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王炳护

半月刊

1673-9523

zgxdywyy@yahoo.com.cn

010-84254812,87081080(主编室)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七区18号楼南门207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Drug Appli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物理疗法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及盆底肌力的影响研究

    张逢春周丽英
    148-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物理疗法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及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101 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1 例)和研究组(50 例).对照组采用盆底肌功能锻炼,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物理疗法.对比两组治疗疗效、康复指标、盆底肌力改善程度、数字疼痛评分法(NRS)评分、盆底肌力评分、盆腔器官脱垂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的 78.43%相比,研究组总有效率 94.00%更高(P<0.05).与对照组的(1829.70±150.89)min、(118.90±8.06)min、(16.80±2.71)d相比,研究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1229.47±138.28)min、自行排尿时间(90.98±12.56)min、住院时间(8.50±1.08)d更短(P<0.05).治疗3、6、12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盆底肌力改善程度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NR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盆底肌力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与对照组的(3.21±0.92)、(2.07±0.15)分相比,研究组治疗后NRS评分(1.26±0.30)分更低,盆底肌力评分(3.80±0.80)分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盆腔器官脱垂程度更优(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的 19.61%相比,研究组 6.00%更低(P<0.05).结论 物理疗法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盆底肌功能,改善盆腔器官脱垂,促进盆底康复,安全性高.

    物理疗法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效果盆底肌力

    CPM结合传统康复训练对左侧半月板损伤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鲁淼
    152-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连续被动活动(CPM)结合传统康复训练对左侧半月板损伤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40 例左侧半月板损伤患者,根据入院顺序的差异性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 20 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康复训练,研究组从术后 24 h、手术切口止血后为患者加行为期 10 d的CPM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康复优良率、疼痛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关节活动度、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康复优良率 70.00%相比,研究组康复优良率 95.00%更高(P<0.05).干预后,两组疼痛评分均降低,膝关节功能评分、关节活动度均提高,且研究组疼痛评分(0.57±0.15)分相比对照组的(1.51±0.38)分更低,膝关节功能评分(89.05±8.13)分、关节活动度(129.79±8.91)°相比对照组的(77.48±6.01)分、(107.63±6.01)°更高(P<0.05).干预后,两组心理状态、社会功能、生理状态、躯体疼痛评分均提高,且研究组心理状态评分(73.63±6.51)分、社会功能评分(73.27±6.36)分、生理状态评分(73.79±6.35)分、躯体疼痛评分(73.18±6.60)分相比对照组的(62.77±4.24)、(62.59±4.41)、(62.31±4.89)、(62.63±4.24)分更高(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 5.00%相比对照组的 15.00%较低,但不明显(P>0.05).结论 为左侧半月板损伤患者采取CPM结合传统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改善其膝关节功能和活动度,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持续性被动活动传统康复训练左侧半月板损伤膝关节功能术后康复效果

    磁电联合疗法结合系统化盆底康复指导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产妇盆底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龚树婵叶彩连陈伟春
    156-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磁电联合疗法结合系统化盆底康复指导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产妇盆底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产妇 68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基础训练组和联合组,每组 34 例.基础训练组采用基础盆底肌康复训练,联合组采用磁电联合疗法结合系统化盆底康复指导干预,两组产妇均持续干预 3 个月.在干预前后,比较两组产妇的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盆底肌力测试(Ⅰ、Ⅱ类肌纤维肌力收缩压).结果 与干预前比较,干预 3 个月后基础训练组和联合组产妇ICI-Q-SF评分均降低,WHOQOL-BREF评分均升高(P<0.05);干预 3 个月后,联合组ICI-Q-SF评分(5.34±1.38)分低于基础训练组的(8.34±1.25)分,WHOQOL-BREF评分(84.66±7.62)分高于基础训练组的(76.64±7.39)分(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 3 个月后基础训练组和联合组产妇HAMD、HAMA评分均降低(P<0.05);干预 3 个月后,联合组HAMD、HAMA评分分别为(12.39±2.64)、(13.62±3.21)分,均低于基础训练组的(16.67±2.83)、(18.05±3.14)分(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 3 个月后两组产妇Ⅰ类肌纤维肌力收缩压和Ⅱ类肌纤维肌力收缩压均升高(P<0.05);干预 3 个月后,联合组Ⅰ类肌纤维肌力收缩压和Ⅱ类肌纤维肌力收缩压分别为(78.34±5.27)、(99.24±6.22)cm H2O(1 cm H2O=0.098 kPa),均高于基础训练组的(66.25±5.13)、(86.33±5.63)cm H2O(P<0.05).结论 磁电联合疗法结合系统化盆底康复指导可提高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产妇生活质量,缓解产妇尿失禁程度,减轻产妇焦虑和抑郁情绪,促进产妇盆底肌力恢复.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盆底功能磁电联合疗法系统化盆底康复指导

