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药物与临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药物与临床
中国药物与临床

董海原

月刊

1671-2560

zgywylc@163.com

0351-5261401

030001

山西省太原市广场收投分局010025信箱

中国药物与临床/Journal Chinese Remedies & Clinic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主办的国家级、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刊物,特点是药物密切联系临床。吴阶平副委员长任荣誉总编辑,28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任本刊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2001年12月创刊,双月刊,大16开,64页。2003年起页码增至80页。本刊以报道药物研究新发展、新动向、新技术,以及药物在临床应用与实践方面的最新动态为已任,以科学性、实用性为导向。读者对象主要为各医师、药师、药医教学及科研人员,药品研制、临床应用及监督管理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精神专科医院中成药安全性评价

    朱浩浩蒋颖陆荣荣杜志强...
    1089-1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分析精神专科医院中成药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原因和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以期为促进临床安全和合理用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南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2022年1月至12月上报的59例中成药ADR报告数据,对患者的性别和年龄、中成药的种类、给药方式和药物剂型、ADR累及的系统或器官、ADR的类型和严重程度、ADR的因果关系判断以及转归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9例中成药ADR报告中,男性与女性比例为1∶1。03,年龄(64±17)岁,其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最多;共涉及8类,28种中成药物,其中心血管类药物占53%;引起ADR的给药途径中口服给药占53%;ADR累及系统(或器官)中,全身性损害占22%;发生新的和严重的ADR各占25%,其中新的严重的中成药ADR占3%;发生的ADR均与中成药关联密切,发生后及时给予对症治疗、停药、减量等处理,好转治愈率达92%。结论 中成药所引起的ADR与患者的性别、年龄、中成药种类、给药方式和药物剂型等因素密切相关。临床应严格遵医嘱使用中成药,对于存在上述高风险特征的患者应加强监测;同时重视中成药引起的新的和严重ADR的发生,并及时干预,加强上报、培训和宣教等,确保临床使用中成药更加科学、规范、安全和合理。

    中成药中药不良反应精神专科合理用药

    临床药师基于药物重整挖掘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用药偏差的危险因素

    杨莉吴慧张琳琳张思维...
    1095-1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用药偏差危险因素及临床药师在该类患者中开展药物重整服务的必要性及其作用。方法 采取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入院48 h内开展药物重整服务,分析患者用药问题并进行临床药师干预。结果 共纳入275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90例患者存在用药偏差,发生率32。7%,涉及105次用药偏差,主要表现为用法用量不适宜、药物漏服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疾病数≥5种相对于合并疾病数<5种的2型糖尿病发生用药偏差的风险增加[OR(95%CI):2。114(1。042,4。608)];入院前用药数目≥5种的患者相对于入院前用药数目<5种的患者发生用药偏差的风险增加[OR(95%CI):2。994(1。792,6。250)];同时患者用药依从性评分<6分相对于用药依从性≥6分发生用药偏差的风险增加[OR(95%CI):2。360(1。190,4。373)]。临床药师给出用药建议的接纳率为72。7%。结论 以临床药师为主导的药物重整服务有利于发现并修正2型糖尿病患者的用药偏差,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药剂师糖尿病,2型药学服务药物重整危险因素

    著作权使用声明

    《中国药物与临床》编辑部
    1100页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黄芪-大黄-积雪草"角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作用机制

