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中医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佘靖

月刊

1673-1727

64216650@163.com

010-64216650

100029

北京和平街北口樱花路甲4号

中华中医药杂志/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特征图谱及高效液相色谱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当归饮子中6种成分

    李晓雨于海涛宋景吴明泽...
    4915-4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当归饮子物质基准特征图谱和6种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以期为当归饮子物质基准的质量评价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使用不同批次饮片制备15批当归饮子物质基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波长切换法建立当归饮子特征图谱,并进行特征峰归属和相似度分析;以绿原酸、芍药苷、阿魏酸、升麻素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甘草酸铵6种成分作为指标性成分建立当归饮子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检测波长依次是绿原酸327 nm、升麻素苷254 nm、芍药苷230 nm、阿魏酸316 nm、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254 nm、甘草酸铵237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 μL.结果:15批当归饮子物质基准特征图谱共有9个特征峰,共指认出绿原酸、芍药苷、阿魏酸、升麻素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甘草酸铵6个色谱峰,相似度均>0.95;精密度、稳定性(24h)、重复性试验的RSD均<2%(n=6);平均加样回收率均>98%(RSD<2%,n=9).结论:建立的当归饮子物质基准特征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简单易行,结果准确,重复性稳定性良好,可为当归饮子物质基准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当归饮子高效液相色谱波长切换法特征图谱含量测定芍药苷阿魏酸升麻素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

    中药药源性肝损伤的文献评价研究

    霍光远付丽红高月求
    4923-4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中药的使用主要分为3种方式:单味药材或饮片、复方汤剂、单味或复方制剂.本研究制定这三类中药相关风险分类表,以指导合理临床用药.方法:研究在7个电子数据库中检索有关中药药源性肝损伤的临床报告,收集文章的基本信息、用药,并进行风险程度分类:第一类药物(单个中心的个案报道);第二类药物(单个中心的多人报道);第三类药物(多中心报道).结果:第一类包括65种单味药材或饮片和145种单味或复方制剂,第二类包括62种单味药材或饮片和120种单味或复方制剂,第三类包括51种单味药材或饮片和92种单味或复方制剂.分类类别越高,循证级别越强,可疑肝毒性就越大.结论:评价其肝毒性风险时应根据其分类区别对待.新发现的肝毒性中药制剂,其相关毒理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

    药物性肝损伤中药药源性肝损伤不良反应循证医学合理用药

    珍珠梅改善肝细胞癌对顺铂耐药性的机制

    许诏华师建平
    4927-4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珍珠梅改善肝细胞癌(HCC)对顺铂耐药性的疗效,并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文献检索珍珠梅活性成分,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预测珍珠梅的靶点,运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珍珠梅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在David数据库中对靶点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 Vain将核心靶点与珍珠梅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并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Western Blot分析蛋白表达,构建斑马鱼HepG2细胞异种移植动物模型,检测珍珠梅改善HCC对顺铂耐药性疗效.结果:共筛选出25个交集靶点,关键靶点主要富集在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性通路、MicroRNA in cancer等信号通路.珍珠梅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具有较稳定的结合活性.珍珠梅可通过下调MPR2蛋白表达改善HCC对顺铂的耐药性.结论:珍珠梅可通过降低MRP2蛋白的表达降低HCC对顺铂的敏感性.

