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性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性科学
中国性科学

胡佩诚

月刊

1672-1993

jcs@bjmu.edu.cn,tougao@zgxkx.org

010-82805043

100191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8号北京大学医学部

中国性科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uman Sexual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为:发展性科学、普及性教育、提倡性文明、促进性健康。以性医学为基础,以性教育为重点,促进我国性科学领域的学术研讨与交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主要读者对象为医务工作者、高等院校人文社会学科教师学生、各科研单位有关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各界关注性科学发展,渴望了解性健康知识的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切除组织中CD4+淋巴细胞水平与盆腔淋巴结转移风险的相关性

    迪力夏提·马木提阿力亚·阿力浦陈双峰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PC)根治术患者切除组织内CD4+淋巴细胞水平与盆腔淋巴节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收治的139例首次确诊PC且达到PC根治术实施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未转移组及转移组(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统计患者相关资料,并对术中患者切除组织进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分析影响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结果 未转移组国际泌尿病理学会(ISUP)分级与转移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转移组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CD4+Foxp3-PD-1-、CD8+Foxp3-PD-1-、CD8+PD-1+高于转移组,总 PSA 低于转移组(P<0.05).游离 PSA(OR=0.013)、CD4+Foxp3-PD-1-(OR=0.831)、CD8+Foxp3-PD-1-(OR=0.851)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CD4+Foxp3+PD-1-的曲线下面积(AUC)显著高于 CD8+Foxp3+PD-1-及 CD8+PD-1-(Z=2.916,3.533;P<0.05).随着CD4+Foxp3+PD-1-升高,P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呈非线性下降趋势(x2=0.724,P=0.629).结论 CD4+效应T细胞与PC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存在显著相关性.

    前列腺癌淋巴细胞淋巴结转移前列腺癌根治术

    肿瘤微环境促进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进展的分子机制研究

    陈善苗刘守磊李耀军罗晓...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前列腺癌获得去势抵抗性转移能力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集、分离和测定健康志愿者(Control组)、原位前列腺癌(Local PC组)和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组)患者外周静脉血外泌体中微小RNA(miR)-130a的水平.收集上述前列腺患者癌组织,流式细胞术测定癌组织浸润M2样巨噬细胞比例.Western blot测定癌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诱导蛋白3(MCPIP3)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7A(IL-17A)水平.体外建立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和人前列腺癌LNCaP细胞共培养体系.添加脂多糖(LPS)和白介素-4(IL-4)分别诱导RAW264.7细胞发生M1和M2极化.测定共培养体系中LNCaP细胞在有/无恩杂鲁胺情况下的增殖能力.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mCRPC组血浆外泌体中miR-130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Local P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ocal PC组比较,mCRPC组血浆外泌体中miR-130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癌组织中浸润的M2样巨噬细胞数量所占百分比增多,癌组织中MCPIP3的相对表达水平降低,IL-17A水平上调(P<0.05),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2样巨噬细胞共培养的LNCaP细胞增殖和去势抵抗性增殖能力高于与M1样巨噬细胞共培养的LNCaP细胞.结论 前列腺癌细胞通过外泌体释放高水平的miR-130a改变肿瘤微环境,引起巨噬细胞M2样极化并大量浸润癌组织,同时释放高水平IL-17A,形成促前列腺癌获得去势抵抗性生长和转移的肿瘤免疫微环境.

    前列腺癌去势抵抗性转移肿瘤微环境微小RNA-130a单核细胞趋化蛋白诱导蛋白3白介素-17A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致单纯男性化女性假两性畸形一例

