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王炳护

半月刊

1673-9523

zgxdywyy@yahoo.com.cn

010-84254812,87081080(主编室)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七区18号楼南门207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Drug Appli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钟佑娇
    8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 130 例儿童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研究组,另选择 130 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检验.对比两组全血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不同检验方式的诊断效能,研究组不同检验方式的临床诊断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的全血C反应蛋白(18.2±2.2)mg/L、白细胞计数(20.1±3.3)×109/L较对照组的(5.8±1.0)mg/L、(8.6±1.2)×109/L更高(P<0.05).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 93.8%、95.4%、94.6%,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分别为69.2%、79.2%、74.2%,血常规检验分别为 72.3%、82.3%、77.3%.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比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单独检验更高(P<0.05).研究组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的临床诊断满意度比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单独检验更高(P<0.05).结论 儿童感染性疾病患儿全血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儿童,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临床诊断准确性及诊断满意度均优于其单独检验.

    全血C反应蛋白血常规儿童感染性疾病敏感度特异度诊断满意度

    结肠镜检查前不同时间口服西甲硅油对肠道清洁度及诊断效能的影响

    刘媛媛
    9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结肠镜检查前不同时间口服西甲硅油对肠道清洁度及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 135 例进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A组(45 例)、观察B组(45 例)、观察C组(45 例).三组均在结肠镜检查前 6 h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观察A、B、C组则分别在检查前 0.5 h、1 h、2 h加服 30 ml西甲硅油.比较三组Boston肠道准备量表(BBPS)评分、气泡情况评分,结肠镜检查镜头清晰度评分及生理盐水用量,肠道息肉和结直肠腺瘤检出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B组BBPS评分(8.34±0.87)分、气泡情况评分(8.11±0.83)分较观察A组的(7.80±0.69)、(7.61±0.65)分和观察C组的(7.69±0.57)、(7.42±0.63)分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和观察C组BBPS评分、气泡情况评分相近(P>0.05).观察B组结肠镜检查镜头清晰度评分(0.71±0.18)分、生理盐水用量(15.33±4.38)ml较观察A组的(0.89±0.24)分、(21.57±5.81)ml和观察C组的(0.93±0.27)分、(22.74±6.12)ml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和观察C组结肠镜检查镜头清晰度评分、生理盐水用量相近(P>0.05).三组直径>5 mm肠道息肉检出率、结直肠腺瘤检出率相近(P>0.05).观察B组直径≤5 mm肠道息肉检出率 31.11%较观察A组的 6.67%、观察C组的 8.89%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和观察C组直径≤5 mm肠道息肉检出率相近(P>0.05).观察A、B、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8.89%、11.11%、8.8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肠镜检查前 1 h口服 30 ml西甲硅油能够显著提高肠道清洁度、结肠镜检查镜头清晰度、直径≤5 mm肠道息肉检出率,改善气泡情况,且安全性较高.

    结肠镜西甲硅油肠道清洁度诊断效能

    静脉采血法、末梢采血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陈越剧
    9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静脉采血法、末梢采血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20 例行血常规检验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 60 例.对照组应用末梢采血法,研究组应用静脉采血法.对比两组的血常规检验结果[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以及满意度.结果 两组MCH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PLT、WBC、HCT、RBC、Hb分别为(233.18±49.63)×109/L、(5.44±1.29)×109/L、(0.39±0.04)、(4.11±1.06)×1012/L、(114.52±20.48)g/L,优于对照组的(204.76±50.74)×109/L、(6.31±1.89)×109/L、(0.46±0.05)、(3.64±1.11)×1012/L、(107.14±14.79)g/L(P<0.05).研究组服务态度、操作技巧、心理指导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39±0.26)、(9.24±0.71)、(9.27±0.63)分,均比对照组的(8.27±0.37)、(8.37±1.09)、(8.34±1.09)分高(P<0.05).结论 血常规检验中末梢采血法、静脉采血法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静脉采血法的应用价值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静脉采血法末梢采血法血常规检验满意度

