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中医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佘靖

月刊

1673-1727

64216650@163.com

010-64216650

100029

北京和平街北口樱花路甲4号

中华中医药杂志/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小金丸组方药物与生产工艺的风险分析与控制策略

    宋娇廖维张定堃罗传红...
    826-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金丸是中医临床治疗乳腺增生的首选中成药.近年来,随着对小金丸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其质量控制问题及不良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多.复杂的药物来源、多变的药材质量、不同的物料性质与特殊的生产工艺多因素综合叠加,严重影响小金丸质量的稳定可控性、均一性、一致性与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这也是传统中药制剂品质提升面临的共性瓶颈问题.文章基于理论分析与生产实践,从组方药物质量与生产工艺过程控制两大视角对小金丸的质量影响因素与风险控制点进行分析与总结,并提出改进策略与建议,以期为小金丸的品质保障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其他传统丸剂的精细制造与创新提升提供思路参考.

    小金丸质量控制风险评控安全性一致性组方药物生产工艺策略

    "血-脉-心-神"一体观辨治糖尿病心肌病思路探析

    黄旭文严志鹏施琦耿小飞...
    831-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心肌病(DCM)早期发病隐匿,易被忽视,延误治疗,后期心肌严重损伤,预后较差.除对症治疗外,目前尚无统一有效的特异性治疗方案.基于"血-脉-心-神"一体观,DCM病程可分为血脉共病,心体受损,体用俱衰、神机失用3个阶段.治疗时,抓住各阶段主要矛盾,辨证施治.在血脉共病阶段,运用活血解毒法,调血畅脉,及早截断病程;心体受损阶段,软坚散结,调气和血以保护心肌、延缓病程;心之体用俱衰,神机失用阶段,育心保脉,调神安神以缓解症状、改善预后.以期为中医药分阶段、全时程防治DCM提供新的思路.

    糖尿病心肌病"血-脉-心-神"一体观分阶段辨治思路中医药

    基于"痰湿入营,伏邪致病"探讨痛风的诊疗思路

    牛永宁张玉萱吴雄志
    836-8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运用"伏邪"理论,提出"痰湿入营,伏邪致病"的观点,从免疫炎症机制看伏邪致病在痛风中的作用机制,并结合六经对痛风不同分期的诊疗思路进行了探讨.阐明痛风的疾病全程特征,多与中医伏邪致病的病机相合.在张仲景六经理论指导下选取柴妙饮、侯氏黑散、百合地黄汤等作为基本方,根据痛风不同阶段的特点,分别从少阳湿热、太阴少阳同病和少阴阴虚3个角度临证加减,以期为中医诊治痛风提供新思路.

    伏邪痛风六经痰湿入营免疫炎症思路柴妙饮侯氏黑散百合地黄汤

    类风湿关节炎前状态诊疗专家共识

    谢志军曹炜黄琳李宣霖...
    839-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指导和加强类风湿关节炎早期预防,浙江中医药大学联合兰州大学健康数据科学研究所等,组建指导委员会、秘书组、证据评价组、共识专家组和评审专家组,系统检索了类风湿关节炎前状态和预防的相关证据,通过德尔菲法形成类风湿关节炎前状态的筛查、诊断、治疗和教育等14条推荐意见.

    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前状态专家共识推荐意见临床问题德尔菲法

    基于多维组学技术的舌象临床机制研究进展

    戴诗璇江涛许家佗
    847-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望舌是中医舌诊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舌象反映着机体生理病理状态,是病证动态变化的窗口.运用多维组学技术开展临床病证结合的舌象生物学基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舌苔的基因、蛋白、生化代谢、微生物组学等方面,对近年疾病的舌诊临床机制研究进行了梳理分析,以期推动舌象形成机制的全面深入研究,并为中医舌诊客观化的临床机制研究提出了展望.

