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王炳护

半月刊

1673-9523

zgxdywyy@yahoo.com.cn

010-84254812,87081080(主编室)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七区18号楼南门207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Drug Appli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心宝丸与苓桂术甘汤合生脉饮加减方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张雯霞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心宝丸+苓桂术甘汤合生脉饮加减方治疗的效果。方法 120 例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以入院单双号分组,即对照组、研究组,每组 60 例。对照组给予心宝丸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辅以苓桂术甘汤合生脉饮加减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率状态、转归情况、临床时间指标、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室性期前收缩频率较治疗前均降低、且研究组室性期前收缩频率(1904。51±80。02)次/d低于对照组的(2369。21±99。18)次/d,两组患者心脏搏动频率较治疗前均上升、且研究组心脏搏动频率(61。09±2。68)次/min高于对照组的(55。73±2。04)次/min(P<0。05)。治疗后,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LVEF(61。26±2。95)%高于对照组的(53。80±2。11)%,两组患者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症状积分(0。97±0。26)分低于对照组的(1。48±0。32)分(P<0。05)。研究组起效时间(3。49±1。09)d、心电图恢复时间(14。28±2。53)d、出院时间(15。91±1。66)d均短于对照的(5。53±2。31)、(18。09±2。77)、(20。05±2。12)d(P<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达到 96。67%,对照组仅为 81。67%,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表现出差异(P>0。05)。结论 心宝丸+苓桂术甘汤合生脉饮加减方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有显著疗效,能迅速恢复心电图状态,提升心功能,恢复心脏搏动频率,且安全性高,对缓慢型心律失常较适用。

    心宝丸心功能苓桂术甘汤合生脉饮加减方安全性缓慢型心律失常

    心宝丸用于房颤消融术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疗效

    刘丽萍谢蛟龙赖择霖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心宝丸用于心房颤动(房颤)消融术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的疗效。方法 根据随机对照试验标准,采用双盲法纳入 60 例房颤消融术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缓、交界性逸搏心律、窦性停搏等)患者,术后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空白对照组、安慰剂组和心宝丸干预组,各 20 例。空白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安慰剂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安慰剂治疗,心宝丸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宝丸治疗。比较三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干预后第 1、6 个月临床相关指标。结果 心宝丸干预组、安慰剂组、空白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5。00%、70。00%、70。00%,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5。00%、10。00%、10。00%。三组总有效率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心宝丸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安慰剂组、空白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干预后第 1 个月,三组平均心率、最慢心率、最快心率、24 h总心率变化、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窦房传导时间(SACT)、生存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干预后第 6 个月,三组平均心率、最慢心率、最快心率、24 h总心率变化、SNRT、CSNRT、SACT、生存质量评分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心宝丸干预组平均心率、最慢心率、最快心率、24 h总心率变化、SNRT、CSNRT、SACT、生存质量评分均优于空白对照组及安慰剂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房颤消融术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实施心宝丸口服治疗,可显著地提升治疗效果,改善平均心率、最慢心率、最快心率、24 h总心率变化、SNRT、CSNRT、SACT变化、生存质量,效果理想。

    心宝丸心房颤动消融术术后疾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检验在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俞淼张齐
    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检验中常规凝血、血栓弹力图的应用价值。方法 135 例慢性肾脏病患者,结合患者的疾病分期划分为 5 个组别,Ⅰ~Ⅱ期 34 例,计为A组;Ⅲ期 27 例,计为B组;Ⅳ期15 例,计为C组,Ⅴ期未透析 19 例,计为D组;Ⅴ期透析 40 例,计为E组。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凝血检验和血栓弹力图检验。比较五组常规凝血检验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浆D-二聚体(DD)、国际化标准比值(INR)]、血栓弹力图指标[凝血指数(CI)、凝固角(α)、反应时间(R)、凝血时间(K)、血栓最大幅度(Ma)],并分析其与慢性肾脏病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五组患者PT、TT、FIB、DD、INR水平无统计差异(P>0。05)。A组患者CI(0。86±0。31)、α(74。89±1。89)°、R(7。80±0。15)min、K(1。80±0。11)min、Ma(55。91±1。99)mm,B组患者CI(1。40±0。42)、α(72。55±1。16)°、R(7。41±0。16)min、K(1。40±0。16)min、Ma(60。51±2。01)mm,C组患者CI(1。90±0。49)、α(70。61±1。01)°、R(6。91±0。10)min、K(1。20±0。12)min、Ma(63。30±2。21)mm,D组患者CI(2。30±0。56)、α(68。30±0。79)°、R(6。60±0。13)min、K(1。11±0。09)min、Ma(66。81±2。71)mm,E组患者CI(2。89±0。71)、α(65。60±0。78)°、R(6。20±0。11)min、K(1。01±0。08)min、Ma(71。30±2。82)mm。A组患者CI、Ma均比其他四组低,α、R、K比其他四组高(P<0。05);B组患者CI、Ma低于C组、D组、E组,α、R、K高于C组、D组、E组(P<0。05);C组患者CI、Ma低于D组、E组,α、R、K高于D组、E组(P<0。05);D组患者CI、Ma低于E组,α、R、K高于E组(P<0。05)。TT、PT、FIB、DD水平和慢性肾脏病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K、CI、Ma和慢性肾脏病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对于慢性肾脏病,血栓弹力图检验敏感度较常规凝血检验更高,若两者联合检验,可获得更为精准的检验结果,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慢性肾脏病血栓弹力图常规凝血检验相关性

