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王炳护

半月刊

1673-9523

zgxdywyy@yahoo.com.cn

010-84254812,87081080(主编室)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七区18号楼南门207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Drug Appli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初产妇分娩体位选择对产程时长的影响

    卢艳峰陈若颖
    4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初产妇分娩体位选择对产程时长的影响.方法 收集 160 例初产妇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80 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体位分娩,观察组采取自由体位分娩.观察比较两组胎方位、分娩方式,顺产产妇产程时长,缩宫素使用情况和宫颈水肿、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胎方位异常率 7.50%和转剖宫产率 7.50%均低于对照组的 18.75%、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顺产产妇第一、二、三产程分别为(300.38±135.33)、(164.59±70.30)、(42.33±16.66)min,均短于对照组的(441.20±165.59)、(202.29±78.84)、(68.98±22.3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颈水肿发生率 6.25%及缩宫素使用率 7.50%低于对照组的 16.25%、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初产妇选择自由体位分娩能够缩短产程,降低胎方位异常率和转剖宫产率,减少了缩宫素的使用,改善宫颈水肿,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分娩体位,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初产妇分娩体位自由体位传统体位产程时长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和预后分析

    刘明生家耀刘国强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予以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84 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 42 例.对照组进行前路内固定融合术,试验组进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手术指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腰背疼痛、神经受损、脊柱不稳)发生情况、预后指标(椎管占位率、后凸Cobb角、椎体后缘高度比、椎体前缘高度比).结果 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 97.62%高于对照组的 80.95%(P<0.05).试验组切口长度(118.33±14.30)mm小于对照组的(232.85±23.15)mm,手术时间(184.33±2.36)min、住院时间(9.55±1.11)d均短于对照组的(272.42±4.36)min、(18.18±2.80)d,术中出血量(534.70±2.84)ml少于对照组的(786.50±10.35)ml(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 2.38%低于对照组的 21.43%(P<0.05).治疗后,试验组椎管占位率(10.18±1.45)%、后凸Cobb角(6.20±1.45)°、椎体后缘高度比(90.52±5.42)%、椎体前缘高度比(85.86±13.26)%较对照组的(12.15±1.68)%、(12.15±2.45)°、(75.15±5.65)%、(72.60±16.15)%更佳(P<0.05).结论 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予以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效果突出,可优化手术指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对患者康复意义重大,建议推广.

    脊柱胸腰段骨折后路内固定融合术预后情况疗效

    分期递增式球囊扩张术治疗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徐超万其杨兆丰官泽宇...
    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分期递增式球囊扩张术治疗布加综合征(BCS)合并下腔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2 例BCS合并下腔静脉血栓患者,均使用分期递增式球囊扩张术进行治疗.分析治疗结果(小球囊预开通成功率、血栓溶解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比较手术前后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血小板计数(PL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 62 例患者中,小球囊预开通成功率为 61 例(98.39%),有 1 例因下腔静脉长段闭塞而反复扩张无法开通;其中,新鲜血栓 25 例,均行经导管溶栓后清除,其余为陈旧性血栓,在1 个月内完全溶解率为 93.44%(57/61);所有患者围术期均未发生无症状性肺栓塞、死亡病例.患者术后PLT(131.65±37.02)×109/L、HDL-C(1.15±0.21)mmol/L均高于术前的(108.94±46.36)×109/L、(0.93±0.28)mmol/L,ALP(88.19±40.63)U/L、DBil(21.02±7.59)μmol/L均低于术前的(111.57±57.48)U/L、(24.89±9.98)μmol/L(P<0.05);手术前后WBC、RBC、Hb、ALB、ALT、AST、TC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BCS合并下腔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中,分期递增式球囊扩张术的临床疗效显著,手术成功率及血栓溶解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能有效调节PLT、HDL-C等水平,对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

