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医急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医急症
中国中医急症

晁恩祥

月刊

1004-745X

zgzyjzyx@126.com

023-67064128,63521390

400021

重庆市江北区盘溪七支路6号

中国中医急症/Journal Journal of Emergenc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解毒复胰汤治疗瘀毒互结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预测模型构建

    姚逸阳董绮杨冰倩陈乾...
    753-756,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解毒复胰汤治疗瘀毒互结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河南省中医院急诊科住院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回顾性收集解毒复胰汤治疗7d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因、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GB)、C反应蛋白(CRP)、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钙离子(Ca2+)、肌酐(Cr)等.将患者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通过单因素回归分析、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逐步回归法筛选独立影响因素建立模型.从拟合优度、区分度、校准度及内部验证来对构建的模型进行评估.结果 在接受解毒复胰汤治疗的145例瘀毒互结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有效组107例,无效组38例.筛选出CRP、PT、Ca2+、Cr为独立影响因素,构建临床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0,模型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0.623,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x2=4.298 9,P=0.829 2(P>0.05).结论 临床预测模型提示解毒复胰汤更适合炎症指标较低、凝血功能及肾功能较好、电解质水平稳定的瘀毒互结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时须关注CRP、PT、Cr、Ca2+指标.

    重症急性胰腺炎解毒复胰汤瘀毒互结临床预测模型

    天香丹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

    郭闫闫赵明芬袁茜茜
    757-762,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天香丹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效物质基础和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并查阅文献获得天香丹中4味中药的主要活性成分,并将与活性成分相联系的靶基因借助UniProt数据库翻译成相应基因.于PubChem数据库得到红景天、新塔花活性成分的详细信息,可以在TCMSP平台上找到该活性物质的靶基因,就使用TCMSP的结果,否则使用SwissTargetPrediction平台得到预测靶基因;利用GeneCards、OMIM、DISGENET和TTD数据库得到疾病相关靶点,对活性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后采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以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选择与本课题相关的通路cAMP、mTOR、核转录因子-κB(NF-κB)使用mapper工具构建KEGG通路图.最后通过AutoDock Vina软件对关键靶点和化合物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筛选出新塔花、红景天、丹参、降香针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128个活性成分和386个潜在作用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拓扑分析发现白细胞介素-6(IL-6)、蛋白激酶B1(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含量、白细胞介素-1 β(IL-1 β)等是天香丹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键靶点.GO功能分析发现天香丹生物过程主要集中在RNA聚合酶Ⅱ启动子的转录正调控、基因表达的正向调控、凋亡过程的负调控、对外源刺激的反应等多个方面;KEGG信号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主要涉及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细胞凋亡、IL-17信号通路、前列腺癌、HIF-1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mTOR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活性物质与靶点蛋白之间存在较强的结合力,其中槲皮素与TNF的结合力最强.结论 天香丹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相互协同的特点,为今后天香丹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天香丹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栀黄止痛颗粒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

    刘畅许博孟庆良郭克磊...
    763-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栀黄止痛颗粒治疗痛风性关节炎(GA)的科学原理及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HERB数据库查找栀黄止痛颗粒的主要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利用UniProt数据库进行靶点名称规范及转化,通过GeneCards、OMIM、PharmGkb、TTD、DrugBank数据库总结GA相关疾病靶点,将疾病靶点与药物靶点取交集,利用Cytoscape3.8.0软件生成"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交集靶点的蛋白相互作用网络,使用Cytoscape进行拓扑分析,获得核心基因;运用Metascape网页、R软件构建的数据包对核心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选取核心靶点与药物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筛选出栀黄止痛颗粒活性成分88种,作用靶点212个;GA疾病靶点312个,疾病与药物交集靶点43个.GO富集分析共包含56条富集通路,其中生物过程4条、分子功能21条、细胞组成31条;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133条通路,涉及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IL-17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用与动脉粥样硬化等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药物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基因之间能相互结合并有较好的亲和力.结论 栀黄止痛颗粒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对GA产生药理作用,这为探索该方剂药效药理作用机制建立了基础.

