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中医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佘靖

月刊

1673-1727

64216650@163.com

010-64216650

100029

北京和平街北口樱花路甲4号

中华中医药杂志/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儒医的历史沿革、研究进展与思考感悟

    刘亚楠姚鹏宇张晓晴林智善...
    1135-1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学根植于中华文化深厚的土壤中,而儒家文化在中医学的形成、发展中意义重大.儒医为儒学与医学碰撞形成的独特医学群体和学术流派,在中医学发展的漫长历史中贡献巨大,影响深远.文章梳理儒医的历史沿革并对儒医现代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分析思考后提出意见及建议.经文献梳理发现,儒医历经萌芽、奠基、形成、发展和完善等5个阶段,逐步形成特色鲜明、体系完善的医学群体和流派.目前学界关于儒医的现代研究,主要集中在儒医价值观、儒医成长规律、儒医学术特色、地方性儒医群体、不同历史时期儒医现象、儒医文化意义研究等方面.为进一步推动儒医文化高质量发展,应辩证看待儒医文化的影响、充分汲取优秀儒医文化的能量、弘扬新时代儒医精神、深化儒医理论体系研究和推动儒医文化的国际传播.

    儒医历史沿革研究进展思考感悟

    中医药防治绝经后冠心病优势述评

    江媚
    1140-1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冠心病是导致绝经后女性死亡的原因之一,绝经后冠心病逐渐成为医学研究热点.西医治疗绝经后冠心病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医"治未病"理论、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治疗原则以及中医外治法在治疗本病的临床实践过程中显示出了独特优势.文章就中医药对本病的认识及其治疗本病的特色优势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指导绝经后冠心病的临床治疗.

    绝经后冠心病胸痹心痛中医药优势

    基于"亢害承制"阐释视网膜微环境缺氧对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影响

    陈爽张丽霞
    1144-1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光眼是全球首位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凋亡是造成视野缺损的关键,而视网膜微环境缺氧被认为是青光眼RGCs凋亡的早期和突出事件."亢害承制"理论是中医学阐明生理制化、病理失衡及指导调燮用药的重要法则,体现了事物承制自稳的内在调控机制.天人相应,机体需依赖承制规律维持脏腑调和的稳态."承制不及,亢而为害"贯穿青光眼RGCs凋亡全过程.脾气亏虚,承制不及,失于维持视网膜氧化还原系统动态平衡,则气血失和,浊瘀内生,亢而为害,壅塞目络,表现为细胞内氧自由基蓄积,视网膜组织缺氧,RGCs凋亡.故结合青光眼气虚为本、浊瘀为标的特点,以"承而制之,平其所亢"为治则,遣选方药以壮水制火、升阳健脾、宣闭通络,可有效恢复脏腑承制功能以祛邪外出,改善组织缺氧,抑制RGCs凋亡,提高视功能.

    亢害承制青光眼缺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病机治则

    基于脾气散精理论辨治糖尿病干眼新思路

    李江伟姚小磊彭俊廖林丽...
    1150-1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干眼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眼部并发症之一,其形成与气血津液等水谷精微无法输布至目珠有关.脾气散精是气血津液代谢的关键环节.脾气散精功能的发挥依赖于丰润的脾阴濡养脾土,健运的脾阳运化水谷和畅通的脾络助脾行使机能.若脾脏阴液亏虚,湿热碍阻脾阳和痰瘀损伤脾络将引起脾气散精功能失常,气血津液等水谷精微无法输布至目珠,引发糖尿病干眼.治疗上以助脾散精为治则,辅以运脾滋阴使脾脏阴液得养,清热利湿则湿热气郁得消,化痰祛瘀则脾络痰瘀得除,旨在恢复脾气散精功能.从脾气散精理论出发,可为辨治糖尿病干眼提供新思路,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脾气散精助脾散精糖尿病干眼

    肩袖损伤辨证分型及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张献泉曾令烽周光辉古卓栩...
    1153-1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证候规范化是中医实现现代化及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肩袖损伤在临床中发病率较高,中医药疗法在治疗肩袖损伤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然而迄今肩袖损伤的辨证分型及中医证候仍不规范,使临床医生在诊治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困扰,不利于实现中医现代化.因此,为了推动中医在肩袖损伤领域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有必要对现有的辨证分型和证候进行规范化的研究和探讨.文章主要阐述肩袖损伤辨证分型及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现状及问题,提出肩袖损伤辨证分型及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肩袖损伤辨证论治证候规范述评

