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中医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佘靖

月刊

1673-1727

64216650@163.com

010-64216650

100029

北京和平街北口樱花路甲4号

中华中医药杂志/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管氏特殊针法学术流派的"易"文化探析

    黄培冬方佳管遵惠王花蕾...
    1615-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学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代表,中医学理论体系受《易经》理论影响深远.基于中医理论体系的管氏特殊针法学术流派,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深受《易经》理论影响,而蕴含了丰富的易学思想.文章从管氏经验穴、管氏针刺手法、管氏针灸临床诊治三方面入手,探析管氏特殊针法学术流派临床实践中所积累的易学思想,有利于理解管氏特殊针法学术流派的文化内涵.

    管氏针灸周易理论《易经》中医文化学术流派

    气本质研究之"四辩"

    刘争强章文春
    1618-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本质涉及中医学的核心理论及传统文化的奥秘,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点及难点问题.文章总结了气本质研究的四个辩论点:哲学思维气与客观存在气之辩、物质气与功能气之辨、实体性物质气与非实体性物质气之辩及非实体物质气的本质之辩,并以此为线索对气本质研究进行了述评.文章认为随着气学说创新理论——三层物质理论研究的深入,通过内证和实证的联合方法,有望实现气本质研究的突破,促进中医学的现代化发展.

    气本质内证体察非实体性物质三层物质理论

    论穴位敏化过程与痒觉感受器激活相关性

    王舒娅朱兵
    1623-16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脏病变通常以"牵涉性感觉异常"方式出现于体表特定部位,这些部位多与穴位相对应,而"按之快然"的穴位敏化属性及生物个体主动寻求按摩、抓挠的行为提示可能有"痒"的成分参与.新近发现的特异性痒觉感受器——表达Mas相关G蛋白偶联A3受体的神经元可能与穴位的"快然"特性相关,这类感受器在内脏病变时被激活,表现为诱发性痒觉敏化,促使我们渴望接受刺激以调控机能.痒觉感受器激活的动态过程与内脏牵涉性感觉异常所引发穴位"开合"属性的相关性研究,将为穴位敏化触发的自我刺激疗愈过程提供新的探索思路.

    穴位敏化痒觉感受器牵涉性感觉异常外周敏化体表-内脏会聚

    以海藻-甘草反药组合毒性实验研究管窥"十八反"毒性研究

    曹灿徐向楠吴美晶刘晓庆...
    1627-1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十八反"中的"海藻-甘草"组合历来备受争议,近年来众多学者对海藻-甘草组合的毒性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文章从急性毒性、肝毒性、肾毒性、心毒性、肠道毒性、血液系统毒性和电解质变化等方面对海藻-甘草组合的毒性实验结果进行综述,并检索其他"十八反"组合毒性研究,发现"十八反"毒性研究存在多是在正常大鼠上进行、毒性研究与临床脱节、毒性研究缺乏中医药理论指导、毒性研究不全面、毒性研究内容表浅、未从"有故无殒"角度探究"十八反"毒性研究、"量-时-毒"研究不足、"十八反"的毒性研究缺乏系统性、毒性物质基础研究不足问题,提出在病理状态下进行反药组合毒性研究,在复方中进行毒性研究,在中医病或证的模型下进行毒性研究,加强毒性机制研究,拓展"十八反"反药组合毒性表征研究范围,从"有故无殒"角度同时在生理和病理状态探究"十八反"毒性研究,加深肾毒性、心毒性等毒性研究,增强"十八反"毒性研究的系统性等建议.为"十八反"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了参考.

    海藻-甘草十八反毒性急性毒性肝毒性肾毒性心毒性肠道毒性血液系统毒性电解质变化

    补肾法调节自噬治疗自然流产的研究思路

    巫海旺钟艳兰罗颂平郜洁...
    1634-1637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然流产是常见的早期妊娠障碍之一,且具有复发倾向,而现代医学治疗流产的方案与手段仍有争论.《黄帝内经》提出了"肾主生殖"理论,成为了中医药安胎的指导思想.目前补肾法安胎疗效已获得中西医认可,但补肾法的安胎机制复杂,其科学内涵尚未完全阐明.自噬是真核细胞内进化高度保守的代谢调控机制,在不同疾病或同一种疾病的不同病理阶段所发挥的作用不一样.目前,自噬在自然流产中扮演的角色尚未明确.文章通过分析自噬与补肾法治疗自然流产的潜在关系,从而拓展补肾安胎作用机制的研究思路,希冀为"肾主生殖"科学内涵提供更多的客观证据.

