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月刊

1006-6586

winter_wy@126.com;wenbin7548@163.com

010-51905307

100035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大街2号成铭大厦C座602室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Journal China Medical Device Information
查看更多>>本刊本着满足临床工程管理、技术人员和医疗设备科研开发工作需要的宗旨,传播国内外最新医疗器械科技、市场及政策法规信息,以促进我国医疗器械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OPD-Scan像差仪在选择人工晶状体的意义

    朱元单良徐彦张妍...
    14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OPD-Scan像差仪在选择人工晶状体(IO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执行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的100例白内障患者,共计120眼.根据IOL类型分组,分为球面IOL组、非球面IOL组.分别在术前1d与术后3个月进行角膜波阵面像差检查,观察患者指标变化.结果:Zernik系数1-27项中,Z4、Z9、Z12、Z24呈降低趋势(P<0.05);术后RMS1-6、RMSg、RMSh呈降低趋势(P<0.05);术后非球面IOL组RMS3、RMS4、RMS5、RMSg、RMSh相对于球面IOL组更小(P<0.05);非球面IOL组在术后的LogMAR视力优于球面IOL组(P<0.05).结论:针对白内障手术患者通过植入非球面IOL,发现在术后RMS1-6、RMSg、RMSh像差相对于术前有所减小,像差测量有助于选择适合的IOL.

    OPD-Scan像差仪白内障超声乳化像差分析

    医疗机构计量信息化转型管理

    丁佳正
    147-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医疗设备计量管理在医院的各项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其与信息化系统相结合更是医院计量管理工作发展的大势所趋.医疗机构计量信息化转型管理的意义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包括提高计量工作效率,完善医疗设备计量管理档案信息,强化医疗设备计量管理水平.文章提出医疗机构计量信息化转型管理研究,且在医疗机构计量检测管理的发展角度分析了医疗机构计量信息化转型管理现状,阐述了医疗机构计量信息化转型管理措施,包括建立信息化管理体系和分析配套措施,为医疗机构计量信息化转型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医疗机构计量检测信息化管理

    基于医院信息系统的呼吸机使用情况数据分析的设备管理应用研究

    符增温燕清申芳瑜王凌...
    151-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本院呼吸机使用情况的数据分析,整合现有资源重新分配呼吸机,提高全院呼吸机使用率,为相关部门在购置决策和管理呼吸机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导出本院2020年12月1日~2021年11月30日呼吸机使用情况(作为对照组)并分析数据.根据数据分析情况对全院呼吸机按"全局规划、分散管理、统筹安排"的管理原则,重新整合呼吸机资源.实施整合资源后的时间段(2021年12月1日~2022年11月30日)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的各科室呼吸机开机率情况、呼吸机"无临床科室间互借"率及医护人员的使用满意度.结果:对照组的各科室均台开机率平均值为8.31h/台/d,观察组的各科室均台开机率平均值为9.58h/台/d观察组的设备开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无临床科室间互借"率84.38%(308/365),观察组为96.71%(353/36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设备使用满意度为84%(168/200),观察组设备使用满意度为94%(188/20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医疗设备使用情况分析,并指导医疗设备采购及设备使用管理,可以有效避免临床公用类设备的各科室开机率差异较大情况,减少设备闲置.

    呼吸机医院信息系统(HIS)数据分析临床公用类设备设备管理

    基于第三方药品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医用耗材全流程信息化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与实践

    张振环代群徐浩峻
    15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基于第三方药品供应链管理系统(供给-分拆加工-配送,Supply-Processing-Distribution,SPD)管理模式的医用耗材全流程信息化精细化管理体系并分析实践应用.方法:通过对九江市中医医院此前医用耗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构建基于SPD管理模式的医用耗材全流程信息化精细化管理体系,并运用实践.结果:基于SPD管理模式的医用耗材全流程信息化精细化管理体系应用后,库房面积使用节省>30%、试剂库存费用压缩约50万元.出院人次增长15.25%,不可收费耗材降低14.05%,人均耗材成本降低16.09%,新模式管理耗时减少40min.结论:基于SPD管理模式的医用耗材全流程信息化精细化管理体系对医用耗材的精细化管理与成本控制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

