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陈华庭

半月刊

1001-5213

pharmacy@vip.163.com

027-82836596;82809190

430014

武汉市汉口胜利街155号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Hospital Pharmac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药学会主办的公开发行的医院药学专业性学术期刊。主要面向全国医院药学工作者、医务人员和广大药学工作者,主要介绍国内外药学先进技术、临床合理用药、中西药制剂、药剂科的科学管理与改革、药学基础知识及理论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数理法分类的寒热并用型咳嗽中成药组方特点及临床应用

    李蒙蒙闫红敏罗春梅金锐...
    2141-2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寒热并用型咳嗽中成药组方和性效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处方审核点评和药品综合评价提供依据。方法:从国家医保目录项下"止咳化痰平喘药"中,分别以药性理论为依据采用"三分运算法"并以说明书功能主治为依据采用"九宫格法"筛选寒热并用型咳嗽中成药,两者交集为最终遴选药品,分析组方与性效特点。结果:筛选得到治疗咳嗽类中成药75种,运用"三分运算法""九宫格法"分别得到寒热并用型咳嗽中成药28种和22种,两者交集为12种,如杏贝止咳颗粒、苏黄止咳胶囊、咳喘顺丸、蛤蚧定喘丸、小儿麻甘颗粒、宣肺止嗽合剂等。这12种中成药大多含有前胡-苦杏仁、麻黄-石膏等寒热并用药对,其说明书功能主治也未标明寒热属性或标有"表寒里热"等复杂证型。结论:寒热并用型咳嗽中成药有其组方特点,往往用于寒热夹杂型咳嗽或寒热属性不明显的咳嗽,在适应证审核或联合用药点评时应予以注意。

    咳嗽中成药寒热并用数理方法药学评价处方审核

    替加环素肝功能异常风险的回顾性观察研究

    左成淳许青李晓宇吕迁洲...
    2146-2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阐明患者使用替加环素后出现肝功能异常的特征和预后,尤其是达到药物性肝损伤诊断标准前的肝功能异常的变化趋势。方法:通过电子病历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替加环素治疗满72 h、信息完整、已排除其他原因导致肝功能异常的585名成年住院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的肝功能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总胆红素(TB)。分别评估各项指标异常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分级的动态变化过程。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确定与肝功能指标异常相关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与基线值相比,肝功能各项指标的首次异常值和异常峰值均明显上升。性别是导致ALT(OR=0。507,P=0。001)和AST(OR=0。657,P=0。034)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高维持剂量(100 mg,每日2次)和长疗程(>14d)是导致ALT、AST和ALP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所有指标P<0。01)。此外,长疗程(>14d)(OR=1。699,P=0。017)、手术(OR=1。819,P=0。001)和TB基线值超过正常范围上限(OR=4。079,P<0。01)是TB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使用替加环素后应当密切监测肝功能,重视肝功能异常指标,有利于发现肝损伤趋势,避免患者肝功能恶化。

    替加环素肝功能异常不良反应风险因素

    75例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的特点及不同诊断标准的再评价

    孙继敏夏泉杨培培方会慧...
    2154-2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rug-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DIHS)的临床特征并比较在不同的诊断标准下预后的差异,为临床早期诊断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2021年期间根据RegiSCAR标准诊断为DIHS的住院患者,总结临床特点,并应用J-SCAR标准和RegiSCAR评分,比较患者预后的差异。结果:75例DIHS患者中,致敏药物主要是抗癫痫药物(26例)、别嘌醇(17例)、抗感染药物(16例),潜伏期多在10~30d(78。7%)。主要临床表现有皮疹(100%)、发热(94。7%)、肝脏损害(96。0%)以及嗜酸性粒细胞升高(49。3%),其中有10例使用别嘌醇的患者HLA-B*58:01基因检测阳性。治疗主要应用糖皮质激素或联合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最终70例患者好转,5例死亡。有27例(36。0%)符合J-SCAR标准非典型的DIHS,63例(84。0%)符合RegiSCAR评分可能/很可能DIHS。患者RegiSCAR评分≥3分病死率明显高于<3分(P<0。05)。结论:DIHS病情重、易反复、死亡率高,有可疑用药史时,建议尽早进行RegiSCAR评分,及时发现危重症患者,降低病死率。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药源性疾病别嘌醇RegiSCAR评分

    基于FAERS数据库的托吡酯不良事件信号挖掘与分析

    王帆吴占申宋玮娟时磊...
    2159-2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挖掘托吡酯上市后的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ADE)信号,提高对托吡酯安全性的认知。方法:检索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数据库2014年第3季度至2023年第2季度的数据,使用报告比值比(reporting odds ratio,ROR)和比例报告比(proportional reporting ratio,PRR)法对托吡酯的ADE信号进行挖掘与分析。结果:托吡酯ADE报告12 862份,ADE信号598个。系统器官分类(system organ class,SOC)不成比例分析发现"各种先天性家族性遗传性疾病"(ROR=2。91,PRR=2。88)具有显著性。首选术语(preferred term,PT)分析揭示了托吡酯相关的强度较高的ADE信号,如鼻石症、视觉持续、睫状肌痉挛、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以及良性家族性天疱疮等;发生频次较高的ADE信号,如异常感觉、嗜睡、记忆受损、意识模糊状态、肾结石以及认知障碍等。与药品说明书和药物副作用资源(Side Effect Resource,SIDER)数据库对比发现,部分ADE信号保持高度一致,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新的ADE信号。结论:妊娠期妇女应谨慎使用托吡酯,并关注各种先天性疾病的风险。同时也应警惕相关的"眼器官疾病""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以及说明书中未提及的ADE信号,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托吡酯FAERS数据库不良事件信号