    自噬自然流产补肾法减味寿胎丸肾主生殖

    中医五行理论的进程模型重构

    芦煜于长颖牛欣卢涛...
    1638-1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泛存在于中医的五行思想及其理论,承载着众多诊疗理论的解释性.目前系统科学对五行关系的建模尚未能够服务中医诊疗需求.文章提出了一个新的进程模型,将常规的五类实体关系模型转化为动态视角下独一实体的五态模型.结果发现,进程模型与五行理论的描述高度契合,不仅可为五行理论对其他诊疗理论的解释性提供原理解析,还可以广泛纳入现代诊疗信息,支撑中医证候解读.文章以心电图信号为例,阐述了对诊断信息进程化解构的应用方法.进程模型是五行理论最具泛化性与解释性的模型,可支撑中医思维的系统化重构,为海量的诊疗数据融合提供实施方案,为中医与现代医学在诊疗信息层面的深度融合提供方法学设计.

    五行理论骨干理论进程模型ECG的进程化解构健康评估

    论"辨敏选穴,择术以治"

    曹乾安杨梦荣李琳慧熊俊...
    1643-16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辨敏选穴,择术以治"是指在敏化腧穴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传统辨病、辨证、辨经、辨穴的临床诊治理念,选取敏化腧穴与适宜刺激方式进行施治,强调六辨新思想,重点突出中医特色辨敏个体化的治疗理念.文章通过探讨腧穴、敏化腧穴、适宜刺激和针灸处方之间的关系,来阐述"辨敏选穴,择术以治",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为腧穴敏化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借鉴.

    腧穴敏化适宜刺激针灸处方临床应用

    薄氏腹针"理法方穴技器"特点探微

    张琪张丽李建媛唐莹莹...
    1646-1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医家薄智云先生发现了腹部全息系统,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提出了先天经络学说,并制定了一套标准化的腹针操作方法.腹针穴位是一个微针系统,也是经络系统的一部分,通过针刺对机体产生影响和调控作用.文章从腹针疗法的"理法方穴技器"特点,论述腹针疗法的核心内容:腹针治法、腹针处方、腹针穴位的三个层次和各自特点、操作技术中的针刺浅深规律、腹针针具的选择,阐述了腹针辨证立法、取穴原则,疾病不同阶段、不同病位的针刺特点.

    针灸薄氏腹针腹针穴位腹针技术针刺深浅

    掌法七十二格之手诊九宫八卦学术思想探微

    王若冲孙一珂高冉秦雨筱...
    1650-16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手诊九宫八卦学说是将掌部按九宫八卦分区后,观察色泽、形态、纹路等信息的特色诊法,是手诊的主流学说之一.掌法七十二格是唐代后期流传的一系列手图,是手诊九宫八卦学说的重要理论渊源.然而,目前对掌法七十二格与手诊九宫八卦学说的研究尚不充分.文章基于掌法七十二格的发展渊源、诊断原则及诊断内容三个维度,以九宫八卦为核心,着重论述相关生理、病理掌图,并将部分掌图的社会表象与人体生理、病理状态相结合,从而探析掌法七十二格中所蕴含着的手诊九宫八卦学术思想,以期为手诊法的溯流与诊断研究提供参考.

    手诊掌法七十二格九宫八卦手相望诊

    从抑制异常血管新生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补虚通络法

    林敏郭玉琴范丽妃郭静...
    1657-1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异常血管新生是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医认为DN异常血管新生以正气亏虚为本,痰瘀浊毒为标.文章结合DN发病特点,从络病理论人手探讨中医补虚通络法对DN异常血管新生的认识,梳理常见相关分子靶点并总结近年来重要中药单体、单味药、复方(药对)调控DN异常血管新生的研究现状,证实了不少中药可通过不同途径、靶点抑制DN异常血管新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医药抑制DN异常血管新生提供参考.

    糖尿病肾病血管新生络病理论补虚通络中医药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