    中医舌诊基因组学代谢组学舌苔微生物组学舌象机制研究进展

    肾脑相关疗法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作用机制的研究概况

    吕琴任路
    852-8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肾脑相关疗法乃临床常用疗法.由于许多学者表示肾虚是导致围绝经期抑郁症(PDD)一系列证型的开端,并特别重视妇女围绝经期(中医称"天癸竭"),认为此为诱发抑郁的关键.脑又为元神之府,性秉清灵,赖以肾中精气不断化生为髓才得以维持并驱使一系列精神思维活动.故临床治则治法中除责之肾虚和心肝脾不交外,还不忘荣脑益脑.采用补肾精肾气、调神调脑等肾脑相关的中药或针刺治疗,临床显示颇有良效.但现代生物学意义至今尚不明朗,导致肾脑相关疗法的再开发潜力被受限制.文章概括与简析了近年肾脑相关疗法对PDD的现代作用机制,旨在为拓宽"天癸"相关疾病防治研究提供一定思路,以及对中医药防治PDD提供一定理论价值.

    天癸肾脑精气围绝经期抑郁症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神经胶质细胞互作在抑郁症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及逍遥散干预的研究进展

    朱文俊袁艿君马庆宇陈家旭...
    858-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抑郁症是一种以持续性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的精神类疾病,其发病率不断增长.神经胶质细胞通过多种机制参与抑郁症的病理变化.逍遥散是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的常用方剂,研究表明逍遥散能够通过作用于神经胶质细胞发挥抗抑郁的作用.文章就抑郁症和神经胶质细胞之间的内在联系展开阐述,总结神经胶质细胞在抑郁症发病的作用机制及逍遥散干预机制的研究进展.

    抑郁症神经胶质细胞逍遥散神经炎症神经毒性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能量失衡

    中医药防治高原睡眠障碍研究进展

    黄从书叶岸平王一豪周维...
    862-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原的睡眠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平原人群,从而对进入高原的人们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高原睡眠障碍主要病位在心,与肺、肝、脾、肾紧密相关.短期性高原睡眠障碍的发生多由风寒袭肺,邪扰神明,导致心失所养、心胆气虚;中期性高原睡眠障碍多因高原饮食,导致脾胃失调,燥湿不济;长期性高原睡眠障碍则多为心肾不交,津亏血瘀.文章分析高原睡眠障碍的病因病机,根据进驻高原时间和病机将高原睡眠障碍分为短、中、长三期,并辨证施治,为中医药防治高原睡眠障碍提供依据.

    高原睡眠障碍发病机制脏腑辨证中医药进展

    代谢组学在中药配伍减毒中的应用进展

    劳秋荣袁颢宸王花欣王宁...
    86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毒中药毒性复杂,常通过配伍的方式达到减毒的目的,但配伍后的毒性改变尚未清楚,因此有毒中药配伍后的毒性评估至关重要,是临床用药前的重要环节.代谢组学在评估药物毒性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但目前缺乏配伍减毒后毒性评估的系统性论述,故笔者梳理了近年来代谢组学运用于有毒中药配伍减毒中的相关文献.笔者从代谢组学的概况及代谢组学在含有毒中药药对、复方中展开论述,比较配伍前后的毒性生物标志物和代谢通路,将代谢过程中发生变化的代谢产物作为评估指标,探讨有毒中药配伍减毒的可能机制,以期为临床用药以及毒理学的研究提供参考.

    代谢组学有毒中药配伍减毒中药复方毒性评估中药药对研究进展

    摩法的基础研究概况

    穆思思杨露露王翌琼王峥...
    871-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摩法是现阶段临床中常见的推拿手法之一,即在受术部位进行环行摩动的按摩手法,可广泛应用于内科、妇科、外伤、儿科等相关疾病.文章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挖掘及整理,从多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以及梳理,重点阐述了摩法的定义、操作、参数、生物力学、现代研究、临床应用等方面内容,其中对摩法的现代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将摩法与现代技术手段、手法的研究进展相联系,旨在进一步推广及加大摩法在推拿中的应用、挖掘及创新.

    摩法研究概况基础研究临床应用现代研究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