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中医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佘靖

月刊

1673-1727

64216650@163.com

010-64216650

100029

北京和平街北口樱花路甲4号

中华中医药杂志/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少阳与窍相关性研究

    游雪娟冯珂陈丽斌纪立金...
    1711-1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窍,既是直接定义上的窍,即人体通向外界的孔道,如五官七窍、汗孔、毛窍、穴位等;也是形态不一定像孔洞但体现了门户、通道、反映内在脏腑正常或异常状态的窍,如脑、心、腠理等.少阳与窍在阴阳的联系:窍有阴阳升降之气往来,少阳既升清阳出上窍,又降浊阴走下窍.少阳与窍在表里联系:少阳三焦与窍通过腠理与表联系,在里与心、心包联系.少阳胆通过鼻、脑窍与表联系,在里是胆与肝之间有窍相连.少阳与窍在脏腑联系:津液需要窍经少阳三焦并结合其升发力量到五脏六腑再代谢出去.少阳胆与肝和咽窍联系,胆与小肠之间也有窍相连.少阳气化与窍联系:少阳相火被郁会出现口、耳、咽、目等窍症状.

    少阳三焦相关性

    基于中医内证体察的中医学理论溯源探讨

    刘争强杜菁章文春
    1715-17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内证体察学是一门中医学与气功学相互交融的新兴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借助相关历史文献,论证了中医内证体察在中医理论产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同医起源于巫、医起源于哲学及劳动实践的经验积累等比较,说明了内证体察中医理论的合理性.文章还列举了今人的中医内证体察实践,对内证体察中医理论进行了考证,说明了其可行性.笔者认为古人通过内证体察获得了人体生命及自然的运行规律,从而促进了中医理论的产生,是中医理论起源的重要因素.这为中医理论的起源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向和实证手段,能够以中医学的底层逻辑促进其传承与创新.

    中医内证体察中医起源生命实践

    温病辛寒法运用探析

    王磊孙娅楠沈祥峰林树元...
    1719-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辛寒法是中医辨治外感热病的重要法度,萌芽于《黄帝内经》,发展于张仲景《伤寒论》,完善于明清时期的温病学派,然而古今医家鲜有系统论述者.文章系统梳理了辛寒之理法,总结了临床常用的辛寒方药,并以卫气营血为纲,以常见温病为目,兼顾温病后期里热耗津、余邪未清之阶段,对辛寒法在临床中的核心配伍与具体运用进行归纳总结,以期阐明其理法、组方与辨治规律,为当今临床诊治温病提供思路.

    温病四气五味辛寒法配伍规律辨证论治

    基于"先攻其邪,因证施补"理论探讨攻邪扶正法治疗肾间质纤维化

    石若玉张琳琪王希茜
    1723-17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先攻其邪,因证施补"理论探讨肾间质纤维化的中医病因、病机和治法方药.认为肾间质纤维化属正虚邪实,病变日久脏腑虚衰,导致湿、浊、瘀、毒等互结,形成邪实内盛、正邪相争、邪盛正衰的复杂病机,病位主在肾脏,常累及肺脏.基于"先攻其邪,因证施补"的中医理论,治疗上当以攻邪克敌为关键,结合慢性疾病的病机转变,辨证给予扶正固本之法,为肾间质纤维化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新思路,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可行性治疗方法.

    肾间质纤维化肾脏攻邪扶正中医

    基于五行学说论治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李明轩李红典刘红旭来晓磊...
    1727-1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五行学说探讨五脏之间生克乘侮关系失当与发生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内在联系,提出肝木生心火、心火生脾土、肺金侮心火、肾水乘心火是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发生的具体病机.论治时从五行学说角度结合五脏之间关系特点,灵活运用通活心血、心脾同调、化痰泻肺、温阳降逆等治法,同时调畅心脉孙络气血,恢复冠状动脉微循环交通有序,以求标本同治.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五行学说病因病机五脏关系

    中医临床思想试验特征及其与科学思想实验的差异分析

    刘冠男王婉祯袁野王忠...
    1730-1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临床思想试验是在医生意向指引下将意力作用于意象,并最终形成意果的一个逻辑演绎思维过程,其兼有中医原创意象思维与哲学思想实验的特点.文章对中医临床思想试验的思维过程进行梳理,论述了其先验性、整体性、动态性的特点,并以试验的视角对其与科学思想实验的差异作以分析,从医意、意象的运用、意果的验证性、个体化四个方面作区分.中医临床思想试验对于中医临床思维的研究及中医诊疗模式的优化有一定参考价值.

