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性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性科学
中国性科学

胡佩诚

月刊

1672-1993

jcs@bjmu.edu.cn,tougao@zgxkx.org

010-82805043

100191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8号北京大学医学部

中国性科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uman Sexual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为:发展性科学、普及性教育、提倡性文明、促进性健康。以性医学为基础,以性教育为重点,促进我国性科学领域的学术研讨与交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主要读者对象为医务工作者、高等院校人文社会学科教师学生、各科研单位有关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各界关注性科学发展,渴望了解性健康知识的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低强度体外冲击波/脉冲式超声波治疗勃起功能障碍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性学会能量医学与男科装备分会《低强度体外冲击波/脉冲式超声波治疗勃起功能障碍中国专家共识》编写组张祥生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勃起功能障碍(ED)是成年男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国内外ED诊疗指南推荐的口服药物、阴茎海绵体内血管活性药物注射和阴茎假体植入等治疗方案均不能针对ED病因,故无法从纠正发病机制方面彻底治愈ED。低强度体外冲击波疗法(Li-ESWT)和低强度脉冲式超声波(LIPUS)治疗ED,因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生物学效应,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勃起功能,亦能针对病因治疗,促进阴茎功能康复。然而,目前临床上存在Li-ESWT和LIPUS治疗ED适应证不明确、治疗方案不统一、疗效差异大等问题,限制了该类疗法的进一步应用。据此,中国性学会组织本领域内多位临床专家,根据现有的Li-ESWT和LIPUS治疗ED的国内外循证医学证据,经共同研究、讨论达成一致,制定了本共识,旨在为从事Li-ESWT及LIPUS治疗ED领域的临床医生、设备研发人员提供规范的治疗方法和参考。

    勃起功能障碍低强度体外冲击波低强度脉冲式超声波治疗效果适应证

    心理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的阴茎交感皮肤反应表现分析

    韩友峰孙国海戴玉田石亮...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性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的阴茎交感皮肤反应(PSSR)的变化。方法 选取因非创伤性ED收住院分别进行夜间阴茎胀大试验(NPT)及阴茎神经电生理检查的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NPT结果显示有单次阴茎勃起头部硬度≥60%的时间≥10 min的有效勃起患者68例纳入心理性ED组,以至少连续两晚均未出现有效勃起患者28例纳入非创伤性器质性ED组。比较两组年龄、身高、体重、病程、检查天数、有效勃起总次数、第一天有效勃起次数、第二天有效勃起次数、第三天有效勃起次数、阴茎头部硬度≥60%的维持时间、阴茎根部硬度≥60%的维持时间、头部膨大周径、根部膨大周径、阴茎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PSSR潜伏期及波幅。结果 两组身高、体重、病程、检查天数、PSSR波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性ED组年龄小于非创伤性器质性ED组(P<0。01),而有效勃起总次数、第一天有效勃起次数、第二天有效勃起次数、第三天有效勃起次数、阴茎头部硬度≥60%的维持时间、阴茎根部硬度≥60%的维持时间、头部膨大周径、根部膨大周径均高于非创伤性器质性ED组(P<0。01),PSSR潜伏期短于非创伤性器质性ED组(P<0。01)。结论 心理性ED患者PSSR潜伏期缩短,交感神经兴奋性可能偏高,PSSR检测可作为一种辅助方法用于心理性ED的评估。

    心理性勃起功能障碍阴茎夜间胀大试验阴茎交感皮肤反应交感神经高兴奋性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特异性抑制剂GSK872联合伊木萨克片对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大鼠勃起功能的影响

    杨培牛立盼朱兵兵杨承霞...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3)特异性抑制剂GSK872联合伊木萨克片对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DMED)大鼠勃起功能的影响。方法 1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20只为正常对照组(N组),其余130只通过连续2 d注射链脲佐菌素(45 mg/kg)建立DMED大鼠模型。造模8周后筛选出DMED大鼠115只,随机选取80只分为DMED模型组(DMED组)、GSK872干预组(RIP3i组)、伊木萨克片干预组(Y组)及GSK872与伊木萨克片联合干预组(RIP3i+Y组),每组20只。干预14 d后,通过随机血糖检测、阿扑吗啡(APO)实验和性行为学实验综合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与N组比较,DMED组大鼠随机血糖升高,阴茎勃起能力和性功能降低(P<0。05);与DMED组比较,RIP3i组、Y组及RIP3i+Y组大鼠随机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阴茎勃起能力和性功能升高(P<0。05),其中RIP3i+Y组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 RIP3特异性抑制剂GSK872和伊木萨克片干预均可改善DMED大鼠勃起功能,而二者联合的干预效果优于单独干预。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GSK872伊木萨克片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

