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校外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校外教育
中国校外教育

龙念梅

月刊

1004-8502

zgxwjyllb@163.com

010-66118652 66116727

100035

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43号中国儿童中心

中国校外教育/Journal Afterschool Education in China
查看更多>>《中国校外教育》(美术版)是一本为8~16岁热爱美术的少年儿童学习交流的读物,是由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主办的“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的辅导专刊。以“教师受用 学生爱看”为办刊方针,突出时尚、互动、美育,尽显儿童美术特色。杂志为月刊,大16开,全彩印刷,图文并茂。每月1日上市。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双减"背景下校外教育的价值与发展路径

    丛中笑魏一肖凤秋
    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教育正处于提质增效、由高向强转变的关键时期,需要破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难题,"双减"改革给校外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校外教育作为大教育格局中的重要一环,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具有实践性强、开放性强、包容性强、黏合性强等特点,对教育生态重构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因此,应重新审视校外教育的价值与作用,形成广泛共识,在教育大格局中推动校外教育的新发展:坚持以德为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外教育全过程;以儿童为本,加强综合素质教育,提升儿童自我服务和实践能力,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强化校外教育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有机衔接,打造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国民教育体系.

    校外教育"双减"政策高质量发展教育生态大教育格局

    论生命的审美向度与教育追寻

    刘济良赵文慧
    1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生命之美的省思与追寻有助于涵养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意义建构.人是凝结生命之美的存在,生命与美的内在联系体现为:生命是美的言说对象,美是生命的永恒追求.基于美的视角去理解生命,生命展现着独特之美——个体生命存在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和谐之美——彰显生命的整全性、协同性和包容性,超越之美——通过自主创造对自身现有生存境遇的超越.理想的教育应渗透对美的追寻,在对生命之理性构思和诗意遐想中走向成人之美,通达个体精神成长的至臻境界.鉴于此,教育应唤醒个体"生命自觉",理解生命的独特之美;追寻"周全的教育",舒展生命的和谐之美;培育卓越自我,达成精神嬗变,激活生命的超越之美.在关注生命之美的教育追寻中引导青少年整全成人,走向成人之美.

    生命教育生命之美生命意义

    "双减"背景下儿童校外生活状况报告:校外学习

    黄婉桐薛海平杨琳琳肖凤秋...
    2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减"政策实行后,中小学生在校时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延长,然而学生每天仍有约三分之二的时间在校外度过.因此,在中小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校外学习对其素质提升、人格健全、身心和谐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23年3-6月,中国儿童中心专门成立课题组,联合首都师范大学中小学生校外教育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在全国东、中、西部 11 省 12 市开展了"双减"背景下中国儿童校外生活状况调查.本文基于抽样调查数据,对儿童校外生活的参与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第一,校内作业时长得到有效控制,但非校源性作业时长有待把控;第二,家庭社会经济背景较好的学生,其校外学习活动的参与率更高;第三,城市学生校外学习活动的参与率更高;第四,家长重视给孩子布置作业,但学生对家长布置作业的喜爱程度较低;第五,学生对场馆参观活动的喜爱程度较高,但学生参与场馆参观活动的频次和时间较少.据此提出政策建议:加大校外教育资金投入,促进区域校外教育均衡发展;持续监测校内外作业负担,护航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建立健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转变家长家庭教育观念.

    "双减"政策校外学习做作业场馆参观阅读

    "双减"背景下儿童校外生活状况报告:劳动实践

    张诗雅黄叶涵郑显刚肖凤秋...
    4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劳动实践作为中国儿童校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落实"双减"政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23 年,中国儿童中心专门成立课题组,联合首都师范大学中小学生校外教育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在全国东、中、西部 11 省 12 市开展了"双减"背景下中国儿童校外生活状况调查.结果发现:小学各年级儿童的劳动实践活动参与率均高于初中各年级儿童,总体呈现倒"V"趋势.其中,初中毕业班儿童的劳动实践活动参与率最低.义务教育阶段儿童服务性劳动参与率较低.当前居住在城市以及父母受教育水平、父母收入水平较高的儿童劳动实践活动参与率较高,且更青睐服务性劳动.据此提出相应建议:应加快建设劳动教育课程体系,鼓励初中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加大社会支持力度,完善服务性劳动支持系统;积极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提供均等的劳动实践机会.

