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月刊

1006-6586

winter_wy@126.com;wenbin7548@163.com

010-51905307

100035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大街2号成铭大厦C座602室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Journal China Medical Device Information
查看更多>>本刊本着满足临床工程管理、技术人员和医疗设备科研开发工作需要的宗旨,传播国内外最新医疗器械科技、市场及政策法规信息,以促进我国医疗器械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磁共振去伪影技术现状及发展展望

    冯雄博郑秀玉侯建勋袁青...
    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无损的体外探测技术,在现代生物医学研究及临床应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如何高质量地获取满足需求的磁共振图像,并为临床治疗与医学研究提供更多的特征信息成为核磁医学领域必要的切入点.文章浅析了磁共振应用过程中常见的去伪影技术现状及新方法,阐述了硬件系统与质量控制在去伪影过程中的作用及研究过程,并归纳了常见的核磁图像后处理去伪影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最后进一步阐明了磁共振去伪影的重要性及发展展望.

    磁共振去伪影Ghost伪影运动伪影图像质量

    下肢镜像骨骼机器人结合动态平衡陀螺仪对步态训练研究的综述

    梁硕张政李志国刘仁洁...
    7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旨在探讨下肢镜像骨骼机器人结合陀螺仪在瘫痪患者下肢康复训练中的应用及在康复过程中陀螺仪数据对解决问题的作用.概述该方法的原理和优势以及对下肢康复任务的设计,详述利用下肢骨骼机器人结合三维陀螺仪对下肢关节及骨骼肌训练模式,并列举了多种利用三维陀螺仪结合下肢镜骨骼机器人对下肢康复评定;同时也指出了在应用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下肢镜像骨骼机器人与陀螺仪结合应用为进一步完善康复训练模式提供了理论根据,为瘫痪患者下肢运动异常的康复训练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未来下肢镜像骨骼机器人将向多技术融合发展,其普及化和低成本化使其成为应对瘫痪患者因步态异常导致的不能回归正常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的有效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与社会意义.

    下肢机器人动态平衡陀螺仪瘫痪康复评定

    3.0T磁共振成像及CT在老年低位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价值中的对比分析

    侯艺勇梁礼平黄莹周一帆...
    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3.0T磁共振成像及计算机体层成像(CT)在老年低位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4月~2024年4月本院收治的78例老年低位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均采用CT与3.0T磁共振成像检查,分析两种检查方法诊断价值.结果:3.0T磁共振成像诊断老年低位腰椎间盘突出准确率为96.15%、敏感度为97.10%,均较CT检查更高(P均<0.05).3.0T磁共振成像对老年低位腰椎间盘突出L3-4诊断符合率、Ⅱ度符合率、硬膜囊受压和椎间盘变形征象诊断符合率均较CT检查更高,对椎间盘钙化征象诊断符合率较CT检查更低(P均<0.05).结论:3.0T磁共振成像及CT在老年低位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诊断中均可取得一定价值,相较CT,3.0T磁共振成像整体诊断价值更高.

    低位腰椎间盘突出计算机体层成像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联合数字X射线摄影检查对隐匿性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价值

    陈汉章
    7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数字X射线摄影(DR)检查对隐匿性胫骨平台骨折(TPOF)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3例疑似TPOF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关节镜检查、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诊断结果为阳性(n=74),阴性(n=29),所有患者均先行MRI检查,后行DR检查,分析MRI、DR单独及其联合检查对TPOF的阳性检出率,并对比其诊断效能.结果:MRI、DR联合诊断灵敏度为95.95%、特异度为75.86%、准确率为90.29%及阴性预测值88.00%均高于MRI、DR单独诊断,联合诊断的漏诊率为4.05%,低于单独诊断(P<0.05).结论:在影像学检查中DR联合MRI检查对TPOF的临床应用价值高,临床上可将两者结合检查,对疑似隐性TPOF诊断提供更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磁共振成像数字X射线摄影隐匿性胫骨平台骨折联合诊断

    经头颈部CT血管成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用于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分析

    曾纬阳黄莹康晓强邓娜...
    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经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用于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4年5月医院收治的96例疑似脑血管疾病患者,分别实施头颈部CTA检查、三维重建扫描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作为诊断金标准,对比经头颈部CTA及其联合三维重建技术诊断的效果.结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阳性81例,阴性15例;单一头颈部CTA诊断阳性80例,阴性16例,漏诊10例,误诊9例;经头颈部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诊断阳性82例,阴性14例,漏诊1例,误诊2例.经头颈部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诊断灵敏度、阳性预测值、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高于单一头颈部CTA检查(P<0.05).经头颈部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对不同程度动脉狭窄检出率高于单一头颈部CTA检查(P<0.05).结论:经头颈部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对脑血管疾病诊断效能较高,可准确评估动脉狭窄程度.

