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性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性科学
中国性科学

胡佩诚

月刊

1672-1993

jcs@bjmu.edu.cn,tougao@zgxkx.org

010-82805043

100191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8号北京大学医学部

中国性科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uman Sexual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为:发展性科学、普及性教育、提倡性文明、促进性健康。以性医学为基础,以性教育为重点,促进我国性科学领域的学术研讨与交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主要读者对象为医务工作者、高等院校人文社会学科教师学生、各科研单位有关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各界关注性科学发展,渴望了解性健康知识的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免疫组化SP法检测AEG-1在不同分化程度和分期的卵巢癌患者中的阳性表达及病理特点

    冯占军祝云霄于晓宇
    8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SP)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AEG-1)在不同分化程度和分期的卵巢癌患者中的阳性表达及病理特点.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3年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97例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治疗,并经过病理检查确诊.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卵巢病变组织肿瘤中的AEG-1表达情况,分析AEG-1阳性表达情况、染色强度评分、病理特点.结果 染色强度评分为(3.14±0.76)分.卵巢癌组织中AEG-1阳性表达率为83.51%,AEG-1阳性信号未出现在肿瘤周边正常卵巢组织.黏液性卵巢癌和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患者卵巢癌组织中AEG-1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患者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各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的阳性表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患者年龄、各分化程度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G-1会促进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其可用于判断卵巢癌的恶性程度、疾病进展情况.

    免疫组化SP法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分化程度分期卵巢癌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发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阴道微生态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肖爽马立史昭杨淑英...
    9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引发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阴道微生态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96例CI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HR-HPV检测结果分为感染组(n=260)与未感染组(n=36).比较两组阴道微生态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IN患者发生HR-HPV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HR-HPV感染发生率为87.84%.感染组初次性生活年龄<18岁、性伴侣数量≥3名发生率,唾液酸苷酶、过氧化氢酶、脯氨酸氨基肽酶、细菌性阴道炎(BV)、支原体阳性率,以及阴道清洁度、菌群多样性异常率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初次性生活年龄<18岁、性伴侣数量≥3名、唾液酸苷酶、过氧化氢酶、脯氨酸氨基肽酶、BV、支原体阳性、阴道清洁度、菌群多样性异常是CIN患者发生HR-HPV感染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 HR-HPV感染与CIN患者阴道微生态情况密切相关,阴道微生态、菌群多样性异常可增加HR-HPV感染风险.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宫颈上皮内瘤变阴道微生态情况

    门诊宫颈防癌筛查女性HPV感染情况及HR-HPV持续性感染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任香梅王月姣金庆元
    9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门诊宫颈防癌筛查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性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浙江省东阳市妇幼保健院接受宫颈防癌筛查的340例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HPV感染分为HPV感染组(n=72)和HPV未感染组(n=268).分析HPV感染情况及HR-HPV持续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HPV感染72例(21.18%),单一 HPV亚型感染55例(76.38%),多重感染17例(23.61%).72例HPV感染患者中持续性感染17例(23.61%),其中HR-HPV持续性感染11例(64.71%).年龄≥ 35岁、妊娠次数>2次、初次性交年龄<25岁、性生活频率>5次/月、有宫颈阴道炎症、性伴侣人数>2名、避孕方式为口服避孕药、同房后无卫生习惯的女性HR-HPV持续性感染率更高(P<0.05).年龄≥35岁、妊娠次数>2次、有宫颈阴道炎症、避孕方式为口服避孕药是宫颈防癌筛查女性HR-HPV持续性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在女性宫颈防癌筛查者中HPV感染占比较高,年龄越大、妊娠次数越多、有宫颈阴道炎症且避孕方式为口服避孕药的女性HR-HPV持续性感染风险越高.

    宫颈防癌筛查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性感染危险因素

    血清补体成分7和载脂蛋白C-Ⅱ在局部进展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放疗患者随访中的临床价值

    王静许新明牛书雷杨红霞...
    99-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补体成分7(C7)和载脂蛋白C-Ⅱ(ApoC-Ⅱ)在局部进展期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放疗患者随访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接受放疗或同步放化疗的局部进展期CS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C7和ApoC-Ⅱ水平,放疗完成1个月后进行随访,记录无病生存期(DFS).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血清C7和APOC-Ⅱ水平对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进行Log-Rank检验.结果 血清C7和ApoC-Ⅱ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更高,AUC为0.938(95%CI:0.888~0.987).血清C7与各临床病理特征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高水平血清ApoC-Ⅱ与较大的肿瘤直径有关(P<0.05).肿瘤直径、血清C7、ApoC-Ⅱ是影响局部进展期CSCC患者DFS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基于C7和ApoC-Ⅱ构建分子风险模型,该联合模型风险评分是CSCC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风险和低/中风险患者DFS率分别为13.3%、89.2%,中位DFS时间分别为287、858 d(P<0.001).结论 血清C7和ApoC-Ⅱ水平降低与局部进展期CSCC患者预后较差显著相关,表明其是预测局部进展期CSCC患者放疗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血清补体成分7载脂蛋白C-Ⅱ宫颈鳞状细胞癌放疗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质量评价及思考

    孙宁张继伟赵明任凯...
    104-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DMED)随机对照试验(RCT)的质量进行评价,为后续此领域的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建库至2023年7月收录的中医药治疗DMED的RCT,基于试验报告统一标准声明(CONSORT)-中药复方拓展版和改良Jadad量表对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共纳入26篇RCT,其中19.23%通过文题可识别为RCT,76.92%描述了实验设计及分配入组比例,15.38%描述了样本量的算法,19.23%描述了随机分配序列的产生方法,3.85%描述了随机方法的类型,3.85%描述了分配隐藏机制,3.85%使用了盲法,11.54%使用表格记录的基线数据,46.15%提及不良事件但均未记载严重程度和转归,15.38%标注了结局指标的估计值及精确性,38.46%分析了研究的局限.所有文献均缺乏适当的关键词、缺乏受试者流程图、缺乏完整的干预措施记录、缺乏研究方案的获取途径、缺乏注册信息及资金来源等.88.47%的文献为低质量文献.结论 国内中医药治疗DMED的RCT数量少、质量较差,在采纳和运用时应谨慎;后续研究者应参照CONSORT声明和改良Jadad量表进行试验设计、实施及报告,提高中医药治疗DMED的RCT研究质量.