    中医临床思想试验思想实验意象意力意果

    基于p53/SLC7A11轴探讨补肾活血颗粒含药血清对MPP+诱导的PC12细胞铁死亡的影响

    谌盈帆栾振先齐小荣陈琦...
    1735-1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补肾活血颗粒(BSHXG)血清对MPP+诱导的PC12细胞p53/SLC7A11轴及铁死亡的影响.方法:制备BSHXG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体外培养PC12细胞,采用MPP+诱导建立帕金森病(PD)模型.设立空白组、MPP+组、BSHXG低剂量组(含5%含药血清)、BSHXG中剂量组(含10%含药血清)、BSHXG高剂量组(含20%含药血清)和铁抑素(Fer-1)组(含4 µmol/L Fer-1)6个组.采用Calcein AM/PI双染色法观察细胞存活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透射电镜检测细胞线粒体形态;FerroOrange亚铁离子(Fe2+)荧光探针检测Fe2+水平;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p53、SLC7A11、PTGS2、GPX4、ACSL4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MPP+组比较,BSHXG含药血清和Fer-1可提高PC12细胞存活率和增殖活力;可明显改善细胞线粒体结构形态,降低细胞Fe2+水平;下调细胞p53、PTGS2、ACSL4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P<0.01),上调SLC7A11、GPX4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P<0.01).结论:BSHXG含药血清可通过调控p53/SLC7A11轴的表达,抑制铁死亡,从而减轻细胞损伤.

    补肾活血颗粒帕金森病铁死亡含药血清p53/SLC7A11轴

    中华跌打丸对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

    孟红旭刘洋吕林艳辛高杰...
    1742-17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中华跌打丸对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重物高空垂直下落造成打击伤建立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18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中华跌打丸高、中、低(2、1、0.5 g/kg)剂量组,每组30只.灌胃给予相应药物,给药第1、3、5天各组分别随机处死10只大鼠取材,测定肿胀度、压痛阈值、局部组织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含量,HE染色观察肌肉组织病理并进行评分.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华跌打丸各剂量组均可显著增加压痛阈值(给药第1、3、5天)(P<0.05,P<0.01),降低损伤局部肿胀度及TNF-α、IL-1β、PGE2水平,增加NGF含量(给药第3、5天)(P<0.01,P<0.05),降低肌肉病变总评分(给药第5天)(P<0.05);中华跌打丸中、高剂量组可显著降低肌肉病变总评分(给药第3天)(P<0.05);中华跌打丸高剂量组还可以显著抑制PEG2水平,降低肌肉病变总评分,提高NGF含量(给药第1天)(P<0.05,P<0.01).结论:中华跌打丸对急性软组织损伤大鼠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降低损伤局部的TNF-α、IL-1β、PGE2水平和升高NGF含量有关.

    中华跌打丸急性软组织损伤抗炎肿胀度实验研究

    龟鹿二仙胶对膝骨关节炎大鼠软骨细胞IHH-GLI信号通路的影响

    郑珍萍吴伟欣李晔王和鸣...
    1747-1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龟鹿二仙胶含药血清对白介素-1β(IL-1β)诱导大鼠肥大软骨细胞印度刺猬蛋白-胶质细胞瘤转录因子(IHH-GLI)信号通路的作用,探讨龟鹿二仙胶对膝骨关节炎(KOA)的影响.方法:制备含药血清,提取大鼠软骨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龟鹿组、抑制剂组,构建大鼠KOA软骨细胞肥大模型,免疫荧光观察GLI入核情况.CCK-8检测含药血清干预最佳时效及量效关系.含药血清干预24 h后,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检测软骨细胞IHH、平滑蛋白(Smo)、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X型胶原(COL10A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荧光显微镜下,模型组GLI信号进入细胞核.与模型组比较,龟鹿组及抑制剂组IHH、Smo、Runx2、COLI0A1、MMP-13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P<0.05),IHH、Smo、Runx2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P<0.01).结论:龟鹿二仙胶调控肥大软骨细胞的分解合成代谢平衡,减少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和钙化,改善失稳态环境,可能与其抑制IHH-GLI信号通路有关.

    膝骨关节炎软骨细胞肥大龟鹿二仙胶1HH-GLI信号通路

    中医推拿揉法核心要素的生物力学特征

    石梦妮孙武权吴志伟周鑫...
    1753-17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中医推拿揉法有力、均匀、柔和、深透核心要素生物力学特征.方法:分别选取推拿初学者与熟练者纳入初学组及熟练组,每组10人,采用手套动态压力分布测量系统收集拇指揉法及掌根揉法各3 min力学参数,分析最大压力、峰值压强、压力时间积分(FTI)、压强时间积分(PTI)等10项参数.结果:熟练组拇指揉法和掌根揉法波峰差值均显著低于初学组(P<0.01,P<0.05),拇指揉法除波峰差值外的所有力学参数均显著高于初学组(P<0.05,P<0.01),掌根揉法最大压力、平均压力、压力极差、PTI、FTI、频率均显著高于初学组(P<0.05,P<0.01).结论:熟练组揉法最大压力、平均压力均大;压力波峰差值小、波形均匀,力量输出稳定、动作变形幅度小;FTI、PTI均大,力的累计效应大体现了中医推拿揉法有力、均匀、柔和、深透核心要素的生物力学特征.

    推拿揉法核心要素生物力学压力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