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李崇高

月刊

1006-9534

cjbhh@sina.com

010-88264543

100039

北京市100039信箱651分箱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irth Health & Hered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和中日友好医院主办,兰州医学院遗传室和北京航天医院协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机器学习在护理领域应用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

    李梦格刘梦绮李倩李赛沙...
    1952-1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国内外机器学习在临床护理领域应用的研究热点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国内护理人员开展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关于机器学习在护理领域应用研究的文献,检索时间为2013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1日,借助CiteSpace 6.2.R4软件对发文量、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和突现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国内外机器学习研究发文量呈现线性增长趋势,主要聚焦机器人、人工智能、大数据、护理等几个方面,其中"预测模型""机器学习"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结论 机器学习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已经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建议通过将机器学习在护理中的应用热点具体化、扩宽学习渠道、学习更先进的机器智能技术,推动国内护理更智能化发展,不断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机器学习可视化分析CiteSpace人工智能

    基于时机理论高龄产妇出院准备服务方案的构建

    刘玉梅罗桂英王春艳刘茉莉...
    1956-1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基于时机理论的高龄产妇出院准备服务方案,旨在为高龄产妇出院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时机理论为指导,参考《高龄妇女妊娠前、妊娠期及分娩期管理专家共识(2019)》,结合高龄产妇临床护理特点及医院现有的出院管理模式,通过文献回顾及多次小组会议讨论,拟定高龄产妇出院准备服务方案初稿.2024年1-3月,采用德尔菲法对来自广州、江苏、安徽3个省份10所综合性三甲医院的18名专家进行了 2轮函询,形成高龄产妇出院准备服务方案终稿.结果 2轮函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875,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347、0.286(均P<0.001).最终确立高龄产妇出院准备服务方案包括5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50个三级指标.结论 本研究通过德尔菲法构建的基于时机理论的高龄产妇出院准备服务方案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和可行性,可为临床高龄产妇出院准备服务提供参考.

    时机理论高龄产妇出院准备服务方案构建德尔菲法

    以自媒体社交平台为载体的阶段式延续性护理对早产儿母乳喂养情况及母亲角色适应的影响

    江佳妮汪洋
    1962-1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以自媒体社交平台为载体的阶段式延续性护理对早产儿母乳喂养及母亲角色适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50例于2022年9月至2023年6月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早产儿,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25例)和对照组(125例),对照组采用住院期间的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以自媒体社交平台为载体的阶段式延续性护理.结果 护理结束后观察组新生儿的身长、头围和体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BSES)和Latches母乳喂养评估量表评分均有提高,且对照组产妇的BSES和Latches母乳喂养评估量表评分均不及观察组提升明显(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产妇初产妇母亲角色体验的质性研究量表分值均有提升,且对照组产妇分量表得分情况显著不及观察组(P<0.05);并发症在观察组中发生率为4.80%(6/125),在对照组中发生率为12.80%(16/12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自媒体社交平台为载体的阶段式延续性护理能够增强初产妇的喂养效能.

    自媒体社交平台阶段式延续性护理早产儿母乳喂养角色适应

    人工智能技术对医学遗传学教学的影响

    曹秀丽高春辰冯蕾赵俊龙...
    1967-1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医学遗传学是医学领域中迅猛发展的前沿学科,主要探讨人类遗传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旨在为该类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医学遗传学领域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因而对医学遗传学的课程教学也提出了与时俱进的要求.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医学遗传学的课程教学提供资源和帮助,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逐步走向课堂内外,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一是人工智能教学发展缓慢,二是人工智能无法赋能教学活动复杂的情感能力,三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活动中易出现人机关系危机,四是人工智能在医学遗传学教学活动中易出现伦理问题.若要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遗传学教学活动中健康发展,必须重视和改进这些问题.同时也要意识到,教师和学生依然是教学的主体,现阶段的人工智能技术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以人为本、教学相长.

