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性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性科学
中国性科学

胡佩诚

月刊

1672-1993

jcs@bjmu.edu.cn,tougao@zgxkx.org

010-82805043

100191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8号北京大学医学部

中国性科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uman Sexual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为:发展性科学、普及性教育、提倡性文明、促进性健康。以性医学为基础,以性教育为重点,促进我国性科学领域的学术研讨与交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主要读者对象为医务工作者、高等院校人文社会学科教师学生、各科研单位有关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各界关注性科学发展,渴望了解性健康知识的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木犀草素阻断p38MAPK通路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的抑制作用研究

    王玉娜赵新然赵娜丁玲...
    8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木犀草素通过调控p38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iHa细胞系经不同浓度木犀草素处理24 h,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以筛选最适木犀草素作用浓度,后将SiHa细胞分为对照组、木犀草素组、阳性药物组、抑制剂组和激活剂组,干预24h后,采用倒置显微镜、细胞增殖试剂盒、划痕、Transwell小室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细胞形态、增殖、迁移、侵袭及EMT和p38 MAP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 根据CCK-8 法确定木犀草素最适作用浓度为 10 μmol/L.与对照组相比,木犀草素组和阳性药物组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增殖率、迁移率、侵袭数,以及波形蛋白(Vimentin)、N-钙黏蛋白(N-cadherin)和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水平、p-p38 MAPK/p38 MAPK比值降低(P<0.05),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水平上升(P<0.05);与木犀草素组相比,SB203580 增强了、茴香霉素抑制了木犀草素对SiHa细胞的上述作用(P<0.05).结论 木犀草素可通过阻断p38 MAPK通路抑制SiHa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及EMT进程.

    宫颈癌木犀草素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侵袭N-钙黏蛋白

    本体感觉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肌力、尿流动力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彭显秀
    8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本体感觉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肌力、尿流动力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 年4 月至2023 年3 月山东省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收治的 160 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 =80)和观察组(n =80).对照组实施单一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实施本体感觉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两组均治疗 4周,比较两组盆底肌肌力[改良牛津肌力分级法(MOS)]、尿流动力学指标[最大膀胱压测定容量(MCC)、腹压漏尿点压(ALPP)、正常尿意膀胱压测定容量(NDCC)及尿道最大闭合压(MCP)]、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结果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 MOS 评分、MCC、ALPP、NDCC 及 MCP 均更高(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5.00%,高于对照组的 80.00%(P<0.05).治疗后,相比对照组,观察组I-QOL评分更高(P<0.05).结论 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实施本体感觉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可显著恢复患者盆底肌肌力,提高临床疗效.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本体感觉训练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肌力尿流动力

    多发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再次复发风险评估列线图模型的构建

    殷平平张岩邵小姣
    9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多发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再次复发风险评估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2019 年7 月至2020 年2 月间安徽省马鞍山十七冶医院收治的 102 例行多发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剔除术后是否再次复发分为复发组(n =37)和未复发组(n =65).记录并比较患者临床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各指标与术后再次复发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指标影响术后再次复发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评估多发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再次复发的风险,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列线图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 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年龄、体重指数、子宫肌瘤长径、肌瘤数目、术后药物治疗存在显著差异(P<0.05).患者年龄、术后药物治疗、体重指数、子宫肌瘤长径、肌瘤数目与多发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再次复发呈显著相关性(P<0.05);低龄、高体重指数、长子宫肌瘤长径、多肌瘤数目及未采用术后药物治疗是影响多发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再次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将年龄、体重指数、子宫肌瘤长径、肌瘤数目、术后药物治疗作为多发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再次复发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参数可有效构建预测模型,其预测再次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61(P<0.05).结论 采用年龄、体重指数、子宫肌瘤长径、肌瘤数目、术后药物治疗构建的多发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再次复发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可有效预测术后再次复发的风险.

    多发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再次复发列线图模型

    体重指数、腰臀比及胰岛素抵抗与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发病的相关性分析

    张娟周生碧彭丽霞郑云迎...
    97-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及胰岛素抵抗(IR)与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EP)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 年 10 月至 2023 年 1 月资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180 例怀疑为绝经后E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其分为EP组(n =90)和非EP组(n =90).比较两组的BMI、WHR、IR发生情况、性激素水平,分析BMI、WHR及IR与绝经后EP发病的关系.结果 EP组的BMI、腰围、臀围、WHR均高于对照组(P<0.05);EP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及IR发生率均高于非EP组(P<0.05);两组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孕酮(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P患者BMI、WHR与HOMA-IR均呈正相关(P<0.05);BMI、WHR、HOMA-IR是E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BMI、WHR、HOMA-IR与绝经后EP发生均具有相关性,临床需重视肥胖、胰岛素水平过高患者,定期进行妇科检查.

