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药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药科学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
中国医药科学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

詹洪春

半月刊

2095-0616

zgyykx400@163.com,zgyykx@vip.163.com

010-59694532,59694533

100124

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西里402号楼1004室

中国医药科学/Journal China Medicine and Pharmacy
查看更多>>《中国医药科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医药专业学术期刊。国内刊号:CN 11-6006/R,国际刊号:ISSN 2095-0616,邮发代号:82-519。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为本刊亲笔题写刊名;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名誉会长何鲁丽为本刊题词:“办好中国医药科学杂志,促进医药科技创新与交流”。《中国医药科学》杂志在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建立了由桑国卫副委员长出任名誉主任,全国人大常委、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院士出任主任;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张大宁,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卫生法学会会长孙隆椿,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殷大奎,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医院协会会长曹荣桂,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会长彭玉出任副主任, 60多位医药卫生主管部门、行业学(协)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领导和30 多位 “两院”院士、首届“国医大师”出任顾问的顾问委员会;同时还建立了由1000多位医药科研、医药教育、临床医护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出任编委、审稿专家的编委会和专家指导委员会。《中国医药科学》立足医药科研、教育和临床研究前沿,面向海内外医药卫生界及相关行业,及时、准确地宣传我国发展医药卫生事业的政策与法规,客观、全面地报道医药卫生科研进展和行业发展动态,积极、快速地发布国内广大医药卫生工作者的新思路、新理论、新观点、新发现、新技术、新成果、新方法、新措施、新经验等原创论文,全方位、高密度、大容量地传递医药科研资讯,广泛而深入地促进中外医药学术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构建更加完善高效的乙型肝炎防控体系

    张清涵潘锋
    1-3页

    ULK1对肝癌细胞生长的调节及其抑制剂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毛雅珍陈勇林赵栋沈玲英...
    4-7,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UNC-51 样激酶 1(ULK1)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预后,敲减ULK1 或抑制ULK1激酶的活性是否可以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诱导凋亡并增强奥沙利铂的敏感性。方法 在在线数据库中分析ULK1 在泛癌和HCC中的表达和预后;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验证不同ULK1 敲减序列的敲减效率;CCK8法检测敲减ULK1 对肝癌细胞系HepG2 增殖能力的影响;CCK8 法检测ULK1 抑制剂和奥沙利铂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探讨奥沙利铂与ULK1 抑制剂联合对HepG2 细胞凋亡的影响;免疫印记法实验检测奥沙利铂与ULK1 抑制剂联合对HepG2 细胞自噬的影响。结果 ULK1 在HCC中高表达且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在HepG2 细胞中成功敲减ULK1 基因;敲低ULK1 可降低HepG2 细胞增殖能力;ULK1 抑制剂和奥沙利铂联合可抑制HepG2 细胞增殖,同时增加HepG2 细胞凋亡数量;其机制可能与增强HepG2 细胞自噬有关。结论 敲低ULK1 或使用ULK1 抑制剂,可抑制HepG2 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或有可能增强化疗药物毒性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细胞自噬的调控有关。

    UNC-51样激酶1肝细胞癌细胞自噬奥沙利铂

    小豆蔻明对精液中的巨噬细胞及抗精子抗体影响的研究

    冯叶彬刘巧红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精液中的巨噬细胞及抗精子抗体阳性对精子质量的影响,探索小豆蔻明能否通过作用于精液中的巨噬细胞及抗精子抗体而发挥保护精子的作用。方法 用Percoll梯度离心法得优质精子,将其与不同浓度的巨噬细胞共培养,筛选出对精子有损伤的巨噬细胞浓度范围;再将含有该损伤浓度范围的巨噬细胞、抗精抗体阳性的精子悬液,分别单独及两者均有与一定量的小豆蔻明共培养,观察结果。结果 加有巨噬细胞且浓度达 0。6×106/ml及以上的精子悬液组(高浓度组)精子的存活时间明显比空白组(精子悬液组)短;含有高浓度巨噬细胞的抗精子抗体阳性精子悬液组与空白组比较,精子的存活时间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豆蔻明对巨噬细胞、抗精子抗体及两者结合对精子的损伤有保护作用,可提升精子存活率(P<0。01)、减少精子DNA碎片率及畸形率(P<0。05)。结论 一定浓度巨噬细胞、抗精子抗体及两者共存可以明显降低精子存活数目;初步研究表明,小豆蔻明可逆转巨噬细胞及抗精子抗体对精子的损伤作用。