    陈欢马晓燕
    1101-1106,后插1-后插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黄芪-大黄-积雪草"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的核心成分、作用靶点、信息通路及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并筛选"黄芪-大黄-积雪草"角药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CRF相关靶基因通过GeneCards、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和疾病关联数据库(GAD)数据库检索,对CRF的相关靶点及"黄芪-大黄-积雪草"角药的作用靶点取交集,其中蛋白信息转换成基因信息通过Uniprot数据库完成,绘制Venny图。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制作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通过Cytoscap3。9。1软件对PPI网络进一步分析,得到关键蛋白靶点。借助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与注释、可视化和集成发现数据库(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及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应用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黄芪-大黄-积雪草"角药治疗CRF的疾病-通路-靶点-成分-药物网络图。结果 获得"黄芪-大黄-积雪草"共39种活性成分、226个靶点,其中黄芪-大黄-积雪草角药治疗CRF关键靶点82个。PPI网络图显示78个节点,互作关系269条,平均度值为6。9。GO分析共得到富集结果614个,KEGG分析得到142条信号通路,涉及晚期糖基化终未产物(AGE-RAGE)信号通路、癌症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IL)-17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结论"黄芪-大黄-积雪草"角药可通过多种成分、多个靶点、多条信号通路治疗CRF。

    黄芪大黄积雪草肾功能衰竭,慢性网络药理学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中医)

    麻杏二三汤化裁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疗效及对气道炎症的影响

    何薇李慧娇
    1107-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麻杏二三汤化裁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疗效及对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浙江省绍兴市中医院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8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西药组(33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和中西药结合组(47例,在西药组基础上加用麻杏二三汤化裁治疗),2组疗程均为10 d,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肺功能状态、气道炎症及不良反应。结果 中西药结合组临床有效率为(98%)高于西药组(79%)(x2=4。727,P<0。05);中西药结合组患者治疗后咳嗽、咳痰、呼吸不畅、喘息等证候评分分别为[(1。94±0。36)分、(1。32±0。43)分、(1。87±0。48)分、(1。85±0。37)分]均低于西药组[(2。36±0。43)分、(1。94±0。56)分、(2。13±0。41)分、(2。21±0。45)分](t=4。739、5。599、2。529、3。916,P均<0。05);治疗后,中西药结合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血氧饱和度(SaO2)分别为[(80。6±7。7)mmHg、(95。2±2。7)%]均高于西药组[(76。3±7。2)mmHg、(93。7±2。4)%](t=2。524、2。497,P 均<0。05),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为(50±5)mmHg,低于西药组的(54±5)mmHg(t=3。192,P<0。05);治疗后,中西药结合组患者的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和呼吸峰值流速(PEF)分别为[(2。08±0。43)L、(1。81±0。20)L、(367±36)L/min]均高于西药组[(1。73±0。32)L、(1。65±0。24)L、(335±36)L/min](t=3。965、3。242、2。846,P均<0。05);治疗后,中西药结合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几丁质酶-3样蛋白1(CHI3L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白细胞介素 6(IL-6)和白介素 10(IL-10)分别为[(22。3±2。2)mg/L、(41±4)μg/L、(60±15)μg/L、(4。4±1。0)ng/L、(4。5±1。2)pg/ml]均低于西药组[(32。4±2。7)mg/L、(49±4)μg/L、(80±16)μg/L、(5。4±1。4)ng/L、(6。3±1。4)pg/ml](t=18。545、8。985、2。991、4。351、6。134,P均<0。05),中西药结合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9%)与西药组(6。06%)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68,P>0。05)。结论 麻杏二三汤化裁联合常规西药治疗COPD急性加重患者的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改善肺功能状态及气道炎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麻杏二三汤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血气分析肺功能治疗效果炎症

    芍药甘草汤加味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尿毒症透析患者头痛的效果

    高宏升
    1113-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芍药甘草汤加味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尿毒症透析患者头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5月至2024年2月山西省平陆县人民医院就诊的76例尿毒症透析合并头痛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2组,2组均规律行血液透析,对照组(38例)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观察组(38例)予芍药甘草汤加味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治疗前后测定血压,记录患者近1个月内的头痛程度和发作次数,评价临床疗效,同时评估残余肾功能,评价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SBP)为(139±4)mmHg,舒张压(DBP)为(78±5)mmHg,对照组为(143±6)mmHg,(82±6)mmHg,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83、3。000,P<0。05)。治疗后观察组头痛程度为(1。7±0。5)分,发作次数为(2。5±0。7)次,对照组分别为(2。2±0。9)分,(4。9±1。6)次,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08、8。141,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对照组为66%,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138,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肌酐(Scr)为(451±39)μmol/L,对照组为(466±37)μmol/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89,P<0。05)。结论 芍药甘草汤加味对尿毒症透析患者的血压水平具有良好的调控作用,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可协同增效,有效缓解头痛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芍药甘草汤硝苯地平尿毒症肾透析头痛