    体质-热结构相关论的提出与应用

    陈龙娇侯淑涓李芳莉赵晓山...
    1158-1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形态结构与能量特征是机体代谢情况的重要表现,研究发现9种体质的热结构具有可辨识性,体质的不同代谢特点是其外显特征的内在基础,不同体质的形态结构和热分布具有差异性.据此提出"体质-热结构相关论",认为体质因素是热图像表征的重要基础,特定体质的形态结构和热分布可由热结构特征得以区分,在临床诊疗、科研路径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期望结合覆盖生命全周期的量表进行分段、分人群的红外热成像研究,并进一步制定相关行业指南规范,对实现九体辨识的客观化具有重要价值.

    中医体质学红外热成像代谢四势八图标准

    "肠-胞宫轴"的中医理论内涵与临床意义

    张莹轩黎铠玮曾丽华罗颂平...
    1163-1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肾-天癸-冲任-胞宫轴"中医生殖轴理论,结合中医脏腑理论、与本课题组最新菌群研究进展,从中医妇科临床诊疗实践出发,创新性提出"肠-胞宫轴"的理论."肠-胞宫轴"的基本观点为肠与胞宫在生理与病理机制上相互联系,在中医宏观脏腑层面主要表现为脾肾相关;在现代生物学微观视角下,肠道菌群是肠与胞宫相联的桥梁,临床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女性生殖功能.

    肠-胞宫轴肾-天癸-冲任-胞宫轴肠道菌群中医生殖轴

    科学史观视域下的中医原创思维及其实践应用

    王延隆甘逸鸿
    1167-1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原创思维表现为"取象运数,形神一体,气为一元"的整体思维模式,以科学精神体现人文关怀的思维内涵.中医理论的科学性体现于朴素唯物主义自然哲学观,从现代科学史观角度可以审视中医原创思维的模式及其特征,总结其在实践运用中发展的逻辑进路.推进中医现代化要回归人文主义新中医,建立"致中和"的发展新模式;拓展预防理念新中医,建立"治未病"的发展新模式;发展辨证施治新中医,建立"新个性"的发展新模式.

    中医原创思维中医现代化科学史观

    《黄帝内经》十天干十二地支的天文历法背景

    田峰田合禄
    1171-1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探讨了十天干、十二地支的天文历法背景.十天干以记10日数和"地以五为制"为核心基础理论,并记人体的部位、病位,以"地以五为制"分配五方配应五行五脏及化五运,十天干五行生克属性决死生,十天干记日数的模型是八卦月体纳甲图、河图、洛书.十二地支以记12月数和"天以六为节"为核心基础理论,十二地支配应天地人三才四正,合为"八正".丑未辰戌土属于地道四正,居中不主时,在四时之末.十二地支的模型是太阳南北回归线往复视运动360日圆周太极图.十天干、十二地支的阴阳属性按"阴道偶而阳道奇"分别,单数甲、丙、戊、壬为阳干,偶数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单数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偶数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并以"天以六为节"分为六气,有天道六气、地道六气、人道六气之分.科学破解同化的日食、月食实质.

    十天干十二地支八正日数月数月体纳甲图太极图日食月食

    糖尿病肾脏病"风邪伏络"对"微型癥瘕"的继承发展与"从风治瘀"思路

    刘轶凡赵进喜傅强刘媛媛...
    1181-1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肾脏病"风邪伏络"学说是在"微型癥瘕"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认为在继承化瘀散结治法防治"微型癥瘕"的同时,应注重祛除"风邪"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认识并处理好风邪与瘀血的关系,活用祛风药物.在广义范畴的风药中,不少药物具备祛风与化瘀的双重功效,对治疗包含糖尿病肾脏病在内的多种瘀血相关病证具有良好疗效.文章将应用风药来治疗瘀血相关病证的思路概括为"从风治瘀",是对"从风论治"的总结细化,梳理其在糖尿病肾脏病中的具体应用,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拓宽瘀血相关病证的治疗思路.

    糖尿病肾脏病微型癥瘕风邪伏络从风治瘀风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