    珍珠梅顺铂增敏剂网络药理学斑马鱼异种移植肝细胞癌

    基于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探讨溃疡油对慢性创面的抗炎促愈作用

    刘守尧袁泉赵芮崧乔佳君...
    4932-4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溃疡油对慢性皮肤溃疡新西兰大白兔的创面愈合作用,以及对创面组织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15只)、造模组(45只).采用"激素干预-皮肤缺损-细菌感染"复合因素法复制慢性皮肤溃疡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乳酸依沙吖啶组、溃疡油组,每组15只,分别予0.9%氯化钠溶液、乳酸依沙吖啶、溃疡油干预21 d.分别在干预7、14、21 d时间点检测各组创面面积、创面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NLRP3、Caspase-1、NF-KB p65蛋白表达,以及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结果:干预7 d时,与模型对照组和乳酸依沙吖啶组比较,溃疡油组创面面积显著减小(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对照组PCNA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NF-κB p65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对照组和乳酸依沙吖啶组比较,溃疡油组PCNA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乳酸依沙吖啶组和溃疡油组NF-κB p65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干预14 d时,与模型对照组和乳酸依沙吖啶组比较,溃疡油组创面面积显著减小(P<0.01),PCNA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乳酸依沙吖啶组和溃疡油组NLRP3和NF-KBp65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P<0.05).干预21 d时,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乳酸依沙吖啶组和溃疡油组创面面积均显著减小(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对照组PCNA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NF-κB p65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对照组和乳酸依沙吖啶组比较,溃疡油组PCNA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乳酸依沙吖啶组和溃疡油组NF-κB P65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溃疡油可能通过下调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关键蛋白表达,尤其是NLRP3和NF-κB p65蛋白,以减轻创面炎症反应,同时促进创面组织细胞增殖,进而加速创面愈合,且干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溃疡油慢性创面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Caspase-1核因子κB抗炎增殖细胞核抗原创面愈合

    基于肾毒理论探讨益肾祛风方对阿霉素致小鼠肾损伤的防治作用及肾脏代谢组学研究

    黄国顺雍晨张敏俞涌飞...
    4938-4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肾毒理论探讨益肾祛风方(KWP)对阿霉素致小鼠肾损伤的防治作用及肾脏代谢组学研究.方法:采用单次尾静脉注射阿霉素溶液13.5 mg/kg构建阿霉素致肾损伤动物模型,36只SPF级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KWP低剂量组(KWP-L组,26.78 g·kg-1·d-1)和KWP高剂量组(KWP-H组,53.56 g·kg-1·d-1).给药干预14 d后,收集血、尿以及肾脏,进行血、尿生化分析以及肾脏病理检测;基于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非靶向代谢检测肾脏代谢产物,采用主成分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分析模型组、KWP-H组小鼠肾脏组织代谢产物及其所参与的代谢通路.结果:KWP-H组造模后14 d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差值显著减少(P<0.01),KWP-L组与KWP-H组较模型组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以及蛋白尿/肌酐比值均显著降低(P<0.01,P<0.05).同时,KWP-L组与KWP-H组可以改善肾脏病理,缓解肾脏纤维化.采用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出40个差异代谢产物,富集的通路主要为核苷酸代谢、糖代谢以及脂质过氧化相关代谢途径等代谢通路.结论:KWP可通过干预肾脏组织的代谢产物改善阿霉素致肾损伤.

    非靶向代谢组学益肾祛风方阿霉素肾损伤作用机制肾毒肿瘤癌症

    基于ATP能量代谢探讨金匮敏煎方对肾阳虚慢性荨麻疹大鼠的影响及机制

    马小娟马文礼杨占录马玉贵...
    4946-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ATP能量代谢探讨金匮敏煎方对肾阳虚慢性荨麻疹的影响及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按完全随机设计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氯雷他定组,金匮敏煎方低、中、高剂量组,以羟基脲灌胃28d建立肾阳虚模型后开始免疫,在第29、38天用卵白蛋白1 mg与10 g/L氢氧化铝混悬液(共1 mL)腹腔注射致敏建立大鼠肾阳虚慢性荨麻疹模型,从首次免疫后第7天开始,各给药组灌胃相应的药物,连续14d.灌胃结束后用ELISA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睾酮(T)、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甲苯胺蓝染法观察并计数大鼠皮肤肥大细胞脱颗粒率,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皮肤P2X7、ENPP3的表达水平,HE染色观察大鼠皮肤、胸腺和睾丸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在改善肾阳虚荨麻疹大鼠过敏性炎症方面,与模型组比较,氯雷他定组及金匮敏煎方高、中、低组可显著降低IgE、IL-4水平,提高IFN-γ水平(P<0.05).在抑制皮肤肥大细胞脱颗粒方面,与模型组比较,氯雷他定组及金匮敏煎方高、中、低剂量组肥大细胞脱颗粒率显著降低(P<0.05).在病理组织结构修复方面:与模型组比较,氯雷他定组及金匮敏煎方高、中剂量组对恢复大鼠皮肤结构效果显著,而金匮敏煎方低剂量组对大鼠皮肤结构无明显的改善.金匮敏煎方各组均能够促进大鼠胸腺、睾丸组织的恢复,而氯雷他定对胸腺、睾丸组织结构无明显的修复作用.与模型组比较,金匮敏煎方高、中、低剂量组能显著升高cAMP、T、TSH水平,降低cGMP水平(P<0.05).与模型组比较,金匮敏煎方中、高剂量组大鼠T、TSH水平显著升高(P<0.05).在皮肤P2X7、ENPP3的表达方面:与模型组比较,氯雷他定组及金匮敏煎方高、中剂量组P2X7/ENPP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金匮敏煎方主要是通过改善机体能量代谢增加ATP酶活性来发挥疗效,同时可能通过降低IgE含量、升高IFN-γ含量,使皮肤肥大细胞脱颗粒受到限制,从而降低炎症反应.

