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李连达

月刊

1007-7693

xdyd@chinajournal.net.cn

0571-87297398

310003

杭州市中河中路250号改革月报大楼10楼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Applied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是一份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综合性药学科技期刊创,创刊于1984年,原名《浙江药学》、《现代应用药学》。现由中国药学会主办,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浙江省药学会承办。协办单位先后有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浙江海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康恩贝集团、海南亚洲制药有限公司、浙江康来特药业有限公司、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浙江大德制药有限公司等,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辟有论著、药化、中药与天然物、药剂、药品检验与分析、 医院药学、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综述和综合报导 等栏目,在医院、药检所、制药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和各级管理部门拥有读者和作者,尤其注重为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和边疆、基层和部队的药学科技人员服务。 杂志连续十年来与中国药学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品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多次全国医院药学学术研讨会和医院药学质量监督管理学术研讨会,是近年来药学界学术活动最为活跃的杂志之 一。杂志已纳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在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info〉及其镜像系统向国内外用户提供网络信息服务,另外还被纳入了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是一份深受医药学科技人员喜爱的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多指标-响应面法优化土炒白术的炮制工艺

    袁楚刘想高如汐王凡一...
    1956-1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土炒白术的炮制工艺进行优化。方法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UPLC-QqQ-MS/MS)技术对土炒白术中多糖含量以及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等活性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采用色差仪对土炒白术粉末色度值进行分析;将上述化学成分的含量以及饮片的色度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对土炒白术过程中的辅料用量、炒制温度、炒制时间进行考察;通过层次分析-赋值(AHP-CRITIC)混合加权法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进行土炒白术炮制工艺的优化研究。结果 优化土炒白术的最佳炮制工艺为每50 g药材用灶心土28。4 g,在204℃下炒制5。30 min。结论 本实验确定的土炒白术工艺切实可行,可为该炮制品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白术土炒混合加权法Box-Behnken响应面法工艺优化

    基于响应面法结合熵权法优化浙贝母(灰贝)加工工艺

    李莉杨先启陈军张叶峰...
    1965-1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响应面法结合熵权法优化浙贝母(灰贝)的加工工艺。方法 以伊贝辛、贝母辛、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异贝母甲素为考察指标,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成分权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优化浙贝母(灰贝)的加工工艺。结果 得到最优提取工艺为撞皮时间95 s、料灰比0。9%、发汗时间5 h、干燥温度45℃,验证结果与预测值偏差为0。5%。结论 响应面法优选的加工工艺稳定性好,可操作性强,可为浙贝母(灰贝)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浙贝母(灰贝)响应面法加工工艺生物碱熵权法

    黄精多糖的制备及延缓皮肤衰老活性研究

    张文杰付雪瑶高艳琳程巧鸳...
    1972-19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制备多花黄精和长梗黄精2种来源黄精的多糖,优化提取工艺,对其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并评价其延缓皮肤衰老的活性。方法 采用水提醇沉法,以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黄精多糖的提取条件,通过除蛋白和透析纯化多糖,采用HPLC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T-IR)分析单糖组成及其结构,并结合体外自由基清除试验和H2O2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FF-1)衰老试验评价其抗氧化和延缓皮肤衰老的活性。结果 黄精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80℃、料液比1∶25,提取时间1。0h。多花黄精纯化多糖(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polysaccharide,PCP)和长梗黄精纯化多糖(Polygonatumfilipes Merr。polysaccharide,PFP)均含 D-甘露糖、D-半乳糖醛酸、D-(+)-无水葡萄糖、D-半乳糖和DL-阿拉伯糖等5种单糖,而PFP含特征单糖鼠李糖;PCP中D-甘露糖和D-(+)-无水葡萄糖摩尔百分比较高,而PFP中D-甘露糖、D-半乳糖和D-半乳糖醛酸摩尔百分比较高,且均高于PCP。PCP中含有a和β构型的糖苷键,PFP中糖醛酸的特征显著。PCP和PFP均具有较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延缓皮肤细胞衰老的作用,且PFP的活性更强。结论 本实验通过工艺优化获得了单糖组成和含量均有所不同的PCP和PFP,两者均具有较好的延缓皮肤衰老活性,该研究结果可为黄精多糖在抗衰老化妆品中的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黄精多糖提取工艺单糖组成抗氧化延缓皮肤衰老