    早期干预对高危儿神经系统发育的临床疗效研究

    黄惠萍
    159-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对高危儿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124例高危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各含 62 例的常规组(实施常规管理)与干预组(实施早期干预+常规管理).比较两组神经系统发育状况与运动发育状况、6 个月内异常神经征象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高危儿神经行为评定(NBNA)评分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NBNA中一般评估、原始反射、行为能力、主动肌张力、被动肌张力评分及总分分别为(3.65±0.34)、(3.81±0.28)、(11.52±0.23)、(7.76±0.17)、(7.54±0.15)、(34.28±2.69)分,高于常规组的(3.16±0.52)、(3.07±0.42)、(10.84±0.49)、(6.83±0.19)、(7.19±0.11)、(31.09±3.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高危儿粗大运动发育商(GMQ)与精细运动发育商(FMQ)、总运动发育商(TMQ)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GMQ、FMQ、TMQ分别为(48.34±3.74)、(46.85±3.27)、(95.19±4.47)分,均高于常规组的(44.62±3.52)、(43.39±3.69)、(88.01±4.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有 2 例(3.23%)高危儿 6 个月内出现异常神经征象;常规组有 9 例(14.52%)高危儿6 个月内出现异常神经征象,干预组高危儿 6 个月内异常神经征象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有助于促使其神经系统与运动能力发育,改善其各方面的生长发育状况,还能够预防早期异常神经征象的发生,为患儿提供更多安全保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高危儿早期干预神经系统发育触觉听觉视觉运动发育

    实体瘤免疫治疗相关分离反应的研究进展

    胡少聪
    163-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国内外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极大改善了部分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及预后.在接受免疫治疗后,一些患者体内会出现有反应病灶和无反应病灶共存的现象,即分离反应(DR).目前,DR的具体发生机制尚未阐明,评估标准各异,这给临床医师及时识别并治疗患者增加了挑战.本文就免疫治疗相关DR的定义及发生率、评估标准及潜在生物学机制等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实体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分离反应免疫治疗

    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衰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符梦瑜
    167-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力衰竭(心衰)是心血管内科较为常见的循环功能障碍的一类综合征,治疗药物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等,达到降低心脏负担、利尿消肿、增强心肌收缩力等目的.随着对心衰的不断研究,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衰的临床治疗中已成为较为常见的药物,对于最初β受体阻滞剂的争议性限制应用,后期多个大规模医学试验为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衰治疗中提供有力依据.为了进一步研究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衰的临床使用现状和安全性,本文对近年来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衰的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β受体阻滞剂心力衰竭心血管疾病

    芪归养血颗粒质控标准研究

    席明名黄和军
    170-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建立芪归养血颗粒质控的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黄芪、淫羊藿、菟丝子进行定性鉴别,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UPLC-ELSD)测定制剂中黄芪甲苷含量:色谱柱:Acclaim RSLC 120 C18(100 mm×2.1 mm,2.2 µm),ELSD,流动相为乙腈-水(32∶68),流速为0.4 ml/min;柱温 30℃;进样体积为 1 μl.结果 TLC能特异性鉴别黄芪、淫羊藿、菟丝子.黄芪甲苷的注射量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 0.0826~0.8260 µg,r=0.9996;平均回收率为 99.1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 0.74%.结论 采用TLC法和UPLC-ELSD检测对芪归养血颗粒分别进行了定性鉴别和定量分析,所建立的方法专属性强,结果准确,可作为芪归养血颗粒的质控方法进行应用.

    芪归养血颗粒质控标准薄层色谱法超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

    UPLC-波长切换法测定柴银颗粒中6种成分的含量

    于文玫陈娜
    174-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柴银颗粒中 6 种成分(绿原酸、木犀草苷、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与汉黄芩素)含量的方法.选用Shim-pack C18(100 mm×2.1 mm×1.9 μm)色谱柱,方法 选择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0.3 ml/min,进行梯度洗脱,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检测波长为327 nm,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检测波长为275 nm,柱温为35℃,进样量为5 μl.结果 绿原酸、木犀草苷、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与汉黄芩素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 12.12~121.22 μg/ml(r=0.9999)、2.07~20.74 μg/ml(r=0.9998)、10.56~105.57 μg/ml(r=0.9998)、1.55~15.48 μg/ml(r=0.9999)、2.16~21.63 μg/ml(r=0.9997)、1.21~12.13 μg/ml(r=0.999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62%(RSD=2.55%,n=6)、94.59%(RSD=2.16%,n=6)、93.66%(RSD=1.78%,n=6)、96.04%(RSD=3.66%,n=6)、94.66%(RSD=2.85%,n=6)、93.92%(RSD=2.46%,n=6).结论 UPLC-波长切换法的结果准确可靠,具有较好的重复性,为柴银颗粒质量控制提供了有效的测定方法.

    柴银颗粒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波长切换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