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畜牧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畜牧杂志
中国畜牧杂志

李德发

半月刊

0258-7033

zgxmzz@cau.edu.cn

010-62732723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中国畜牧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北大核心CSTPCDC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1953年创刊的畜牧类综合性科技刊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畜牧医学会主办,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北京博亚和讯农牧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承办,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2006年改为半月刊,改版后设如下栏目:单期(科技版):专家论坛、业务名家、实验研究、经验交流、专题论坛、调查报告、综述、基层园地等;双期(市场与管理版):政策导读、行业动态、新闻聚焦、名家论坛、市场观察、产业透视、畜产品安全、动物保健、名企探索、国际畜产品市场、世界最新数据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母牛生殖道微生物与繁殖性能相关性研究进展

    刘欣丁辉郭延生王建东...
    6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母牛生殖道拥有独立的微生物菌群,这些微生物菌群在生命早期就已经建立。生殖道结构的连续性使不同生殖器官之间的微生物菌群具有一定关联性。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是所有生殖器官主要的共生菌,其次是放线菌门、梭杆菌门和特内里菌门。在母牛配种或产犊期间,外界微生物进入母牛生殖系统会改变原本微生物菌群的结构,对生殖道微生物菌群结构进行干预可治疗相关生殖疾病。本文综述了母牛生殖道微生物对繁殖性能的影响,以期为母牛繁殖的优化管理提供参考。

    母牛生殖道微生物菌群繁殖性能

    减少猪场臭气生成的饲粮配制技术与养殖技术研究进展

    王四新刘辉张董燕季海峰...
    7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养殖规模和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养殖场产生的臭气严重危害人畜健康和周边生态环境,臭气污染问题备受关注。解决猪场臭气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减少臭气物质产生,而改进饲粮技术和养殖技术是减少猪场臭气物质生成的关键技术措施。本文综述了猪场臭气组成及产生途径、猪场中关键致臭物质及筛选方法、有效减少臭气生成的饲粮技术和养殖技术,旨在为加强猪场臭气方面的基础研究及减排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进一步推进养猪业的高质量发展。

    臭气减量饲粮技术养殖技术猪场

    家养动物增强子和超级增强子的研究进展

    章露浩黄宣凯康佳威李云娜...
    80-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增强子是一类重要的顺式作用元件,通过调控其靶基因的时空表达在动物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超级增强子由增强子集群组成,具有比普通增强子更为重要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增强子和超级增强子有助于揭示基因组内部复杂的工作原理。本文围绕家养动物增强子和超级增强子全基因组水平上的筛选、潜在功能、活性分析以及变异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开展动物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提供参考。

    增强子超级增强子家养动物功能基因组学

    纤维素酶的酶学特性及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阳治康殷运菊徐伟伟陈清华...
    8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纤维素是植物性饲料原料中一类常见的抗营养因子,纤维素的存在使多种非常规原料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受到限制。纤维素酶作为糖苷水解酶家族成员之一,主要包括3种类型,即内切葡聚糖酶、外切葡聚糖酶、β-葡萄糖苷酶。单胃动物机体内往往不能分泌纤维素酶,一般通过外源添加纤维素酶消化摄入的纤维素。因此,在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的纤维素酶,可将植物性原料中纤维素降解为葡萄糖等可溶性糖,消除饲粮中的抗营养因子,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和动物生产性能。因此,纤维素酶在畜禽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纤维素酶的酶学特性及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综述,为新型酶制剂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纤维素纤维素酶酶学特性畜禽生产研究进展

    利用早期测定数据预测猪达100kg体重日龄的集成学习模型研究

    朱良宇杨喜堤朱康平刘彬...
    94-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利用早期测定数据预测猪达 100 kg体重的日龄。猪达 100 kg体重日龄是评估猪生长速度和发育程度的重要指标,近年来,猪养殖企业期望构建一个通过早期测定数据对达 100 kg日龄体重进行预测的模型,这种预测可以帮助企业评估幼年阶段动物的生长潜力,并做出相应的管理和决策。本研究针对20~60 kg的猪只,采集其体重、日龄、品种、性别等早期测定特征,建立机器学习模型,通过模型选留、集成学习最终构建猪达 100 kg体重日龄的早期预测模型,预测准确度达 90。01%。本研究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加准确地评估猪生长速度和发育程度,为饲养管理提供指导。

    早期预测机器学习Bagging集成学习

    樱桃谷鸭、连城白鸭胚胎后期腿肌发育特征研究

    徐雪雪王国耀翁恺麒曹正锋...
    101-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樱桃谷鸭和连城白鸭胚胎后期腿肌肌纤维发育规律,探究 2 个品种在胚重和腿肌重上的差异,并分析肌纤维发育相关基因在腿肌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分别采集樱桃谷鸭和连城白鸭 15、17、19、21、23、25 胚龄的腿肌组织,利用石蜡切片技术研究腿肌肌纤维发育变化,利用RT-qPCR技术检测肌纤维发育相关基因在腿肌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2 个品种鸭在 19 胚龄时肌纤维已逐渐开始形成,25 胚龄时期肌纤维形成完全。在鸭胚胎发育过程中,21~25 胚龄樱桃谷鸭胚重和腿肌重显著大于连城白鸭,在 23 胚龄时樱桃谷鸭的肌纤维直径和面积显著大于连城白鸭。两品种间基因表达结果显示,MyoD、Myf5基因表达量在15胚龄和17胚龄间差异显著,MyoG基因表达量在21胚龄最高,Mrf4基因在15~23胚龄差异显著。本实验结果显示,在胚胎发育后期,樱桃谷鸭腿肌重和胚重均大于连城白鸭,在 21 胚龄以后樱桃谷鸭的肌纤维直径和面积小于连城白鸭。

