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王炳护

半月刊

1673-9523

zgxdywyy@yahoo.com.cn

010-84254812,87081080(主编室)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七区18号楼南门207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Drug Appli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预测价值分析

    杨海军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危险因素及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162 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其中将 44 例RMPP患儿作为RMPP组,其余 118 例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GMPP)患儿作为GMPP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发热持续时间、咳嗽持续时间、肺外表现、胸部影像学资料及血清学指标),并分析RMPP的危险因素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 RMPP组患儿年龄(5.73±2.96)岁大于GMPP组的(4.56±2.07)岁,发热持续时间(7.16±1.77)d长于GMPP组的(3.55±2.23)d,肺外表现占比 43.18%、C反应蛋白(CRP)(37.37±10.21)mg/L、降钙素原(PCT)(0.23±0.16)ng/ml、乳酸脱氢酶(LDH)(444.84±138.67)U/L、影像学表现肺内高密度实变影以及胸腔积液占比 54.55%均高于GMPP组的 16.95%、(8.25±3.18)mg/L、(0.11±0.10)ng/ml、(283.34±67.58)U/L、10.17%(P<0.05).两组患儿性别、咳嗽持续时间、白细胞计数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是否发展为RMPP作为二分类因变量(发生=1,未发生=0),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大、发热持续时间长、LDH水平高均为RMPP的危险因素(P<0.05).年龄、发热持续时间、LDH对RMPP诊断的ROC曲线分析显示,其中LDH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948,临界值为312 U/L(敏感性为0.977,特异性为 0.805);其次是发热持续时间AUC为 0.900,临界值为 5.50 d(敏感性为 0.932,特异性为 0.780);年龄AUC为 0.617,临界值为 4.50 岁(敏感性为 0.682,特异性为 0.576).结论 RMPP临床特征多表现为发热持续时间长、肺部病变重、合并其他脏器损伤、炎性指标高等,发病年龄大、发热持续时间长、LDH水平高可作为预测发展为RMPP的指标.

    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炎性因子预测价值儿童

    整肠散穴位贴敷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无创通气并发腹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何凡桑詹爱仙黄德莉戴晓新...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整肠散穴位贴敷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无创通气并发腹胀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 120 例行无创通气住院诊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 6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整肠散进行穴位贴敷.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GSRS)评分、腹围及腹内压水平.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研究,无不良反应发生.研究组中 52 例显效,6 例有效,2 例无效,总有效率为 96.67%;对照组中 27 例显效,24 例有效,9 例无效,总有效率为 85.00%;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GSRS评分、腹围及腹内压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GSRS评分、腹围及腹内压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患者的GSRS评分(15.80±1.52)分、腹围(89.48±5.76)cm及腹内压(2.38±0.83)mm Hg(1 mm Hg=0.133 kPa)均低于对照组的(18.90±2.43)分、(95.26±4.14)cm、(3.05±1.10)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整肠散穴位贴敷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无创通气并发腹胀患者的胃肠道症状,促进排气,减轻腹胀,减少腹围,降低腹内压,可接受程度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整肠散穴位贴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无创通气腹胀

