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学装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学装备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
中国医学装备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

白知朋

月刊

1672-8270

zgyxzbzz@yahoo.com.cn

010-63028803 63029869

100050

北京市西城区南纬路27号

中国医学装备/Journal China Medical Equipment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登全国医疗卫生机构、院校、科研单位、生产营销企业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等有关医学装备学术性文章。其宗旨是:宣传贯彻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及时报道本领域各个方面的重大科研成果与最新进展,推动学术交流,传播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及时反映广大医学装备工作者的呼声、意见和建议,强化行业自律,促进我国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和医学科学技术进步。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CT引导下的铱-192三维后装放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高静蔡梦娇陆珏孙玄子...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下的铱-192(192Ir)三维后装放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中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收治的82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予以CT引导下的192Ir三维后装放疗,对照组行常规二维后装放疗.对比两组近期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指标、治疗安全性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16,P<0.05),治疗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52、5.507,P<0.05);观察组的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为7.32%,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的24.39%和2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79、5.143,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宫颈癌治疗功能评价量表(FACT-Cx)评分(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及附加关注)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50、7426、9.341、10.029、8.623,P<0.05).结论:CT引导下的192Ir三维后装放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可达到良好近期疗效,且安全性更高,有助于促进患者生存质量进一步改善.

    CT引导铱-192(192Ir)三维后装放疗局部晚期宫颈癌近期疗效安全性

    单源双能量CT虚拟去钙成像对脊柱压缩性骨折骨髓水肿的诊断价值研究

    李微王毅周宇韩雪...
    6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利用单源双能量CT(DECT)的虚拟去钙(VNCa)成像在脊柱压缩性骨折骨髓水肿诊断准确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就诊的60例胸椎及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两名医生在未知MRI结果前提下,主观评估VNCa图像,计算对骨折椎体骨髓水肿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以MRI结果为参考标准,比较水肿椎体与正常椎体CT值的差异,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虚拟去钙图的CT值对脊椎骨髓水肿的诊断价值.结果:60例患者中共观察451个椎体,其中胸椎238个,腰椎213个,MRI诊断椎体骨髓水肿83个,正常椎体368个.以MRI检查为参考标准,阅片者使用VNCa图像进行诊断脊椎压缩性骨折骨髓水肿的灵敏度为87.95%,特异度为98.91%,准确率为96.90%.使用VNCa图像定量测定骨髓水肿的平均CT值(-13.82±24.97)HU高于正常椎体(-51.67±23.78)HU,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98,P<0.05).定量测定ROC曲线下面积为0.867,骨髓水肿的截断值设定为-26.90 HU,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78.30%、84.50%和86.7%.结论:DECT的VNCa图像视觉和定量分析均可以有效诊断椎体压缩性骨折骨髓水肿.

    单源双能量CT磁共振成像(MRI)虚拟去钙(VNCa)脊椎压缩性骨折骨髓水肿

    基于CT和MRI的三维重建技术在脊柱外科手术规划及术中导航中的效果研究

    谈军邹烽严邦胜
    6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基于CT和MRI的三维重建技术在脊柱外科手术规划及术中导航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23年6月无锡市惠山区第二人民医院住院并行脊柱外科手术的98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59例)和对照组(39例),研究组采用基于CT和MRI的三维重建技术进行脊柱外科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二维影像技术进行脊柱外科手术.观察并统计两组手术时间、病变部位手术切除的准确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评分以及术后恢复时间.结果: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67±1.03)h,术后平均恢复时间为(8.15±1.03)周,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3.98±1.06)h,术后平均恢复时间为(10.08±2.15)周,研究组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92、5.950,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56%(8/5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77%(1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80,P<0.05);研究组患者对术前沟通、手术过程及术后恢复的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24、6.658、6.855,P<0.05),病变部位术前测量与手术切除椎体、椎间盘、椎弓根、椎板以及脊髓和神经根的范围偏差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18、50.483、68.997、64.482、43.822,P<0.05).结论:基于CT和MRI的三维重建技术在脊柱外科手术规划及术中导航具有显著优势,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病变部位手术切除准确性.

    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三维重建技术脊柱外科手术规划术中导航

    基于血流灌注和代谢状态的MRI和CT检查在老年脑血管病评估中的效能分析

    吴晗胡利芳
    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血流灌注和代谢状态的磁共振成像(MRI)和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在老年脑血管病评估中的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山东电力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疑似老年脑血管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基于血流灌注和代谢状态的MRI和CT两种检查方法,检测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达峰时间(TTP)和平均通过时间(MTT),采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PET/CT)扫描检测葡萄糖代谢率(CMRGluc)、脑氧代谢率(CMRO2)和氧摄取分数(OEF).采用四格表分析两种检查方法诊断老年脑血管病的效能.结果:所有患者双侧脑血流的轴向灌注在CT和MRI图像中均显示减少,但是CT显示患侧CBF、CBV降低幅度更大,患侧TTP、MTT增加幅度更大,与MRI检查患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85、15.404、1.599、3.341,P<0.05),CT和MRI检查显示患侧脑代谢率参数均下降,但CT显示患侧CMRGluc、CMRO2和OEF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0、2.710、2.996,P<0.05);CT和MRI检查诊断老年脑血管病的真阳性例数分别为88和80例,真阴性例数分别为2和1例,假阳性例数分别为1和4例,假阴性例数分别为1例、5例,CT诊断准确率与MRI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血流灌注和代谢状态的MRI在检测脑部的细微结构和功能方面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但对血管的显示尚不如CT清晰.对于老年脑血管病还需CT和MRI的检查结果来做出更准确的诊断.