    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血栓球囊扩张术临床疗效安全性

    不同蓝光照射方式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陈燕红林志成
    5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开展不同蓝光照射方式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8 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间歇组和连续组,每组 54 例.间歇组接受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连续组接受连续蓝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总光照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与住院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 48、96 h时,间歇组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分别为(211.29±20.19)、(112.18±10.23)μmol/L,均低于连续组的(245.81±19.98)、(143.19±9.98)μmol/L(P<0.05).两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间歇组患儿总光照时间为(3.02±0.51)d,显著短于连续组的(4.20±0.65)d(P<0.05).间歇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5.56%(3/54),低于连续组的 24.07%(13/54)(P<0.05).结论 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实施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效果肯定,与连续蓝光照射治疗效果相当,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更低,具有推广价值.

    蓝光照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光照时间胆红素安全性

    母亲声音刺激联合白噪音干预对NICU新生儿疼痛及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分析

    林朗刺
    5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母亲声音刺激联合白噪音干预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疼痛及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方法 150 例NICU新生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n=75,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母亲声音刺激联合白噪音干预)与对照组(n=75,接受常规围生期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采集足跟血前后疼痛程度、心率以及 0~1 岁神经运动检查(INMA)异常率.结果 两组新生儿采集足跟血操作前疼痛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联合组新生儿采集足跟血操作中及恢复期的疼痛程度评分分别为(6.01±1.12)、(3.21±0.6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7.65±1.21)、(4.51±0.81)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新生儿足跟采血前、采血 3 min的心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联合组新生儿采血1 min的心率(151.23±13.51)次/min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5.23±10.56)次/min,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访后,两组新生儿 1、2、3 月龄的INMA异常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联合组新生儿 4、5 月龄INMA异常率分别为 16.00%、14.67%,均低于对照组的 34.67%、33.3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NICU新生儿开展母亲声音刺激联合白噪音干预有助于缓解新生儿疼痛度,稳定其心率,且对其神经系统发育具有积极意义.

    母亲声音刺激白噪音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疼痛度神经系统发育

    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肺栓塞的临床价值分析

    黄连妹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急性肺栓塞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50 例疑似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研究,并分别进行多层螺旋CT以及X线检查,评估两种检查方式对疾病的检出率以及准确率.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对不同类型疾病的检出率,对不同动脉分支栓塞的检出率.结果 以动脉造影为"金标准",阳性 43 例(包括急性广泛性肺栓塞 27 例、急性广泛性亚肺栓塞 16 例),阴性 7 例(均为慢性肺栓塞).多层螺旋CT检查显示阳性 41 例,阴性 9 例;X线检查显示阳性 38 例,阴性 12 例.多层螺旋CT的灵敏度 93.02%、特异度 85.71%、诊断准确度 92.00%、阴性预测值 66.67%高于X线检查的 76.74%、28.57%、70.00%、16.67%(P<0.05);两种检查方法的阳性预测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对急性广泛性肺栓塞、急性广泛性亚肺栓塞、慢性肺栓塞的检出率分别为 96.30%、100.00%、100.00%,比X线的 70.37%、68.75%、42.86%更高(P<0.05).多层螺旋CT对不同动脉分支栓塞的检出率 100.00%高于X线的 85.96%(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可对急性肺栓塞进行精准判断,相较于X线诊断准确度更高,诊断效能整体预测情况也十分理想,为临床制定详细诊疗方案提供了有力参考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急性肺栓塞多层螺旋CT诊断效能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度

    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中造影剂逆流的影响因素分析

    王琛玭陈玲傅煜安睿...
    6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中造影剂逆流的影响因素,以提高临床诊断检查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 192 例行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的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造影剂是否逆流将患者分为逆流组(38 例)和无逆流组(154 例).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年龄、不孕年限、宫腔手术史等)、检查资料(输卵管通畅程度、内膜厚度、子宫位置、造影时机)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 两组年龄、不孕年限、子宫位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宫腔手术史、输卵管通畅程度、内膜厚度和造影时机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得出,宫腔手术史、输卵管通畅程度、内膜厚度和造影时机是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中造影剂逆流的影响因素(OR=4.664、4.613、4.538、4.119,P<0.05).结论 在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中,宫腔手术史、输卵管通畅程度、内膜厚度和造影时机是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中造影剂逆流的影响因素,应强化造影时机等把握,降低造影剂逆流的发生率.