    尿流动力学检查参数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与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发生急性尿潴留的相关性研究

    陈垒吴嵩曲直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尿流动力学检查参数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与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发生急性尿潴留(AUR)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北京市平谷区医院收治的100例BP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出现AUR分为AUR组和非AUR组,每组50例。检测两组的膀胱顺应性、尿流率、膀胱初始尿意容量、最大逼尿肌压力、膀胱残余尿量、最大膀胱容量;检测两组血清总PSA(tPSA)和游离PSA(fPSA)水平。结果 AUR组尿流率、最大逼尿肌压力均显著低于非AU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UR组膀胱初始尿意容量、最大膀胱容量、膀胱顺应性、膀胱残余尿量均显著高于非AU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UR组血清tPSA及fPSA水平均显著高于非AU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流率、最大逼尿肌压力与BPH患者发生AUR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膀胱初始尿意容量、最大膀胱容量、膀胱顺应性、膀胱残余尿量、tPSA及fPSA与BPH患者发生AUR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低尿流率、低最大逼尿肌压力、高膀胱初始尿意容量、高最大膀胱容量、高膀胱顺应性、高膀胱残余尿量、高tPSA及高fPSA是影响BPH患者发生AU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尿流动力学检查参数及PSA与老年BPH患者发生AUR具有相关性,临床可通过监测尿流动力学检查参数及PSA水平分析老年BPH患者发生AUR的潜在风险。

    尿流动力学检查参数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急性尿潴留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生活方式管理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史莉张萌罗丽燕韩梅...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的生活方式管理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22年1月至8月于生殖中心门诊确诊为PCOS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将2022年1月至4月确诊的41例患者纳入实验组(基于TPB生活方式管理),2022年5月至8月确诊的3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常规生活方式管理)。干预3个月后,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体重指数(BMI)、腰臀比和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3个月后,实验组患者BMI和腰臀比均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总分、体质量和不孕症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TPB生活方式管理降低了患者的BMI和腰臀比,帮助患者进行健康的生活方式管理,改善了生活质量。

    多囊卵巢综合征生活方式管理计划行为理论生活质量

    ICG示踪前哨淋巴结在早期低危和中高危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李芬古丽比亚·艾则孜苑锦睿温蒙科...
    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ICG)示踪前哨淋巴结(SLN)在早期低危和中高危子宫内膜癌(E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7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宫腔镜或诊断性刮宫病理证实为早期EC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先行腹腔镜下SLN活检(SLNB),然后行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腹主动脉旁、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将患者分为低危组(n=42)、中高危组(n=20),比较两组检出率、灵敏度、阴性预测值(NPV)及SLN分布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SLN显影的因素。结果 低危组和中高危组EC患者的总检出率分别为90。3%和90。0%,灵敏度均为100%,NPV均为10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组EC患者SLN显影分布:髂外淋巴结和闭孔淋巴结62。0%,髂内淋巴结和骶前淋巴结34。0%,髂总淋巴结2。7%,腹主动脉旁淋巴结1。3%;中高危组EC患者SLN显影分布:髂外淋巴结和闭孔淋巴结63。3%,髂内淋巴结和骶前淋巴结33。3%,髂总淋巴结0%,腹主动脉旁3。3%;低危组与中高危组SLN显影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G示踪SLN在早期低危和中高危EC中均是有效和可行的。

    吲哚菁绿前哨淋巴结低危中高危子宫内膜癌

    NLRP3在卵巢储备功能减退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李馨舒陈雪郭华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是全球育龄期女性生育力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主要表现为卵巢内卵母细胞数量减少或伴随质量下降。目前其致病原因尚不明确,但慢性无菌性炎症反应被认为是DOR发病机制中的主要病理生理过程。细胞在微生物感染或损伤等刺激下炎症小体的激活是机体免疫反应的重要机制。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是当前广泛研究的炎症小体类型之一。NLRP3参与炎症小体形成,随着近年来对NLRP3炎症小体的深入研究,发现NLRP3炎症小体的过度激活是导致DOR的重要因素。本文对NLRP3炎症小体的组装和激活、NLRP3炎症小体在DOR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DOR后续相关研究的开展及临床治疗手段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Nod样受体蛋白3炎症纤维化