    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评价

    基于"卵巢微癥瘕"理论认识郭志强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

    门玉娟赵晓辉刘娜娜戚敏...
    109-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不仅会引起女性排卵障碍、不孕等常见生殖内分泌疾病,还会诱发多种危害人体健康的远期并发症.目前,西医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研究尚未完全明了,治疗亦存在局限之处.本文通过探讨郭志强教授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的中医病机,基于"卵巢微癥瘕"理论,从肾虚络阻病机入手,以补肾通络消癥为治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获得良效,以期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卵巢微癥瘕郭志强补肾通络消癥

    基于CiteSpace的中医药治疗薄型子宫内膜可视化分析

    郭妮妮关永格闫东平江倩...
    112-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CiteSpace对中医药治疗薄型子宫内膜文献进行分析,探讨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方法 检索200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收录的关于中医药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期刊文献,应用CiteSpace 6.2.R6软件进行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结果 共纳入228篇文献,形成了以尹晓丹等为核心的研究团队,南京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发文量最多,高频关键词为不孕症、子宫内膜、妊娠、温针灸等.结论 中医药治疗薄型子宫内膜具有一定的研究热度,当前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名医经验总结等,针灸治疗薄型子宫内膜可能是未来中医药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主要研究趋势.

    薄型子宫内膜中医药可视化分析CiteSpace

    抑亢汤联合揿针治疗肝经湿热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徐秀丽胡欣欣孙云马大正...
    117-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抑亢汤联合揿针治疗肝经湿热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3年2月至11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市中医院收治的70例肝经湿热型PCO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给予抑亢汤联合揿针治疗,对照组给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并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痤疮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性激素水平及安全性,随访月经周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卵泡刺激素(FSH)水平显著升高(P<0.001),中医证候积分、痤疮评分、SAS评分、SDS评分、黄体生成素(LH)、LH/FSH、睾酮(T)水平均显著降低(P<0.001).治疗后两组F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痤疮评分、SAS评分、SDS评分、LH、LH/FSH水平低于对照组,月经周期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T水平低于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抑亢汤联合揿针治疗肝经湿热型PCOS患者可有效调整患者的月经周期,减轻临床症状,改善内分泌水平,调节负性情绪,且安全性较好.

    多囊卵巢综合征肝经湿热抑亢汤揿针临床疗效安全性

    寿胎丸对自然流产小鼠模型水通道蛋白、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机制研究

    焦顺王杏潘琴李晖...
    121-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寿胎丸对自然流产小鼠模型水通道蛋白(AQP)、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机制.方法 24只无特定病原体级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妊娠组、流产模型组、寿胎丸组、地屈孕酮组,各6只.正常妊娠组和流产模型组采用纯水灌胃,寿胎丸组采用寿胎丸灌胃,地屈孕酮组采用地屈孕酮片灌胃,四组小鼠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化反应.比较四组一般情况、流产率、HE染色情况、AQP、TSLP、叉头框转录因子O3(FOXO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四组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模型组、寿胎丸组、地屈孕酮组流产率均高于正常妊娠组,且寿胎丸组和地屈孕酮组流产率低于流产模型组(P<0.05).流产模型组、寿胎丸组、地屈孕酮组AQP高于正常妊娠组,TSLP和FOXO3低于正常妊娠组,且寿胎丸组和地屈孕酮组AQP低于流产模型组,TSLP和FOXO3高于流产模型组(P<0.05).结论 给予自然流产小鼠寿胎丸治疗,可显著降低流产率,其机制可能与下调AQP,上调TSLP和FOXO3有关.

    寿胎丸自然流产水通道蛋白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

    滤泡调节性T细胞、滤泡辅助性T细胞及其比值在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预测价值

    王涧沈惠良黄佳夏莹烨...
    125-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滤泡调节性T细胞(Tfr细胞)、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细胞)及其比值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梅毒血清固定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浙江省皮肤病医院收治的30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梅毒血清固定组)、30例梅毒血清转阴患者(梅毒血清转阴组)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健康对照组.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三组外周血Tfh、Tfr细胞水平及Tfr细胞/Tfh细胞比值,分析Tfh、Tfr细胞水平变化与血清甲基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滴度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Tfr细胞水平、Tfr细胞/Tfh细胞比值对梅毒血清固定的预测价值.结果 三组Tfh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血清固定组Tfr细胞水平、Tfr细胞/Tfh细胞比值均高于梅毒血清转阴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fh、Tfr细胞水平与TRUST滴度无显著相关性(r=0.217、0.225,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Tfr细胞水平、Tfr细胞/Tfh细胞比值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7、0.692(P<0.05).结论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存在Tfh、Tfr细胞的平衡失调,Tfr细胞水平、Tfr细胞/Tfh细胞比值可作为梅毒血清固定的预测指标.

    滤泡调节性T细胞滤泡辅助性T细胞梅毒血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