    小豆蔻明精子巨噬细胞浓度抗精子抗体存活率

    SMARCA4缺失型非小细胞肺癌CT影像、病理及临床特征分析

    张家敏蔡雅丽林钱森陈杰云...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SMARCA4/BRG1 缺失型非小细胞肺癌(SMARCA4-dNSCLC)影像、病理及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9 月至 2023 年 9 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 43 例SMARCA4-d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包括CT表现、组织学特征及免疫组化表现、治疗策略及随访资料。结果 43 例患者中T1期5例、T2期12例、T3期11例、T4期15例,22例有远处转移;男41例,女2例;中位年龄61岁;有吸烟史 32 例。肿瘤最大径中位数为 52 mm。存在毛刺征 28 例,分叶征 41 例,空泡或空洞 9 例,坏死 35 例,血管集束征 34 例,胸膜凹陷征 34 例,胸腔积液 8 例,胸内淋巴结肿大 30 例,肺内转移灶≥10 个 6 例,合并肺气肿、肺大泡 35 例。病理组织学表现为 43 例肿瘤组织排列均成实性片状、岛状或结节状,其中 32 例伴有大片坏死,多数为异形上皮样细胞形态,细胞黏附性差,核大深染。TTF-1 阳性 11 例,CK7 阳性 30 例,HepPar-1阳性 28 例。PD-L1≥1%有 19 例,10 例患者出现TP53 突变。患者中行手术治疗 14 例,化疗联合免疫治疗15 例,化疗 7 例,放疗 2 例。有随访资料 35 例,5 例死于肿瘤引起的并发症,其余 30 例目前带病存活。结论 SMARCA4-dNSCLC的临床、病理及CT表现均存在一定特征,有助于患者的个体化诊断及治疗。

    SMARCA4BRG1非小细胞肺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滚针对黄褐斑模型小鼠的作用探讨

    李燕红谢询黄小玲莫静媛...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滚针对黄褐斑模型小鼠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法将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0。20 mm组、0。25 mm组及 0。30 mm组,每组各 6 只。采用黄体酮配合紫外线照射法建立黄褐斑小鼠模型,给予滚针干预治疗后,测定各组皮肤以及肝脏中的丙二醛(MDA)含量、超抗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计算免疫器官指数并观察其在各组小鼠中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小鼠的免疫器官指数低于不同长度滚针治疗组和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小鼠皮肤和肝脏中的SOD、GSH-Px活性水平低于空白组,MDA含量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滚针干预后,发现0。20 mm滚针治疗组小鼠皮肤和肝脏的SOD、GSH-Px活性高于模型组,MDA含量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滚针治疗可以上调黄褐斑模型小鼠的SOD、GSH-Px活性水平、降低MDA含量,其中,0。20 mm长度滚针的治疗效果较好。

    黄褐斑滚针丙二醛超抗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抗氧化物酶

    电针通过调控Notch信号通路促进帕金森病小鼠模型自噬的实验研究

    卓明刘金龙钟茂林管俊辉...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电针对帕金森病(PD)小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 36 只C57BL/6 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帕金森病组(PD组)、电针组及电针+Jagged1组,比较4组小鼠行为学指标、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数量情况,并测定纹状体Notch1、p62及α-突触核蛋白(ɑ-syn)水平。结果 电针组转向时间、爬杆总时间均低于PD组,且步长、TH染色阳性细胞数均高于PD组(均P<0。05);电针+Jagged1组转向时间、爬杆总时间均高于电针组,且步长、TH染色阳性细胞数均低于PD组(均P<0。05);电针组Notch1、p62、ɑ-syn表达低于PD组(均P<0。05);而电针+Jagged1组Notch1、p62、ɑ-syn表达均高于电针组(均P<0。05)。结论 电针治疗可改善帕金森病小鼠运动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otch信号通路促进自噬有关。

