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药物与临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药物与临床
中国药物与临床

董海原

月刊

1671-2560

zgywylc@163.com

0351-5261401

030001

山西省太原市广场收投分局010025信箱

中国药物与临床/Journal Chinese Remedies & Clinic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主办的国家级、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刊物,特点是药物密切联系临床。吴阶平副委员长任荣誉总编辑,28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任本刊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2001年12月创刊,双月刊,大16开,64页。2003年起页码增至80页。本刊以报道药物研究新发展、新动向、新技术,以及药物在临床应用与实践方面的最新动态为已任,以科学性、实用性为导向。读者对象主要为各医师、药师、药医教学及科研人员,药品研制、临床应用及监督管理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回顾性探究质子泵抑制剂对替加环素抗感染治疗效果的影响

    周力晨郭小彬
    953-9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质子泵抑制剂(PPIs)的使用是否影响替加环素抗感染的临床疗效,为替加环素与PPIs是否联合应用提供证据,以探寻更优的临床用药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使用替加环素抗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纳入标准,共筛选出306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组,替加环素联用PPIs组(T+P组)161例,替加环素未联用PPIs组(T组)145例。主要结局包括全因死亡率和临床有效率。次要结局包括住院时间、体温、微生物清除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影响临床疗效的独立因素。结果 T+P组临床有效率37。3%低于T组临床有效率4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7,P=0。03),T+P组患者治疗后体温(37。1±0。8)℃高于T组(36。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P=0。04)。2组患者在全因死亡率、微生物清除率、住院时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替加环素联用PPIs是影响临床有效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0。45(0。27,0。76),P<0。01],提示替加环素联用PPIs时临床有效率是未联用PPIs的0。45倍。T+P组发生消化道不良反应的概率23。6%高于T组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组患者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替加环素抗感染治疗时,联用PPIs会降低临床疗效在临床上使用替加环素抗感染治疗时应谨慎联合使用PPIs。

    替加环素质子泵抑制剂耐药菌感染

    著作权使用声明

    《中国药物与临床》编辑部
    958页

    司美格鲁肽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清脂肪因子和内脏脂肪参数的影响

    程艺雷永珍
    959-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司美格鲁肽对肥胖2型糖尿病(T2DM)血糖、血清脂肪因子和内脏脂肪参数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4年1月在龙游县人民医院治疗的106例肥胖T2DM患者,采用倾向性匹配法按照1:1分为联合组(二甲双胍组联合司美格鲁肽)和二甲双胍组(二甲双胍)各53例,均治疗2个月。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94。3%高于二甲双胍组79。3%(P<0。05),联合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内脂素、内脏脂肪指数(VAI)低于二甲双胍组,降脂素高于二甲双胍组[(3。37±0。51)mmol/L 与(3。83±0。56)mmol/L,(65。35±6。28)μg/L 与(71。58±6。88)μg/L,(80。06±7。71)μg/L 与(85。19±8。12)μg/L,(5 013。55±413。61)ng/ml 与(4 761。36±408。79)ng/ml,P<0。05];治疗后,2 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司美格鲁肽可控制肥胖T2DM患者血糖波动,调节血清脂肪因子,改善内脏脂肪参数,安全有效。

    糖尿病,2型司美格鲁肽血糖脂肪因子类

    幽门螺杆菌临床菌株四环素耐药性及其16SrRNA基因突变分析

    陈颖婷楼雪勇
    964-967,后插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对四环素的耐药性,对四环素耐药菌株进行耐药基因突变位点分析,为临床根除幽门螺杆菌选择敏感抗生素以及为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分离培养胃黏膜组织中的幽门螺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幽门螺杆菌四环素药物敏感性检测,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四环素耐药菌株的16S rRNA基因,测序并对其基因突变位点进行分析。结果 成功分离幽门螺杆菌82株,四环素耐药菌株5株,耐药率为6%。本地区幽门螺杆菌的四环素耐药基因为AGA926-928CGA的单碱基突变,另外2株耐药菌株分别发生了 G970A的突变及A1119G的突变。结论 本地区幽门螺杆菌临床菌株四环素耐药率较低。16S rRNA基因中的A926C突变与幽门螺杆菌对四环素耐药有关。

    幽门螺杆菌分离培养四环素抗药性16SrRNA

    圣草次苷调节Nrf2/NQO-1/HO-1/NF-κB信号通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潘建立郑良英方杰叶成杰...
    968-973,后插1-后插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圣草次苷对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大鼠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圣草次苷低剂量组、圣草次苷中剂量组、圣草次苷高剂量组、圣草次苷高剂量+Brusatol组,每组10只。构建CAS大鼠模型,检测各组大鼠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颈动脉组织病理变化,油红O染色观察颈动脉组织脂质堆积情况,试剂盒检测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活性氧(ROS)及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醌氧化还原酶1(NQO1)/血红素加氧酶1(HO-1)/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颈动脉组织内膜增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脂质沉积增加,TG、TC、LDL-C、脂质堆积比例、IL-1β、TNF-α、MDA、ROS、p-NF-κB、p65/NF-κB p65 水平上升,HDL-C、IL-10、SOD、CAT、p-Nrf2/Nrf2、NQO-1、HO-1 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圣草次苷低、中、高剂量组颈动脉组织内膜相对完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脂质沉积减少,TG、TC、LDL-C、脂质堆积比例、IL-1β、TNF-α、MDA、ROS、p-NF-κB p65/NF-κB p65 水平下降,HDL-C、IL-10、SOD、CAT、p-Nrf2/Nrf2、NQO-1、HO-1 上升(P<0。05);Brusatol 逆转圣草次苷对 CAS 大鼠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改善(P<0。05)。结论 圣草次苷能调节CAS大鼠的血脂水平,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Nrf2/NQO-1/HO-1/NF-KB信号通路有关。

