科、妇产科医师以及医学院校教师、研究生、医学生为读者对象,是临床与科研教学人员研究探讨学术问题的论坛,基层医师、医学生学习与提高手术技能的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游离(足母)甲瓣在拇指末节缺损再造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分析

    罗盼欧昌良江吉勇
    347-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游离(足母)甲瓣在拇指末节缺损中的临床应用,并进行疗效分析.方法 2019年2月至2022年9月,贵州省人民医院骨科手显微组对收治的12例拇指末节缺损患者,采用游离(足母)甲瓣再造修复.其中,游离同侧(足母)甲瓣7例,对侧5例.拇指末节皮肤缺损伴桡侧指骨或指甲缺损8例,尺侧指骨或指甲缺损4例,指骨缺损均未超过指间关节.压砸伤6例,机械伤3例,切割伤3例.手术采用一期清创,二期游离(足母)甲瓣移植修复.缺损面积2.5 cm×1.5 cm~3.5 cm×2.5 cm,皮瓣切取面积3.0 cm× 2.0 cm~4.0 cm×3.0 cm,趾骨切取长度0.5~1.8 cm.甲瓣供区直接闭合9例,3例带蒂皮瓣修复.术后门诊或微信定期随访.结果 12例(足母)甲瓣均顺利成活,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1(3~14)个月.拇指末节缺损的患者,11例术后拇指功能恢复良好,纹理、质地与健侧手指相近,外形美观;1例并发拇指甲沟炎,经换药后愈合良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9例,良2例,中1例;按照英国医学研究会评定标准,皮瓣感觉均恢复至S3+.所有甲瓣供区除可见线形瘢痕外,无功能影响.结论 游离(足母)甲瓣移植再造修复拇指缺损,可以重建拇指复合组织缺损,不仅能恢复拇指的外观、感觉及功能,而且对供区损伤较小,疗效满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临床应用方法.

    (足母)甲瓣拇指缺损指尖再造显微外科技术

    关节镜下"三点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龚礼周明侯慧铭邹文...
    351-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8"字缝线联合微孔钢板"三点固定"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25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骨折分型均为Meyers-McKeever Ⅲ型,且骨块直径>10 mm,均行关节镜下"8"字缝线联合微孔钢板"三点固定"术治疗.记录围术期指标,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屈伸活动度、活动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膝关节IKDC评分以及Lysholm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均未出现伤口感染和神经血管损伤.本组手术时间平均(77.44±8.66)min,术中出血量(37.84±5.58)mL,术后引流量(72.68±7.61)mL,住院时间(8.00±1.89)d.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25个月,平均(20.34±3.57)个月.骨折愈合时间65~90 d,平均(74.96±6.53)d.术后3个月及6个月复查膝关节侧位片示骨折块均愈合,内植物无松动.末次随访所有患者后抽屉试验均为阴性,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较术前明显增加,活动时VAS评分明显降低,而膝关节IKDC评分、Lysholm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镜下"8"字缝线联合微孔钢板"三点固定"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大骨块(直径>10 mm)撕脱骨折,创伤小,恢复快,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后交叉韧带骨折固定术,内关节镜手术缝线钢板

    重组Ⅲ型胶原蛋白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切口愈合的作用

    蒋立新孙筱虹
    357-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重组Ⅲ型胶原蛋白对结直肠癌腹腔镜根治术后切口愈合的作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在江阴市中医院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共84例,其中42例术后切口采用碘伏消毒,无菌重组Ⅲ型胶原蛋白涂抹并更换敷料(观察组),42例术后仅采用碘伏消毒并更换敷料(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切口愈合时间,住院天数,术前、术后1 d、3 d、7 d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以及术后切口感染,评价重组Ⅲ型胶原蛋白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切口愈合的作用.结果 ①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切口愈合时间为(6.32±0.88)d vs.(7.86±0.91)d;住院天数为(10.12±1.21)d vs.(12.57±1.38)d;对照组的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长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术前及术后1 d两组的血清IL-6和CR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IL-6水平术后3 d 为(13.52±3.50)ng/L vs.(16.02±3.89)ng/L(P=0.003),术后7 d 为(9.89±1.92)ng/L vs.(11.37±2.14)ng/L(P<0.001);血清 CRP 水平术后 3 d 为(22.89±3.33)mg/L vs.(28.09±2.65)mg/L(P<0.001),术后7 d 为(9.03±2.43)mg/L vs.(10.25±2.18)mg/L(P<0.001).术后 3 d 和 7 d,观察组的血清 IL-6 和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③观察组术后无切口感染病例,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率为11.90%(5/42),观察组的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组Ⅲ型胶原蛋白应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切口处理,可以促进切口愈合,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同时还能够减轻炎症反应,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风险.

