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疗美容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疗美容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
中国医疗美容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

季刊

2095-0721

中国医疗美容/Journal China Medical Cosmetology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200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主办的国家级专业性综合学术期刊,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会刊。杂志涵盖医学、生物美容领域科研、教学、生产、临床、应用、市场、管理和营运等方面的工作、进展、成果,内容丰富新颖、信息广泛、学术水平高、指导性强,理例兼容、图文并茂,集前瞻性、理论性、指导性、实用性于一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集束化护理模式对游离穿支皮瓣修复上肢创面患者疾病预后的影响

    赵磊余秀菊杨萃
    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集束化护理模式对游离穿支皮瓣修复上肢创面患者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3 月~2022 年 11 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骨科接受游离穿支皮瓣修复上肢创面患者 48 例.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24 例)入院时间为 2020 年 3 月~2021 年 6 月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24 例)入院时间为2021 年 7 月~2022 年 11 月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集束化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疼痛程度、修复效果、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术后6h、24h、36h、72hNRS得分、术后1月VSS总分及各项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游离穿支皮瓣修复上肢创面患者应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集束化护理模式可以缩短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缓解疼痛程度、提高修复效果和患者满意度、降低术后并发症.

    加速康复外科集束化护理游离穿支皮瓣修复上肢创面

    下肢部位创伤后应用游离皮瓣移植术的术后护理及并发症预防

    李珊珊马璐
    8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下肢部位创伤后应用游离皮瓣移植术的术后护理及并发症预防.方法 选取 2022.1~2023.8 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行游离皮瓣移植术的下肢部位创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各45例,对比分析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组间干预后皮瓣评分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组间满意度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下肢部位创伤后应用游离皮瓣移植术的术后护理采用预见性护理能改善患者皮瓣情况,减少并发症,且患者对护理更满意,值得推广.

    下肢部位创伤游离皮瓣移植术护理并发症满意度

    湿性愈合理念在四肢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术后创面护理的应用

    俞凤英薛凤卿张梦影杜丽萍...
    8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基于湿性愈合理念的综合皮肤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术后创面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 于2020 年 10 月至 2023 年 10 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术后患者 180 例,均予以基于湿性愈合理念的综合皮肤护理,观察干预情况.结果 患者创面上皮化面积为(2.17±0.49)cm²,创面渗出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0.79±0.21)分、(1.24±0.41)分,创面愈合时间为(10.69±1.57)d;干预后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较干预前高,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较干预前低(P<0.05);干预后患者满意度为满意度为96.67%.结论 基于湿性愈合理念的综合皮肤干预可促进四肢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术后患者创面愈合,减轻疼痛,也能调节生长因子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湿性愈合理念综合皮肤护理四肢骨折软组织缺损创面愈合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烧伤创面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宋文禹王佳欣朱兰奇王小兵...
    92-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富血小板血浆促进烧伤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 使用计算机对万方、中国知网、维普、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等中外数据库进行检索,中文检索词包含"富血小板血浆""烧伤""烧伤创面"等,英文检索词包括"platelet rich plasma""burn""burn wound"等,检索建库至2024年1月31日收录的临床中关于使用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烧伤创面的试验文章,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查重、筛选、质量评价、数据提取后,使用Review Manager 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28篇文献,2279例患者,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后显示:试验组的创面愈合时间[MD=-4.83,95%CI(-5.65,-4.02),P<0.00001]、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OR=0.42,95%CI(0.42,0.75),P = 0.003]、渗湿纱布层数[MD=-5.09,95%CI(-6.42,-3.77),P<0.00001]和 1 年后VSS评分[MD=-0.77,95%CI(-1.00,-0.55),P<0.00001]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OR = 6.03,95%CI(3.33,10.92),P<0.00001]和第 1 周[MD=8.43,95%CI(7.20,9.66),P<0.00001]、第 2 周[MD=13.64,95%CI(8.73,18.56),P<0.00001]、第 3 周[MD=15.84,95%CI(15.05,16.62),P<0.00001]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二者在移植物黏附率[MD=24.37,95%CI(-19.10,67.84),P = 0.27]和过敏反应发生率[OR=0.54,95%CI(-0.18,1.65),P = 0.28]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 富血小板血浆在烧伤创面治疗过程中促进创面愈合,提升治疗有效率和创面愈合率,减少渗出和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远期VSS评分更好;对移植物黏附率和过敏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富血小板血浆烧伤烧伤创面Meta分析