    我国发作性睡病疾病患者疾病特征、治疗现状与经济负担调查

    王春萍郑佳音李薇王新玲...
    2165-2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估中国发作性睡病患者的疾病特征、治疗现状与经济负担。方法:于2021年11月-2022年8月,通过中国罕见病联盟自由研发和搭建的中国罕见病综合云服务平台募集发作性睡病患者,基于自行设计问卷与发作性睡病日间过度嗜睡量表开展线上问卷调研。结果:共收集有效问卷280份,覆盖了我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成人组平均年龄为30。8岁,儿童/青少年组为15。1岁。2组均发现日间嗜睡严重,每月猝倒出现频率大于10次的比例超过50%,绝大多数患者存在多种共病,常见(40%以上)为焦虑或抑郁。成人组与儿童/青少年组均存在50%以上患者误诊,误诊中位时间分别为5。0、1。0个月,最长可至282。1、48。4个月;患者从首诊到确诊平均需要辗转2家医院,最多可达8~10家医院。成人组因患发作性睡病病年均总成本为37 537。10元,间接成本(53。17%)是其主要驱动因素;儿童/青少年组年为54 109。12元,直接医疗成本(54。74%)是其主要驱动因素。2组人均总成本均高于2021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 128元)。结论:我国发作性睡病患者疾病负担较重,需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加强患者症状管理与加快安全、有效且经济药物研发与上市,以减轻患者与家庭的经济负担。

    发作性睡病临床特征治疗现状经济负担

    配药机器人相比人工调配对静脉药物成品输液物理稳定性的影响

    耿魁魁何娟苏丹史天陆...
    2171-2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考察配药机器人相比人工调配对静脉药物成品输液物理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溶解难易程度不同的两种常用静脉注射药物,考察调配后8 h内成品输液的微粒值、pH值、渗透压、浊度、丁达尔现象,比较配药机器人和人工调配的成品输液物理稳定性。结果:对于易溶解的药物注射用泮托拉唑钠,配药机器人调配后成品输液微粒值、pH值、渗透压、浊度和丁达尔现象与人工调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种调配方式调配后成品输液稳定。对于难溶解的药物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配药机器人调配后成品输液4h内粒径≥10µm、≥25μm微粒值均大于人工调配,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渗透压方面两种调配方式无差异(P>0。05),8h内变化均小于10%;浊度方面两种调配方式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调配后8 h内浊度与0h比较变化值均小于0。5NTU,成品输液稳定;丁达尔现象方面,两种调配方式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H值方面两种调配方式无差异(P>0。05),调配后成品输液8 h内变化均小于10%;调配效率方面,配药机器人优于人工调配。结论:对于易溶解的药物泮托拉唑钠,配药机器人调配的成品输液物理稳定性与人工调配无差异;但对于难溶解的药物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人工使用振荡器调配的成品输液微粒少于配药机器人调配的成品输液,其他参数无差异,成品输液均保持稳定。医疗机构使用配液机器调配相对难溶解药物时,应评估药物的溶解程度,并优化调配步骤,以保证成品输液质量。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配药机器人人工调配成品输液质量

    顺铂临床疗效和毒性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张蝶钱凤丹张立超
    2179-2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顺铂是临床上治疗乳腺癌、膀胱癌等实体瘤的常用化疗药物,但是随着DNA修复、解毒、排泄等过程的发生,顺铂及其代谢产物的疗效及毒副作用个体差异较大,越来越多证据支持基因多态性对顺铂疗效及毒副反应的预测作用。该文从核苷酸切除修复途径、肝脏解毒及肾脏排泄过程的基因多态性进行综述,结合亚裔人群的突变概率,分析影响顺铂临床疗效及毒性相关的基因多态性,其中rs25487、rs11615、rs316019作为亚裔中突变率较高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在制定化疗方案前进行基因多态性检测,将有利于减少毒副作用,提高顺铂的临床疗效,为制定顺铂个体化给药提供借鉴意义。

    基因多态性顺铂精准医学

    孤独症谱系障碍治疗靶点及其药物研发进展

    冯殿伟
    2186-2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近年来,针对ASD病因或治疗靶点的研究逐渐增多,如干细胞疗法、微生物群-肠-脑轴、腺相关病毒基因治疗、兴奋-抑制(excitatory-inhibitory,E-I)失衡、内源性大麻素(endocannabinoid,eCB)系统及磷酸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3-kinase,PI3K)信号通路等。部分药物研发已取得初步进展,本文就ASD治疗靶点及药物研发情况进行综述。

    孤独症谱系障碍治疗靶点药物研发

    巴氯芬致慢性肾病患者癫痫持续状态1例

    郭珮石雪萍邹黎徐兴星...
    2192-2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1例75岁患者因慢性肾病5期长期血液透析,入院后因呃逆服用巴氯芬,未减量。第1次服药后患者出现眩晕和抽搐加重,第4次服药后出现意识障碍,临床考虑巴氯芬导致并进行血液灌流。血液灌流过程中出现癫痫样症状合并持续失神状态,动态脑电图提示癫痫,最终判断为巴氯芬导致的毒性代谢性脑病、癫痫持续状态。经持续血液透析,患者意识恢复、癫痫控制后出院。

    巴氯芬毒性代谢性脑病癫痫持续状态慢性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