    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低钙透析液对终末期肾病合并皮肤瘙痒患者皮肤瘙痒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陈森兰
    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联合低钙透析液对终末期肾病(ESRD)合并皮肤瘙痒患者皮肤瘙痒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 76 例ESRD合并皮肤瘙痒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38)与对照组(n=38)。对照组采用HFHD与正常钙透析液进行透析,研究组采用HFHD联合低钙透析液进行透析。比较两组皮肤瘙痒情况(皮肤瘙痒程度、范围评分)、实验室指标[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血钙及血磷]、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与睡眠障碍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皮肤瘙痒程度、范围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 8 周后,两组皮肤瘙痒程度、范围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研究组皮肤瘙痒程度评分(1。4±0。6)分、皮肤瘙痒范围评分(1。5±0。6)分低于对照组的(2。1±1。0)、(2。3±1。1)分(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血清PTH、血钙及血磷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 8 周后血清PTH、血磷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研究组血清PTH(265。4±54。2)pg/ml、血磷(1。5±0。4)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4。9±62。7)pg/ml、(1。8±0。6)mmol/L(P<0。05);研究组治疗 8 周后血钙(2。1±0。3)mmol/L较治疗前的(2。5±0。3)mmol/L降低(P<0。05),但两组治疗 8 周后血钙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PSQI评分与睡眠障碍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 8 周后,两组的PSQI评分与睡眠障碍发生率均较治疗前降低,研究组PSQI评分(5。8±2。7)分与睡眠障碍发生率 26。3%均低于对照组的(9。2±3。5)分、50。0%(P<0。05)。结论 HFHD联合低钙透析液可改善ESRD合并皮肤瘙痒患者皮肤瘙痒与睡眠质量。

    终末期肾病皮肤瘙痒维持性血液透析高通量血液透析低钙透析液睡眠障碍

    缩宫素联合马来酸麦角新碱对高危产妇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的作用及凝血因子的影响

    杨春杏甘成亮张莹莹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高危产妇自然分娩后使用缩宫素联合马来酸麦角新碱对产后出血的作用及凝血因子的影响。方法 60 例高危产妇,均行自然分娩,按入院顺序及产妇意愿分为对照组(32 例)和观察组(28 例)。对照组分娩后给予缩宫素治疗,观察组分娩后给予缩宫素联合马来酸麦角新碱治疗。比较两组产后 30 min、2 h、12 h、24 h的出血量,产后 1、3、5 d的宫底高度,产后恶露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凝血因子[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结果 观察组产后 30 min、2 h、12 h、24 h的出血量分别为(251。33±7。29)、(298。25±12。38)、(322。30±16。25)、(339。63±23。09)ml,少于对照组的(282。56±10。23)、(345。13±18。09)、(386。31±20。32)、(426。52±29。57)ml(P<0。05)。观察组产后 3、5 d的宫底高度分别为(15。92±2。55)、(13。72±2。31)cm,均低于对照组的(18。13±2。23)、(15。63±2。52)cm(P<0。05)。治疗后,两组APTT、PT、TT均较本组治疗前缩短,FIB较本组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APTT、PT、TT短于对照组,FIB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性恶露持续时间(6。16±1。03)d、恶露完全消失时间(5。46±0。75)周均短于对照组的(8。27±1。16)d、(6。33±1。02)周(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 96。43%高于对照组的 78。13%(P<0。05)。结论 高危产妇自然分娩后使用缩宫素联合马来酸麦角新碱对产后出血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可有效改善凝血因子,促进子宫复旧,改善恶露情况,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高危产妇自然分娩缩宫素马来酸麦角新碱产后出血凝血因子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应用综合治疗的效果观察

