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王炳护

半月刊

1673-9523

zgxdywyy@yahoo.com.cn

010-84254812,87081080(主编室)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七区18号楼南门207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Drug Appli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探究鞘内注射万古霉素与美罗培南治疗重症颅脑创伤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

    聂磊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重症颅脑创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使用万古霉素与美罗培南鞘内注射的治疗效果.方法 86 例重症颅脑创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分成研究组和常规组,各 43 例.常规组患者使用万古霉素与美罗培南静脉滴注治疗,研究组使用万古霉素与美罗培南鞘内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脑脊液指标、血清炎症因子、颅内压及症状消失时间、治愈时间、治疗费用.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 97.67%高于常规组的 81.40%,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4.65%低于常规组的 20.93%,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 2.33%低于常规组的 16.28%,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症状消失时间、治愈时间、治疗费用分别为(6.06±1.14)d、(10.12±4.05)d、(1.64±0.73)万元,均少于常规组的(10.15±1.94)d、(24.12±10.23)d、(2.85±1.24)万元,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 水平分别为(8.18±1.46)mg/L、(16.03±2.32)ng/L,均低于常规组的(13.15±1.84)mg/L、(20.93±2.79)ng/L,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颅内压为(2.24±0.22)kPa,低于常规组的(2.68±0.51)kPa,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脑脊液葡萄糖水平(2.47±0.85)mmol/L高于常规组的(1.78±0.46)mmol/L,白细胞计数(355.60±280.26)×106/L、蛋白定量(1.36±1.05)g/L低于常规组的(601.60±312.07)×106/L、(2.28±1.06)g/L,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重症颅脑创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使用万古霉素与美罗培南进行鞘内注射治疗,可以减轻血清炎性反应,改善脑脊液指标,还可减少并发症,降低颅内压,疗效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鞘内注射万古霉素美罗培南重症颅脑创伤颅内感染

    替奈普酶静脉溶栓序贯替罗非班静脉泵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分析

    董智勇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替奈普酶静脉溶栓序贯替罗非班静脉泵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分配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 34 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替奈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患者在静脉溶栓后 24 h采用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在静脉溶栓后随即静脉泵入替罗非班.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S100β蛋白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S100β蛋白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别为(16.24±2.41)ng/ml、(1.25±0.27)μg/L、(3.25±1.2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75±1.43)ng/ml、(1.68±0.39)μg/L、(6.26±1.8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5.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来说,采用替奈普酶静脉溶栓序贯替罗非班静脉泵入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β蛋白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广泛应用.

    急性脑梗死替奈普酶静脉溶栓替罗非班

    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疗效分析

    张艳梅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与康复训练联合应用治疗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 选取 300 例脑性瘫痪患儿,经信封法分为对照组(150 例,康复训练)、观察组(150 例,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康复训练).对比两组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语言功能、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 3 个月后,两组卧位、坐位、爬跪、站立、走跑跳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卧位、坐位、爬跪、站立、走跑跳评分分别为(40.23±5.46)、(50.63±4.78)、(34.23±3.98)、(31.25±4.35)、(58.64±5.78)分,较对照组的(32.18±5.35)、(41.27±4.62)、(29.01±3.86)、(26.54±4.21)、(51.05±5.63)分高(P<0.05).治疗 3 个月后,两组上肢关节活动、视觉追踪、手眼协调能力、抓握能力、操作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上肢关节活动、视觉追踪、手眼协调能力、抓握能力、操作能力评分分别为(28.76±2.45)、(19.92±1.67)、(45.76±2.99)、(30.25±2.54)、(33.54±2.56)分,较对照组的(25.43±2.40)、(16.87±1.62)、(39.02±2.84)、(27.11±2.43)、(28.46±2.45)分高(P<0.05).治疗 3 个月后,两组语言理解、语言表达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语言理解评分(64.76±3.45)分、语言表达评分(62.89±3.25)分较对照组的(59.62±3.37)、(57.04±3.17)分高(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 95.33%高于对照组的 76.67%(P<0.05).结论 脑性瘫痪患儿联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康复训练,可提高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脑性瘫痪脑血流动力学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效果康复训练精细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