    CRP、PCT及IL-6联合检测对急性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探讨

    张弘子金顺姬郑美兰李光日...
    97-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白细胞介素-6(IL-6)联合检测对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 选取 60 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感染组,并根据病原检测结果分为细菌感染组(35 例)和非细菌感染组(25 例);同时收集 30 例健康体检且病原结果为阴性者作为对照组.细菌感染组患者根据病原检测结果进行抗菌药物及对症治疗,非细菌感染组患者根据病原检测结果进行相应的药物及对症治疗.检测并比较感染组与对照组血清CRP、PCT和IL-6水平;比较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血清CRP、PCT和IL-6 水平;比较细菌感染组治疗前后血清CRP、PCT和IL-6 水平;比较血清CRP、PCT和IL-6 联合检测与单独检测对急性呼吸道细菌感染的诊断效能.结果 感染组血清CRP(13.44±2.85)mg/L、PCT(0.21±0.05)ng/ml和IL-6(46.49±4.16)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6±0.12)mg/L、(0.08±0.01)ng/ml、(10.37±1.04)pg/ml(P<0.05).细菌感染组血清CRP(19.35±2.97)mg/L、PCT(0.28±0.10)ng/ml和IL-6(52.39±4.35)pg/ml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的(5.16±0.62)mg/L、(0.12±0.04)ng/ml、(38.24±3.88)pg/ml(P<0.05).与治疗前比较,细菌感染组治疗后血清CRP、PCT和IL-6 水平明显降低(P<0.05).联合检测对急性呼吸道细菌感染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 85.71%、88.00%、86.67%,CRP检测分别为 62.86%、60.00%、61.67%,PCT检测分别为 57.14%、52.00%、55.00%,IL-6 检测分别为 51.43%、48.00%、50.00%;联合检测对急性呼吸道细菌感染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均明显高于CRP、PCT、IL-6 单独检测(P<0.05).结论 血清CRP、PCT和IL-6 水平与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生关系密切,联合检测血清CRP、PCT和IL-6 水平变化情况能有效预测患者呼吸道感染类型,为其临床诊疗及预后采取有效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急性呼吸道感染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诊断

    利拉鲁肽联合运动康复治疗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疗效及对炎症水平的影响

    王咏梅
    101-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讨利拉鲁肽联合运动康复治疗对老年 2 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疗效及对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 80 例 2 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以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0 例.对照组采用运动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展开利拉鲁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 97.50%高于对照组的 75.00%(P<0.05).治疗前,观察组TNF-α、IL-6、CRP水平分别为(105.21±7.57)ng/L、(25.36±5.55)pg/ml、(18.16±2.47)mg/L;对照组TNF-α、IL-6、CRP水平分别为(105.66±7.44)ng/L、(25.81±5.71)pg/ml、(18.58±2.55)mg/L.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6、CRP水平分别为(46.09±3.47)ng/L、(6.05±1.27)pg/ml、(4.05±1.09)mg/L,对照组TNF-α、IL-6、CRP水平分别为(59.77±4.55)ng/L、(7.47±1.94)pg/ml、(5.39±1.25)mg/L.治疗前,两组IL-6、TNF-α、CRP水平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两组IL-6、TNF-α、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 2 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实施利拉鲁肽联合运动康复治疗,可确保疗效,改善患者机体炎症水平.

    2型糖尿病脑卒中运动康复利拉鲁肽疗效炎症水平生活质量老年

    伊伐布雷定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

    罗超
    104-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伊伐布雷定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为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选择 90 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5,给予琥珀酸美托洛尔治疗)和实验组(n=45,给予琥珀酸美托洛尔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心率变异性指标[相邻NN间期>50 ms数量占总窦性心搏数量的百分数(PNN50)、连续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每 5 分钟NN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NN间期标准差(SDNN)]和心律失常指标.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 97.78%高于对照组的 77.78%,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NN50、RMSSD、SDANN、SDNN相近,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PNN50、RMSSD、SDANN、SDNN分别为(10.49±3.17)%、(28.80±5.16)ms、(116.18±32.81)ms、(122.63±28.40)ms,对照组分别为(8.81±3.36)%、(26.35±4.41)ms、(99.13±25.76)ms、(108.27±20.29)ms.治疗后,两组患者PNN50、RMSSD、SDANN、SDNN均有显著改善,且实验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矩阵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次数(1621.25±265.55)次低于对照组的(2635.75±378.35)次,组间差异显著(t=14.723,P=0.000<0.05);实验组心律失常恢复正常所需时间(14.48±2.68)d短于对照组的(18.37±2.87)d,组间差异显著(t=6.645,P=0.000<0.05).结论 伊伐布雷定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率变异指标和心律失常指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伊伐布雷定快速性心律失常心率变异