    周思宇平毅
    5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是以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生成受损为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最常见的类型是单纯男性化女性假两性畸形,即具有男性化或发育模糊的外生殖器,但性腺仍为女性生殖腺且染色体核型为46,XX的女性个体,常常由于患者和家属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医疗水平受限及不愿就诊的自卑心理导致治疗延误,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回顾性分析了一例2023年5月26日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CAH致单纯男性化女性假两性畸形患者的病例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其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以期提高临床筛查率及人们的重视程度.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21-羟化酶缺乏症女性假两性畸形治疗病例报告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杜静王纪田魏璐晓王玲...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是一种复杂的内分泌疾病,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研究表明,遗传、免疫、环境、手术及放化疗等因素与之相关;同时,氧化应激、血管损伤、卵巢颗粒细胞(OGC)和膜间质细胞(TIC)的凋亡会伴随疾病发生.近年来POI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且出现年轻化趋势,临床上常用的激素替代疗法、免疫疗法及辅助生殖技术皆无法从根本上改善卵巢功能.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属于多能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和自我更新能力,能够减少体内活性氧(ROS)的堆积、调节自噬、减少TIC凋亡及抑制卵巢纤维化、促进卵泡发育和OGC增殖.可见,hUCMSC具有"一对多"的生物学效应,本文就hUCMSC治疗POI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或许能为hUCMSC恢复受损卵巢组织功能的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卵巢早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作用机制

    miRNA-5582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邵玉婷彭浩万淑琼曹欢...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微小RNA(miRNA)-5582对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兹分校(UCSC)数据库分析miRNA-5582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卵巢癌患者临床分期的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卵巢癌细胞株A2780、HO-8910、OC3、SK-OV-3和正常卵巢上皮细胞株IOSE80中miRNA-5582的表达,miRNA-5582表达最低的SK-OV-3细胞株分为对照组和miRNA-5582组,分别转染miR-NC模拟物和miRNA-5582模拟物.MTS法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SK-OV-3细胞增殖及侵袭.以microRNA.org和miRWalk3.0数据库检索miRNA-5582的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NA-5582的靶基因.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靶基因表达.结果 miRNA-5582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组织(P<0.01).miRNA-5582表达水平与卵巢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0.01).miRNA-5582在卵巢癌细胞株中表达均显著低于IOSE80细胞(P<0.05),SK-OV-3细胞中miRNA-5582表达最低(P<0.01).对照组和 miRNA-5582 组的 miRNA-5582 相对表达量为 1.42±0.73 和 10.46±0.91,转染体系构建成功(P<0.01).miRNA-5582组SK-OV-3细胞活性在第3、第4和第5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 miRNA-5582 组侵袭细胞数分别为(49.48±3.78)和(15.77±3.40)个,miRNA-5582组细胞侵袭数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miRNA-5582的靶基因是丝氨酸/精氨酸富集剪接因子3(SRSF3)(P<0.01).miRNA-5582 组 SK-OV-3 细胞 SRSF3 基因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miRNA-5582在卵巢癌组织和细胞株中低表达,上调miRNA-5582通过抑制SRSF3基因表达降低卵巢癌SK-OV-3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miRNA-5582可能为卵巢癌的防治提供新的靶点.

    miRNA-5582卵巢癌丝氨酸/精氨酸富集剪接因子3细胞增殖细胞侵袭

    子宫内膜癌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符玉蕾何涓王艳吉文倩...
    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子宫内膜癌(EC)患者代谢综合征发生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海南医院妇产科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97例E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代谢综合征发生情况将其中合并代谢综合征的84例患者作为实验组,不合并代谢综合征的21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完成5年随访,统计患者无进展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析EC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 实验组年龄≥55岁、绝经、临床分期为Ⅱ~Ⅳ期、有高血糖、有高血脂、有高血压、有淋巴结转移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绝经、临床分期Ⅱ~Ⅳ期、有高血糖、有高血脂、有高血压、有淋巴结转移是EC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OR>1,P<0.05);实验组无进展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无代谢综合征的EC患者,EC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患者预后较差,无进展生存率及总生存率较低.