    樱桃谷鸭连城白鸭肌纤维石蜡切片基因表达

    太行鸡与隐性白羽鸡杂交后代羽色及SLC45A2和TYR基因变异分析

    李媛媛刘华格臧素敏褚素乔...
    106-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太行鸡与隐性白羽鸡杂交后代羽色及其与SLC45A2和TYR基因变异位点的相关性,本试验对太行鸡与隐性白羽鸡进行正反交,F1 代(山水羽、麻羽)横交固定产生F2 代,统计分析 2 个世代个体的羽色表型并利用PCR和DNA测序筛选SLC45A2基因变异位点,将经分子鉴定的 16 只银羽杂合子隐性白羽公鸡与金羽半合子太行母鸡进一步杂交验证,同时利用分子检测方法鉴定TYR基因隐性白羽变异位点基因型。结果显示,F1 代出现山水羽、麻羽和白羽,其中正交F1 代山水羽、麻羽个体比例分别为 79。0%和 15。7%,反交F1 代山水羽、麻羽个体比例分别为 15。8%和 77。3%,正、反交F1 代白羽个体比例分别为 5。2%和 6。8%。F2 代有色羽(山水羽、麻羽、深麻羽、芦花羽)与白羽鸡分离比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杂交后代山水羽鸡SLC45A2基因第 4 外显子存在银羽突变位点c。1039C>A,麻羽鸡中未发现此变异。杂交验证后代山水羽鸡与麻羽鸡的比例接近为 1:1,实际结果与理论结果相一致。杂交后代白羽鸡TYR基因内含子 4 的 7。7 kb病毒插入突变分子检测基因型均为cc,有色羽鸡基因型为CC/Cc。结果表明太行鸡与隐性白羽鸡杂交后代羽色出现明显分化,反交组麻羽占比率相对正交组更高,银羽显性表现导致山水羽表型;白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研究结果为太行鸡肉用特定羽色的选育与不同羽色品系培育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隐性白羽鸡太行鸡杂交后代羽色遗传SLC45A2基因

    基于重测序数据分析定安猪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

    倪世恒钟梓奇王子轶谢鑫峰...
    112-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讨海南定安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揭示定安猪群体现状。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对 15 头海南定安猪进行了测序,共获得有效数据 937。38 Gb,平均测序深度为 23。43×,过滤后共检测到 10 946 171 个高质量SNP位点。定安猪的期望杂合度(He)为 0。32、观测杂合度(Ho)为 0。36、核苷酸多态性(pi)为 0。001 6,连锁不平衡程度(LD)分析结果显示衰减速度较快,说明定安猪的遗传多样性较高;系统进化树、主成分分析、群体结构及群体分化指数(Fst)分析发现,所有定安猪个体均聚集为一类,与其他群体间出现明显遗传分化,体现出定安猪的独特性。本研究结果在分子水平为定安猪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提供了理论支撑,为未来定安猪的保种及创新利用奠定了基础。

    定安猪SNP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保种

    江汉鸡A系产蛋性状及产蛋曲线拟合分析

    付明潘爱銮吴艳杜金平...
    117-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汉鸡A系是以江汉鸡为育种素材选育出的绿壳蛋鸡新品系,为了探究其产蛋性能和规律,采用非线性模型对江汉鸡A系产蛋率和累计产蛋数进行拟合分析。对产蛋性状的表型值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江汉鸡A系的开产日龄变异系数低于 10%,开产体重、产蛋数和最高连续产蛋天数的变异系数均超过 10%,表明这3 个性状还存在进一步选育提高的空间;在相关性分析中,开产日龄与产蛋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最高连续产蛋天数与产蛋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在产蛋率和累计产蛋数曲线的拟合分析中,最优拟合模型分别是杨宁模型(R2=0。989)和Von Bertalanffy模型(R2=0。999),这 2 种模型可以优先用来监测江汉鸡A系的产蛋规律,为提高江汉鸡A系的产蛋性能提供理论依据。

    江汉鸡A系产蛋性状产蛋率累计产蛋数曲线拟合

    绿壳蛋鸡群体SLCO1B3基因分型及其蛋壳颜色分析

    管峥霖黄涛潘爱銮申杰...
    12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探究周龄和绿壳基因型对蛋壳颜色的影响。对 585 只产绿壳蛋母鸡进行绿壳基因分型,结果表明O/O型个体比例为 48。5%,O/o型个体比例为 51。5%;使用色差仪对实验群体 30 周龄与 40 周龄的蛋壳颜色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对整体,还是对O/O型与O/o型的蛋壳颜色进行分析,40 周龄L值较30 周龄均极显著升高,可将L值的极显著升高作为绿壳颜色随产蛋周龄递增的变化规律;在同一产蛋时期,本实验群体O/O型蛋壳颜色a值极显著低于O/o型,感观呈现为蛋壳颜色更深更绿,且不同绿壳基因型的 5种亲本组合方式的子代母鸡(即本实验群体)a值在同周龄的组间比较中存在极显著差异,这暗示可将a值作为衡量绿壳颜色深浅程度的重要指标,利用a值可能对后续蛋壳颜色分级的研究及绿壳蛋鸡的选育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绿壳蛋绿壳基因型产蛋周龄蛋壳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