    痛风性关节炎栀黄止痛颗粒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作用机制

    中药内服方联合肾脏替代疗法治疗脓毒症急性肾损伤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赵舒曼何龙耿彦婷石嘉恒...
    769-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中药内服方联合肾脏替代疗法(RRT)治疗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进行系统性评价及Meta分析.方法 检索建库至2023年6月17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收录的文献,纳入符合标准的中药内服方联合RRT治疗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并运用RevMan 5.4.1软件进行最终数据分析.结果 9篇RCT共包括681例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最终被纳入.与单纯运用RRT相比较,中药内服方联合RRT清除TNF-α作用更强[MD=-29.48,95%CI(-44.81,-14.15),P=0.000 2]、IL-6水平[MD=-28.83,95%CI(-38.84,-18.82),P<0.000 1]、Scr水平[MD=-21.86,95%CI(-44.10,0.38),P=0.05]、NGAL水平[MD=-12.25,95%CI(-16.90,-7.60),P<0.000 1]、Cys C水平[MD=-0.45,95%CI(-0.49,-0.42),P<0.000 1]、APACHEⅡ评分[MD=-3.20,95%CI(-3.89,-2.50),P<0.0001]、SOFA 评分[MD=-1.78,95%CI(-2.19,-1.37),P<0.000 1]及病死率[RR=0.42,95%CI(0.26,0.68),P=0.0004]均更低.仅1篇文献报道了不良反应,未有文献报道安全性指标.结论 中药内服方联合RRT可以缓解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炎症反应,保护肾功能,减低患者死亡率,但上述结论仍需多中心、大样本的RCT研究进一步验证.

    脓毒症急性肾衰竭肾脏替代疗法Meta分析

    中药灌肠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肠黏膜及炎性因子影响的Meta分析

    许栗晓媛郑荣心马媛刘轩...
    775-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中药灌肠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肠黏膜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及PubMed数据库,全面检索关于中药灌肠治疗活动期UC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运用RevMan5.4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22篇文献,共计2 08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灌肠组患者Baron内镜评分、Mayo疾病活动指数评分、黏膜组织Geboes指数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0(IL-10)及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灌肠治疗UC可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激活IL-10及TGF-β1的表达水平,沉默TNF-α、hs-CRP、IL-1β、IL-4、IL-6、IL-8等促炎因子,减少炎症浸润,修复受损的肠道黏膜.

    溃疡性结肠炎中药灌肠活动期炎性因子肠黏膜Meta分析

    普通登革热中医证型之间实验室指标差异性的回顾性分析

    谢铱子蔡贝贝詹少锋江勇...
    781-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普通登革热不同中医证型的实验室指标,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中医辨证.方法 选取2014年至2020年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普通登革热患者,分析风热夹湿,邪在卫气证及湿热伤络,邪侵营血证这两个关键证型之间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等实验室指标的差异性,统计分析采用SPSS21软件执行.结果 两组间基线一致,而血小板计数在湿热伤络,邪侵营血证中显著低于风热夹湿,邪在卫气证(P<0.05);白细胞计数、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在湿热伤络,邪侵营血证中高于风热夹湿,邪在卫气证(P<0.05);钠、渗透压、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虽在两证型之间存在差异(P<0.05),但其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余指标在两证型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普通登革热患者湿热伤络,邪侵营血证的实验室指标比风热夹湿,邪在卫气证的实验室指标更加严重,实验室指标变化符合中医证型规律,临床辨治普通登革热可参考实验室指标.