    中期妊娠合并完全性葡萄胎继发远处转移1例并文献复习

    张倩汪洞宇涂倩茜王楠...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期妊娠合并完全性葡萄胎(CHMCF)继发远处转移病例的临床特征和诊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例CHMCF患者的诊治经过及随访情况,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诊治策略。结果 本例患者因先兆流产收入院保胎治疗,彩超提示宫腔内除正常胎儿胎盘组织外另有一蜂窝样无回声区;行药物引产术,术后确诊CHMCF;随访期间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下降不佳,肺部出现微小转移灶,予以一周期甲氨蝶呤化疗后降至阴性,随访半年余未复发。结论 CHMCF是一种高风险妊娠,超声结合血β-HCG的动态监测对CHMCF的早期识别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完善的遗传学筛查对其临床处置和预后具有指导意义。在临床处理上,应结合产前母体并发症有无、血β-HCG增长趋势及患者对继续妊娠风险的承受力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此外,终止妊娠后的密切随访对于优化母胎结局亦至关重要。

    双胎妊娠完全性葡萄胎共存胎儿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绝经后女性患者血清Smad4和Osterix水平与骨密度及骨折发生率的相关性分析

    王秀萍郑天博段锦花吕娟...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绝经后女性患者血清Smad同源物4(Smad4)和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terix)水平与骨密度(BMD)及骨折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57例45~70岁绝经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按BMD将患者分为BMD正常组(n=51)、BMD减少组(n=59)、骨质疏松症(OP)组(n=47);根据是否骨折分为骨折组(n=48)和非骨折组(n=109)。检测研究对象血清Smad4、Osterix、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1NP)、骨桥蛋白(OPN)及N端骨钙素(N-MID)水平;分析血清Smad4与Osterix的相关性,及血清Smad4、Osterix与骨代谢指标间的相关性,以及影响患者发生OP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mad4、Osterix水平对发生骨折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BMD正常组比较,BMD减少组和OP组的β-CTX、P1NP、OPN、N-MID依次升高,股骨BMD、腰椎L1-4BMD依次降低(P<0。05);BMD减少组和OP组的血清Smad4和Osterix水平依次降低(P<0。05);OP组骨折发生率显著高于BMD正常组和BMD减少组(P<0。001),BMD减少组骨折发生率显著高于BMD正常组(P=0。027)。骨折组的血清Smad4、Osterix水平显著低于非骨折组(P<0。05)。Pearson分析结果表明,Smad4和Osterix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Spearman分析结果表明,Smad4表达水平与β-CTX、P1NP、OPN和N-MID呈负相关(P<0。05),与股骨BMD和腰椎L1-4BMD呈正相关(P<0。05);Osterix的表达水平与β-CTX、P1NP、OPN和N-MID呈负相关(P<0。05),与股骨BMD和腰椎L1-4BMD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低水平Smad4、Osterix、股骨BMD、腰椎L1-4BMD是影响OP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Smad4预测骨折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7,血清Osterix预测骨折风险的AUC为0。911,二者联合预测骨折风险的AUC为0。974,二者联合优于血清Smad4和Osterix各自单独诊断(Z联合vs。Smad4=3。843、Z联合vs。Osterix=2。386,P<0。05)。结论 绝经后 OP 患者血清 Smad4 和Osterix呈低表达,与患者的骨代谢生化指标和BMD密切相关,且是影响O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联合可以更好地预测患者发生骨折的风险。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密度Smad同源物4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骨折发生率

    宫颈高危型HPV感染对阴道微生态失衡及HB-EGF和EGFR表达的影响

    张宁宁杨哲檀丽梅李振宁...
    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血清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HB-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水平以及患者阴道微生态失衡情况。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5月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69例宫颈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感染高危型HPV分为实验组(感染高危型HPV)88例、对照组(未感染高危型HPV)81例,收集整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实验组高危型HPV感染亚型,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阴道菌群分布状态和微生态平衡状态,检测两组血清HB-EGF和EGFR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高危型HPV感染与血清HB-EGF、EGFR水平及阴道微生态的相关性,采用Logisitic回归分析高危型HPV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高危型HPV感染检测结果显示,HPV16检出率最高,其次是HPV18;实验组患者血清HB-EGF、EGFR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12。653、9。208,P<0。05);实验组衣原体、细菌性阴道炎、解脲脲原体、乳酸杆菌异常和阴道微生态失衡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x2=6。396、5。581、8。025、4。254、9。433,P<0。05);高危型HPV感染与血清HB-EGF及EGFR表达水平、衣原体、乳酸杆菌异常、细菌性阴道炎、解脲脲原体均呈正相关(r=0。382、0。417、0。376、0。516、0。449、0。391,P<0。05);乳酸杆菌异常、EGFR表达水平、HB-EGF表达水平是高危型HPV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高危型HPV感染患者血清HB-EGF、EGFR水平上调,高危型HPV感染会加重阴道微生态失衡,增加宫颈病变的风险。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阴道微生态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