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学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学工程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工程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

张阳德

月刊

1672-2019

zgyxgc@sina.com

010-64273209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七区16号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大楼418室

中国医学工程/Journal China Medical Engineering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刊登与工程学相关的国内外医学技术、临床应用及其基础、新技术、新理论和高新技术开发成果,新药研制、成药二次开发,数学、物理在医学中的应用、新产品研制过程,国内外医用仪器设备的质量、性能评价和购置参考。文稿须具科学性、原创性、逻辑性及有效性、文字力求准确、精练、通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分析磷酸奥司他韦影响成人流行性感冒预后的影响因素

    张华楠
    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成人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应用磷酸奥司他韦治疗的效果观察,并分析其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选取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100例流行性感冒的患者,将其给予所有患者服用奥司他韦胶囊进行治疗,并根据患者临床检验指标等信息,分析其效果与影响因素。结果 100例流行性感冒的患者,经治疗后发现,治愈30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临床总有效率为80。00%;将单因素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包括发热、超敏C反应蛋白、重症肺炎、白介素-6、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以及白蛋白的初始指标值纳入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中,将临床疗效作为自变量,经结果显示重症肺炎和超敏C反应蛋白为影响服用奥司他韦临床疗效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重症肺炎和超敏C反应蛋白为影响服用奥司他韦治疗流行性感冒临床疗效的预后影响因素,故临床治疗使用磷酸奥司他韦时应严格把控。

    流行性感冒奥司他韦胶囊发热临床疗效

    孕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早期维生素D水平与外周血联合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王真怡高曼菲吴晓燕
    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孕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早期维生素D水平与外周血联合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的中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5月于洛阳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检查的82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依据是否发生妊娠期糖尿病将其分为两组,将伴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归为研究组(41例),未伴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归为对照组(41例)。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孕期血清Hcy、早期维生素D水平与外周血指标,评估联合检测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血清Hcy水平高于对照组,维生素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的比值(PL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孕期血清Hcy、早期维生素D水平、外周血指标(HbA1c、PLR)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4、0。921、0。909、0。658、0。996,可见联合检测对妊娠期糖尿病具有良好的预测诊断价值。结论 孕期血清Hcy、早期维生素D水平与外周血联合检测对妊娠期糖尿病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对敏感指标进行检测,为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客观的指标支持,对孕期保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妊娠期糖尿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D外周血联合检测

    介入手术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研究

    张宁梁冬
    6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介入手术后联合抗血小板药物颅内动脉瘤对神经功能、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表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接收诊治的9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两组均行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抗凝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血清黏附因子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均降低(P<0。05);治疗后,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sICAM-1与血管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12%(3/49),对照组为20。41%(10/49)(P<0。05)。结论 介入手术后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颅内动脉瘤在调整神经功能、血清黏附因子水平发挥了极为显著的作用,提升了神经功能,帮助消除了血栓形成引起的术后缺血性并发症,更可以帮助颅内动脉瘤征患者加速脑功能康复。

    颅内动脉瘤抗血小板药物术后并发症

    血液透析并血液灌流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脂肪因子与炎症因子的影响

    常小利
    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糖尿病肾病(DN)患者采用血液透析并血液灌流治疗的疗效及对脂肪因子与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2019年7月至2022年11月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DN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血液透析并血液灌流治疗及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67。50%)明显高于对照组(42。50%),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脂肪因子抵抗素、脂联素、瘦素改善较对照组明显,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较对照组下降明显,两组治疗后脂肪因子与炎症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并血液灌流治疗可提高DN患者的临床疗效,有效改善脂肪因子与炎症因子。

    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血液灌流临床疗效脂肪因子炎症因子

    多奈哌齐联合盐酸美金刚、尼莫地平治疗老年痴呆的效果及对记忆功能、脑微循环的影响

    曾跑营周坦坦王盼欣
    7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将多奈哌齐与盐酸美金刚、尼莫地平联用,分析其治疗老年痴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洛阳市东方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老年痴呆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盐酸美金刚、多奈哌齐),观察组31例(多奈哌齐联合盐酸美金刚、尼莫地平),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记忆功能评分及脑部微循环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记忆功能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右侧椎动脉、左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奈哌齐联合盐酸美金刚、尼莫地平治疗老年痴呆效果满意,可改善患者记忆功能与脑微循环状态,值得推广应用。

    多奈哌齐盐酸美金刚尼莫地平老年痴呆记忆功能脑微循环

    经阴道彩超鉴别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内膜癌的准确性及漏诊、误诊的原因分析

    王艳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超鉴别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内膜癌的准确性及漏诊、误诊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选取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00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子宫内膜息肉患者6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35例)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经阴道彩超检查及病理检查,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统计经阴道彩超检查鉴别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内膜癌的检出结果、诊断效能,比较子宫内膜息肉组与子宫内膜癌组超声表现及相关参数情况。结果 100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均经阴道彩超检查诊断,阳性34例,阴性66例,其中误诊2例,漏诊3例,63例为真实子宫内膜息肉患者,32例为子宫内膜癌患者;其特异度为96。92%(63/65)、灵敏度为91。43%(32/35)、准确度为95。00%(95/100)、阳性预测值为94。12%(32/34)、阴性预测值为95。45%(63/66);子宫内膜癌组内膜与肌层分解不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的患者比例及病灶内部血流分级、子宫内膜厚度高于子宫内膜息肉组;子宫内膜癌组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平均血流速度(TAP)水平明显低于子宫内膜息肉组(P<0。05)。结论 在鉴别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内膜癌中,经阴道彩超检查的诊断效能较高,且二者在超声表现及相关参数中存在差异,具有较高的诊断优势,因此,临床可应用经阴道彩超检查结果及其影像学特征、相关参数评估对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内膜癌进行诊断,以提高其准确率。