    美托洛尔片联合曲美他嗪片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效果

    张晶晶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采取美托洛尔片+曲美他嗪片治疗的效果.方法 86例S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43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美托洛尔片+曲美他嗪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西雅图心绞痛问卷(SAQ)评分(疾病认知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活动受限度评分)以及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生活质量评分(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心理健康、躯体疼痛、躯体角色功能、情绪角色功能、躯体健康评分)、心肌营养素-1(CT-1)水平、血清活氧物质(ROS)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1.55±0.44)次/周少于对照组的(3.08±0.55)次/周,发作时间(1.68±1.18)min/次短于对照组的(3.48±1.48)min/次(P<0.05).观察组患者疾病认知度评分(16.55±1.97)分、心绞痛稳定状态评分(15.35±1.76)分、心绞痛发作评分(19.06±2.12)分、活动受限度评分(58.17±6.5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2.41±1.57)、(10.68±1.23)、(14.17±1.83)、(49.75±5.66)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体健康评分(63.26±4.49)分、精力评分(74.26±4.55)分、社会功能评分(83.66±3.92)分、心理健康评分(81.49±4.26)分、躯体疼痛评分(74.49±6.39)分、躯体角色功能评分(73.53±4.19)分、情绪角色功能评分(84.53±3.68)分、躯体健康评分(71.38±4.29)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4.55±3.26)、(61.23±4.02)、(76.33±2.76)、(61.25±3.76)、(66.59±4.71)、(61.23±4.43)、(73.06±2.51)、(52.30±2.77)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T-1(42.51±4.95)pg/L、ROS(550.01±56.96)U/ml均低于对照组的(55.01±6.06)pg/L、ROS(645.75±66.01)U/ml(P<0.05).结论 SAP患者选取美托洛尔片联合曲美他嗪片治疗存在显著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CT-1、ROS水平,同时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了发作的时间,让患者疾病认知度、心绞痛稳定状态以及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稳定型心绞痛美托洛尔片常规治疗发作次数曲美他嗪片

    腹腔镜根治术治疗胃癌时行椎旁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研究

    李显才张桂文姜义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胃癌患者实施腹腔镜根治术时采取不同的麻醉方案对其麻醉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50 例行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的胃癌患者,按入院诊疗先后顺序分为参考组与对照组,各 25 例.对照组行全身麻醉,参考组行全身麻醉+椎旁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情况、手术不同时间段的血氧指标、插管前后的激素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麻醉药用量、不同状态的疼痛评分.结果 对照组拔管时间为(25.58±1.42)min,麻醉后监测治疗室停留时间为(58.47±1.58)min;参考组拔管时间为(11.84±1.16)min,麻醉后监测治疗室停留时间为(41.82±1.14)min.参考组拔管时间、麻醉后监测治疗室停留时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 15 min,参考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分别为(85.26±1.71)mm Hg(1 mm Hg=0.133 kPa)、(55.85±1.35)次/min,低于对照组的(88.21±1.55)mm Hg、(60.79±0.55)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前,两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即刻,参考组肾上腺素(72.64±1.25)pmol/L高于对照组的(59.54±1.53)pmol/L,去甲肾上腺素(264.45±0.39)pmol/L低于对照组的(278.77±0.54)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考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 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丙泊酚用量(56±12)mg、瑞芬太尼用量(116±14)μg、舒芬太尼用量(130±12)μg;参考组丙泊酚用量(41±10)mg、瑞芬太尼用量(80±6)μg、舒芬太尼用量(94±10)μg.参考组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舒芬太尼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即刻,参考组静息状态及咳嗽状态的疼痛评分分别为(1.86±0.32)、(1.45±0.2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63±0.21)、(3.56±0.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胃癌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术治疗时,为了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量,降低其对患者的预后影响,需给予椎旁神经阻滞麻醉,在减轻患者术中疼痛感的同时,也加快了患者的预后恢复,值得各级医疗机构的广泛借鉴.

    椎旁神经阻滞腹腔镜根治术胃癌麻醉效果

    艾司奥美拉唑联合大剂量阿莫西林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张敏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应用艾司奥美拉唑联合大剂量阿莫西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60 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 30 例.观察组应用艾司奥美拉唑联合大剂量阿莫西林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四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率,治疗效果,治疗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总根除率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80.00%(24/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80.00%(24/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0.00%(3/30),与对照组的 20.00%(6/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艾司奥美拉唑联合大剂量阿莫西林治疗方案应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中,对于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预后效果显著,且治疗安全性较高,推荐参考使用.

