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王炳护

半月刊

1673-9523

zgxdywyy@yahoo.com.cn

010-84254812,87081080(主编室)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七区18号楼南门207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Drug Appli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俯卧位通气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对肺动态顺应性的影响分析

    王奇坤宫晓丽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小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使用俯卧位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对肺动态顺应性(Cdyn)的影响.方法 将 90 例小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 45 例.对照组以仰卧位通气治疗,研究组以俯卧位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总时长、住儿童重症加强护理病房(PICU)时长、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肺功能[每分钟肺通气量(MVV)、潮气量(VT)以及肺动态顺应性]、血气参数[血氧分压(PaO2)和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 研究组的机械通气总时长(70.28±7.67)h和住PICU时长(5.12±0.49)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93.35±9.32)h、(7.57±0.5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MVV、VT、肺动态顺应性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研究组的MVV(80.22±7.14)L/min、VT(8.91±1.25)ml/kg、肺动态顺应性(13.12±2.28)ml/cm H2O(1 cm H2O=0.098 kPa)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1.12±6.37)L/min、(7.02±1.20)ml/kg、(9.34±2.75)ml/cm 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PaO2、SaO2 均比治疗前有良好改善,且研究组的PaO2(87.22±5.35)mm Hg(1 mm Hg=0.133 kPa)、SaO2(96.78±2.31)%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3.31±5.26)mm Hg、(93.43±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 2.22%与对照组的 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使用俯卧位通气治疗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儿的肺动态顺应性和血气参数指标,促进患儿加快康复,同时具有良好安全性.

    小儿肺炎呼吸衰竭俯卧位通气肺动态顺应性安全性

    微波消融术联合免疫治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探讨

    谢远航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微波消融术联合免疫治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74 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免疫非消融组和免疫消融组,各 37 例.免疫非消融组行免疫治疗,免疫消融组应用微波消融术联合免疫治疗.比较两组肿瘤最大直径与肿瘤体积、近期疗效、肿瘤标志物及免疫指标.结果 治疗后 6 个月,免疫消融组肿瘤最大直径(1.58±0.53)cm和肿瘤体积(2.36±0.75)cm3均显著小于免疫非消融组的(2.75±0.79)cm、(5.68±0.79)cm3(P<0.05).免疫消融组近期有效率(72.97%,27/37)显著高于免疫非消融组(48.65%,18/37)(P<0.05);免疫消融组疾病控制率(94.59%,35/37)显著高于免疫非消融组(72.97%,27/37)(P<0.05).免疫消融组治疗后 6 个月癌胚抗原(5.06±1.38)μg/L、细胞角蛋白 19 片段(4.92±1.23)ng/ml和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3.69±1.61)ng/ml显著低于免疫非消融组的(7.91±1.42)μg/L、(6.76±1.69)ng/ml、(4.56±1.68)ng/ml(P<0.05).治疗后 6 个月免疫消融组CD3+、CD4+、CD4+/CD8+水平分别为(64.58±8.23)%、(42.57±5.32)%、(1.86±0.45)显著高于免疫非消融组的(50.15±7.68)%、(34.95±4.63)%、(1.56±0.38)(P<0.05).结论 微波消融术联合替雷利珠单抗免疫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促进肿瘤缩小,并可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提升患者免疫力,值得推广.

    微波消融术免疫治疗替雷利珠单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

    DEB-TACE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徐明洲何明范小斌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载药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术(DEB-TACE)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4例肝细胞癌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接受DEB-TACE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经动脉化疗栓塞术(CTACE)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术后肝功能指标[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客观缓解率为 68.75%、疾病控制率为 93.7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43.75%、75.00%(P<0.05).观察组术后ALB为(31.96±3.92)g/L,ALT为(140.82±38.17)U/L,AST为(86.52±16.97)U/L,TBIL为(35.12±8.28)μmol/L,DBIL为(16.48±8.41)μmol/L;对照组术后ALB为(32.82±3.67)g/L,ALT为(131.06±29.42)U/L,AST为(78.16±18.59)U/L,TBIL为(34.96±7.59)μmol/L,DBIL为(17.43±9.15)μmol/L;两组术后ALB、ALT、AST、TBIL、DBIL水平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压升高、乏力、消化道反应、发热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B-TACE治疗肝细胞癌的效果理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其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载药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术肝细胞癌疗效安全性

