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中医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佘靖

月刊

1673-1727

64216650@163.com

010-64216650

100029

北京和平街北口樱花路甲4号

中华中医药杂志/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医古籍中地域诊疗特色研究路径

    夏庭伟杨越李炜弘丁维俊...
    1087-10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域之间文化、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差别,产生了不同地域医学特征,形成医家独特的诊疗认知及用药特色.目前研究存在问题包括:多侧重于地域流派医家思想,缺少对地域医学体系的研究;多侧重于单方面用药规律挖掘,缺少对地域医家诊疗系统认知的研究;多侧重于地域医家群体内的共性,缺少对医家关联互动的研究;多侧重于历史人文,缺少支持地域诊疗决策的深度研究.文章提出中医古籍中地域诊疗特色研究路径:构建地域医学体系是挖掘地域诊疗特色的前提,梳理古籍医家诊疗系统认知是发掘地域诊疗特色的根本,研究地域诊疗特色传承演变的关键是医家之间关联互动,提取古籍中地域诊疗特色,实现地理决策的重要手段是多学科交叉融合.

    地域诊疗空间传承地理空间人工智能

    数据挖掘方法在中医古籍研究中存在的核心问题及对策

    王婧琳张伟娜陈广坤李鸿涛...
    1090-10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古籍是中医学术体系和原创思维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医药在当代守正创新的主要来源.现今数据挖掘技术为古医籍知识、经验的总结提供了有效途径,然而由于中医古籍时间跨度大、内容覆盖广、语言结构复杂,导致数据标准化与中医古籍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本研究立足数据挖掘方法在中医古籍研究中的应用现状,总结出四点核心问题:结论高度相似,创新价值有待提高;结论不够准确,推导范围或小或大;回避原始数据,二次统计意义不明;忽略药用方法,经验特色难以发掘,并进行具体示例说明.同时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预先建立价值评估体系、发挥定性定量双重优势、重视低频方药及用药方法的三大对策,以期对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和启发.

    中医古籍数据挖掘核心问题对策创新价值

    "补中益气"概念嬗变及其思考

    朱丽颖贾春华王振国
    1096-1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整理金元时期以前具有"补中益气"功效的药物,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对比,发现"补中益气"的概念发生了变化,由广义的补虚变为补益脾胃之气,此变化的节点正是补中益气汤的创立.进一步研究李东垣创立补中益气汤的本意及现代方证研究,发现古今对补中益气汤的应用亦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亦是基于对于"补中益气"的不同理解.以上现象正是中医理论存在"不可通约性"的证据,提示应结合不同语境诠释概念,而非望文生义,以正确理解并应用中医理论及方药.

    补中益气补中益气汤不可通约性

    基于中医状态学的《素问玄机原病式》"热结"理论探微

    任朝莹杨朝阳李灿东
    1102-1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进行溯源,强调"结"类疾病的"热结"状态,并进行理论分析."结"类疾病病性各异,但其邪正交争的极期或病情发展危重阶段常呈现火热之象,是此类疾病的重要转折点.文章从刘完素火热论出发,从"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为火"病机变化承古创新,融合中医状态学相关理论,探索"热结"状态特点、要素及病机变化,从辨"态"论治、防止误诊误治和对"热结"状态的治未病预防进行临床意义阐释,以期更好地理解中医经典中的理论内涵,准确探索疾病防治规律.

    热结中医状态学"热结"状态

    "形神一体,道器融合"的玄府学说内涵及发展逻辑

    叶臻叶俏波
    1107-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玄府"始于《黄帝内经》,扩充自刘完素,此后在眼科领域多有发挥,陈达夫先生将其融汇于六经并扩充了当代中医眼科证治体系,此后王明杰教授系统性发掘整理玄府学说,指出广义"玄府"是目前中医学对人体结构的最细微认识,内寓气血津液精神升降出入的功能.玄府的诞生源于"形神一体、道器融合"的内经时代.当前玄府学说研究大多侧重于探讨"形""器",对其结构内涵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此同时,玄府学说有关"神""道"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暂未引起学界关注.因此,文章基于玄府学说内涵及发展逻辑,论述玄府学说"形神一体""道器融合"的认识统一性,为玄府学说乃至中医理论的研究提供基础.