    血流灌注代谢状态磁共振成像(MRI)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老年脑血管病

    MRI双参数影像组学模型对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诊断价值研究

    杨彦尤精武李蕊李瑞博...
    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磁共振成像(MRI)T2脂肪抑制加权像和弥散加权表观弥散系数图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磁共振双参数组学模型,研究双参数影像组学模型对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4年2月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确诊的93例前列腺癌患者影像和病理资料,运用随机数字分组法7:3原则分为训练集(65例)和测试集(28例),分别对其磁共振T2加权脂肪抑制图像和基于弥散加权成像的表观弥散系数图进行预处理和感兴趣区域(ROI)勾画,提取组学特征1197个,运用机器学习支持向量机方法构建T2加权脂肪抑制像和基于弥散加权成像的表观弥散系数图两者联合的双参数组学模型,就该双参数组学模型诊断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的效能进行评价.结果:基于MRI双参数影像组学模型的训练集和测试集对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诊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28和0.894,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2%和95.7%.结论:经训练并测试所构建的双参数影像组学模型对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相对客观、准确,能对临床诊断和治疗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提供可靠依据.

    前列腺癌磁共振成像(MRI)影像组学诊断价值

    MRI检查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继发痴呆的预测价值研究

    孙婷朱建兵马清庞洪权...
    8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帕金森病(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继发痴呆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医院和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100例PD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根据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评分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70例),观察组HDS评分≤21.5分,已继发痴呆,对照组HDS评分>21.5分,未继发痴呆.比较两组MRI黑质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分数各向异性(FA值)指数成像参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继发痴呆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RI成像参数对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继发痴呆的预测效能.结果:观察组MRI黑质ADC值较对照组更高,黑质FA值较对照组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37、4.581,P<0.05).黑质ADC值、黑质FA值、年龄、PD病程以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是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继发痴呆的危险因素(OR=1.537、1.346、1.134、1.351、1.625,P<0.05).黑质ADC值、黑质FA值联合检测预测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继发痴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1,灵敏度为94.86%,特异度为82.18%,联合检测预测效能更高(95%CI:0.812~0.960,P<0.05).结论:MRI黑质ADC值增高、黑质FA值降低与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继发痴呆联系密切,联合检测黑质ADC值、黑质FA值可提高对痴呆的预测效能.

    磁共振成像(MRI)帕金森病(PD)认知功能障碍继发痴呆预测

    颈动脉斑块超声影像组学对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缺血性卒中的预测价值研究

    王梦琪胡剑吴倩周丽...
    8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超声影像组学对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为缺血性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4年5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高危TIA患者,依据是否发生缺血性卒中将其分为发作组(42例)和非发作组(7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最大长度、面积、狭窄处的最大流速以及阻力指数等超声影像特征的差异.将所有患者影像学特征感兴趣区域按照7∶3的比例进行分析,将其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并对验证集和训练集的诊断灵敏度进行分析.结果:发作组患者的斑块最大长度(21.86±1.31)mm、斑块最大高度(6.92±1.27)mm、斑块最大面积(72.58±1.37)mm2、狭窄处最大流速(4.14±1.17)cm/s以及阻力指数(0.77±0.32),显著高于非发作组的(15.04±1.32)mm、(2.81±0.29)mm、(65.78±1.4)mm2、(2.81±0.15)cm/s和(0.34±0.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29、20.685、25.735、7.335、6.272,P<0.05);较高的斑块最大长度、斑块最大高度、斑块最大面积、狭窄处最大流速以及阻力指数均是造成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OR=3.323、2.846、2.963、2.915、2.974,P<0.05).训练集和验证集的影像组学综合诊断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均>0.700.结论:颈动脉斑块超声影像组学分析方法能够更全面地评估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辅助信息,有助于缺血性脑卒中的医疗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