    结直肠癌根治术重组Ⅲ型胶原蛋白切口愈合术后切口感染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中输尿管损伤的原因及处理

    李干斌张宁邱小原张潇...
    361-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输尿管损伤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基本外科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2 150例患者中发生输尿管损伤的临床特点、处理措施和预后.结果 共6例患者发生输尿管损伤,发生率为0.28%.男性4例,女性2例.5例患者肿瘤直径大于3 cm,肿瘤临床分期均为Ⅲ期.2例为术中发现输尿管损伤,其中1例为Hem-o-lok误夹伤,当即去除Hem-o-lok夹并放置D-J管,另1例因肿瘤偏晚期,术中分离时损伤输尿管,行输尿管端端吻合修补术及D-J管置入.4例为术后1周内发生输尿管损伤,临床表现为盆腔引流液突然增多(4例)、引流液肌酐值异常升高(4例),其中3例行二次手术修补,术中发现输尿管完全离断2例,部分离断1例,予以手术修补并放置D-J管,另1例经放置D-J管、抗感染、膀胱冲洗等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平均住院2周,均好转出院.随访1年,无输尿管狭窄、肾盂扩张、反复泌尿系感染等,预后较好.结论 医源性输尿管损伤发生率较低,及时发现并根据损伤的程度和类型选择手术缝合修补和(/或)D-J管置入,一般预后较好.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输尿管损伤

    腹腔镜胰腺肿瘤剜除联合胰管重建治疗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赵畅杨毅唐华勇袁通立...
    366-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行腹腔镜胰腺肿瘤剜除联合术中主副胰管重建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4年2月我院收治的1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女性,14岁)的临床资料,行腹腔镜胰腺肿瘤剜除术联合主副胰管支架置入重建.结果 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240 min,术中出血量约20 mL.术后12 d带腹腔引流管出院,术后15 d拔除引流管.术后1、6个月复查CT及MRI示胰管通畅,胰腺周围无渗液,无肿瘤复发.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行腹腔镜肿瘤剜除术是可行且安全的;术中联合行主副胰管重建,术后无明显胰瘘.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胰腺肿瘤剜除术胰管支架胰管重建

    点状切口交通支静脉结扎术与经皮溃疡周围环形交锁缝扎术的疗效比较

    许玉春杨骁勇余张涛
    371-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点状切口交通支静脉结扎术与经皮溃疡周围环形交锁缝扎术治疗下肢慢性深静脉血栓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将我科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28例行点状切口交通支静脉结扎术的病例列为观察组,将2015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28例行经皮溃疡周围环形交锁缝扎术的病例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术后1年溃疡复发率、手术前后的溃疡"坏死组织、感染/炎症、伤口湿度、边缘/上皮化(tissue nonviable,infection/inflammation,moisture,edge/epithelialization,TIME)"伤口管理原则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溃疡均愈合.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29.5±1.4)min,平均出血量(19.0±2.6)mL,平均术后住院天数(19.2±0.2)d;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30.3±2.5)min,平均出血量(20.6±3.5)mL,平均术后住院天数(20.4±0.3)d.两组在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平均术后住院天数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天、术后1周、术后2周TIME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年内无溃疡复发的病例;对照组术后1年内有2例复发,为交通支静脉结扎不彻底引起,再次行点状切口交通支静脉结扎术后治愈.结论 点状切口交通支静脉结扎术治疗下肢慢性血栓性溃疡是安全、有效、可靠的手术方式.

    点状切口经皮浅静脉连续环形缝扎术静脉性溃疡交通支静脉静脉功能不全

    应用Indigo机械负压抽吸导管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病变

    张喆连利珊冯海陈学明...
    375-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Indigo机械负压抽吸导管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行Indigo机械负压抽吸导管治疗的7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增强CT确诊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均行股动脉穿刺,采用8F Indigo机械负压抽吸导管清除肠系膜上动脉内血栓,其中联合行球囊扩张成形术3例,支架成形术1例.结果 本组7例患者共行8次腔内手术,其中1例行二次Indigo机械负压抽吸+球囊扩张成形术,总体技术成功率为100%.6例(次)手术血栓达到完全清除,2例(次)血栓部分清除.术后所有患者腹痛症状均有所缓解,无靶血管破裂出血、穿刺点出血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2例患者行小肠部分切除及肠吻合术,其余患者肠功能恢复良好,顺利出院.所有患者均获有效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除1例患者首次手术后1个月症状复发行而二次手术外,余均未复发,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结论 Indigo机械负压抽吸导管创伤小,能够有效清除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临床应用安全,及早应用可以避免肠缺血坏死.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栓塞血栓形成机械负压抽吸导管