    "双减"政策劳动实践劳动教育

    新时代加强少年儿童政治启蒙教育的现实问题与实践路径

    王晓丽齐亚静
    6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少年儿童政治启蒙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少年儿童的政治启蒙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前提条件和必要保证,也是提升少年儿童政治素养的首要环节.当前,少年儿童政治启蒙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相关要求落实不够到位,课程资源相对匮乏,教育手段和方式较为单一,师资队伍建设还有待加强.基于此,今后应加强对少年儿童政治启蒙教育的基础研究,科学规划少年儿童政治启蒙教育内容体系,探索多样化的政治启蒙教育形式,加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从而构建新时代高质量少年儿童政治启蒙教育实践体系.

    少年儿童政治启蒙价值意蕴实践路径

    能动的世界:儿童校外学习空间的特征研究

    巫锐秦琳黄豪宇王怡瑞...
    70-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校外学习空间是儿童成长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大学生视角,通过主题绘画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引导学生回溯成长过程中在校外空间的体验和经历,建构儿童校外学习空间的三大特征:有限与无限的分界,个体与公共区域共存,自然与社会要素共构.这些特征均有内在张力,正是因为这些张力的存在,儿童校外学习空间才成为一种充满活力且多元的环境,为个体能动性的生成奠定了基础.在此过程中,儿童的学习不仅包括知识的获取,更蕴含着情感智能的培养、社交技能的锻炼以及社会和环境责任感的形成.基于此,儿童校外学习空间的建构,需要在多重张力中寻求平衡,尤其注重发挥儿童日常经验在空间建构中的能动作用.

    儿童校外学习空间儿童成长矛盾生命史

    2020-2022年度婚姻家庭诉讼中的未成年人保护问题研究

    于旭坤
    8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更好地了解婚姻家庭案件中的未成年人保护问题,对 2020 年至 2022 年1382 个涉未成年人的婚姻家庭二审案件展开实证研究.样本呈现以下特征:约有56.8%的离婚案件含有未成年子女问题;共涉 1649 名未成年人,平均年龄约为 8.0 周岁,女性未成年人略多.司法实践中存在以下问题:未有效听取未成年人的真实意见;抚养费范围过窄、数额普遍较低;忽略未成年人对探望的情感需求以及相关权利;认定"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的标准不明确;对未成年人的财产权问题考虑不足等.为此,应充分认识离婚案件中未成年人保护的重大意义;成立独立建制的少年审判庭;研究出台专门的司法政策文件;开展有关未成年人保护的业务培训;探索建立调解机制;深入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及时监督并干预侵害未成年子女权益案件;强化社会支持体系建设.

    未成年人权益未成年人保护婚姻家庭诉讼

    公益活动的德育价值及其实现措施——以怀化市志愿者协会公益活动为例

    叶姝滢李爱民
    99-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儿童的道德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开展,其中公益活动能增强儿童的社会责任感,使儿童深刻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家校社德育一体化的重要途径,能极大地丰富学校思政课的社会实践资源.公益活动策划缺乏创新、忽视德育评价、活动参与各方对公益活动的价值认识不一致等问题导致公益活动的德育价值难以充分发挥.需要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益活动团队的专业素质、增强区域间公益机构人员交流、建立信息化德育评价平台等措施来提升公益活动的德育价值.

    公益活动儿童德育家校社社会实践

    基于证据的美术单元课程学业评价设计与实践研究

    乌日娜
    109-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的美术课程学业评价侧重对静态知识和技巧的评价,忽略对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的记录和准确描述,因而缺乏严谨性和全面性.从基于证据的美术单元课程学业评价理念出发,设计与单元课程相匹配的学业评价的内容、框架和原则,并按照预期结果、设计证据、采集证据、分析证据和使用证据五个环节开展教学实践,通过准确、持续、全面的学生学业评价反映单元目标中核心素养的达成情况,实现单元课程"教—学—评"的一致性.

    美术单元课程证据学业评价美育

    美国校外舞蹈教育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陈丽琳
    12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作为素质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校外舞蹈教育必须积极应对新形势.校外舞蹈教育的进步离不开对全球优秀经验的批判性借鉴.美国在全球舞蹈教育领域的卓越发展,源于其相对成熟的理念与机制:开发跨学科舞蹈课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重舞蹈教师资格认证加强人才培养,由相关舞蹈教育机构、协会等发挥引领作用促进行业发展.这为我国"双减"背景下校外舞蹈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重视跨学科舞蹈课程开发、关注舞蹈教师资格认证、由相关组织引领舞蹈艺考行业规范.

    校外教育舞蹈教育课程开发教师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