    王倩张骞刘金盼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接受综合治疗(根管治疗+龈下刮治+引导组织再生术)的效果。方法 110 例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55 例。观察组应用综合治疗(根管治疗+龈下刮治+引导组织再生术),对照组应用传统治疗(根管治疗+龈下刮治)。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牙周指数[探诊深度(PD)、出血指数(BI)、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咀嚼功能、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均为 96。36%,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PD、BI、PLI、GI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PD(3。37±0。47)mm、BI(1。68±0。30)、PLI(0。69±0。09)、GI(1。01±0。38)低于对照组的(4。49±0。53)mm、(2。31±0。34)、(1。12±0。12)、(1。64±0。40)(P<0。05)。治疗后6、12 个月,观察组咀嚼功能评分分别为(6。05±0。63)、(7。28±0。7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1±0。67)、(5。52±0。75)分(P<0。05)。随访 1 年,观察组的牙齿保留率 69。0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49。09%,牙周炎复发率 3。64%、牙髓炎复发率 5。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20。00%、21。82%(P<0。05)。结论 根管治疗+龈下刮治+引导组织再生术在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牙周指数以及咀嚼功能,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牙齿保留率,减少牙周炎和牙髓炎的复发,具有显著疗效。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根管治疗龈下刮治引导组织再生术综合治疗

    研究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治疗对口腔正畸患者牙根吸收状况的影响

    安忠军韩桂田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口腔正畸中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治疗对患者牙根吸收状况的影响。方法 84 例有口腔正畸需求的患者,根据入院号单双号分为传统组、实践组,各 42 例。传统组行口外弓强支抗治疗,实践组行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治疗。比较两组牙根吸收状况、口腔功能、美观度、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实践组上下颌位置的中切牙、尖牙、侧切牙的吸收状况略优于传统组,但整体无差异(P>0。05)。治疗前,实践组、传统组的咀嚼功能和语言功能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咀嚼功能和语言功能评分均升高,实践组咀嚼功能(0。89±0。10)nm和语言功能评分(9。01±0。42)分高于传统组的(0。71±0。13)nm、(8。45±0。39)分(P<0。05)。实践组美观优良率达到了95。24%,传统组仅为 80。95%,即实践组高于传统组(P<0。05)。实践组总有效率达到了 97。62%,传统组仅为 83。33%,即实践组高于传统组(P<0。05)。实践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7。14%,传统组为 28。57%,即实践组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治疗口腔正畸患者并不会产生明显的牙根吸收问题,可提升口腔正畸有效率,使面部美观优良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且并发症少,达到的口腔正畸效果好。

    口腔正畸并发症牙根吸收美观度微螺钉种植体支抗

    不同入路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的疗效对比

    唐清颖付磊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不同入路胆囊切除术对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80 例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按照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 40 例。两组均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对照组经胆囊前三角入路,干预组经胆囊后三角入路。比较两组治疗及恢复时间、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 3 d,两组CRP、IL-6 水平均较本组术前明显增高,但干预组CRP(12。60±3。48)mg/L、IL-6(121。47±14。69)ng/L低于对照组的(17。35±3。72)mg/L、(155。06±15。52)ng/L(P<0。05)。干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5。00%,低于对照组的 20。00%(P<0。05)。结论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术时,经胆囊后三角入路能减轻炎性反应,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推荐优先选用。

    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手术入路炎性因子并发症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对子宫肌瘤患者的疗效对比

    王芳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对子宫肌瘤患者的效果。方法 98 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9 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内分泌功能指标[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93。6±12。1)ml少于对照组的(116。4±17。5)ml,恢复排气时间(24。3±5。2)h、住院时间(5。3±1。1)d短于对照组的(41。6±8。7)h、(8。2±0。6)d,手术时间(74。3±10。5)min长于对照组的(57。2±6。3)min,差异明显(P<0。05)。术后 3 个月,观察组FSH、LH水平与本组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 3 个月,对照组FSH、LH水平均比本组术前有所上升,差异明显(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FSH、LH水平分别为(4。39±0。16)、(6。78±0。65)U/L,低于对照组的(7。52±0。53)、(8。75±1。03)U/L,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8。1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22。45%,差异明显(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安全性较高,对患者内分泌功能影响较小,且能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子宫肌瘤传统开腹手术

    宫腔镜手术治疗宫内妊娠组织残留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黄培红
    4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宫内妊娠组织残留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0 例宫内妊娠组织残留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0 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超声监视下清宫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宫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一次性清宫成功率、术后恢复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手术耗时(22。38±2。54)min、术中出血量(14。98±2。45)ml比对照组的(42。65±3。82)min、(22。19±3。55)ml更少,一次性清宫成功率 98。00%比对照组的 82。00%更高(P<0。05)。观察组术后流血时间(2。98±0。48)d、月经恢复时间(28。76±1。87)d、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降至正常时间(2。45±0。15)周比对照组的(6。19±0。54)d、(32。49±2。12)d、(3。15±0。25)周更短,子宫内膜厚度(0。61±0。12)cm比对照组的(0。55±0。09)cm更厚(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2。00%比对照组的 20。00%更低(P<0。05)。结论 宫内妊娠组织残留患者接受宫腔镜手术治疗,围术期指标较佳,术后恢复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更低,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宫腔镜手术宫内妊娠组织残留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