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月刊

1006-6586

winter_wy@126.com;wenbin7548@163.com

010-51905307

100035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大街2号成铭大厦C座602室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Journal China Medical Device Information
查看更多>>本刊本着满足临床工程管理、技术人员和医疗设备科研开发工作需要的宗旨,传播国内外最新医疗器械科技、市场及政策法规信息,以促进我国医疗器械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3.0T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鉴别诊断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的临床分析

    王书伟
    9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鉴别诊断中采取3.0T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的价值.方法:筛选本院2022年9月~2023年9月就诊的可疑前列腺癌患者,入组对象共110例.全体患者入院后开展常规磁共振平扫、DWI及3.0T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诊断金标准全部参考穿刺或手术病理结果,分析3.0T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对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对比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患者3.0T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参数的差异.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提示,全体110例可疑前列腺癌患者中75例为前列腺癌,35例为前列腺增生;3.0T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分别检出74例、36例.其诊断灵敏度达到97.33%,特异度达到97.14%,准确率达到97.27%,阳性预测值达到98.65%,阴性预测值达到94.44%.对比最大信号强度、最早强化率、速率常数(Kep)、容积运转常数(Ktrans)各项参数,前列腺癌组相较前列腺增生组均显著升高(P<0.05);对比峰值时间、Ve各项参数,前列腺癌组相较前列腺增生组均显著减少(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鉴别诊断中采取3.0T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体现出理想诊断效果,两组间相关影像参数存在明显差异,以此为依据进行疾病诊断保证了较高准确性.

    3.0T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鉴别诊断

    64排螺旋CT对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准确率及影像学指标在病情评估中的应用

    林宗荣
    100-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类病变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技术对病情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类病变疑似患者115例,首先以常规二维超声技术进行检查,随后再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仪实施检查,以治疗后病理学证实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并计算病理学证实阳性例数.64排螺旋CT检查和常规二维超声检查诊断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类病变的阳性率、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准确度、病情确诊时间、检查准备时间、操作时间.结果:病理学证实阳性110例,占比95.65%;64排螺旋CT检查诊断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类病变,阳性率、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准确度均明显高于常规二维超声检查,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4排螺旋CT检查病情确诊时间、检查准备时间、操作时间均短于常规二维超声检查,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类病变以64排螺旋CT技术对病情实施诊断,准确性更加理想.

    肝癌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64排螺旋CT诊断

    GE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用于肺孤立小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

    曾纬阳彭伟生邓娜康晓强...
    103-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采用GE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为肺孤立小结节患者进行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效果.方法:纳入105例肺孤立小结节病例,患者均于2023年4月~2024年5月在本院进行诊断与治疗,为其提供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参考患者最终病理结果对良恶性肺孤立小结节的影像学特征、分布情况以及动态增强CT扫描结果进行阐述.结果:最终检出的良性结节53例、恶性52例,得出敏感度87.04%,特异度90.20%和准确度88.57%的结论.在恶性的类型占比中,鳞癌最高(46.30%),平滑肌肉瘤最低(5.56%).良性占比中结核最高(35.29%),最低的则是透明性血管瘤(3.92%).良恶性CT检测值相比,恶性更高(P<0.05).结论:为肺孤立小结节患者实施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诊断,可较准确诊出患者良恶性情况,在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方面较高,为后续的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GE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肺孤立小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

    CT减影技术对脑动静脉畸形检出的影像征象分析

    蔡珊珊林春煌陈请水
    106-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CT减影技术对脑动静脉畸形的检出率和影像征象.方法:病例资料搜集时间为2021年9月~2023年11月,从本院收治的脑动静脉畸形患者中抽选66例展开系统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为原则均匀分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CT血管造影检查,观察组接受CT血管造影减影技术检查,分析两组影像技术的检出结果及各组图像质量分级,分析影像征象的特点.结果:观察组诊断后的检出率为96.97%(32/33),其结果明显比对照组的检出结果78.79%(26/33)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诊断后的图像质量达标率为93.94%(31/33),而对照组的图像质量达标率为75.76%(25/33),两组测定结果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针对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诊断检查选择CT减影技术能获得较高的检出率,并且检出图像质量好,影像征象特点典型、突出,便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CT减影技术脑动静脉畸形检出率影像征象

    CT联合MRI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龙敏
    109-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联合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5月~2024年4月本院收治的疑似LDH患者198例,均接受CT与MRI检查.比较CT与MRI对于LDH的诊断征象,以及单纯MRI、CT与联合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与CT检查结果相比,MRI对于脊髓变性、神经根受压水肿、椎间盘变形征象的检出率更高(P<0.05),钙化、椎间盘积气征象的检出率更低(P<0.05).198例疑似患者确诊为LDH共178例,单纯MRI诊断LDH的敏感度、准确度高于单纯CT(P<0.05).CT联合MRI诊断LDH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高于单纯CT、单纯MRI(P<0.05).结论:CT与MRI在LDH征象的评估方面各具优势,两种技术联合应用可以提高LDH的诊断效能.

    CTMRI腰椎间盘突出症

    CT影像对脑出血患者出血部位、出血量、血肿形态及破入脑室情况的评估分析

    马婷
    112-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析对脑出血患者应用CT影像检查其临床相关特征表现以及对预后质量评估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确诊脑出血患者100例为分析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24h内接受CT影像学检查,对患者的出血位置、出血量、血肿形态还有破入脑室的情况进行整理,并分析上述CT影像特征内容对于患者预后情况的评估价值.结果:所有患者均通过CT影像诊断出血位置,计算可得患者的出血量.血肿形态方面主要呈现为球形;有37例患者出现破入脑室的情况.在对患者展开针对脑出血抢救措施后,9例患者死亡,经单因素分析后认为出血病灶所在位置、出血量>60CT、存在血肿破入脑室以及中位线明显移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通过CT扫描能够明确脑出血患者的病灶所在位置、出血量,血肿形态以及是否有破入脑室的情况,并以此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重要依据,为医生提供重要数据参考.