    SPD管理模式全流程精细化管理医用耗材管理全流程信息化管理

    条码寄售模式在医院检验耗材管理中的应用与研究

    秦雪丽于智杰
    158-160,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依据高值耗材的管理经验,实现检验耗材在医院流转使用的全程监控,推进检验耗材的精细化管理.方法:依托医院物资管理系统,公司填写完配送清单后,根据配送信息,平台系统自动生成耗材条形码,一物一码,物码对照.该条形码将作为耗材在医院流通使用的唯一身份证,直到该耗材上机使用结束.做到扫码验收,扫码使用.结果:发现新的管理模式可以解决以往粗放式管理模式的不足,而且实现检验耗材进入医院后从验收到使用的全程监控,达到了检验耗材精细化管理的目标,能够提供准确的库存和使用数据,为医院精准核算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结论:条码寄售模式是本院条码管理的初步探索,未来,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码在医用耗材上全面实施将实现检验耗材从生产到销售到医院使用的全生命周期追溯管理.

    检验耗材条码管理寄售模式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在医疗设备质控档案中的应用

    徐旭夏辉雍旭张弘运...
    161-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医疗设备质控档案管理作为医院管理重要工作之一,是医疗设备质控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论述医院医疗设备质控档案的内涵,将精细化管理的模式运用到医疗设备质控档案管理当中,对全面掌控和科学配置医院的医疗设备资源、提高医疗设备的质控管理水平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精细化管理医疗设备质控档案

    器械图册管理用于消毒供应室器械交接管理对工作效率及质量的影响

    杜菊
    164-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器械图册管理用于消毒供应室器械交接管理中对提升工作效率及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本院消毒供应中心与手术室交接的310个器械包,依据不同器械交接管理方法分为两组,其中155个器械包行常规交接管理为对照组,155个器械包通过器械图册进行交接管理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的器械打包与交接效率、护理人员器械管理工作质量与器械管理合格率、缺陷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小包、中包、大包的打包与交接的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的器械回收、器械清洗、器械消毒灭菌、器械核对、器械交接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且观察组的器械清洗、包装、灭菌、发放合格率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的缺陷事件发生率为1.29%,比对照组的5.81%低(P<0.05).结论:器械图册管理用于消毒供应室器械交接管理可进一步缩短器械打包与交接时间,提升交接管理工作效率,并且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器械管理工作水平,提高器械管理合格率,并有效降低缺陷事件发生率.

    器械图册管理消毒供应室器械交接效率质量

    三种不同检测方法在消毒供应中心硬式内镜清洗效果评价中的应用比较

    朱晶王加亮
    168-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检测方法在消毒供应中心硬式内镜清洗效果评价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2022年8月本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硬式内镜器械180套,均行目测法、带光源放大镜(5倍)观察法及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检测,比较三组检测阳性率差异,比较三组中合格样本ATP含量差异.结果:三组器械表面、管腔内、钳齿处检测阳性率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目测法、带光源放大镜(5倍)观察法器械表面、管腔内、钳齿处检测阳性率均低于ATP生物荧光检测(P<0.05);目测法、带光源放大镜(5倍)观察法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器械表面、管腔内、钳齿处的ATP含量整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器械表面、管腔内、钳齿处的ATP含量比较,目测法、带光源放大镜(5倍)观察法均大于ATP生物荧光检测(P<0.05);管腔内、钳齿处的ATP含量比较,目测法大于带光源放大镜(5倍)观察法(P<0.05).结论: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可有效测定器械表面细菌数量,实用性强,能够客观评价硬式内镜清洗效果,有助于提高硬式内镜清洗消毒质量.

    检测方法硬式内镜清洗效果评价

    链式流程管理对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预防价值研究

    吴丹萍
    171-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链式流程管理对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预防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需接受CT增强扫描患者114例,根据患者接受管理流程的不同将上述研究对象划分为常规管理组(n=53)以及链式流程管理组(n=61);常规管理组患者接受常规管理流程,链式流程管理组患者接受链式流程管理,对比两组研究对象接受CT增强扫描后造影剂外渗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两组对管理流程、护理服务、宣教与指导以及治疗体验的满意度评分.结果:链式流程管理组患者出现造影剂外渗的病例数显著低于常规管理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链式流程管理组患者对管理流程、护理服务、宣教与指导的满意度以及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管理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链式流程管理能够有效降低CT增强扫描患者的造影剂外渗率、提高患者对就医流程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链式流程管理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预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