    内镜下组织胶联合黏膜注射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评价

    陈新带黄学勤张璋许秋霞...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内镜下组织胶联合黏膜注射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方法 80 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内镜下黏膜注射,40 例)及观察组(内镜下医用组织胶联合黏膜注射,40 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止血效果及再出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4.53±0.66)d短于对照组的(7.97±1.27)d,住院费用(1426.85±30.79)元少于对照组的(1896.96±45.18)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止血成功率 95.00%高于对照组的 75.00%,止血失败率 5.00%、再出血率 2.50%均低于对照组的 25.00%、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消化性溃疡出血应用内镜下组织胶联合黏膜注射治疗,可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升止血成功率,并降低再出血率,效果理想.

    内镜组织胶黏膜注射消化性溃疡出血疗效

    不同支架管留置时间在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泌尿系结石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高丙鹏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接受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的泌尿系结石患者实施不同时间支架管留置的效果.方法 60 例接受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的泌尿系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支架管留置时间的不同分为常规组(支架管留置 4 周,30 例)和实验组(支架管留置 2 周,30 例).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尿酸(UA)、肌酐(Cr)].结果 实验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6.67%较常规组的 26.67%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实验组患者的生理功能、身体疼痛、角色限制、总体健康、社会功能、活力、精神健康、情感职能评分分别为(69.65±8.66)、(66.54±9.44)、(77.55±8.41)、(78.66±9.55)、(80.34±9.54)、(72.56±9.85)、(78.69±9.64)、(77.58±9.14)分,均较常规组的(58.45±7.14)、(60.21±8.56)、(68.54±7.55)、(66.24±8.96)、(75.65±8.44)、(60.45±7.99)、(70.55±9.66)、(66.42±9.36)分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BUN、UA、Cr均低于术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手术前后组间BUN、UA、Cr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泌尿系结石患者接受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时,术后支架管留置 2 周的安全性更高,不良事件更少,有助于患者的快速恢复,进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泌尿系结石留置时间支架管不良事件

    密盖息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愈合时间的影响

    陈永光
    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鲑鱼降钙素注射液(商品名:密盖息)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对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 80 例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数字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进行克氏针固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密盖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临床疗效、关节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Barthel指数、VAS评分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83.27±7.37)分高于对照组的(72.74±6.16)分,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 1 周以及治疗后 3 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2.49±0.31)、(1.02±0.23)分,均较对照组的(3.36±0.42)、(2.38±0.35)分低,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的 77.50%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 95.00%更高,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5.165,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骨密度(0.72±0.26)g/cm2 大于对照组的(0.61±0.22)g/cm2,且骨折愈合时间(30.31±4.72)d与桡骨茎突和尺骨茎突远端间距(0.68±0.18)cm短于对照组的(44.39±5.63)d、(1.16±0.24)cm,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组间的骨密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中应用密盖息联合克氏针固定,能减轻患者的疼痛感,缩短骨愈合时间,促进机体恢复.

    鲑鱼降钙素注射液克氏针固定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

    关节镜下保留与不保留残端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中的应用对照分析

    孙建磊
    6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保留与不保留残端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62 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31)与对照组(n=31).两组患者均行关节镜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其中研究组术中保留残端,对照组术中不保留残端.比较两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患侧膝关节位置觉(JPS)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研究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JPS值分别为(60.00±4.56)分、(4.95±1.25)°,对照组分别为(60.12±5.74)分、(4.96±1.34)°;术后 6 个月,研究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JPS值分别为(90.50±4.05)分、(2.89±0.68)°,对照组分别为(84.85±4.40)分、(3.50±0.70)°.术后 6 个月,两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JPS值与术前比较均改善,其中研究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JPS值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中,两组结果未见差异性(P>0.05).结论 相较于关节镜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不保留残端,保留残端可以有效改善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促进本体感觉恢复,且未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节镜保留残端不保留残端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全自动毛细管电泳在地贫筛查中的价值评估