    颈动脉疾病圣草次苷氧化应激炎症信号传导

    基于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循环炎症因子和胃癌的因果关系

    樊素平胡智伟刘家浩
    974-978,后插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方法,探究91种循环炎症因子与胃癌发生之间是否存在潜在的因果关系。方法 91种循环炎症因子和胃癌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汇总数据来自2个不同人群,选择与91种循环炎症因子相关的遗传位点作为暴露的工具变量,然后采用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方法中的逆方差加权法进行分析,并用Cochran's Q、MR-Egger intercept和MR-PRESSO方法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3种循环炎症因子与胃癌相关。其中肿瘤坏死因子配体超家族成员12(TNFSF12)与胃癌相关[OR(95%CI):0。629(0。459,0。861),P=0。004,adjust P=0。028]。另外2种循环炎症因子与胃癌存在潜在的因果关系,分别是白细胞介素-12亚基β水平(IL-12β),肿瘤坏死因子相关激活诱导因子(TRANCE),但经过矫正后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肿瘤坏死因子配体超家族成员12与胃癌存在因果关系。

    循环炎症因子胃肿瘤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关于来稿图片发表需遵循的原则

    《中国药物与临床》编辑部
    978页

    转化生长因子-β1相关血清微小核糖核酸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

    胡楠杰李佩真章静
    979-984,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相关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RNA)对糖尿病肾病(DKD)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缙云县壶镇镇中心卫生院及缙云县人民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2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研究对象分为单纯T2DM组135例、早期DKD组82例、临床DKD组43例。另选取5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miR-27a、miR-27b、miR-29c、miR-200c水平和TGF-β1水平,并进行指标间的相关关系分析。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NAs对DKD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单纯T2DM组、早期DKD组和临床DKD组患者血清miR-27a、miR-27b、miR-200c水平及TGF-β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miR-29c水平低于对照组(F=235。624、70。351、108。127、672。304,P均<0。001)。TGF-β1与血清 miR-27a、miR-27b、miR-200c呈正相关,与 miR-29c 呈负相关(r=0。668、0。429、0。618、-0。502,P均<0。001)。血清 miR-27a、miR-27b、miR-29c、miR-200c对T2DM患者发生DKD的诊断曲线下面积(AUC)为0。913、0。775、0。812、0。894,miR-27a和miR-200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0。7。验证队列中血清miR-27a、miR-27b、miR-29c、miR-200c对T2DM患者发生DKD的诊断AUC 分别为 0。901、0。787、0。802、0。8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012,P<0。0l)。结论 血清 miR-27a、miR-27b、miR-29c、miR-200c对于早期DKD都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糖尿病肾病微量尿蛋白排泄率微RNA转化生长因子β1早期诊断

    本刊加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的声明

    《中国药物与临床》编辑部
    984页

    厄贝沙坦与奥美沙坦酯对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对肝肾功能影响

    陈翎
    985-9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与奥美沙坦酯联合常规药物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屏南县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入院治疗110例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组,其中55例患者接受厄贝沙坦联合常规药物治疗为对照组,另外55例患者接受奥美沙坦酯联合常规药物治疗为观察组。对比2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血压水平、碱性磷酸酶(ALP)、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微量白蛋白、血肌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4%)高于对照组(83。6%)(P<0。05)。治疗前,2组日间收缩压、日间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述血压水平均降低,观察组[(127±8)mmHg、(85±7)mmHg、(121±7)mmHg、(81±6)mmHg]比对照组[(133±8)mmHg、(92±7)mmHg、(129±8)mmHg、(89±6)mmHg)]低(P<0。05)。治疗前,2组ALP、AST、ALT、微量白蛋白、血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述指标均降低,观察组(102。6±6。3)U/L、(24。3±2。6)U/L、(15。6±1。1)U/L、(25。9±3。8)mg/L、(80±8)mg/dl]比对照组[(121。5±7。6)U/L、(31。5±2。8)U/L、(17。6±1。3)U/L、(31。6±2。3)mg/L、(87±7)mg/dl]低(P<0。05)。观察组头痛、恶心、腹泻、皮疹、关节疼痛、麻木、疲劳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0。9%)与对照组比较(1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厄贝沙坦相比,奥美沙坦酯治疗高血压病的效果更好,可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对肝肾功能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厄贝沙坦奥美沙坦酯高血压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