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学创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学创新
中国保健协会
中国医学创新

中国保健协会

李永志

旬刊

1674-4985

zgyxcx01@163.com

010-63357546

100054

北京市丰台区菜户营58号财富西环15A05室

中国医学创新/Journal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查看更多>>《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国家一类医学科技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所发表文章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并全文录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电子版。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4-4985,国内统一刊号CN11-5784/R。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82-189。《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秉承“创新、跨越、引领、发展”的办刊方针,以“支持创新研究、促进成果转化、倡导百家争鸣、推动交流合作”作为办刊宗旨,充分展示和交流我国医学领域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和技术应用的最新科研成果,及时发布国际医学研究和临床技能发展动态,不断推进医疗卫生科技进步,增强我国各级医疗卫生部门和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卫生科技创新能力,为促进我国各级医疗卫生和医疗科技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做出积极努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保护动机理论在预防全麻介入手术患者压力性损伤中的应用

    潘君玲
    9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PMT)的预防对全麻介入手术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 2022 年 2 月—2023 年 2 月在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就诊的介入手术患者 145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组的时间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 72 例,干预组73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干预组采用PMT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护士对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的准确率、皮肤规范交接执行率、护士手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行为得分.结果:干预组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护士的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准确率较对照组有所提高,干预组护士的皮肤规范交接执行率较干预前有所提高(P<0.05).干预后,干预组护士的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行为得分为(102.72±2.66)分,高于对照组的(86.38±3.9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PMT的预防可以有效降低介入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提高护士的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准确率和皮肤规范交接执行率,改善护士的术中压力性损伤预防行为.

    压力性损伤保护动机理论围手术期护理介入手术

    以赋能授权为导向的全方位护理模式在肝癌患者TACE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张翱姜琳莉胡志琴易珍...
    98-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以赋能授权为导向的全方位护理模式在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21 年 3 月—2022 年 3 月在江西省肿瘤医院接受TACE介入治疗的100 例肝癌患者进行研究,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50)应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n=50)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以赋能授权为导向的全方位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疾病不确定感[(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术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两组MUIS各维度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进食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肝癌患者TACE介入术治疗中实施以赋能授权为导向的全方位护理模式,可减轻患者疾病不确定感,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恢复.

    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赋能授权全方位护理模式疾病不确定感

    精准营养联合情绪释放干预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营养水平、免疫功能及心理韧性的影响

    张霞张威王婷
    102-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精准营养联合情绪释放干预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营养水平、免疫功能及心理韧性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1 年 6 月—2022 年 12 月于宜春市人民医院进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 64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2)采用常规肠外营养疗法及情绪释放干预,研究组(n=32)采用精准营养疗法联合情绪释放干预.对两组营养水平、免疫功能及心理韧性进行对比及分析.结果:干预后研究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白蛋白(albumin,ALB)、血清总蛋白(serum total protein,STP)、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水平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干预后研究组CD3+、CD4+、CD4+/CD8+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干预后研究组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A、IgG、IgM水平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干预后研究组坚韧、乐观、力量评分及总分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精准营养疗法联合情绪释放干预能有效增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心理韧性.

    精准营养情绪释放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营养水平免疫功能心理韧性

    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运动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胰岛细胞功能及糖脂代谢的影响

    胡廷雪胡筱王勇华君...
    107-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运动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胰岛细胞功能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 2021 年 5 月—2023 年 6 月松滋市人民医院的 100 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50 例和观察组 50 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妊娠期糖尿病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运动.比较两组的干预总有效率、干预前后的胰岛细胞功能[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稳态模型评估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 2 h血糖(2 h 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脂代谢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观察组的干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的胰岛细胞功能、糖代谢指标及脂代谢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 4、8 周后,两组的HOMA-β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的HOMA-IR、糖代谢指标及脂代谢指标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运动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且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胰岛细胞功能及糖脂代谢状态.

    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妊娠期糖尿病胰岛细胞功能糖代谢脂代谢

    右美托咪定不同注射方法复合全身麻醉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孙雪峰
    11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不同注射方法复合全身麻醉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 2020 年 10 月—2022 年 10 月天津市东丽医院收治的 92 例接受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A组(n=32)接受全身麻醉,B组(n=30)接受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C组(n=30)接受单次注射右美托咪定.对比三组患者入室后(T0)、麻醉后 5 min(T1)、气管插管(T2)、术后即刻(T3)、术后 24 h(T4)血流动力学水平、血糖、纤溶系统指标水平、应激反应,以及麻醉效果、不良反应.结果:T1、T2、T3、T4 相较T0,三组HR、MAP均升高,C组T1、T2、T3、T4的HR、MAP均低于B组、A组,B组均低于A组(P<0.05).C组T2、T3、T4 的血糖、D-D、PAI-1、t-PA均低于B组、A组,B组均低于A组(P<0.05).C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均早于B组、A组,B组均早于A组(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76,P=0.002);A组、B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7.50%、26.67%)均高于C组(6.67%)(P<0.05).结论:单次注射右美托咪定用于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中,麻醉效果显著,可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对患者纤溶系统影响较小,降低应激反应,安全性较高.