    幽门螺杆菌感染艾司奥美拉唑大剂量阿莫西林四联疗法疗效

    低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在无痛结肠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观察

    濮颖秋王政刘颖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低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在无痛结肠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68 例行无痛结肠镜检查的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4 例.观察组给予低剂量艾司氯胺酮+丙泊酚进行麻醉,对照组单纯使用丙泊酚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麻醉前(T1)、进肠镜时(T2)、肠镜至脾曲时(T3)、肠镜至肝曲时(T4)、肠镜至回盲瓣时(T5)]生命体征[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麻醉相关指标(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总用量、明显体动反应情况)、镇静镇痛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T1 时,两组MAP、HR、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T5 时,两组MAP、HR、SpO2 均低于T1 时,但观察组MAP、HR、SpO2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19.38±3.23)s、苏醒时间(7.92±1.41)min均短于对照组的(30.74±3.60)s、(12.41±1.38)min,丙泊酚总用量(106.00±16.05)mg少于对照组的(147.44±18.34)mg,明显体动反应占比 35.3%低于对照组的 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静镇痛优良率64.7%高于对照组的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注射疼痛、循环抑制、呼吸抑制、心动过缓发生率分别为 17.6%、11.8%、14.7%、8.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55.9%、38.2%、44.1%、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中镇静镇痛效果理想,相较单纯使用丙泊酚,患者的生命体征更稳定,更安全.

    艾司氯胺酮丙泊酚无痛结肠镜镇静镇痛

    关节松解联合肌腱松解术治疗断指再植术后近指间关节僵硬的效果研究

    范相举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关节松解联合肌腱松解术治疗断指再植术后近指间关节僵硬的效果.方法 76 例断指再植术后近指间关节僵硬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 38 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功能锻炼+中药熏洗治疗,观察组使用关节松解联合肌腱松解术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密歇根手功能问卷(MHQ)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及相关指标[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手指握力].结果 观察组再植指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 86.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6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7.8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整体功能、日常活动、外观、疼痛、工作情况及满意度评分分别为(83.31±10.69)、(85.23±9.80)、(77.02±8.25)、(56.91±6.23)、(75.36±9.53)、(76.31±8.67)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1.82±9.87)、(75.38±8.64)、(59.13±6.46)、(45.86±7.01)、(60.27±10.06)、(64.44±8.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手指TAM、手指握力分别为(76.84±13.25)分、(164.87±26.57)°、(8.73±1.92)kg,均高于对照组的(67.06±12.43)分、(132.45±25.62)°、(6.45±1.57)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松解联合肌腱松解术治疗断指再植术后近指间关节僵硬的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指功能恢复好.

    断指再植术近指间关节僵硬关节松解联合肌腱松解术治疗效果

    中医鼻病辨证序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李春花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中医鼻病辨证序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102 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51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鼻病辨证序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2)、干扰素-γ(IFN-γ)]、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以及CD8+)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4.12%,高于对照组的 72.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耳胀、耳痛积分分别为(0.58±0.15)、(0.42±0.10)分,低于对照组的(0.91±0.22)、(0.64±0.2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PCT、hs-CRP水平分别为(1.20±0.20)μg/L、(2.08±0.40)mg/L,低于对照组的(2.45±0.33)μg/L、(3.94±0.50)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4、IL-10、IL-2、IFN-γ水平分别为(15.89±4.12)、(11.09±4.43)、(35.45±6.35)、(43.82±6.84)ng/ml,低于对照组的(26.33±5.20)、(15.02±5.62)、(40.77±6.12)、(49.96±7.02)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3+(73.55±16.14)%、CD4+(49.88±7.09)%高于对照组的(64.75±11.69)%、(41.39±6.38)%,CD8+(34.57±5.00)%低于对照组的(42.62±6.9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中医鼻病辨证序贯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PCT、hs-CRP、细胞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鼻病辨证序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细胞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氯吡格雷相关基因多态性的临床特点