    颈动脉斑块超声影像组学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缺血性脑卒中

    三维超声心动图参数在二尖瓣关闭不全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张虎侯永波王柱周中新...
    9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三维超声心动图参数在二尖瓣关闭不全(M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80例MI患者,根据MI严重程度将其分为重度组(130例)和轻度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超声心动图及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不同超声心动图参数,分析超声心动图对MI患者左室构型和收缩功能的诊断效能.结果:重度组患者的心率、心动图QRS间期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10、6.336,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LVEDD指数、左心室(LV)长度、LV长度指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LVEDV指数、收缩末期容积(LVESV)、LVESV指数、LV质量指数(LVMI)、相对后壁厚度(RWT)以及二维超声心动图球形指数(2D-SI)均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29、14.509、11.745、8.182、24.171、32.989、25.988、20.994、22.707、6.331、20.603,P<0.05).重度组的三维左室射血分数(3D-LVEF)低于轻度组,三维舒张末期血流速度(3D-EDV)、3D-EDV指数及三维超声心动图球形指数(3D-SI)均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5、24.320、10.409、36.056,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LVEDD指数、LVEDV指数、LVESV指数、3D-LVEF、3D-EDV指数以及3D-SI诊断MI的灵敏度分别为70.83%、68.47%、81.25%、71.58%、72.42%和90.38%,特异度分别为67.40%、65.06%、79.64%、68.10%、71.68%和90.38%,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658、0.612、0.814、0.726、0.799和0.852.3D-SI诊断MI左室重构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最高.结论:三维超声心动图在MI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够反映LV的重构和收缩功能,其中3D-SI能够较好描述患者的LV重构,可为临床观察MI的研究进展提供参考.

    二尖瓣关闭不全(MI)三维超声心动图左室构型收缩功能

    超声监测心功能参数及SENP-1/HIF-1α通路变化预测OSAHS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疗效的研究

    程菊朱枣兰王玉玲
    98-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超声监测心功能参数与血清SUMO特异性蛋白酶1(SENP-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通路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及二者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OSAHS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均采取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根据治疗效果将其分为有效组(65例)和无效组(35例).采用超声测定心功能参数,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SENP-1/HIF-1α通路表达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参数和SENP-1/HIF-1α通路水平.采用皮尔逊(Pearman)法分析治疗前心功能参数与SENP-1/HIF-1α通路水平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治疗前心功能参数与SENP-1/HIF-1α通路单独和联合检测对OSAHS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疗效的预测效能.结果:有效组治疗后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及心肌做功指数(Tei)指数)均低于治疗前,且有效组低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57、3.400、5.454,P<0.05);有效组治疗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速度(E)与晚期血流峰速度(A)比值(E/A)均高于治疗前,且有效组高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17、2.280、4.952,P<0.05).有效组治疗后的血清SENP-1、HIF-1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有效组低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8、4.520,P<0.05).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LVEDD、LVESD及Tei指数与SENP-1呈正相关(r=0.523、0.572、0.513,P<0.05),与SENP-1/HIF-1α呈负相关(r=-0.508、-0.411、-0.479,P<0.05);LVEF、LVFS及E/A与HIF-1α呈正相关(r=0.453、0.511、0.426,P<0.05),LVEF、LVFS、E/A与SENP-1/HIF-1α呈负相关(r=-0.489、-0.479、-0.421,P<0.05).心功能参数与血清SENP-1/HIF-1α通路联合检测预测OSAHS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疗效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9(95%CI:0.843~0.975).结论:超声测定心功能参数与SENP-1/HIF-1α通路二者联合检测对OSAHS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疗效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心功能SUMO特异性蛋白酶1(SENP-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通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疗效预测

    彩色超声参数、凝血指标及sHLA-G联合检测对先兆流产患者保胎后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刘小良陆丹妮朱彩莹何春红...
    105-108,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彩色超声参数、凝血指标及可溶性白细胞抗原G(sHLA-G)联合检测对先兆流产患者保胎后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间东莞市谢岗医院收治的100例符合先兆流产诊断的患者,依照保胎后妊娠结局将其分为保胎成功组和保胎失败组,每组50例.测定两组彩色超声参数、凝血指标及sHLA-G水平,分别采用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项指标对先兆流产患者保胎后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保胎成功组患者卵黄囊内径(5.37±1.02)mm及sHLA-G水平(65.37±12.38)U/ml均明显高于保胎失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566、19.989,P<0.05);阻力指数(RI)及D-二聚体(D-D)水平均明显低于保胎失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344、17.603,P<0.05).卵黄囊内径、RI、D-D及sHLA-G是影响先兆流产患者保胎后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OR=2.349、2.115、2.266、2.21,P<0.05).卵黄囊内径、RI、D-D及sHLA-G联合检测预测先兆流产患者保胎后妊娠结局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以及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6.00%、98.00%、97.00%和0.991,均显著高于各项指标单独应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4、3.628、4.258、6.134,P<0.05).结论:卵黄囊内径、凝血指标及sHLA-G联合检测对先兆流产患者保胎后妊娠结局对先兆流产患者保胎后妊娠结局具有预测价值,且卵黄囊内径、RI、D-D及sHLA-G水平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

    卵黄囊凝血指标可溶性白细胞抗原G(sHLA-G)先兆流产保胎妊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