    心脏彩超联合B型利钠肽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黄云玲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心脏彩超联合B型利钠肽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10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临床自制临床资料收集表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男、女)、年龄、体质量指数、心功能分级(Ⅱ级、Ⅲ级、Ⅳ级)、合并糖尿病(否、是)、合并高血压(否、是)以及B型利钠肽、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内径、室间隔厚度水平.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未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和预后不良组(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比较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临床资料差异,分析上述指标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项指标在评估心力衰竭预后中的价值.结果 105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访 12 个月共有 26 例发生终点事件(预后不良组),包括 21 例不良心血管事件再次入院、5 例全因死亡,79 例未发生终点事件(预后良好组).预后良好组心功能分级(Ⅱ级占比 29.11%、Ⅲ级占比 45.57%、Ⅳ级占比 25.32%)优于预后不良组(Ⅱ级占比 11.54%、Ⅲ级占比 38.46%、Ⅳ级占比 50.00%),B型利钠肽(338.34±95.26)pg/ml、左心房内径(39.12±4.24)mm、左心室内径(62.04±3.12)mm、室间隔厚度(10.22±0.42)mm明显小于预后不良组的(955.68±100.38)pg/ml、(46.08±4.53)mm、(65.06±2.38)mm、(10.98±0.38)mm,左心室射血分数(48.12±3.88)%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的(41.36±4.06)%(P<0.05).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合并糖尿病情况、合并高血压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功能分级[OR=3.121,95%CI=(1.673,5.820)]、B型利钠肽[OR=2.425,95%CI=(1.371,4.290)]、左心室射血分数[OR=2.421,95%CI=(1.136,5.158)]、左心房内径[OR=2.504,95%CI=(1.271,4.934)]、左心室内径[OR=2.147,95%CI=(1.156,3.988)]、室间隔厚度[OR=2.522,95%CI=(1.177,5.406)]是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内径、室间隔厚度、B型利钠肽及五者联合检查评估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ROC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884、0.873、0.776、0.862、0.892、1,敏感性分别为 85.5%、93.7%、62.6%、87.6%、92.1%、100.0%,特异性分别为 12.6%、73.0%、89.7%、70.9%、71.4%、97.8%.结论 心脏彩超参数(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内径、室间隔厚度)联合B型利钠肽检测在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慢性心力衰竭预后不良患者表现为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内径、室间隔厚度、B型利钠肽升高,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

    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彩超B型利钠肽预后

    分析达格列净片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

    王小波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期患者使用达格列净片联合麝香保心丸进行治疗的效果做出分析.方法 选择 160 例心力衰竭患者,该类患者均处在急性发作期,且射血分数降低,在随机抽样法方式下将患者划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各 80 例.常规组患者使用达格列净片治疗,研究组使用达格列净片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心室功能水平、心力衰竭标志物、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8.75%,高于常规组的 90.00%(χ2=5.768,P<0.05).研究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分别为(35.13±2.08)mm、(58.71±2.87)%、(52.85±2.56)mm,均优于常规组的(39.56±2.51)mm、(43.10±2.43)%、(56.81±3.13)mm(t=12.154、37.127、8.759,P<0.05).研究组N末端脑钠肽前体、血浆内脑钠肽水平分别为(1510.36±160.35)、(601.40±98.87)ng/L,均优于常规组的(2219.63±152.58)、(829.53±121.36)ng/L(t=28.660、13.035,P<0.05).研究组治疗 1、2 周的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为(16.08±6.84)、(11.27±9.71)分,均低于常规组的(24.28±10.39)、(20.25±13.26)分(t=5.896、4.887,P<0.05).结论 为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期患者使用达格列净片联合麝香保心丸进行治疗,能够改善患者心室功能,降低患者心力衰竭标志物水平,提升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达格列净片麝香保心丸射血分数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期疗效

    不同血压控制目标和用药方案对老年心衰合并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

    单秀娟袁培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血压控制目标和用药方案对老年心力衰竭(心衰)合并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 150 例老年心衰合并高血压患者,其中 118 例获得有效随访,按照入院时血压控制目标将 118 例患者分别纳入强化降压组[入院 1 h内降压目标:收缩压<130 mm Hg(1 mm Hg=0.133 kPa);74 例]、非强化降压组(入院 1 h内降压目标:收缩压 130~150 mm Hg;44 例);另外按照出院时口服降压药物不同将其分别纳入A组(22 例)、B组(27 例)、C组(24 例)、D组(25 例)、E组(20 例).A组接受钙离子拮抗剂(CCB)联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治疗,B组接受CCB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治疗,C组接受ACEI联合利尿剂治疗,D组接受ARB联合利尿剂治疗,E组接受CCB联合β受体阻滞剂(β-B)治疗.分析不同血压控制目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以及不同用药方案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强化降压组与非强化降压组入组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收缩压、舒张压、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SSD)、日间舒张压标准差(dD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及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 6 个月时,两组LVEF均较入组时升高,LVEDd、LVESd、NT-proBNP、收缩压、舒张压、dSSD、dDSD、nSSD、nDSD均较入组时下降,强化降压组LVEF(45.41±2.53)%高于非强化降压组的(42.08±2.96)%,LVEDd(46.51±2.44)mm、LVESd(32.98±1.89)mm、NT-proBNP(360.15±33.14)pg/ml、收缩压(133.28±16.47)mm Hg、舒张压(82.93±6.95)mm Hg、dSSD(8.67±1.62)mm Hg、dDSD(8.14±0.29)mm Hg、nSSD(7.28±2.03)mm Hg、nDSD(8.09±1.46)mm Hg均低于非强化降压组的(51.44±4.07)mm、(38.03±1.49)mm、(577.14±35.60)pg/ml、(145.23±12.39)mm Hg、(87.71±7.16)mm Hg、(10.62±2.45)mm Hg、(8.27±0.33)mm Hg、(9.51±1.37)mm Hg、(8.79±1.35)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降压组随访 1 年内心衰再住院率 2.70%低于非强化降压组的 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 6 个月时,A组、B组、C组、D组的LVEF均高于E组,LVEDd、LVESd、NT-proBNP及收缩压、舒张压、dSSD、dDSD、nSSD、nDSD均低于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D组随访 1 年内心衰再住院率分别为 0、3.70%、4.17%、4.00%,低于E组的 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心衰合并高血压患者接受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后,其心功能恢复及血压控制效果更为理想;除CCB联合β-B外,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CCB、ACEI、ARB、利尿剂药物联合应用均可实现良好的血压控制效果,降低心衰再住院风险.