    子宫内膜癌代谢综合征临床特征预后体重指数血脂血糖血压

    全腹CT评分与Fagotti评分对晚期卵巢癌患者行R0减灭术术前评估的效果比较

    赫晓磊青璐王佳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全腹CT评分与Fagotti评分在晚期卵巢癌(OC)患者行R0减灭术术前评估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晚期O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全腹CT评分,之后对患者行腹腔镜探查术,术中行Fagotti评分.对比不同Fagotti评分患者的基线资料及全腹CT评分,分析Fagotti评分的影响因素,对比两种评分对晚期OC患者行R0减灭术术前评估效果的一致性.结果 60例患者全腹CT评分为0~9分,平均(3.05±1.02)分.≥3分者 27 例,占 45.00%;<3 分者占 33 例,占 55.00%.Fagotti 评分为 0~14 分,平均(7.79±2.01)分.≥8分者29例,占48.33%;<8分者占31例,占51.67%.校正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肿瘤位置、分化程度、恶性腹水因素后,晚期OC患者全腹CT评分仍与Fagotti评分有关(P<0.05);全腹CT评分与Fagotti评分术前评估晚期OC患者行R0减灭术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指数=0.799,95%CI:0.547~1.052,x2=35.353,P<0.001).结论 全腹CT评分与Fagotti评分在术前评估晚期OC患者行R0减灭术方面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全腹CT评分在一定程度上可取代Fagotti评分对晚期OC患者行R0减灭术的术前评估.

    全腹CT评分Fagotti评分晚期卵巢癌R0减灭术术前评估

    调强放射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中晚期宫颈癌对患者血清miR-155-5p、miR-21表达的影响研究

    李晶晶贾海生董君伟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调强放射(IMRT)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中晚期宫颈癌对患者血清微小RNA(miR)-155-5p、miR-21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承德市中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04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2)及对照组(n=52),对照组予以IMRT治疗,观察组予以IMRT联合HIFU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免疫功能、血清miR-155-5p及miR-21表达水平、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3.46%(33/52)、88.46%(46/52),高于对照组的 42.31%(22/52)、73.08%(38/52)(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miR-155-5p及miR-21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RT联合HIFU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血清miR-155-5p、miR-21表达水平.

    宫颈癌调强放射高强度聚焦超声微小RNA-155-5p微小RNA-21

    CA125、LDH、D-D、NLR水平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

    彭德强张栋栋王洪彩
    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子宫内膜癌(EC)患者血清糖类抗原(CA)125、乳酸脱氢酶(LDH)、D二聚体(D-D)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变化及其联合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就诊于淄博市妇幼保健院的120例EC患者作为EC组;选取同期同一医院6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作为不典型增生组,6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良性病变组,60例体检健康的女性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四组血清CA125、LDH、D-D及NLR水平及不同临床病理特征EC患者血清上述指标的差异;分析血清CA125、LDH、D-D及NLR水平对EC的诊断价值.结果 EC组患者血清CA125、LDH、D-D及NLR水平显著高于不典型增生组、良性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1/2及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Ⅲ~Ⅳ期的EC患者血清CA125、LDH、D-D及NLR水平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肌层浸润深度≤1/2及FIGO分期 Ⅰ~Ⅱ期的EC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A125、LDH、D-D及NLR水平联合检测诊断EC的曲线下面积显著大于单一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患者血清CA125、LDH、D-D及NLR水平升高,且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有关,四项指标联合检测对EC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子宫内膜癌糖类抗原125乳酸脱氢酶D二聚体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诊断

    仿生电刺激联合人工周期对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子宫容受性及血清生长分化因子-9、抑制素B、骨形态发生蛋白-10水平的影响

    李翠明吕宁蒙淑珍
    8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仿生电刺激联合人工周期对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患者子宫容受性及血清生长分化因子-9(GDF-9)、抑制素B(INHB)、骨形态发生蛋白-10(BMP-10)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7例DO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每组29例.A组采用仿生电刺激治疗,B组采用人工周期治疗,C组采用仿生电刺激联合人工周期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前后子宫容受性,血清GDF-9、INHB、BMP-10水平,子宫内膜血流参数及卵巢体积;随访1年,比较三组的妊娠情况;比较三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A组、B组、C组初级卵泡数、优势卵泡数、排卵数及血清GDF-9、INHB、BMP-10水平均升高,卵巢体积均增大,且A组、B组、C组呈增高趋势(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A组、B组、C组子宫内膜血流搏动指数(PI)、子宫内膜血流阻力指数(RI)均减小,且A组、B组、C组呈下降趋势(P<0.05).随访1年,C组妊娠率高于A组、B组(P<0.05).治疗期间,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仿生电刺激联合人工周期可提高DOR患者子宫容受性,改善子宫内膜血流参数及卵巢体积,也可改善血清GDF-9、INHB、BMP-10水平,提高自然妊娠率,且安全性好.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仿生电刺激人工周期子宫容受性生长分化因子-9抑制素B骨形态发生蛋白-10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