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中医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佘靖

月刊

1673-1727

64216650@163.com

010-64216650

100029

北京和平街北口樱花路甲4号

中华中医药杂志/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呼吸系统疾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邵雪洁徐可心廖一羲田燕歌...
    2982-2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药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方面取得较好疗效,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治疾病的精髓,为"讲清楚,说明白"中医药疗效和机制,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至关重要.文章基于相关文献,就肺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纤维化等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进行总结,发现同一证型模型建立原则基本一致,例如脾虚证模型以饮食不节或脾胃不和为原则,寒饮蕴肺以寒冷刺激为原则,但也发现一些问题,如部分中医证候模型的建立无直接的中医理论依据、模型成功的评价缺乏有力的证据支撑等.同时提出模型建立方法上应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评价体系上应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做到病与证、证候间、干预效应等多重比较,如此可能阐释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可靠性.

    病证结合肺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纤维化动物模型呼吸系统

    艾灸抗衰老在细胞水平的研究进展

    王曼瑶冯文琦韩丽赵百孝...
    2987-29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古籍中记载艾灸具有培补元气、延年益寿的作用,现代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均表明艾灸具有延缓衰老作用,但目前艾灸在细胞水平抗衰老相关机制阐释不够系统全面.文章对有关艾灸在细胞水平抗衰老的相关机制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发现艾灸在细胞水平具有改善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改善细胞形态结构、内质网应激、线粒体功能等特点.艾灸在细胞水平影响自然衰老进程值得进一步研究,为临床应用艾灸对抗衰老提供科学依据.

    艾灸细胞水平抗衰老线粒体内质网

    中医适宜技术规范化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研究进展

    包宇彭广操周怡冀玄辉...
    2991-29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稳定型心绞痛是冠心病最常见的临床类型.冠心病二级预防作为其最主要防治策略,在长期的降脂稳斑及抗血小板治疗中可出现药物性肝肾损伤等多种不良反应,使患者依从性变差,冠心病病情加重,甚至进展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等急性心血管事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远期预后.针刺、艾灸、穴位贴敷、中药热奄包、刮痧、拔罐、健身气功等多种中医适宜技术辅助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明确,可多环节干预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发展,但由于缺乏中医辨证理论指导和操作方法的详细阐释,使其治疗的针对性不强,受益人群有限.文章系统梳理稳定型心绞痛常用中医适宜技术的作用机制、作用特点、适宜人群、操作要点、注意事项、禁忌证,使其更加规范化、精准化地应用于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提高临床疗效,有着非要重要的现实意义.

    稳定型心绞痛中医适宜技术规范化冠心病

    中药活性成分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进展

    于丽明崔思远
    2997-30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和单克隆抗体等临床新药的不断问世,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生存较前有了较大改善,但MM仍然是一种不可治愈性的血液肿瘤,其发病机制仍然不明,同时也面临难治、耐药等诸多问题,因此一些新的、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仍是重要的临床需求.近年来中医药技术在促进MM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侵袭,提高传统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逆转耐药等方面表现出较大的优势和潜力,尤其对中药活性成分的作用研究成为热点,相关研究不断增加,开发应用前景广阔.文章综述了近年来中药姜黄、黄芩、藤黄、淫羊藿、冬凌草、青蒿、雷公藤等其活性成分干预MM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进一步明确中药活性成分抗MM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药靶向治疗MM提供新的方向.

    中药活性成分多发性骨髓瘤作用机制血液肿瘤研究进展

    中药单体及有效成分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赵军王小强谢兴文王兴盛...
    3002-30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根据抗肿瘤药物的不同作用机制进行分类,对抗肿瘤中药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中医药抗肿瘤提供理论基础及科学依据.肿瘤细胞的自我复制、增殖、免疫逃逸、耐药及后期多器官的转移是该疾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针对肿瘤的治疗,目前临床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能够发挥抗肿瘤治疗作用,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及频率的增加,表现出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耐药、免疫逃逸等恶性生物学行为.近年来,中药、中药单体及有效成分被用于抗肿瘤治疗,中药的使用抑制了肿瘤细胞的自我繁殖,同时促进肿瘤细胞凋亡,除此以外,中药的干预,提高了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及机体的免疫、降低了肿瘤细胞的耐药、降低了机体的炎症反应、抑制肿瘤血管化进程,中医药的干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好地弥补了目前抗肿瘤治疗中的不足.