    CT影像脑出血病灶位置出血量血肿形态破入脑室预后

    腔隙性脑梗死应用CT与核磁共振检查的诊断对比

    侯艺勇黄莹梁礼平周一帆...
    115-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CT与核磁共振检查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23年4月~2024年4月为数据截取区间,遴选其中本院收治的72例疑似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均分别接受CT与核磁共振检查,观察分析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结果:核磁共振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准确率为94.44%、敏感度为95.45%、特异度为83.33%,均较CT检查更高(P均>0.05).核磁共振对发病时间<24h的腔隙性脑梗死检出率100.00%明显较CT检查更高(x2=4.075,P<0.05).核磁共振对腔隙性脑梗死的检出梗死直径更大、病灶数量更多、检出时间更长、检查费用更高(P均<0.05).结论:CT和核磁共振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中各有优势和局限,基于整体诊断价值分析,核磁共振相对更高.

    腔隙性脑梗死CT核磁共振诊断结果诊断效能

    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作用分析

    谢和禄刘秋兰
    118-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诊断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临床价值和鉴别作用.方法:从晋江市妇幼保健院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收治的疑似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患者中分别选取100例并按照疑似疾病直接分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以及病理检测,将病理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与彩超检测结果比对,首先确定真阳、真阴、假阳、假阴例数,计算彩超检测效能,比对两种疾病的彩超检测结果,找出影像中的差异之处.结果:疑似子宫肌瘤组患者接受彩超及病理金标准检测后的结果中,真阳、真阴、假阳、假阴对应例数分别为90例、4例、4例、2例;疑似子宫腺肌病组患者接受两种检测后的结果中,真阳、真阴、假阳、假阴对应的例数分别为60例、22例、10例、8例;彩超诊断子宫肌瘤时,敏感度为97.8%,特异度为50.0%,准确率为94.0%;彩超诊断子宫腺肌病时,敏感度为88.2%,特异度为68.8%,准确率为82.0%;彩超图像下,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在边界、回声模式、声影效应、血流信号、位置和形态等方面均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检测疑似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时,检测结果十分接近病理金标准,诊断准确率很高;此外,尽管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两种疾病的临床症状较为相似,但在彩超图像下,两种疾病区分明显,表明彩超在鉴别这两种疾病时有较强的作用.

    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病理金标准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在乳腺叶状肿瘤诊断中的彩超表现及其应用价值研究

    李振纲
    121-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在乳腺叶状肿瘤诊断中的彩超表现及其应用价值.方法:从本院收治的乳腺叶状肿瘤患者中抽取病案进行回顾性研究,时间范围为2020年1月~2023年12月,病案总数为54份,分析其彩超表现和诊断情况.结果:不同分型的乳腺叶状肿瘤形态、钙化表现、后方回声增强表现、内部回声均匀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边缘完整性、有无囊性回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型的乳腺叶状肿瘤血流信号分级差异较为显著(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中,确诊为乳腺叶状肿瘤的有20例(37.04%),其余34例(62.96%)误诊为乳腺纤维腺瘤.其中1例(1.85%)确诊为恶性肿瘤;6例(11.11%)确诊为交界性肿瘤;13例(24.07%)确诊为良性肿瘤,分型诊断准确率为100.00%.结论:在乳腺叶状肿瘤诊断过程中,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表现良好,医师可以从图像中较为直观地了解到肿块边界信息、囊性回声信息、血流信息等,进而提高乳腺叶状肿瘤诊断准确性,实践中可以加强研究应用.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乳腺叶状肿瘤彩超表现

    超声与经颅多普勒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分期诊断中的作用及其对预后影响的评估

    李晓阳
    125-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与经颅多普勒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分期诊断中的作用及其对预后影响的评估.方法:运用常规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检查,以DSA检查为诊断标准,观察80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患者分期并进行预后评估.结果:Ⅰ型(27例)超声显示锁骨下动脉血流轻度增快,椎动脉颅外段血流频谱正常.经颅多普勒显示椎动脉血流频谱正常,无盗血现象.Ⅱ型(22例)超声显示锁骨下动脉血流显著增快,椎动脉颅外段血流频谱可见切迹.经颅多普勒显示对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增快,患侧椎动脉血流频谱可见切迹,出现轻度盗血现象.Ⅲ型(17例)超声显示锁骨下动脉血流显著增快.经颅多普勒显示对侧椎动脉流速增快,患侧椎动脉血流频谱出现部分反向,盗血现象加重.Ⅳ型(14例)超声显示锁骨下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增快,或锁骨下动脉部分闭塞.经颅多普勒显示对侧椎动脉流速明显增快,患侧椎动脉血流频谱完全反向,盗血现象进一步加重.73例患者症状改善或消失,7例需进一步治疗.超声显示49例患者动脉血流通畅明显改善,21例需介入治疗或手术,10例出现新狭窄或闭塞需调整治疗.10例出现并发症:4例心肌梗死,2例脑卒中,4例肾功能衰竭.其余70例未出现并发症,整体发生率较低.结论:超声与经颅多普勒技术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诊断及预后评估非常重要,为临床提供帮助.

    超声经颅多普勒技术锁骨下动脉盗血分期预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