    电针Notch帕金森病自噬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逍遥散和绿茶多酚联合用药对急性肝损伤的预防性保护作用机制

    吴希尧彭穗扬刘希蕾刘俊锋...
    26-29,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逍遥散和绿茶多酚联合用药对急性肝损伤的预防性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基于网络药理学筛选逍遥散、绿茶多酚的化学成分和潜在作用靶点交集,利用GeneCards与NCBI数据库查询与急性肝损伤相关的靶点,在STRING平台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利用DAVID数据库对潜在作用靶点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与基因本体(GO)分析,预测药物联合作用的机制及通路。结果 逍遥散可通过异紫苏黄酮、异白叶醇等潜在关键成分作用于缺氧诱导因子(HIF)-1A靶点,启动HIF-1 信号通路,调控炎症反应的发生并发挥抗氧化应激作用;与绿茶多酚合用时增强对HIF-1A靶点的效应,从而协同增强其预防保护功效。结论 本研究初步明确了逍遥散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预防保护急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并探明了其与绿茶多酚合用时潜在的协同增强作用及机制,为中医临床联合用药优化给药方案及新型药物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网络药理学逍遥散绿茶多酚急性肝损伤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宋霞赵慧郑涵魏立明...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预测复方丹参滴丸(CDDP)治疗骨关节炎(OA)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数据库筛选CDDP主要化合物及靶点信息;查询GeneCards、OMIM、DisGenet数据库搜集OA相关蛋白靶点;利用Venn在线工具构建药物和疾病共同靶点;利用String 11。0 平台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采用Cytoscape 3。9。1 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使用R包clusterProfiler进行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 Vina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CDDP与OA交集靶点有 44 个,KEGG通路富集发现,磷脂酰肌醇 3-激酶/蛋白激酶B及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等与药物作用通路相关;分子对接显示槲皮素、芹菜素和木犀草素与 11 个核心靶点结合良好,尤其槲皮素与金属蛋白酶 9。结论 CDDP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共同发挥抗OA的作用

    复方丹参滴丸骨关节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CXC型趋化因子配体12与趋化因子受体4/7作用机制的研究概况

    张妍王心怡韩金珊柳佳...
    34-37,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CXC型趋化因子配体 12(CXCL12)第 2 个受体CXC型趋化因子受体7(CXCR7)的发现,既完善了CXCL12 的信号传导,通过不同于CXCL12-CXCR4 的激活方式产生信号传导,维持机体内稳态和调节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又丰富了CXCL12 与其趋化因子受体 4(CXCR4)结合的作用机制,两者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协作,不同机体内环境下有着不同的信号传导方式。本文梳理了近年来有关CXCL12、CXCR4、CXCR7 的生物结构、功能及信号传导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以期对以上因子有较全面的认识,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理论参考。

    CXCL12CXCR4CXCR7生物功能信号传导

    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组织再生中的研究进展

    殷广浩周淑敏孙兰英王其宝...
    38-4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再生医学致力于研究如何促进创伤后组织再生和功能重建,主要利用干细胞疗法和组织工程技术来维持、修复、再生或改善受损组织和器官的功能。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和再生能力的祖细胞,被广泛应用于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领域。特别是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由于获取方便且不存在复杂的伦理问题,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种分化潜能,被视为组织再生工程的种子细胞,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领域。此外,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旁分泌途径促进受损组织再生修复,外泌体是其主要分泌物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多种疾病和损伤模型中能促进组织再生。

    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组织再生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