    中药单体有效成分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山茱萸提取物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张月明罗雅琴张玉梅刘奎...
    3010-3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药山茱萸是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化学活性成分主要包括环烯醚萜苷类、鞣质类、黄酮类、三萜类、有机酸及其酯类、多糖类等.随着对其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山茱萸及其提取物已被证实具有保护心脏、保护神经、抗氧化、抗肿瘤、抗衰老、抗炎、镇痛、抗骨质疏松、抗健忘、抗抑郁和免疫调节的功效.对山茱萸及其提取物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表明,山茱萸及其提取物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影响信号通路、调节机体免疫等多种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文章将山茱萸及其提取物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行归纳整理,以期能为山茱萸及其提取物抗肿瘤治疗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山茱萸提取物抗肿瘤抗白血病细胞凋亡细胞增殖细胞周期信号通路免疫调节

    黄精治疗糖脂代谢紊乱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陈浩钱华丽徐哲苏建云...
    3014-3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脂代谢紊乱是多种代谢性疾病的核心病理机制,其相关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黄精作为我国传统常用中药,具有养阴润肺、补脾益气、滋肾填精等功效.黄精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多糖、皂苷和黄酮,可通过降低胰岛素抵抗、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增强免疫细胞活性、改善线粒体功能等多途径、多靶点地对糖脂代谢紊乱相关疾病起到防治作用.文章系统地对中药黄精治疗糖脂代谢紊乱相关疾病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其功能性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黄精糖脂代谢糖尿病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肉芽肿性乳腺炎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郭鱼波张董晓赵文洁黄巧...
    3018-3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以乳腺小叶为中心、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近年来发病趋势逐年上升,多有近期妊娠生育史或异常泌乳史,临床表现为肿块、疼痛、溃疡、脓肿、窦道、瘘管,病情复杂,缠绵难愈,病程长,易复发.不同分期肉芽肿性乳腺炎表现不同的病理特点.文章综述了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中医论治理论主张从"痰郁"理论、伏邪理论、痈疽思想、疮疡思想论治等.西医治法包括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手术等.临床研究发现肉芽肿性乳腺炎通过中西医结合法或中医内外治相结合法均可取得一定的疗效.基础研究通过将人肉芽肿性乳腺炎病变组织与弗氏佐剂混合进行大鼠乳房注射接种,建立了肉芽肿性乳腺炎大鼠模型,有助于本病治疗及机制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肉芽肿性乳腺炎综述研究进展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中医外科

    燕赵著名医家张锡纯学术研究综述

    邓欢张紫微边文静唐瑞雨...
    3023-30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燕赵著名医家张锡纯为近代中医学界泰斗,其学术具有重要的价值.近年来,国内诸多学者对其开展了较为全面的研究.通过文献检索,共查到近20年来的相关论文1 100余篇.文章就其学术思想、方药研究、临床经验、现代临床、动物实验、数据挖掘6个方面的研究情况加以归纳分析.发现了5个总的特点:传统研究偏多,现代研究偏少;继承研究偏多,创新研究偏少;零散研究偏多,系统研究偏少;粗浅研究偏多,深入研究偏少;理论研究偏多,临床研究偏少.这说明在张锡纯学术研究活跃的背后,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因此,建议瞄准不足,群策群力,把张锡纯学术研究推向深入.

    燕赵医家张锡纯学术研究综述

    基于高通量测序探讨原发性肝癌预后标志物及中药靶向预测研究

    胡锐马梦情张卫冯文杏...
    3029-3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原发性肝癌(PLC)的预后标志物,并预测其潜在靶向中药.方法:纳入PLC患者103例及健康人50名,采集外周血并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进行高通量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对基因表达矩阵进行差异分析,Cytoscape筛选核心基因,"CIBERSORT"反卷积算法和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进行免疫浸润评分,"KM-plot"绘制生存曲线及Coremine Medical数据库获取靶向中药.结果:相较于健康对照组,404个基因在PLC患者PBMC中差异表达,主要参与气体运输、snRNP复合物形成、mRNA剪接等生物过程,在尼古丁成瘾、酗酒、溶酶体、花生四烯酸代谢等通路富集.9个核心基因包括SLC4A1、ALAS2、HBG1、AHSP、HBG2、HBB、HBD、HBA2和HBA1,其中HBA2、AHSP和HBG2高表达与PLC患者较短的生存期相关.静息态NK细胞、CD8+T细胞、幼稚B淋巴细胞和活化记忆CD4+T细胞等正免疫调控细胞群在PLC患者PBMC中占比减少,而抑制性免疫细胞群包括单核细胞、M0型巨噬细胞及调节性T淋巴细胞等浸润增加.生存分析显示静息态NK细胞浸润水平与PLC患者总体生存率呈正相关.此外,腹腔积液、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及BCLC分期也是量化PLC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鳖甲、阿胶、荷叶、茶树根、地龙在内的30味中药可能参与PLC靶向治疗.结论:本研究为PLC预后标志的鉴定和潜在靶向中药研究提供新方向.

    原发性肝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高通量测序核心基因预后标志物免疫细胞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