    谢琼波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全自动毛细管电泳在地中海贫血症(地贫)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6000 例接受地贫筛查的人员,所有人员均自愿接受全自动毛细管电泳检查,同时电泳检查阳性的患者接受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基因检查.将PCR基因检查作为金标准,分析全自动毛细管电泳及PCR基因的筛查结果、全自动毛细管电泳筛查地贫的结果、全自动毛细管电泳筛查地贫的诊断效能;比较α表型地贫与β表型地贫的不同指标水平差异.结果 6000 例筛查人员中,全自动毛细管电泳检查结果显示,有 1656 例(27.6%)为异常表型,其中包括 1440 例(24.0%)血红蛋白A2(HbA2)降低、疑似α表型地贫阳性,216 例(3.6%)HbA2 升高、疑似β表型地贫阳性.1656 例全自动毛细管电泳检查异常表型人员接受了PCR基因筛查,结果显示,有 897 例为地贫异常表型,其中包括 686 例α表型地贫阳性,211 例β表型地贫阳性.以PCR基因筛查为金标准,全自动毛细管电泳筛查地贫的真阳性为 897 例,包括686 例α表型地贫阳性,211 例β表型地贫阳性,无漏诊,假阳性(误诊)759 例.全自动毛细管电泳筛查α表型地贫的准确度为 47.6%,灵敏度为 100.0%,特异度为 0;全自动毛细管电泳筛查β表型地贫的准确度为 97.7%,灵敏度为 100.0%,特异度为 0.α表型地贫和β表型地贫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α表型地贫的平均红细胞容积(MCV)水平显著高于β表型地贫(P<0.05).结论 在地贫筛查过程当中应用全自动毛细管电泳诊断灵敏度高,能够为临床地贫患者的诊疗提供部分参考依据.

    全自动毛细管电泳地中海贫血症聚合酶链式反应价值评估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采用MRD检测的临床价值研究

    李文静董广兴
    7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临床微生物快速培养(MRD)检验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 85 例疑似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均行快速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MRD检测.观察两种方法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验结果;以病理检验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效能;比较患儿家属对两种方法的满意度.结果 病理结果:85 例疑似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阳性 75 例,阴性 10 例;ELISA检验结果:阳性 66 例,阴性 19 例;MRD检验结果:阳性 70 例,阴性 15 例.MRD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的特异度 80.00%、灵敏度 90.67%、准确率 89.41%、阳性预测值 97.14%、阴性预测值 53.33%均高于ELISA的 20.00%、77.33%、70.59%、87.88%、10.53%(P<0.05).患儿家属对MRD的总满意率为 95.29%,显著高于ELISA的 85.88%(P<0.05).结论 MRD检测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具备较高的诊断效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微生物快速培养

    细菌定量计数联合尿沉渣白细胞检验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赖寒光林先娘吴海明
    7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细菌定量计数联合尿沉渣白细胞检验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 例疑似尿路感染患者,均接受细菌定量计数、尿沉渣白细胞检验及尿细菌培养.分析尿细菌培养结果,以尿细菌培养为金标准,比较细菌定量计数、尿沉渣白细胞单一检验及联合检验的诊断效能.结果 200 例疑似尿路感染患者经尿细菌培养诊断,阳性标本为 104 例,阳性率为 52.00%.以尿细菌培养为金标准,联合检验对尿路感染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98.08%、96.88%、97.14%、97.89%,细菌定量计数检验对尿路感染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80.77%、69.79%、74.34%、77.01%,尿沉渣白细胞检验对尿路感染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91.35%、92.71%、93.14%、90.82%,联合检验对尿路感染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细菌定量计数检验,敏感性、阴性预测值高于尿沉渣白细胞检验(P<0.05).结论 在尿路感染诊断中,应用细菌定量计数联合尿沉渣白细胞检验的结果与尿细菌培养更相近,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细菌定量计数尿沉渣白细胞联合检验尿路感染尿培养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