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院统计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院统计
中国医院统计

孟群

双月刊

1006-5253

zzs@bzmc.edu.cn,yytj@163169.net

0543-3256888

256603

山东省滨州市黄河三路522号

中国医院统计/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ospital Statistics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卫生部主管、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与滨州医学院主办的国家级科技期刊,以全国各级医院从事统计、病案、计算机及医院管理的各部门工作人员及医学统计专业的教学、科研人员读者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灰色关联与结构变动度对广州市公立医院住院次均费用的结构分析

    林巧绚田琪
    321-326,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广州市公立医院次均住院医药费的变化趋势和内部结构变动情况,为控制医疗费用增长、优化次均住院医药费用结构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收集2012-2023年广州市公立医院患者次均住院医药费用相关资料,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次均住院医药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结构变动度方法分析各分项费用的变动程度和方向,以及对次均住院医药费的结构贡献程度.结果 2012-2023年广州市公立医院次均住院医药费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年均增长速度1.28%.次均住院医药费用中关联度最大的是药品费用(0.867)、其次是卫生材料费(0.803),并且结构贡献率也最大,分别为39.86%和25.08%.药品、其他、床位和治疗费用的结构变动为负向变动,卫生材料、手术、化验、检查、护理和诊察费用为正向变动.结论 公立医院次均医药费用得到显著的控制,取消药品加成以及实施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均取得明显成效.当前体现医务人员劳务技术价值的费用项目对总费用的影响仍然较为有限,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优化费用结构,更好地体现医务人员的专业价值和技术贡献.

    次均住院医药费用公立医院灰色关联结构变动度

    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前后某专科医院肝病用药对比与分析

    朱国琴张志成万玉玲李春...
    327-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实施前后肝病患者保肝降酶药物使用情况差异及对患者个人支付的影响,为目录的动态调整提供临床用药和药物经济学研究参考.方法 收集调整前后2组合计4 432例患者临床数据,计算药物利用指数(DUI)、用药频率(DDDs)、日均费用(DDC),结合医疗费用数据对前后差异展开分析.结果 调整后主要药物DDC显著降低,门冬氨酸鸟氨酸DDC由244.32元降至73.50元,促肝细胞生长素DDC低至12.20元;主要病种的平均住院天数下降0.08~14.89 d,住院次均费用下降884.04~31 298.99元,使用保肝降酶药费用下降52.03~687.84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保肝降酶药平均自费费用、自费人次占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异甘草酸镁患者的平均自费费用由0.00元增至566.05元;平均报销比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使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患者的平均报销比下降6.89个百分点.结论 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后保肝降酶药物限制支付范围过窄使肝病患者自费费用上升,建议根据说明书调整此类药物的限制支付范围,提高医保药品目录公平性和肝病用药可及性.

    医保药品目录保肝降酶肝病用药药物经济学公平性

    社会支持在甲状腺穿刺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恐惧焦虑间的中介作用

    王美云程正才陈文景
    333-337,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社会支持在甲状腺穿刺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恐惧焦虑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某院就诊的250例甲状腺穿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案资料整理患者恐惧焦虑评分与社会支持评分、疾病不确定感评分,采用Pearso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中介效应分析检验社会支持在疾病不确定感与恐惧焦虑之间的间接效应.结果 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社会支持量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得分均分为(35.52±4.66)、(49.62±5.07)、(37.89±6.13)、(94.52±8.49)分;性别、文化程度是患者恐惧疾病进展和焦虑的影响因素(P<0.05);恐惧与社会支持、焦虑与社会支持、社会支持与疾病不确定感均呈负相关(P<0.05),恐惧与疾病不确定感、焦虑间与疾病不确定感均呈正相关(P<0.05);社会支持在疾病不确定感与恐惧、焦虑间的效应值为0.066、0.090,中介效应占比为27.62%、2.56%.结论 社会支持在甲状腺穿刺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恐惧焦虑之间具有中介作用,恐惧焦虑与疾病不确定感可能呈正相关,社会支持与恐惧焦虑、疾病不确定感呈负相关.