    经桡动脉入路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

    刘全亮孙学瑞董春蕊吴婧...
    380-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pproach,TRA)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行接触性动脉内溶栓治疗的113例AIS患者,按手术入路分为研究组(57例)及对照组(56例),分别经TRA入路和股动脉入路(transfemoral access,TFA)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血流变学指标、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研究组与对照组穿刺成功率分别为100%和96.64%.两组穿刺时间、到达病变血管时间、手术时间、穿刺成功率及血管再通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血流变学指标(高切黏度、低切黏度及血浆比黏度)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而治疗前、后两组血流变学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采用NIHSS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研究组显效30例,有效22例,无效5例;对照组显效29例,有效20例,无效7例;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91.23%vs.87.50%,P>0.05).研究组术中发生桡动脉痉挛1例,术后前臂血肿及颅内出血各1例,均未发生穿刺局部出血;对照组发生穿刺局部出血10例,颅内出血2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5.26%vs.21.43%,P<0.05).结论 经TRA入路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可获得与TFA入路相近的临床效果,安全性较好,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对于具有适应证的AIS患者,可以优先考虑选择TRA入路行血管内介入手术.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经桡动脉入路经股动脉入路动脉内接触性溶栓血管内介入治疗

    基于真实世界的自发性脑出血后脑积水形成的危险因素及临床风险预测模型研究

    曾凤黄俊章孟德浩雷斗斗...
    385-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基于真实世界的数据分析,构建自发性脑出血后脑积水形成的列线图预测模型,为临床决策提供证据支持.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33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自发性脑出血后脑积水形成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这些影响因素制定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结果 在433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中,发生脑积水31例,未发生脑积水420例.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出血部位及破入脑室是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性别、年龄、病因、高血压病史等不是独立危险因素(P>0.05).将GCS、出血部位及破入脑室这三个变量纳入R软件构建预测模型,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30(95%CI:0.895~0.930,P<0.001),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校准效果良好(P>0.05),建立的模型具有较好预测价值.结论 GCS、出血部位及破入脑室是自发性脑出血后发生脑积水风险的危险因素,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有助于改进脑出血患者整体的治疗效果.

    脑出血脑积水预测列线图

    改良Borsellino术与Devine术治疗小儿隐匿性阴茎的临床疗效比较

    朱世春刘振勇
    390-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改良Borsellino术与改良Devine术治疗儿童隐匿性阴茎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4年2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96例隐匿性阴茎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以2021年1月至2024年2月收治的52例患儿为观察组,年龄(7.83±3.13)岁,BMI(19.11±3.34)kg/m2,术前阴茎长度为(14.55±1.86)mm,行阴囊"V"形切口辅助脱套固定的改良Borsellino术;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44例患儿为对照组,年龄(8.01±3.32)岁,BMI(18.92±3.53)kg/m2,术前阴茎长度(14.72±2.88)mm,均行包皮狭窄环切除、阴茎脱套、阴茎根部两点法固定的改良Devine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阴茎长度、术后阴茎延长长度、并发症等.结果 两组患儿术后阴茎长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观察组术后阴茎长度和延长长度优于对照组[(46.43±3.80)mm vs.(40.11±4.60)mm,(31.73±3.02)mm vs.(26.19±4.32)mm],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85.76±26.81)min vs.(56.63±12.52)min],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儿均无阴茎背侧血管、神经及阴茎腹侧尿道损伤.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组术后并发症5例,其中切口感染3例(5.77%),包皮水肿1例(1.92%),皮下血肿1例(1.92%),无一例发生阴茎回缩;对照组术后并发症12例,其中包皮水肿5例(11.36%),阴茎回缩4例(9.09%),切口感染2例(4.54%),皮下血肿1例(2.27%);组间比较,对照组包皮水肿率及阴茎回缩率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改良Borsellino术和改良Devine术矫正儿童隐匿性阴茎均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改良Devine术操作相对简单,但改良Borsellino术阴茎延长效果更佳,阴茎回缩率低,可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隐匿性阴茎改良Borsellino术改良Devine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