    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经阴道超声检查准确率

    女性中医体质辨识与人流术后宫腔粘连形成的相关性研究

    肖颖刘欣怡潘立单年春...
    8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病例对照调查研究,探讨宫腔粘连(IUA)患者易感中医体质类型及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9月1日至2023年1月31日在衡阳县妇幼保健院行人流术后发生IUA的患者作为IUA组,同期行人流术但未发生粘连者作为非IUA组。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所纳入的对象的一般资料和中医体质调查问卷,将资料进行统计整理。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两组的中医体质类型差异及相关的危险因素,所得数据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是否有宫腔手术史(P=0。017)和是否为痰湿体质(P=0。027)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体重指数、分娩次数、经期时间、月经量、其余体质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UA组既往妊娠次数高于非IUA组(t=-2。804,P=0。006),人流术后月经周期(t=2。550,P=0。011)和经期时间(t=8。027,P=0。000)均短于非IUA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UA相关危险因素为:既往宫腔手术史[回归系数值为0。598,优势比(OR值)为1。818]、痰湿质的回归系数值[回归系数值为1。091,优势比(OR值)为2。977]。结论 既往妊娠次数和宫腔手术史是IUA发生的高危因素,痰湿质是其发生的中医易感体质。

    宫腔粘连中医体质痰湿质危险因素

    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胰岛素抵抗与糖脂代谢的影响研究

    程继华孟俊娜雷巧玲
    8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应用艾塞那肽指标对患者的影响(胰岛素抵抗指标、糖脂代谢指标)。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艾塞那肽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两组连续治疗28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期间),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炎症指标(治疗前后)。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血糖(2hPG)、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三酰甘油(TG)、白细胞介素-6(IL-6)、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治疗后相较于治疗前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应用艾塞那肽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临床疗效,调节糖脂代谢指标(血清FPG、2hPG、TC、TG)、炎症反应指标(血清TGF-β、HMGB1、IL-6)水平,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胰岛功能,且不良反应少。

    2型糖尿病艾塞那肽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炎症反应安全性

    床旁膈肌超声在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撤机中的临床研究

    刘理涛
    9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床旁膈肌超声在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撤机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重症机械通气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其撤机结果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8例,撤机成功)、对照组(32例,撤机失败)。比较两组自主呼吸实验中0 min、5 min、30 min右侧膈肌位移距离、膈肌收缩速度、膈肌厚度、膈肌厚度增加百分比,并分析应用超声膈肌功能评估的诊断效能。结果 自主呼吸实验中,两组0min、5 min、30 min右侧膈肌位移距离、膈肌收缩速度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更大;两组膈肌厚度增加百分比比较,观察组更高(P<0。05)。在预测撤机成功的重症机械通气患者中,设置临界值:右侧膈肌位移距离为1。15 cm(≤1。15 cm为异常,>1。15 cm为正常),膈肌收缩速度为1。45 cm/s(≤1。45 cm/s为异常,>1。45 cm/s为正常),膈肌厚度增加百分比为25%(≤25%为异常,>25%为正常),各膈肌功能指标评估的特异性、灵敏度、准确度较高。结论 在机械通气撤机的重症患者中,应用床旁超声膈肌功能评估,显示撤机成功患者膈肌功能较优,且在预测撤机成功的重症机械通气患者中,超声膈肌功能评估的诊断效能较高。

    重症机械通气撤机床旁膈肌超声

    超声检查应用高低频探头诊断早期腹股沟疝临床价值

    林德威李智
    9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高低频探头诊断早期腹股沟疝的临床价值探讨,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有利依据。方法 抽取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腹股沟疝患者,术前均行低频探头、高频探头、高低频探头超声的双体位超声检查,观察患者的超声影像学特征,并分析3种检查方法的准确率。结果 120例患者经手术证实斜疝90例,直疝30例。其中低频探头超声准确率49。17%,高频探头超声准确率73。33%,高低频探头超声准确率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超声影像学检查发现,腹股沟疝囊内的回声均不同,大多数患者的网膜样欠均匀性,呈现高回声状态和肠道回声状态。而难复性疝其加压后疝内容物不能进入腹腔,肠内只见少量液体,同时可见回声降低,管壁有增厚现象。易复发性疝加压后疝内容物能进入到腹腔中,而且层次分明,蠕动性好。结论 超声检查应用高低频探头诊断早期腹股沟疝,能有效提升临床诊断准确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依据。

    腹股沟疝超声检查高低频探头双体位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