    慢性荨麻疹肾阳虚金匮敏煎方嘌呤能受体P2X7外核苷酸磷酸二酯酶3

    瑞香狼毒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相关细胞因子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胡伊力格其白小红白梅荣包文双...
    4953-49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瑞香狼毒(SCL)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相关细胞因子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于第1、7、14天右足后跖皮下注射弗氏完全佐剂0.1 mL建立AA模型,第8天开始阳性组灌胃雷公藤多苷片12.86 mg/kg,SCL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SCL 32.97、16.49、8.24 g/kg,共给药21 d,通过统计大鼠足跖肿胀度、组织病理学评价SCL对AA的保护作用.基于16SrRNA测序,ELISA法探讨SCL对AA大鼠肠道菌群及炎症因子的影响.结果:SCL可明显改善AA大鼠的关节病理症状,大鼠SCL给药组足跖肿胀度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SCL高剂量组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 β、雌二醇(E2)、类风湿因子(RF)水平显著降低(P<0.01,P<0.05),孕酮(PROG)水平显著升高(P<0.01).SCL中剂量组血清中TNF-α、IL-6、RF水平显著降低(P<0.01,P<0.05),E2水平显著升高(P<0.01).SCL低剂量组血清中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阳性组血清中TNF-α、IL-6、PROG水平显著降低(P<0.01).在肠道菌群多样性方面,SCL显著升高了拟杆菌门、拟杆菌属、S24-7科、普雷沃氏菌科、拟杆菌目、S24-7纲、普雷沃氏菌纲、肠球菌纲、乳杆菌纲相对丰度(P<0.05),降低了瘤胃球菌科、梭菌目、乳杆菌目、颤螺菌纲相对丰度(P<0.05).结论:SCL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失衡状态发挥抗炎作用,进而治疗AA,为AA临床上的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瑞香狼毒佐剂性关节炎细胞因子肠道菌群16SrRNA

    痤疮脾胃湿热病证结合小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任星周娜王羽侬杨静...
    4959-4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结合疾病病因造模方法与脾胃湿热证候造模方法建立以临床表现为导向的痤疮脾胃湿热病证结合小鼠模型.方法:采用皮内注射痤疮丙酸杆菌(C.acnes)建立痤疮病因模型,结合高脂高糖喂养(内因湿热法)构建脾胃湿热病证结合模型,通过清热利湿中药方剂进行模型反证.比较各组小鼠体质量、行为活动度、肛温、大小便评价脾胃湿热程度;采用皮肤镜、激光散斑血流成像仪活体观测小鼠背部痤疮区域的变化;HE染色观察皮肤和胃黏膜组织的炎症改变,油红O染色观测皮脂分泌情况;免疫组化法观察小鼠皮肤中IGF-1R、PPAR-γ、SREBP-1、AR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和C.acnes组比较,C.acnes+脾胃湿热组小鼠行为活动度减少(P<0.05),反应迟钝,体质量下降,大小便色黄质软,胃黏膜固有层与黏膜下层有炎症细胞浸润;痤疮皮损更严重,痤疮部位的局部血流量显著增加(P<0.01,P<0.05),相关炎症因子表达上调(P<0.01,P<0.05);除此之外,小鼠皮脂腺增大(P<0.01),皮脂分泌增多(P<0.01).经中药干预后,上述改变均有缓解.与空白组及C.acnes组比较,C.acnes+脾胃湿热组小鼠表皮中IGF-1R表达增多(P<0.01),皮脂腺中的PPAR-γ、SREBP-1、AR阳性表达明显增多(P<0.01),经中药干预后小鼠皮脂腺中的PPAR-γ、SREBP-1、AR阳性表达减少(P<0.01).结论:高脂高糖饮食喂养小鼠模拟人体脾胃湿热,结合皮内注射C.acnes模拟痤疮炎症发病过程,综合形成了痤疮脾胃湿热小鼠模型,可作为可靠的动物模型,推动痤疮病理机制与中医药疗效评价研究的进展.

