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赵伟

旬刊

1004-9290

cvate1632@vip.188.com cvatezbs@163.com

010-58556724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慧新东街4号富盛大厦16层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ournal Chines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一份综合性中文期刊,集政策指导性、学术理论性和应用服务于一身,是教育部指导全国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舆论工具,是服务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机构的主要阵地,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战线上发行量最大的国家级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提高服务能力 培养工匠人才为职业教育强国建设作出新贡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鲁昕
    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在五年的工作中,坚持并认真践行"政治强会、学术立会、服务兴会、依法治会"的工作方针,在强化理论武装,提高政治站位;建设智库学会,提高服务能力;推动产教融合,服务产业创新;坚持科教融汇,助力成果转化;助力质量引领,补齐专业短板;开展说课交流,抓好专业建设;组织教师培训,实现共同进步;努力凝聚各界,构建合作机制;开展国际交流,助力"职教出海";坚持依法治会,提高治理能力等十个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全方面全领域参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不断提升服务力、支撑力、贡献力,已经成为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支重要社会力量。在未来工作中,学会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发挥智库作用、助力产业创新、做好"新基建"、培养工匠人才,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职教学会力量。

    职业教育强国服务能力工匠人才职教学会

    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困境与破解——基于集体行动理论视角

    王盼盼马君
    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市域产教联合体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重要举措。从集体行动的理论视角出发,发现在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中各主体存在不同程度的"搭便车"行为,主要表现为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主体心理失衡、客观条件制约、地方政策缺失和集体认同不强。因此,要以激励提升市域产教联合体主体满意度,以投入激发市域产教联合体主体参与度,以政策明确市域产教联合体政府统筹力,以宣传加强市域产教联合体社会认同度。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市域产教联合体集体行动理论

    行动者网络视角下中小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推进路径

    孙婧申玲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效推进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积极参与产教融合行动,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必然要求。针对现有中小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目标决策与动力机制缺失、模式渠道匮乏、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信息沟通交流不畅、运行管理不规范、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提出基于中小企业参与下行动者网络的转译过程,系统构建共立目标协商机制、共建多元动力机制、共创组织平台载体、共商资源协同机制、共设信息协同机制、共定制度协同机制、共构发展评价体系的推进路径,为异质行动者协同推进中小企业参与产教融合行动提供参考。

    产教融合中小企业行动者网络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下产教融合的逻辑转向与路径建构

    赵鹏燕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知识生产模式的变革深刻影响着产教融合的发展方向和组织模式,知识生产由模式I向模式Ⅱ和模式Ⅲ转变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跨界性、融合性和创新性,产教融合也由产教分离向共同体建构转变,实现异质主体的跨界融合;由职业知识向技术知识转变,实现技术知识的创新应用;由传统模式向创新模式转变,实现育人标准的多维协同。产教融合应当继续沿着知识生产模式转型发展方向,构建产教共同体的知识生产网络、问题导向的创新发展体系、协同育人的质量评价标准,更好地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知识生产模式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等工程教育相互融通:依据与路径——基于工程师形象的描摹

    闫广芬刘涵滨
    34-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等工程教育应相互融通以协同培养工程师。通过对10所高等职业院校和普通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析发现,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等工程教育培养的工程师在知识、技能、素质以及人才定位上皆有着内在关联,此为二者融通提供依据。为进一步推进融通进程,构建高质量工程教育体系,二者应加速统筹规划、协同创新。具言之,应建立跨学科的研究机制,拓展工程教育研究的问题框架;构建工程师分类培养体系,优化工程教育系统整体效能;创新数字化融通发展机制,打造持续适应的生态共生网络。

    职普融通高等职业教育高等工程教育工程师培养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技能人才的职业知识生产与培育