    高剂量二联疗法与经典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对比

    李明贤朱振浩
    108-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比较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中应用经典四联疗法和高剂量二联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76 例幽门螺杆菌检验阳性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观察组及对照组,均为38 例.对照组予以经典四联疗法(阿莫西林+枸橼酸铋钾+艾司奥美拉唑+克拉霉素),观察组予以高剂量二联疗法(阿莫西林+艾司奥美拉唑).比较两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清炎症介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 89.47%(34/38),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 94.74%(36/38),两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χ2=0.724,P=0.395>0.05).与对照组的 21.05%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5.26%显著较低,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IL-6、IL-8、TNF-α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6、IL-8、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IL-6(3.86±1.03)pg/ml、IL-8(0.06±0.05)pg/L、TNF-α(138.62±26.31)ng/ml均低于对照组的(4.69±1.05)pg/ml、(0.11±0.08)pg/L、(351.62±29.62)ng/ml(P<0.05).结论 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中应用经典四联疗法和高剂量二联疗法的临床效果相当,但高剂量二联疗法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保障患者健康安全,同时利于改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阿莫西林枸橼酸铋钾艾司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幽门螺杆菌安全性

    术后辅助化疗与同步放化疗治疗胰腺癌的临床效果探讨

    朱绪臻谈帅
    11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胰腺癌术后辅助化疗与同步放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88 例胰腺癌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观察组及对照组,各 44 例.对照组患者术后予以辅助化疗,观察组患者术后予以辅助化疗和同步放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生存率、无病生存率、Ⅲ/Ⅳ度毒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术后 1、2、5 年生存率分别为 75.00%、59.09%、13.64%,均高于对照组的 54.55%、36.36%、2.27%,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半年无病生存率、1 年无病生存率、2 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 75.00%、47.73%、31.82%,均高于对照组的 47.73%、27.27%、11.36%,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Ⅲ/Ⅳ度毒副反应发生率为 31.82%(14/44),观察组Ⅲ/Ⅳ度毒副反应发生率为 11.36%(5/44),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χ2=5.437,P=0.020<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存质量中躯体疼痛、健康状况、精神状态以及生理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提升,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胰腺癌患者术后予以辅助化疗和同步放化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提升患者术后各时间生存率,同时能够让患者无病生存期和无病生存率得到提升,并能够降低毒副反应,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胰腺癌化疗放化疗生存率生存质量

    贝伐珠单抗联合XELOX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马春明
    114-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XELOX)化疗对晚期结直肠癌(CRC)患者的疗效.方法 92 例晚期CRC患者,根据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48 例)和对照组(44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XELOX化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贝伐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 242(CA242)、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 199(CA199)]、不良反应(头晕、厌食、腹胀、呕吐)发生情况.结果 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客观缓解率 31.25%、疾病控制率 70.8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13.64%、50.0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A242 为(34.38±3.16)IU/ml、CEA为(19.94±1.15)μg/L、CA199 为(33.52±3.25)U/ml,对照组患者CA242 为(44.24±4.23)IU/ml、CEA为(31.14±1.33)μg/L、CA199 为(58.16±3.32)U/ml.治疗后,两组患者CA242、CEA、CA199 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 贝伐珠单抗同XELOX化疗联合能够显著提高晚期CRC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有助于降低血清CA242、CEA、CA199 在体内的表达,提高疾病缓解率和控制率,与单用XELOX化疗相比,没有增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贝伐珠单抗靶向治疗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化疗晚期结直肠癌肿瘤标志物

    右旋布洛芬栓对输尿管结石所致肾绞痛的临床疗效研究

    林发澄
    118-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右旋布洛芬栓对输尿管结石所致肾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64例确诊为输尿管结石所致肾绞痛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2 例.两组均给予氢溴酸山莨菪碱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栓治疗,观察组给予右旋布洛芬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疼痛开始缓解时间、疼痛完全缓解时间)、血清中炎症因子[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96.88%,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0.63%.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1.067,P=0.302>0.05).对照组疼痛开始缓解时间为(18.73±3.12)min,观察组疼痛开始缓解时间为(12.67±2.91)min,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t=8.035,P=0.000<0.05).对照组疼痛完全缓解时间为(34.12±3.04)min,观察组疼痛完全缓解时间为(24.62±4.81)min,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t=9.444,P=0.000<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IL-6、TNF-α、IL-1β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的(4.67±0.37)、(20.01±2.01)、(2.86±0.15)pg/ml相比,观察组血清中IL-6(4.10±0.15)pg/ml、TNF-α(16.25±3.17)pg/ml、IL-1β(2.11±0.17)pg/ml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P=1>0.05).结论 对于输尿管结石所致肾绞痛患者应用右旋布洛芬栓在疼痛症状改善、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方面优于双氯芬酸钠栓,且安全性可控,值得临床推广.

    输尿管结石肾绞痛右旋布洛芬栓双氯芬酸钠炎症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