    基于数据挖掘研究含白术-茯苓药对方剂的组方规律

    杨伟金王婷婷朱燕舞朱珊珊...
    1980-19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中医方剂大辞典》,整理分析含白术-茯苓药对方剂的配伍规律,为其临床应用及科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筛选含白术-茯苓药对的方剂,提取方剂功效,白术与茯苓炮制品种、剂量、配比等相关数据,并进行标准化处理,利用Excel软件和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共收集整理3 535首方剂,涉及578味中药,以甘温类药物为主,多归肝经;共涉及15种功效,以补益、祛湿等功效为主。白术-赤茯苓药对与补益、祛湿呈强关联;麸炒白术-茯苓药对与补益呈强关联。白术、茯苓用药剂量以≤15g为主,配比以1∶1为主,均与补益作用呈强关联。与白术-茯苓配伍频次≥200的中药共39味,甘草、人参、陈皮、当归、白芍、肉桂、地黄、川芎8味药材为核心高频中药。结论 本研究揭示的含白术-茯苓药对方剂的用药规律和配伍特点,可为今后的研究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白术-茯苓药对数据挖掘Apriori算法配伍特征用药规律

    系统考证"浙八味"药材在经典名方中的应用

    韩伊潇林晓蒙王佳慧陈伊帆...
    1989-20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性地评估"浙八味"及"新浙八味"药材在经典名方中的应用情况,并总结其在现代药理学中的研究进展。方法 通过综合分析历代本草典籍、近现代文献资料以及药理学研究,对"浙八味"药材在经典名方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梳理。结果 在《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收录的100首方剂中,"浙八味"药材共出现30次,其中白术、白芍、麦冬和乌药的使用频率较高,分别出现在13、14、7和2首方剂中。这些药材因其显著的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在治疗多种疾病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结论 "浙八味"药材作为浙江地区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代表,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而且在现代医学研究中也显示出明确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道地药材本草考证浙八味经典名方

    经典名方中白术古今应用的考证研究

    周俐斐
    2002-20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术作为"浙八味"之一,临床应用广泛。本研究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典籍,结合中药方剂数据库索引,共检索以白术为组方的方剂10 347首,经典名方107首,着重对经典名方中"白术"的古今应用进行考证研究,包括配伍特点、炮制品用药、量效关系、剂型应用等方面,结合现代研究阐述经典名方中白术的临床用药内涵,旨在为白术经典名方制剂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依据。

    白术经典名方制剂

    药材枳壳基原各栽培变种的文献考证

    郑成赵维良宋剑锋汪丽霞...
    2007-2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用作药材枳壳基原的各栽培变种的文献记载情况进行考证,为确定枳壳的基原提供历史和科学依据。方法 结合现代植物分类学和现代商品应用情况,对本草、农学及文史方面的古代及现代文献进行考证研究。结果 中国药典收载的枳壳基原酸橙、黄皮酸橙、代代花及朱栾均有古代和现代文献记载,塘橙无古代文献记载,现代也无药材商品。中国药典未收载的常山柚橙和臭橙均有用作枳壳药用的古代和现代文献记载,且均有大宗的商品药材。结论 建议从中国药典枳壳基原中删除塘橙,可考虑增加常山柚橙和臭橙作为中国药典枳壳的基原。

    枳壳基原酸橙黄皮酸橙代代花朱栾塘橙常山柚橙臭橙

    杭白菊的道地性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吕丽丽俞佳玉潘红烨周佳锋...
    2014-2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针对杭白菊的道地性和药理作用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和分析,旨在为杭白菊的新药开发和功能性食品开发提供方向和依据。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数据库,对杭白菊国内外已发表的有关道地性和药理作用的文献进行整理,通过对杭白菊不同产区的活性成分差异研究,初步分析其道地优势的潜在药效物质基础,并着重综述其药理作用和机制的研究进展,为后续研究和开发的方向提供建议。结果 杭白菊是"浙八味"之一,是浙江桐乡地区的道地药材,其道地优势可能与其中的黄酮类、多酚类成分和挥发油含量有关,杭白菊的药理作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抗氧化、抗炎、视网膜保护、心血管保护、降糖、降脂、神经保护、肝肾和胃肠道保护等作用。结论 本研究对杭白菊的道地性进行了整理,为其桐乡产区的道地性提供证据,并重点对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更深入地阐明其药理作用机制提供参考和建议,也为以杭白菊为原料的新型药物和功能性食品提供了开发方向。

    杭白菊浙八味药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