    胡著涛刘子龙孙礼玲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的氯吡格雷相关基因多态性[细胞色素P4502C19(CYP2C19)、ATP结合盒亚家族B成员 1(ABCB1)和对氧磷酶 1(PON1)]的临床特点.方法 318 例行PCI术后的患者,常规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抗栓治疗,采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其CYP2C19*2、CYP2C19*3、CYP2C19*17、ABCB1 和PON1 共 5 个基因位点.术后 1 个月用血栓弹力图筛选出氯吡格雷抵抗组和氯吡格雷正常组,比较CYP2C19 相关基因发生的情况.所有患者随访 6 个月,记录患者的出血情况,并比较CYP2C19 相关基因发生的情况.结果 318 例PCI术后患者的氯吡格雷相关基因分型:CYP2C19*2 基因的AA突变型 10.06%,AG杂合型 30.81%;CYP2C19*3 基因无突变型,AG杂合型 30.81%;CYP2C19*17 基因无突变型,CT杂合型 6.29%;ABCB1 基因突变型约占9.74%,CT杂合型 52.52%;PON1 基因AA突变型 10.06%,AG杂合型占 65.41%.氯吡格雷抵抗组携带2 个功能缺失(LOF)等位基因的发生率大于氯吡格雷正常组(P<0.05).28 例出血病例多为携带有功能增强(GOF)等位基因.结论 从PCI术后患者的基因分型来看,氯吡格雷相关基因的杂合型和突变型较为多见,这部分患者氯吡格雷的吸收和代谢将受一定的影响,其冠状动脉血栓的风险性较高,而出血风险较低,特别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临床上应予重视.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氯吡格雷基因多态性荧光染色原位杂交

    HFpEF患者ECHO检查特征及血清学相关指标变化与其NYHA分级的关系

    贺骞黄婷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超声心动图(ECHO)检查特征及血清学相关指标变化与其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的关系.方法 选取 120 例HFpEF患者作为HFpEF组,依据NYHA分级将HFpEF组患者分为Ⅱ级组(42 例)、Ⅲ级组(43 例)、Ⅳ级组(35 例);另选取同期 121 例健康体检的人员作为非心力衰竭组.检测并比较HFpEF组和非心力衰竭组ECHO指标[左室后壁厚度(LVPW)、室间隔厚度(IVS)、左心房内径(LAD)、左房容积指数(LAVI)、三尖瓣反流速度(TR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E/A)]及血清血尿酸(BUA)、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比较HFpEF组不同NYHA分级患者血清BUA、NT-proBNP水平,分析HFpEF患者血清BUA、NT-proBNP水平与NYHA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HFpEF组的LAD、LVDd、LVDs、E/A、LAVI、TRV分别为(45.37±5.95)mm、(49.75±5.72)mm、(33.72±3.84)mm、(0.74±0.11)、(45.52±5.53)ml/m2、(2.94±0.31)m/s,均高于非心力衰竭组的(32.82±4.85)mm、(41.51±5.28)mm、(26.16±3.43)mm、(0.52±0.09)、(20.64±3.41)ml/m2、(2.18±0.35)m/s,LVEF(61.24±7.86)%低于非心力衰竭组的(68.23±7.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VS、LVP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pEF组血清BUA、NT-proBNP分别为(486.88±68.91)μmol/L、(874.07±112.71)pg/ml,均高于非心力衰竭组的(287.87±35.82)μmol/L、(121.57±16.26)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组血清BUA、NT-proBNP分别为(345.67±47.82)μmol/L、(613.63±72.45)pg/ml,Ⅲ级组血清BUA、NT-proBNP分别为(512.14±63.59)μmol/L、(863.46±94.84)pg/ml,Ⅳ级组血清BUA、NT-proBNP分别为(625.31±72.42)μmol/L、(1199.62±137.51)pg/ml.HFpEF组不同NYHA分级患者血清BUA、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组、Ⅳ级组患者血清BUA、NT-proBNP水平均高于Ⅱ级组,且Ⅳ级组高于Ⅲ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HFpEF患者的血清BUA、NT-proBNP水平与NYHA分级呈正相关(r=0.476、0.474,P<0.05).结论 ECHO指标异常能够对HFpEF进行辅助性判断,患者体内血清BUA、NT-proBNP水平越高可能意味着患者的NYHA分级越高,心功能受损情况越严重,临床可通过对患者血清BUA、NT-proBNP水平的检测辅助临床医师对HFpEF患者的病情以及心功能受损情况进行判断,从而尽早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治疗,改善患者的预后.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超声心动图血清学相关指标心脏功能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