    体重指数腰臀比胰岛素抵抗绝经子宫内膜息肉

    囊性子宫腺肌病合并严重宫腔粘连误诊为Robert子宫畸形1例并文献复习

    李元元张倩吴莺金志春...
    100-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囊性子宫腺肌病合并严重宫腔粘连误诊为Robert子宫畸形的 1 例罕见病例,总结分析误诊原因及防范误诊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 年2 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 1 例囊性子宫腺肌病误诊为Robert子宫畸形病例的临床资料及诊疗过程.结果 患者因"药物无法控制的痛经症状"就诊,彩超及子宫附件平扫+增强(MR)均提示Robert子宫畸形.入院后行腹腔镜检+宫腔镜子宫病损电切术,腹腔镜下见宫底横径增宽,右侧宫角饱满,右侧输卵管中远端明显增粗膨大;宫腔镜下等离子双极电刀反复电切纤维肌性状粘连带始终无法暴露右侧宫角及输卵管开口;术后组织学病检示:宫角部病损为增生的子宫内膜及平滑肌组织,结合术中所见、患者手术史及术后病理检查,最终确诊宫角部囊性子宫腺肌病合并宫腔粘连.术后予以 3 个周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宫内置入曼月乐环进行长期管理.随访 6 个月,患者预后好,病灶未复发.结论 对于难治性痛经,应区分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不能仅依据影像学检查来作出诊断,尤其是在评估患者是否有子宫畸形时,术前系统问诊及完善的辅助检查对于避免不恰当的诊疗尤为重要.

    囊性子宫腺肌病宫腔粘连Robert子宫宫腔镜检腹腔镜检误诊

    分析系统免疫炎症指数与全身炎症反应指数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吕彦妮邱浩
    104-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和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RI)对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6 年 1 月至2018 年 1 月就诊于衡水市妇幼保健院的 91 例接受根治性手术的LACC患者作为患者组,并选取同期同一医院的40 名健康女性作为正常组.比较两组SIRI和SII,分析SIRI和SII与患者临床资料的关系,并对患者组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患者组SIRI和SII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高SIRI组中低分化、Ⅱa2 期和淋巴结转移患者占比高于低SIRI组(P<0.05),高SII组淋巴结转移患者占比高于低SII组(P<0.05).高SIRI组和高SII组5 年生存率均低于低SIRI组和低SI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I预测患者 1、3、5 年生存率的曲线下面积为0.68、0.62、0.69,而SII预测患者 1、3、5 年生存率的曲线下面积为0.61、0.66、0.6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间质浸润深度和SIRI是影响患者5 年生存率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术前外周血SIRI是LAC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高SIRI患者预后较差.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全身炎症反应指数局部晚期宫颈癌预后评估价值

    经产妇经阴道分娩产后出血风险列线图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李艳鸾张苑艳黄启芸唐丽春...
    109-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经产妇经阴道分娩发生产后出血(PPH)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其发生风险的个体化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 年 1 月至2022 年 6 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经阴道分娩的7 207 例经产妇的临床资料,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建模组(70%)与验证组(30%),根据是否发生PPH,分为PPH组(n =238)和非PPH组(n =6 969).比较非PPH组和PPH组的临床指标,将建模组数据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是否发生PPH为结局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绘制列线图.用验证组数据进行验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判断模型辨别能力;绘制校准图以判断模型校准能力.结果 非 PPH组和 PPH组年龄(χ2 = 12.583)、孕期出血史(χ2 =10.576)、妊娠期高血压疾病(χ2 =18.066)、妊娠期糖尿病(χ2 =42.775)、子痫前期(χ2 =10.165)、多胎(χ2 =16.467)、产程延长(χ2 =7.570)、巨大胎儿(χ2 =14.306)、凝血功能异常(χ2 =62.961)、宫缩乏力(χ2 =32.305)、前置胎盘(χ2 =20.374)、胎盘早剥(χ2 =61.508)、胎盘粘连/滞留(χ2 =24.086)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期出血史(OR=3.003,95%CI:1.393~5.818)、子痫前期(OR =2.751,95%CI:1.347~5.106)、多胎(OR =3.990,95%CI:1.769~8.054)、产程延长(OR =1.861,95%CI:1.140~2.903)、巨大胎儿(OR =2.204,95%CI:1.431~3.287)、凝血功能异常(OR =6.221,95%CI:3.605~10.293)、宫缩乏力(OR =2.553,95%CI:1.778~3.597)、前置胎盘(OR =3.858,95%CI:2.139~6.537)、胎盘早剥(OR =4.431,95%CI:2.818~6.762)、胎盘粘连/滞留(OR=3.324,95%CI:1.969~5.353)是发生PPH的独立危险因素.验证组数据验证后,其ROC曲线的AUC为0.785;校准图其模型校准曲线与标准曲线均接近.结论 孕期出血史、子痫前期、多胎、产程延长、巨大胎儿、凝血功能异常、宫缩乏力、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粘连/滞留是经产妇经阴道分娩发生PPH的独立危险因素.