    社会支持甲状腺穿刺疾病不确定感恐惧焦虑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T定量参数与其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吴嘉雯熊杜方凯张洪球...
    338-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CT定量参数与其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52例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某院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行机械通气的患者,获取患者的机械通气结局并根据是否撤机成功分为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分别为187例和65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ECOPD患者机械通气结局的影响因素;采用风险列线图构建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分析各CT定量参数及预测模型的预测价值;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模型的临床适用性.另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1月该院收治的AECOPD机械通气患者108例为验证组,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 撤机成功组患者CT定量参数低衰减区百分比(PLAA)、理论气道内周长为10 mm的管壁面积平方根(RAA,10)、全肺气道壁面积(AWA)、壁厚(TW)、壁面积百分比(PWA)均低于撤机失败组;撤机成功组患者肺小血管横截面积<5 mm2的百分比(PCSA,<5)高于撤机失败组(P<0.05).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PLAA、RAA,10、AWA、TW、PWA及PCAS,<5均是AECOPD患者机械通气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风险预测模型经Hosmer-Lemeshow 检验,x2=10.985,P=0.203.ROC 分析显示,PLAA、RAA,10、AWA、TW、PWA、PCAS,<5 单独及风险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767、0.714、0.729、0.764、0.637、0.651 及 0.946,模型的 AUC 高于各单独检测的 AUC(P<0.05).验证组 ROC 的 AUC 为 0.914(P<0.05).结论 CT 定量参数中 PLAA、RAA,10、AWA、TW、PWA、PCAS,<5 均与 AECOPD 患者机械通气结局具有密切联系,基于CT定量参数构建的风险列线图模型用于预测AECOPD患者机械通气结局效果良好,临床可根据此辅助判断患者机械通气结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CT定量参数机械通气结局风险列线图相关性分析

    多发性骨髓瘤并发带状疱疹的预测模型构建研究

    郭丽莎俞颖
    345-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并发带状疱疹(HZ)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警模型.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2年3月某院血液内科收治的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HZ将其分为HZ组和非HZ组.分析所选MM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MM患者并发HZ的危险因素,根据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并进行拟合优度检验.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29例MM患者,经检测确认HZ发生率为24.02%;年龄≥65岁(OR=3.242,95%CI:1.456~7.218)、使用硼替佐米(OR=3.902,95%CI:1.725~8.830)、使用环磷酰胺(OR=2.862,95%CI:1.349~6.073)、骨髓瘤状态未缓解(OR=3.004,95%CI:1.394~6.475)、粒细胞减少(OR=2.496,95%CI:1.147~5.433)、白球蛋白比值<0.5(OR=4.440,95%CI:1.933~10.196)、淋巴细胞减少(OR=3.145,95%CI:1.481~6.679)是MM患者并发HZ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显示,年龄≥ 65岁为79分、使用硼替佐米为92分、使用环磷酰胺为71分、骨髓瘤状态未缓解为73分、粒细胞减少为62分、白球蛋白比值<0.5为99分、淋巴细胞减少为76分,验证结果显示C-index为0.846,校正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815,阈值概率在5%~84%内净获益值较高.结论 本文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准确性较高,可为临床评估MM患者HZ发生风险做出有利贡献,也满足了临床上对于整合模型的需求.

    多发性骨髓瘤带状疱疹危险因素预测模型列线图

    2017-2022年某综合医院血流感染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分析

    于晓锋孙霄曹红云
    351-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某综合医院血流感染患者的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为早期经验性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析2017年1月—2022年12月淄博市某三级综合医院血流感染阳性患者临床特点,并收集血培养阳性分离菌株,进行菌株鉴定、药敏试验及耐药性分析.结果 2017-2022年该院血培养阳性患者2 476例,分离非重复菌株3 034例.其中革兰阴性菌1 390例(45.81%),革兰阳性菌1 529例(50.40%),真菌26例(0.86%),厌氧菌89例(2.93%).与2017-2019年相比,2020-2022年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由42.78%和40.68%上升至50.54%和50.00%(P<0.05),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吡肟和氨曲南的耐药率分别由0.00%和39.13%上升至10.71%和53.57%(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由61.54%和79.49%降至22.45%和53.06%(P<0.05).分析血流感染患者临床特点显示,2017-2019年和2020-2022年2组患者在年龄和性别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流感染病原体构成中革兰阴性菌和真菌呈增长趋势,革兰阳性菌和厌氧菌呈下降趋势,部分病原体对某些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显著增加,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血流感染综合医院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多重耐药菌