    血压控制目标用药方案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预后老年

    氨茶碱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慢阻肺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

    潘艳婷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应用氨茶碱联合布地奈德的治疗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慢阻肺患者 80 例为分析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 40 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同时应用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氨茶碱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EV1%、FVC、FEV1/FVC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FEV1%(71.28±11.73)%、FVC(2.75±0.21)L、FEV1/FVC(69.55±10.67)%均高于对照组的(62.31±10.27)%、(2.45±0.15)L、(60.38±1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生理评分(4.39±0.78)分、心理评分(4.41±0.97)分、社会评分(4.48±0.79)分、环境评分(4.78±0.89)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41±1.09)、(3.14±1.02)、(3.35±1.14)、(3.46±0.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慢阻肺患者在布地奈德基础上联合氨茶碱治疗,有利于更好地控制病情,改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

    氨茶碱布地奈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生活质量

    根管预备、充填及纤维桩的预备对根管壁微裂产生的影响

    曾夏梅王海瑞陈音音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根管预备、充填及纤维桩预备对根管壁微裂产生的影响.方法 收集 150 颗离体前磨牙,并随机分为四个大组[1 组(n=10)、2 组(n=20)、3 组(n=40)、4 组(n=80)]及 15 个小组(1 组,2 组 25#、2 组 40#,3 组A25#、3 组B25#、3 组A40#、3 组B40#,4 组AX25#、4 组AX40#、4 组AT25#、4 组AT40#、4 组BX25#、4 组BX40#、4 组BT25#、4 组BT40#,n=10).1 组:即对照组,不进行预备;2 组:均分为两组,一组预备至WaveOne25#,另一组预备则预备至 40#;3 组:将样本与 2 组一样进行分组预备,之后进一步分为 2 个小组,进行冷牙胶侧压充填(A)及热牙胶连续波充填(B);4 组:将样本与3组一样进行分组预备及充填,之后将不同方法充填后的样本进一步分为2小组进行RelyXTM(X)和RTD(T)纤维桩预备.将所有的样本从距离根尖 3、5、7 mm处垂直于牙体长轴截断,在显微镜下观察微裂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 组及 2 组中均并未有裂纹存在.充填后,3 组A与 3 组B的裂纹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入纤维桩后,4 组A的牙本质裂纹明显较 4 组B多,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2/120 VS 10/120,P<0.05).在与根尖距离 7 mm处,相较于RelyXTM纤维桩,RTD纤维桩预备后牙本质产生更多裂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120 VS 23/120,P<0.05).4 组的裂纹总发生率高于 1 组、2 组、3 组(P<0.05),说明纤维桩置入后,牙本质裂纹较仅进行牙体预备和充填明显增多.结论 纤维桩的预备主要导致根管壁裂纹的产生,冷侧压充填后进行纤维桩预备比热牙胶充填后进行桩体预备更容易产生根管壁裂纹.

    根管裂纹纤维桩预备根管预备根管充填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

    程宇飞赖永新纪春东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实施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取 58 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比组与研究组,每组 29 例.对比组患者展开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实施无创呼吸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肺功能指标[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值流速(PEF)]、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6.55%(28/29),高于对比组患者的 75.86%(2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20、P=0.022<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FEV1(1.85±0.40)L、FVC(2.99±0.60)L、PEF(4.62±0.70)L/s均高于对比组的(1.50±0.30)L、(2.42±0.51)L、(3.89±0.60)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70、3.898、4.264,P=0.000、0.000、0.000<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6.90%(2/29),低于对比组患者的27.59%(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0、P=0.037<0.05).结论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降低不良反应,促进预后恢复.

    无创呼吸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肺功能

    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高频振荡排痰在大叶性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王桂英田立华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高频振荡排痰机在大叶性肺炎患儿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60 例大叶性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化随机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30 例)和观察组(30 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对症治疗联合高频振荡排痰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肺功能指标(最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和用力肺活量)、血清炎症指标[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80.0%)比较,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7%)明显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最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和用力肺活量均有所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最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1.92±0.38)L/s、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1.85±0.33)L、用力肺活量(3.54±0.67)L高于对照组的(1.32±0.31)L/s、(1.27±0.29)L、(2.15±0.48)L(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CRP和PCT水平均有所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CRP(2.27±0.19)mg/L、PCT(0.08±0.02)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68±0.85)mg/L、(0.16±0.05)ng/ml(P<0.05).两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高频振荡排痰机在大叶性肺炎患儿中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儿的肺功能,降低患儿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大叶性肺炎支气管镜肺泡灌洗高频振荡排痰机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