    人工智能医学遗传学人机关系人工智能伦理

    矮小症患儿父母二元应对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王婷婷雷蕾郭林芳周曼曼...
    1971-1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矮小症患儿父母二元应对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2月期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矮小症患儿的父母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二元应对量表(DCI)、洛克-华莱士婚姻调适量表(LW-MAT)、照顾者负担量表(CBI)、育儿胜任感量表(PSOC)进行调查.结果 本次研究回收有效问卷127份,矮小症患儿父母二元应对总分为(126.09±4.10)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家庭结构、婚姻调适、照顾负担、育儿胜任感是矮小症患儿父母二元应对的影响因素(P<0.05),可解释32.2%的变异度.结论 矮小症患儿父母的二元应对水平需要提升,与家庭人均月收入、家庭结构、婚姻调适、照顾负担和育儿胜任感密切相关.

    矮小症二元应对影响因素

    流产保胎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

    张涵璐曲蕾王乐乐张岩...
    1976-1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深入研究中英文数据库内关于流产迹象时候的保胎策略,可以为我国在流产保胎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资料,有助于推动相关领域的科研进展与临床实践.方法 本次研究聚焦于"流产and保胎"以及"abortion and prevent miscarriage"这两个核心主题,在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Web of Science(WOS)中进行了深入的中英文文献检索.随后,从关键词、作者、文献发表数量以及机构出发,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了系统而细致的分析与研究.结果 在对比我国与国外在流产保胎领域的发展情况时,观察到我国最初在起步阶段较迟,机构与作者间的联系尚不紧密.但是最近几年,我国在该领域的文献发表数量正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在流产保胎的学术研究领域,我国的主要研究焦点涵盖了先兆流产、保胎治疗、妊娠结局、孕酮、中药等多个关键议题.在全球范围内,研究则主要聚焦于spontaneous abortion(自然/先兆流产)、pregnancy(妊娠)、recurrent miscarriage(复发性流产)、expression(基因表达)、risk(风险因素)等方面,这些共同构成了当前国外流产与保胎研究的主要方向.结论 当前,先兆流产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流产保胎研究的热点议题.在国外,主流研究多集中于先兆流产的潜在风险因素及其再次发生流产的关联性,这为该领域未来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尽管我国在先兆流产及复发性流产的研究领域尚显薄弱,但中医在治疗流产保胎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这提示我国应加强对中医药的深入探究,以充分发掘和利用我国在此领域的独特优势.

    可视化分析流产保胎

    详解新生儿ABO溶血病

    田文娟张莉杨国栋
    1982-1984页

    巨噬细胞在早产中的研究进展

    苏昶心蔡雁
    1985-19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早产是一种需要高度重视的产科并发症,也是新生儿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巨噬细胞是母胎界面中的免疫细胞之一,在人类正常妊娠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巨噬细胞的表型转换及功能异常可能与早产发生相关.而逆转巨噬细胞的表型转换被认为有助于预防及治疗早产.因此,本文就巨噬细胞在早产中的研究进展作综述.

    巨噬细胞早产免疫调节药物

    新生儿窒息相关风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潘婕徐娅张国英
    1989-1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生儿窒息(NA)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共同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NA的发病率因地区而异,现有报道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差异显著.NA的风险因素中有许多是可改变和可干预的,近些年随着基础研究的进展和临床技术的进步,NA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窒息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等方面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将以此为背景,结合国内外研究,从社会人口特征、产前因素、产时因素和胎儿因素方面出发,对NA的风险因素进行系统综述,同时对其早期预测指标及主要预后结局进行综述.

    新生儿窒息风险因素预后

    机器人手术应用于妇科疾病的研究进展

    李云涵邱晓红高佳音钟文...
    1995-19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机器人手术在近年来的应用发展迅速,尤其在腹部手术方面.它的技术优势使得一些腹部手术可以通过微创手术而非开放手术进行.此外,先前成功使用腹腔镜手术进行的手术现在也可以采用机器人手术方式进行.然而,机器人手术的结果存在争议.本文综述了现有文献关于机器人手术的研究,重点关注了子宫切除术、子宫肌瘤切除术以及恶性肿瘤的手术.达芬奇(DaVinci)机器人手术是跨人类进程中的一个阶段.手术实践见证了向微创方法的变革性突破,越来越多的先进机器人被证明以各种方式造福于患者和外科医生.然而,这些创新的机器只是补充和提高了外科医生的操作技能,随之而来的是责任和新的挑战.

    机器人手术妇科疾病微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