    川芎嗪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李茂菁吴鸿蔚邓勋涛吴跃明...
    1117-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川芎嗪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中风-中经络)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25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中风-中经络)患者分为对照组63例,试验组62例。对照组行常规基础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比较治疗后2组治疗总体有效率、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以及血液黏度指标血浆黏度(PSV)、全血浆高切黏度(HSV)、全血浆低切黏度(LSV)水平。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87。1%(54/62)高于对照组71。4%(4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炎性因子TNF-α、CRP、NSE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降低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液黏度指标PSV、HSV、LSV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降低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川芎嗪注射液可以提高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中风-中经络)的治疗总体有效率,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并减轻血液黏度促进血液运行。

    川芎嗪注射液脑梗死血液黏度治疗结果炎性因子

    氨氯地平联合舍曲林治疗卒中后中重度抑郁患者疗效及对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焦然黄建杰吴联
    1121-1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氨氯地平联合舍曲林治疗卒中后中重度抑郁(PSD)患者疗效及对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1月于浙江省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科就诊的卒中后抑郁(PSD)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舍曲林口服治疗40例)、观察组(氨氯地平联合舍曲林口服治疗40例)。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并观察比较其抑郁、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以及相关血清因子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1、2、3个月后,观察组抑郁症状抑郁筛查量表(PHQ-9)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PCT、CRP、IL-6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氨氯地平联合舍曲林治疗卒中后中重度PSD患者的疗效佳,具有改善抑郁症状及神经功能的作用,同时可降低炎症标志物PCT、CRP、IL-6的水平。

    氨氯地平舍曲林卒中抑郁炎症因子

    本刊加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的声明

    《中国药物与临床》编辑部
    1125页

    白藜芦醇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金河王梦炎方凌云罗灿军...
    1126-1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白藜芦醇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结肠癌SW480细胞,噻唑蓝(MTT)法检测人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将细胞分成对照组、低剂量白藜芦醇组(20 μmol/L)、中剂量白藜芦醇组(40 μmol/L)及高剂量白藜芦醇组(80μmol/L)。细胞划痕实验法测定人结肠癌SW480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检测人结肠癌SW480细胞侵袭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人结肠癌SW480细胞凋亡,吖啶橙染色法检测人结肠癌SW480细胞自噬,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蛋白(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mRNA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20、40和80 μmol/L白藜芦醇导致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且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培养48 h最为适宜。与对照组对比,白藜芦醇不同剂量组中,细胞迁移能力减弱(P<0。05),且细胞的迁移率随着白藜芦醇浓度的提高逐渐减少。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经白藜芦醇处理的实验组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细胞凋亡率随白藜芦醇浓度增加而逐步提高(P<0。05)。在实验组中,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在接受白藜芦醇处理后细胞自噬数量增加,且随着白藜芦醇浓度的提高,细胞自噬数量逐步增加(P<0。05)。相较于对照组,各剂量的白藜芦醇组Bcl-2下降、Bax与Caspase-3增加。相较于对照组,不同剂量白藜芦醇组显示出PI3K和p-Akt蛋白下降;不同剂量白藜芦醇组Akt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藜芦醇可通过介导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结肠癌细胞凋亡,降低其增殖能力,减弱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以控制结肠癌的侵袭和恶化。

    白藜芦醇结肠肿瘤磷脂酰肌醇3-激酶类原癌基因蛋白质c-akt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