    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造影剂逆流影响因素

    阴道炎六联检验对阴道病原体与白带清洁度的应用价值

    罗美兰吴金珠熊义兴吴华美...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阴道炎六联检验在阴道病原体诊断和白带清洁度检测报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 200 例接受阴道分泌物检查患者的资料,患者全部接受常规镜检以及六联检验.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阴道炎病原体检测结果及白带清洁度检测结果.结果 六联检验的阴道病原体检出率 95.0%显著高于常规镜检的 73.0%,差异明显(P<0.05).两种检测方法的白带清洁度检验结果对比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为阴道炎患者提供六联检验,能够提高阴道病原体的临床检出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阴道炎六联检验常规镜检阴道病原体诊断白带清洁度应用价值

    宫颈脱落细胞FAM19A4/miR124-2甲基化在绝经后HR-HPV感染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分析

    张欣宁吴海燕朱伟艳刘永珠...
    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宫颈脱落细胞FAM19A4/miR124-2 甲基化在绝经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患者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回顾性选取 120 例绝经后HR-HPV感染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120 例绝经后无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宫颈脱落细胞FAM19A4/miR124-2甲基化检出率及辅助性T细胞 17(Th17)类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IL-22]水平;比较观察组不同病理结果及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不同临床转归情况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FAM19A4/miR124-2甲基化检出率、Th17 类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宫颈脱落细胞FAM19A4/miR124-2 甲基化检出率及IL-17、IL-22水平分别为38.33%、(89.21±20.06)pg/ml、(44.91±9.13)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7%、(22.23±6.63)pg/ml、(20.32±5.1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病理结果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FAM19A4/miR124-2 甲基化检出率及IL-17、IL-22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FAM19A4/miR124-2 甲基化检出率及IL-17、IL-22 水平高于宫颈炎及LSIL患者,且LSIL患者高于宫颈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SIL不同转归情况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FAM19A4/miR124-2 甲基化检出率及IL-17、IL-22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SIL进展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FAM19A4/miR124-2 甲基化检出率及IL-17、IL-22 水平高于消退及持续患者,且LSIL持续患者高于LSIL消退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脱落细胞FAM19A4/miR124-2 甲基化检出率在绝经后HR-HPV感染患者中相对更高,且不同病理结果及LSIL不同临床转归情况患者的差异显著.

    宫颈脱落细胞FAM19A4/miR124-2绝经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卵巢黄体破裂与宫外孕破裂的鉴别诊断价值

    魏巍
    7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卵巢黄体破裂与宫外孕(EP)破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53 例EP破裂患者(EP破裂组)与 52 例卵巢黄体破裂患者(卵巢黄体破裂组)的资料.两组患者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指标、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血流表现.结果 EP破裂组彩色多普勒超声卵巢体积(5.38±1.50)cm3、异常回音区直径(3.24±1.50)cm、液性暗区深度(5.07±1.82)cm均小于卵巢黄体破裂组的(7.62±2.08)cm3、(7.42±1.86)cm、(6.40±1.76)cm(P<0.05).EP破裂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12.08±3.23)cm/s小于卵巢黄体破裂组的(15.56±4.08)cm/s,搏动指数(0.94±0.25)、阻力指数(0.56±0.10)大于卵巢黄体破裂组的(0.65±0.18)、(0.34±0.07)(P<0.05).EP破裂组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表现为环状或半环状发生率 16.98%低于卵巢黄体破裂组的 73.08%,条状发生率 32.08%与点状发生率 50.94%高于卵巢黄体破裂组的 11.54%、15.38%(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EP破裂与卵巢黄体破裂具有显著的鉴别诊断价值,适于临床应用与推广.

    彩色多普勒超声卵巢黄体破裂宫外孕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