    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头颈部CT血管成像三维重建技术

    64排螺旋CT对肺磨玻璃结节的影像特征及良恶性分析

    周文龙
    8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分析64排螺旋CT对肺磨玻璃结节的影像特征及对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作用.方法:抽取自2020年10月~2023年10月被本院接收的经病理确诊的60例肺磨玻璃结节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先后行常规CT扫查和64排螺旋CT扫查,以病理性检查为诊断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良、恶性结节检出率,分析影像学特征.结果:①影像学特征分析:60例患者的肺磨玻璃结节最大直径为(0.62±2.75)cm;病灶在左肺者占26例,病灶在右肺者占34例;病灶边缘规整的占28例,浅分叶的占20例,深分叶的占12例;瘤—肺界面模糊占24例,清晰占36例;病灶表面光滑占27例,毛刺征33例;血管集束征有38例,空泡征有15例,细支气管充气征有16例;病灶处血管穿行有35例,绕行有25例;支气管影不确切有11例,连续中断28例,走形僵硬且扭曲有21例;②经病理性检查确认,60例患者中,良性结节占29例,恶性结节占31例;常规CT扫查发现,良性结节占23例,恶性结节占25例;64排螺旋CT扫查发现,良性结节占28例,恶性结节占31例.就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就病理诊断符合率进行比较,64排螺旋CT扫查均优于常规CT,数据在SPSS25.0统计学软件的统计分析下,比较结果表现为P<0.05.结论:64排螺旋CT扫查可以获取肺磨玻璃结节患者诸多病灶信息,对影像特征进行分析有助于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对于早期确诊病情有重要意义,可为后期制定治疗方案奠定可靠的诊断依据.

    肺磨玻璃结节常规CT扫查64排螺旋CT影像特征良恶性

    周围型肺癌肺内炎性肿块患者影像学表现及计算机体层成像诊断鉴别有效性探讨

    周一帆彭伟生洪美玲侯艺勇...
    8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计算机体层成像(CT)在周围型肺癌与肺内炎性肿块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23年1月~2023年12月为数据截取区间,遴选其中本院收治46例周围型肺癌患者、46例肺内炎性肿块患者,分析影像学表现及CT诊断鉴别价值.结果:周围型肺癌CT影像密度、边缘、胸膜凹陷征、空泡征等表现与肺内炎性肿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参照病变形态分类,对肺内炎性肿块诊断的准确度为71.74%(33/46)、灵敏度为65.22%(30/46)、特异度为68.48%(63/92).基于病变形态,结合征象、病史修正,修正后对肺内炎性肿块诊断的准确度为82.61%(38/46)、灵敏度为78.26%(36/46)、特异度为80.43%(74/92).结论:通过CT检查,可为周围型肺癌与肺内炎性肿块鉴别提供依据,指导治疗方案制定.

    周围型肺癌肺内炎性肿块计算机体层成像影像学表现

    磨玻璃影型浸润性肺腺癌实性成分占比及CT值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分析

    张家敏林钱森陈杰云
    9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磨玻璃影(GGO)型浸润性肺腺癌实性成分占比、CT值与Ki-67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GGO型浸润性肺腺癌的CT图像和Ki-67免疫组化结果,对Ki-67高、低增殖指数组间CT特征进行对比研究,并分析实性成分占比及CT值与Ki-67增殖指数相关性及预测价值.结果:分叶征及毛刺征在Ki-67高增殖指数组均多于低增殖指数组(P<0.05);肿瘤大小、空泡征、血管集束征及胸膜牵拉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性成分占比及CT值于高增殖指数组均高于低增殖指数组(P<0.05).实性成分占比、CT值与Ki-67增殖指数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17、0.590(P<0.001).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实性成分占比、CT值及联合检测预测Ki-67增殖指数的AUC分别为0.791、0.750、0.796.结论:GGO型浸润性肺腺癌的实性成分占比和CT值均可一定程度预测Ki-67表达水平,实性成分占比的相关性及诊断效能优于CT值,可为术前预测肿瘤增殖活性提供新思路.

    肺腺癌实性成分占比磨玻璃影Ki-67X射线体层摄影

    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与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良恶性中的临床价值

    洪智杰
    9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良恶性诊断中应用三维重建技术和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的作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3年4月9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展开分析研究,对所有患者行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与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观察孤立性肺结节血管及形态结构特点,比较两种检测方式诊断效能.结果:相较于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分叶征、毛刺征、胸膜牵拉征、血管集束征检出率三维重建技术较高,差异显著(P<0.05);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两组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检测和三维重建技术比较,其中三维重建技术诊断均较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在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良恶性诊断中采用三维重建技术扫描可获得较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检测方式更好的效果,对肺结节各种征象具有多方面和多层面角度观察的作用.

    孤立性肺结节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三维重建技术

    X射线胸片与多层螺旋CT对胸部外伤患者诊断准确率及敏感度对照分析

    蔡丽围段雪艳
    98-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X射线胸片与多层螺旋CT在胸部外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24年1月~2024年6月厦门市第三医院收治的70例疑似胸部外伤患者为观察对象,均接受X射线胸片、多层螺旋CT检查,参照手术诊断结果,对比X射线胸片、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准确率为94.29%、敏感度为95.38%、特异度为80.00%,均较X射线胸片的71.43%、73.85%、40.00%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诊断对不同胸部外伤类型检出率与X射线胸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X射线胸片比较,多层螺旋CT诊断准确率、敏感度以及特异度均更高.

    胸部外伤X射线胸片多层螺旋CT准确率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