    右美托咪定不同注射方法复合全身麻醉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安全性

    强化营养联合抗阻运动训练对老年肌少症患者肌肉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

    韩乐乐陆彩凤缪晓杰李道鸿...
    116-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强化营养联合抗阻运动训练对老年肌少症患者肌肉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1 年 3 月—2023 年 3 月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纳入的 100 例老年肌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 50 例患者为对照组,另外 50 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营养支持,观察组实施强化营养联合抗阻运动训练.比较干预后两组的肌肉功能[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握力、6 分钟步行试验(6MWT)]、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ASMI、握力、6MWT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的IL-6、TNF-α、IL-1β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IL-6、TNF-α、IL-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营养联合抗阻运动训练对老年肌少症患者肌肉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较为显著.

    强化营养联合抗阻运动训练老年肌少症肌肉功能炎症因子

    瑞马唑仑、丙泊酚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老年腹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马达贾广锐张庆洪
    121-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瑞马唑仑、丙泊酚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老年腹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22 年 1-10 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 110 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瑞马唑仑组和丙泊酚组,每组 55 例.瑞马唑仑组用瑞马唑仑进行麻醉诱导及麻醉维持,丙泊酚组患者用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及麻醉维持.观察两组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术中相关药物使用情况(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多巴胺用量)、不同时间点呼吸抑制情况[呼吸频率(RR)、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和微循环灌注情况(血乳酸浓度),以及术后苏醒质量[苏醒时间、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结果:两组T1、T2、T3 时的SpO2 及T2、T3 时的R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马唑仑组T1、T2、T3 时的HR、MAP及T1 时的RR均高于丙泊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马唑仑组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多巴胺用量均少于丙泊酚组,血乳酸浓度低于丙泊酚组,苏醒时间短于丙泊酚组,平静率高于丙泊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马唑仑应用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老年患者腹部手术中,较丙泊酚对血液流动学及呼吸抑制的影响更小,术后苏醒质量更高.

    瑞马唑仑丙泊酚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火龙罐疗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郑衍庆徐凤宜叶焕卿
    126-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火龙罐疗法对脾肾阳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 2022 年 6 月—2023 年 1 月在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治未病科门诊就诊的 70 例慢性疲劳综合征(脾肾阳虚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5 例.对照组单纯给予生活方式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火龙罐疗法治疗,每周 2 次,4 周为 1 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疲劳量表(FS-14)、躯体及心理健康报告(SPHERE)、抑郁自评量表(SDS)、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判,治疗后进行临床效果评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S-14、SPHERE及SDS评分分别为(4.85±0.55)、(11.60±2.95)、(50.40±3.08)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10.18±1.44)、(25.99±4.28)、(57.38±3.64)分]及对照组[(6.42±1.02)、(18.73±3.57)、(54.86±2.44)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畏寒肢冷、倦怠乏力、少气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脘腹胀满评分分别为(1.25±0.42)、(1.43±0.43)、(1.32±0.36)、(1.18±0.43)、(0.63±0.30)、(0.71±0.34)分,均 明 显 低 于 治 疗 前[(4.28±0.54)、(4.25±0.61)、(4.20±0.54)、(4.24±0.57)、(2.18±0.53)、(2.18±0.38)分]及对照组[(2.15±0.40)、(2.16±0.45)、(1.90±0.33)、(1.88±0.40)、(1.14±0.38)、(1.15±0.3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腰部冷痛、大便不实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述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 97.14%(34/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4.29%(26/35),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火龙罐疗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能有效改善躯体疲劳、脑力疲劳,且同时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慢性疲劳综合征火龙罐疗法脾肾阳虚形

    CT联合MRI检查在脑梗死合并脑出血中的诊断价值

    王德华
    130-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CT联合MRI检查对脑梗死合并脑出血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 2021 年 6 月—2023 年 5 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 86 例疑似脑梗死合并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临床观察和综合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MRI及CT检查.记录CT、MRI及两者联合的诊断结果,并通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和Kappa值评估MRI、CT及两者联合的诊断效能.结果:金标准确诊脑梗死合并脑出血 71 例,单纯脑出血 7 例,单纯脑梗死 8 例.CT检查确诊脑梗死合并脑出血 52 例,单纯脑梗死或脑出血 7 例,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 73.24%、46.67%、68.60%.MRI检查确诊脑梗死合并脑出血 55 例,单纯脑梗死或脑出血 9 例,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 77.46%、60.00%、74.42%.CT联合MRI确诊脑梗死合并脑出血 59 例,单纯脑梗死或脑出血 13 例,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 83.10%、86.67%、83.72%.CT联合MRI检查的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CT检查(P<0.05).结论:CT联合MRI对脑梗死合并脑出血的诊断效能较高.

    脑梗死脑出血MRICT

    人工硬脑膜贴敷在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及对术后脑脊液漏的影响

    廖振华谢仕齐
    134-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人工硬脑膜贴敷在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及对术后脑脊液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 2020 年 1 月—2023 年 4 月因三叉神经痛或面肌痉挛在赣南医学院附属兴国医院行经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的 60 例患者的资料.根据术中硬脑膜复位方式分成传统组(采用常规硬脑膜原位缝合)和改良组(采用人工硬脑膜贴敷),各 30 例.比较两组手术有效率,脑脊液漏发生率,以及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结果:两组手术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组比较,改良组脑脊液漏的发生率更低,住院天数更短,住院费用更少(P<0.05).结论:人工硬脑膜贴敷不会降低手术有效率,且能显著降低微血管减压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

    微血管减压术脑脊液漏人工硬脑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