    经产妇经阴道分娩产后出血临床预测模型列线图

    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血清microRNA-26b表达及其与胎盘早剥发生的关系

    李晖焦顺谈海波王玲...
    114-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血清microRNA-26b(miR-26b)表达及其与胎盘早剥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 年 8 月至2022 年 8 月荆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 102 例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患者miR-26b相对表达量,随访至患者分娩,根据胎盘早剥发生情况分成胎盘早剥组与非胎盘早剥组,分析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血清 miR-26b 表达及其与胎盘早剥发生的关系.结果 随访至产妇分娩,102 例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胎盘早剥发生率为 17.65%(18/102).胎盘早剥组血清miR-26b相对表达量高于非胎盘早剥组(P<0.05).根据确诊疾病时血清miR-26b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Q1 组(n =25)、Q2 组(n =27)、Q3 组(n =24)及Q4 组(n =26),Q4 组胎盘早剥发生率高于Q1组、Q2 组及Q3 组(P<0.05).经点二列相关性分析检验,血清miR-26b与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胎盘早剥发生率呈正相关(r =0.458,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血清miR-26b对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胎盘早剥具有中等预测价值,且当血清miR-26b相对表达量为2.465 时,可获得最佳预测价值.结论 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血清miR-26b与胎盘早剥发生有关,检测血清miR-26b相对表达量能为预测胎盘早剥发生提供重要价值.

    早发型子痫前期胎盘早剥microRNA-26b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联合腹腔镜手术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血清性激素和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

    孙莉娅古萍税君童扬...
    118-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腹腔镜手术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OEC)患者血清性激素和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 年 1 月至2022 年 3 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 150 例OE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将其分为GnRH-a组(n = 75)与对照组(n =75).对照组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GnRH-a组在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GnRH-a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的治疗效果,观察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月经情况(经期、痛经程度)、性激素[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孕酮(P)、雌二醇(E2)]、卵巢储备功能、细胞因子[血清调节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细胞因子(RANTES)、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随访 1 年,统计两组囊肿复发及妊娠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GnRH-a组月经情况(经期、痛经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性激素(LH、FSH、P、E2)、血清 RANTES、HMGB1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nRH-a组基础状态卵泡数与卵巢体积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nRH-a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OEC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性激素水平、卵巢储备功能,调节细胞因子,降低复发率,提高妊娠率.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性激素卵巢储备功能

    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输卵管系膜状态与卵巢囊肿剥除术后血清CA125、性激素水平的关系

    周玉敏查正霞方金枝
    12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输卵管系膜状态与卵巢囊肿剥除术后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性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 纳入2020 年 1 月至2022 年 12 月就诊于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安庆石化医院的 83 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根据术前输卵管系膜与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或附件粘连情况将其分为粘连组(n =32)和无粘连组(n =51),根据术中输卵管系膜有无活动性出血及血肿将其分为血管损伤组(n =37)和无血管损伤组(n =46).分析患者输卵管系膜状态对术后血清 CA125、性激素水平的影响.结果 粘连组术后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抗米勒管激素(AMH)水平低于无粘连组(P<0.05);粘连组术后卵巢窦卵泡计数(AFC)少于无粘连组,卵巢体积小于无粘连组(P<0.05).血管损伤组术后LH、E2、FSH及AMH水平低于无血管损伤组(P<0.05);血管损伤组术后卵巢AFC少于无血管损伤组,卵巢体积小于无血管损伤组(P<0.05).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输卵管系膜粘连及术中血管损伤可导致患者性激素水平降低,并影响其卵巢功能,但对血清CA125 水平的影响不大.

    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输卵管系膜状态卵巢囊肿剥除术糖类抗原125性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