    邬杨季馨怿欧阳忠明
    4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对高技能人才的职业知识生产与培育赋能。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知识生产的主体之一,突破原有仅"由人"的知识生产,可更为便捷地以人机协同的方式生成职业知识,并改变高技能人才培育的样态。原有的职业知识的生产模式进一步向知识生产模式2乃至机器生产模式转型。职业知识生产与人才培育的场域指向人机协同的、"物理世界+虚拟世界"的场域。由此,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高技能人才的职业知识与培育的逻辑指向"人的智慧提升——人对职业知识的运用——人的自我完善与人之为人"三个递进维度。生成式人工智能将促进高技能人才学习方式及人的角色的转型、推进职业知识生产及技术创新发展。由此,从"生成式人工智能软硬件建设、构建基于职业知识的智能情境化教材、建立专家审核与机器知识生产的自动过滤机制、促进与智能机器知识生产同步发展的人的生成"四个维度探索新路径,指向人机协同中高技能人才的"转识成智、由技入道"的生命实践。

    生成式人工智能知识生产职业知识高技能人才人才培育

    中职学生的成长偏差及其教育补偿研究:基于心智模式分析框架

    章小斌蔡连玉
    5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职学生的良好成长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共富的内在要求。在教育精英主义主导下,作为弱势群体的中职学生长期没有"被看见"。学生成长是以内在心智发展为"座架"的,以心智模式理论为分析框架,探究中职学生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补偿路径具有重要实践价值。在大量观察及与这一学生群体深度互动的基础上发现,中职学生在较大范围内存在"不知要什么"的自我迷失、"想学学不好"的自我否定、"不想学和做"的闲逸躺平和"能学不想学"的桀骜不羁等四种类型的心智模式偏差。鉴于此,对中职学生成长的教育补偿须识读心智模式,强化学生成长的核心驱动;立足教育生活,发挥重要他人的反馈作用;提供专业资源,基于心智支持学生成长。

    中职学生成长偏差教育补偿心智模式

    学历歧视知觉对专科生就业焦虑的影响及内在作用机制的实证研究

    宋快何丹涂勤建牛更枫...
    65-73,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学历歧视知觉对专科生就业焦虑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学历歧视知觉量表、就业焦虑问卷、学习投入量表和专业认同问卷对1 230名专科学校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学历歧视知觉、学习投入、专业认同和就业焦虑之间两两显著相关;学历歧视知觉对专科生就业焦虑不仅有直接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还能通过学习投入的中介作用影响专科生就业焦虑;专业认同调节学习投入中介作用的前半段,具体而言,在专业认同水平较低时,学历歧视知觉对学习投入的负向预测作用更强。研究揭示了学历歧视知觉影响专科生就业焦虑的作用机制,深化了我们对专科生就业心理和行为的理解,能够为专科生就业焦虑和学历歧视知觉的干预提供实证依据。

    学历歧视知觉专科就业焦虑学习投入专业认同

    中职学生未来目标与学习投入的因果路径:一项纵向追踪研究

    余习德杜文明
    74-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未来目标迷茫"与"学习投入不足"是中职学生面临的两大难题。目标设定促进学习投入,还是在不断的学习投入之中明晰目标,这两个问题也是中职教师长期的教育困惑。基于此,采用交叉滞后模型,对417名中职学生开展未来目标(含内部与外部目标)与学习投入为期半年的追踪,以考察两者间的因果作用路径。结果表明:不同的未来子目标与学习投入之间存在单向作用路径与双向因果路径。在男生、女生之间存在"行动驱动目标型"和"目标驱动行动型"的性别差异。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一是要强化中职学生内部目标对学生投入的积极作用,弱化外部目标的消极影响;二是要拓展学习渠道,丰富实践形式,引导学生热情投入,在投入中逐渐认识自我,进而明晰未来目标,并持续为之投入;三是要创建更多的男女合作学习内容与互动实践项目,使"目标与投入"作用模式的"男女有别"发展为"男女互补",高效助推中职学生的成长成才。

    未来目标学习投入内部目标外部目标中职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何以言说历史:素材类型、话语模式与实践路径

    李忠伟赵鹭
    8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手段的发展始终具有紧密关联,正确地言说历史是思想政治教育在任何时代的基本任务。在二者的互动关系上,历史素材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资源与实践平台,二者的互动也体现了政史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趋势。思想政治教育言说历史主要包括了图片、文字、视频、实物四种素材。在话语模式上,通过描述、解释、阐述、实践的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将历史嵌入具体的教育活动中。为进一步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未来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创新历史素材,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严选历史素材,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灵活运用素材,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优化历史素材,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国化;树立融合观念,培养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性。

    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素材话语模式政史结合立德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