    基于间断时间序列分析的DRG绩效改革影响研究

    林振威吴风琴陈洁
    358-362,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DRG绩效改革对某三甲医院的影响,为DRG改革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间断时间序列的方法,选取医疗费用、医疗收入结构和医疗服务质量相关指标,分析DRG绩效改革对医院的影响.结果 DRG绩效改革后,医院支付差每月增长165万元,费用消耗指数每月减少0.01,住院均费瞬时下降706元,药占比瞬时下降2.69%,医疗服务占比瞬时上升2.96%,Ⅰ类切口感染率瞬时下降0.23%.但是,医院耗占比有增加趋势,门诊费用占比上升,伴严重并发症与合并症比例每月增加1.54%.结论 实施DRG绩效改革后,样本医院住院均费得到有效控制,费用结构更加优化,医疗质量有所提高;但耗材管理仍面临挑战,分解住院、高套编码的风险需要保持警惕,需要进一步完善DRG绩效考核体系,合理设定费用管控指标,并加强对异化医疗行为监督、考核和引导.

    疾病诊断相关组绩效改革间断时间序列分析

    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模型的珠海市某三甲医院运行效率评价与优化研究

    郑浩渠郭丹林爽刘雄新...
    363-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2019-2021年珠海市某三甲中西医结合医院临床科室运行效率,为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数据包络分析对该医院2019年26个临床科室的相对有效性和规模报酬状态进行静态分析,运用Malmquist指数模型评价2019-2021年各科室的运行效率动态变化.结果 2019年26个临床科室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值分别为0.837、0.913和0.912,消化内科、儿科、肛肠科等8个科室(占比30.8%)综合效率达到DEA有效状态;2019-2021年26个临床科室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均值为0.929,下降7.1%,其中7个科室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均值大于1(26.9%).结论 该院临床科室运行效率较低,受到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共同影响,建议加强DEA无效科室的资源配置优化和管理,提高运行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Malmquist指数运行效率临床科室资源配置

    基于TOPSIS法的临床科室运营效率评价研究

    张旭于龙广张金璇
    369-3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医院临床科室运营效率评价体系,为医院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基于某院2023年1-12月51个住院科室的医疗数据,从工作量、工作效率与收入结构3个维度选取6项评价指标,应用TOP-SIS 法进行运营效率评价.结果 脊柱外科、眼科、胃肠外科一病区得分较高,是医院的优势科室,综合得分指数分别为0.709、0.706、0.705.骨肿瘤科、口腔颌面外科、医学美容与烧伤整形外科得分较低,是劣势科室,综合得分指数分别为0.133、0.127、0.106.结论 利用专家评分法和TOPSIS法进行住院科室绩效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可以将该指标体系与医院绩效考核相结合,对贡献大的住院科室给予绩效激励,对弱势科室分析其原因,提供发展依据.

    TOPSIS临床科室运营效率评价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ICD编码案例分析

    蒋春燕秦坤龙叶海林
    374-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的ICD-10编码.方法 通过介绍肿瘤不同的病理特性和3例临床实际案例,对错误编码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梳理肿瘤的编码思路和方法,总结编码错误的原因.结果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分类分型复杂、形态学多变,容易与其他肿瘤混淆或良恶性肿瘤无法区分造成编码错误.结论 编码员应严格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的编码规则及编码步骤,仔细阅读病案文书,主动与临床、病理科医生沟通才能保证编码质量,提高疾病编码的准确性.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ICD-10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