    眉下切口眼睑成形术的回顾与进展

    钟雪薇王太玲
    101-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年龄的增长,亚洲女性的眶周出现特异性的改变,上眼睑-眉毛复合体出现老化的征象.典型的表现为上睑皮肤松弛,上睑皮肤尤其是外侧出现下垂,导致眶外侧松弛和侧向遮盖的外观,影响患者的容貌,严重者甚至可能影响睁眼功能.在临床上,通过手术的方式实现眶周年轻化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在亚洲群体中,眉下切口眼睑成形术主要针对具有眼睑松弛和侧向遮盖的衰老女性患者,在具有一定适应证的亚洲中老年女性中得到使用,可以带来良好的美容效果与可以接受的手术疤痕.由于传统眉下切口眼睑成形术存在一些局限性,手术医师提出多种多样的改良技术,包括对切口形状的改良、对固定方式的尝试、对眼部肌肉的处理、对眶周脂肪的处理等.不同的手术技术创新带来不同的手术效果.为了更好地评估不同手术技术的效果,对手术带来的美容结果进行统一标准的客观测量是评估手术疗效的重要环节.

    眉整形术眶周年轻化上睑皮肤松弛眉毛固定术额肌悬吊

    透明质酸面部填充导致血管栓塞的形成机制与防治的研究进展

    周劼肖庆彦
    106-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随着透明质酸在美容外科中的应用的增多,透明质酸填充已经成为医疗美容的主流的治疗项目.随之而来的相关并发症例数也逐渐增多,不容小觑,其中因透明质酸引发的血管栓塞最为严重.如治疗不及时,可造成组织缺血坏死、失明、偏瘫等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目前栓塞机制尚未存在确切定论,系统而完善的防治措施仍旧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血管栓塞的形成机制以及当前的防治措施做一综述.

    透明质酸面部填充血管栓塞透明质酸酶

    用于颅颌面骨缺损修复的骨组织工程支架研究进展

    朱俊霖张晓南
    109-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颌面部骨骼是具有咀嚼运动、机械承重和支持软组织以维持面部美观等多功能的器官,颌骨缺损会导致面部畸形和颌骨功能的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超过临界尺寸的骨组织无法自行修复与再生,往往需要通过骨移植材料的植入来恢复功能.考虑到自体移植和同种异体移植技术的缺点(如发病率高、失败率高和宿主排斥),骨组织工程已被广泛应用为治疗骨缺损的一种策略.有机高分子聚合物与钛合金由于其生物相容性佳在骨组织工程中被使用较多,不同材料表面改性方法被应用在骨组织工程支架上以改进其生物学相容性以及实现功能化.此外,不同的骨组织工程支架制造方式对支架性能存在巨大影响,尤其体现在精确度,经济性,制造速度方面.因此,本文旨在综述应用于颌面部骨缺损修复的骨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进展,尤其集中于材料分类以及制造方法方面,并探讨和展望其发展方向.

    骨组织工程颅颌面骨缺损生物材料增材制造静电纺丝

    磷酸镁骨水泥及其复合物在骨缺损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陈洁徐凌
    114-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现代外科中,用于骨修复的生物可降解骨移植材料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继磷酸钙骨水泥(CPC)之后,磷酸镁骨水泥(MPC)因其具备良好的理化性能、生物相容性、骨诱导性以及本征抗菌性,已日益成为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型骨替代材料.此文的目的是介绍MPC及其复合物的特性和最新应用研究,重点关注MPC的理化和生物学性能、近年来文献中描述的针对不同临床目的而制备的MPC复合物以及在体内外实验中的最新进展.这将有助于展示MPC作为一种新型骨替代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取得的重要成果,并对该种骨修复材料的临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磷酸镁骨水泥生物相容性骨诱导性抗菌性

    瘢痕疙瘩表观遗传修饰的研究进展

    孔德祺金文玉金哲虎
    119-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瘢痕疙瘩是皮肤损伤后由于结缔组织过度增生导致的良性纤维增生性皮肤病.其特点是体积增大超出原始损伤范围,并伴有瘙痒和刺痛.目前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仍未被彻底揭示,表观遗传、炎症反应、机械力作用等诸多因素对其均有影响.其中,表观遗传修饰在瘢痕疙瘩发病机制中发挥关键作用,可通过影响纤维细胞行为和基因表达来调控瘢痕疙瘩的形成与发展.本文将对瘢痕疙瘩的表观遗传修饰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其发病机制和创新治疗提供更多思路.

    瘢痕疙瘩表观遗传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

    中医经典方剂治疗痤疮的现代临床应用

    张明明马定建宁星刘艳红...
    123-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探索治疗寻常痤疮的经典方剂(枇杷清肺饮、仙方活命饮、五味消毒饮、引火汤)的辨证要点及现代临床应用,以期为临床中医师辨治痤疮提供更多思路.

    痤疮经典方剂枇杷清肺饮仙方活命饮五味消毒饮引火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