    痤疮脾胃湿热证病证结合模型炎症皮脂痤疮丙酸杆菌

    腹针调控水、盐、糖代谢治疗慢性心理应激肺癌荷瘤小鼠实验

    严景妍刘志勇龚安邢欢...
    4965-4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证实肺癌的进展和慢性心理应激相关,腹针可调节糖代谢和水盐代谢平抚慢性心理应激创伤并抑制肺癌.方法:将7~8月龄雄性C57BL/6J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4组,每组16只.动物分组如下:对照组:小鼠荷瘤,自由进食进水,不加任何干预;慢性心理应激组:小鼠荷瘤,通过隔天抓握小鼠后背皮肤10 s达到慢性心理应激效果,观察指标主要为毛发色泽的变浅;慢性心理应激+腹针组(以下简称腹针组):小鼠荷瘤,抓住小鼠后背皮肤并取穴腹部任脉气海、关元、中脘穴,脾经大横(双侧)、腹结(双侧)、府舍(双侧),每次针1个穴位,每个穴位针刺提插捻转10 s,平补平泻,隔天1次;慢性心理应激+环磷酰胺组(以下简称环磷酰胺组):小鼠荷瘤,抓住小鼠后背皮肤并腹腔注射环磷酰胺,50 mg/kg给药,隔5天1次.适应性喂养1周,施针或给环磷酰胺1周后,全部小鼠接种0.2 mL(5×106/mL)Lewis肺癌细胞于右侧前肢腋窝下,继续施针或给药1周瘤体萌出,再继续施针或给药1周取瘤称重,并检测糖代谢相关蛋白AKT2、GSK3β,水盐代谢相关蛋白AQP1、ATP1A1,抗凋亡蛋白MCL1的mRNA和蛋白表达,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计算对比各组检测数据.结果:慢性心理应激小鼠局部毛发色泽变浅,腹针组肿瘤明显比慢性心理应激组及对照组的肿瘤生长缓慢(P<0.01),腹针组肿瘤糖代谢相关蛋白AKT2、GSK3β,水盐代谢相关蛋白AQP1、ATP1A1,抗凋亡蛋白MCL1 mRNA及蛋白表达较慢性心理应激组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肺癌的发展和慢性心理应激相关,腹针可以通过调节糖代谢通路AKT2/GSK3 β和水盐代谢相关蛋白AQP1、ATP1A1平抚慢性心理应激的伤害,降低抗凋亡蛋白MCL1蛋白的表达以抑制肺癌.

    慢性心理应激肺癌肿瘤腹针针灸中医药

    山东省沿海地区人群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

    徐朋飞曲宪双史俍元戴淑青...
    4971-4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山东省沿海地区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为中医治未病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山东省沿海4个城市人群体质状况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采集2 000例有效体质数据,从整体人群、性别、年龄等维度,对人群的体质分布特征进行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对样本体质类型构成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整体人群中,平和质比例最高(40.40%,808/2 000),8种偏颇体质占比由高到低位于前3位的分别是阳虚质(16.55%,331/2 000)、气虚质(10.60%,212/2 000)、痰湿质(7.25%,145/2 000),其中男性位于前3位的是阳虚质(12.17%,130/1 068)、气虚质(10.02%,107/1 068)、痰湿质(8.05%,86/1 068),女性位于前3位的是阳虚质(21.57%,201/932)、气虚质(11.27%,105/932)、气郁质(6.76%,63/932).结论:山东省沿海地区常见的偏颇体质分别是阳虚质、气虚质、痰湿质;不同性别体质分布显著不同,不同年龄段之间体质分布差异不明显.

    中医体质中医体质量表分布特点沿海地区体质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