    玄府学说形神一体道器融合发展逻辑

    《中外卫生要旨》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刘慧鸿
    1112-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考察了《中外卫生要旨》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中外卫生要旨》继承《黄帝内经》"不治已病治未病"理念和中医传统的"心"观念,形成了重视"养心""医心",内容涉及到当代心身医学、公共卫生、保健预防与康复等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对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健康中国建设等过程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富有启迪.

    郑观应《中外卫生要旨》养心中西医结合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黄帝内经》与《汉书·艺文志》医学知识溯源探讨

    刘立安孟月高翔侯雨彤...
    1118-1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医学知识的发生、演变均扎根于文化与文明土壤,故在中医经典知识的系统性学习及溯源研究中,结合中华文化与文明探源,在二者互动中有助于厘清经典知识体系的历史方位,站位于这种宏阔的视角有利于增强研究者"纵观全局"的学术自信.文章从《黄帝内经》运气卷及其知识"子系统"的考证切入,厘清了运气"子系统"的知识层次与结构,进而以运气系统管窥整部《黄帝内经》的"重针"学术气质,以《黄帝内经》为例重新探讨了《汉书·艺文志》所载"医经"之义界,并结合医经、经方、神仙、房中考察了相应中医经典知识图景,退至文化与文明探源视域下,尝试将医学知识追溯至炎、黄、蚩等上古父系文化乃至母系文化层面.

    中医经典溯源中医知识史医经五运六气《黄帝内经》《汉书·艺文志》

    中医智能诊疗研究中的数据标准化瓶颈和处理策略

    李新龙
    1123-1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辨证论治过程是一个以医师为主体、医患互动的,动态和个体化的思维和实践过程,主观因素在其中具有重要作用,这是数据标准化问题的主要原因,多种辨证体系和学术流派并存加剧了这一问题,具体表现为数据元名义不统一且难以量化、结构化程度低且多源异构.中医诊疗数据的处理策略,根据处理对象类型的不同,可分为复合义项拆分、缺失项补充、同名异义项区分、异名同义项统一等;根据标准化处理与数据采集先后不同可分为前标准化、同步标准化和后标准化处理等.中医药诊疗数据标准日趋完善,标准兼容性和可应用性日益提高,标准化预处理的智能化程度不断加强,为数据标准化的自动化、后台化和高效化提供可能,在数据标准化基础上的个性化和精准化,将成为中医诊疗疗效稳定和诊疗过程可重复的保障.

    中医智能诊疗诊疗数据标准化研究进展

    古代经典名方人用经验证据体系构建现状及问题分析

    王桂彬
    1127-1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代经典名方是我国中医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传承下来的疗效确切、应用广泛、优势明显的方剂,是中医药服务人类健康的国粹精华.文章指出经典名方的永续开发,离不开方证本体知识体系的重塑,其关键是在中医药理论以及人用经验指导下细化古今临证应用实际并标准化,尊重中医自身发展规律与历史演变规律,彰显中医药独特的价值和优势,唤醒沉睡的中药经典名方,做好经典名方的研发,是新时期传承创新中医药的切人点和突破口.

    经典名方人用经验中药复方证据体系

    太极思维对中医学整体观思维模式与形神生命观的影响

    王海焱
    1131-1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探讨了太极的来源与含义以及太极道论的基本理论,并分析了太极象思维对中医学的影响.太极在中华文化中被视为万物的原始,代表着大、无限大的含义.《周易》对太极的阐释成为了后世哲学家与学者的探索对象,从而形成了多重哲学涵义.太极道论强调了太虚混沌的状态,以及左旋右转、三五相包的变化规律.在太极象思维的影响下,中医学借鉴天象观察方法,形成了以季节变化与日月更替为基础的整体观和取象比类的思维方式.太极象思维也深刻影响了中医的形神生命观,强调形与神的统一,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整体而言,太极道论为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与思维范式,对于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太极太极道论中医学整体观形神生命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