    普通登革热中医证型实验室指标回顾性研究

    偏痛汤1号对痛敏性偏头痛大鼠BDNF/p-Akt信号途径的影响

    吉雪年罗亚敏邱月华张淑静...
    785-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BDNF/p-Akt信号途径研究偏痛汤1号对硝酸甘油(NTG)致偏头痛模型大鼠作用机制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偏痛汤1号组,每组8只.空白组予正常饮食水饲养,假手术组予颈背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大鼠予颈背部皮下注射NTG.成模后给药1周,同时检测行为学及痛阈值变化.采用ELSIA技术检测外周血浆中白细胞介素-6(IL-6)、脑神经营养因子(BDNF)、一氧化氮(NO)水平.RT-qPCR技术检测大鼠三叉神经节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BDNF、蛋白激酶B(Akt)、Bcl-2相关死亡启动因子(BAD)及NO mRNA转录水平.Western blotting技术测定大鼠三叉神经节中BDNF、Akt及p-Akt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偏痛汤1号组大鼠眼眶痛阈上调(P<0.05);血浆BDNF、NO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0.05),IL-6无显著下降趋势(P>0.05);三叉神经节中CGRP、Akt、BDNF mRNA转录水平下调(P<0.05),BAD、NO mRNA转录水平有下调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Akt、p-Akt与BDNF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01).结论 偏痛汤 1号抑制痛敏性偏头痛的机制与调控BDNF/p-Akt信号途径,下调偏头痛相关因子CGRP、NO、IL-6等表达水平,从而减少突触递质引起的通路活化相关.

    痛敏性偏头痛偏痛汤1号中枢敏化BDNF/p-Akt信号途径大鼠

    胰瘅膏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道菌群及功能的影响

    葛佩鑫贾博宜张乃卫张巧妍...
    790-7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胰瘅膏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胰瘅膏组,采用腹腔注射雨蛙素法制备急性胰腺炎(AP)模型,使用胰瘅膏外敷进行干预,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肠道菌群进行测序.结果 各组大鼠肠道菌群Beta多样性存在差异,AP大鼠肠道中变形杆菌属和苏黎世杆菌属等菌属增多,胰瘅膏能提高脱硫弧菌属、弓形菌属等菌属的丰度.结论 胰瘅膏能调节肠道菌群等机制发挥治疗AP的作用.

    急性胰腺炎肠道菌群胰瘅膏外敷大鼠

    加味独活寄生合剂对膝骨关节炎小鼠血清IL-6、IL-1β、TNF-α及滑膜炎症的影响

    唐海波舒杨汤小康唐成剑...
    796-799,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加味独活寄生合剂对膝骨关节炎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滑膜炎症的影响,初步判定加味独活寄生合剂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最佳剂量.方法 将36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及中药低、中、高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均通过膝关节注射木瓜蛋白酶溶液建立膝骨关节炎模型,空白组、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西药对照组予双醋瑞因胶囊溶液灌胃,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照6.28、12.56、25.12g/kg剂量灌胃加味独活寄生合剂.连续灌胃8周后,各组小鼠进行改良Lequesen MG量表评分,ELISA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IL-6、IL-1 β、TNF-α含量;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膝关节滑膜组织结构形态及纤维组织增生情况.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改良Lequesen MG量表评分显著升高(P<0.01),血清炎症因子含量明显升高(P<0.01),HE染色可见滑膜组织丰富的血管增生及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等滑膜炎症表现,Masson染色可见大量胶原纤维增生;西药对照组、中药低剂量组改良Lequesen MG量表评分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血清炎症因子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HE染色见滑膜炎症改善,Masson染色见胶原纤维增生减轻;中药中、高剂量组较西药对照组和中药低剂量组改良Leque-sen MG量表评分显著降低(P<0.01),血清炎症因子含量明显降低(P<0.01);HE染色示滑膜炎症明显好转,Masson染色见胶原纤维增生明显减轻.结论 加味独活寄生合剂可降低膝骨关节炎小鼠血清IL-6、IL-1β、TNF-α含量,改善膝关节滑膜炎症;12.56 g/kg剂量的加味独活寄生合剂对膝骨关节炎小鼠病情改善最明显.

    膝骨关节炎加味独活寄生合剂滑膜炎症木瓜蛋白酶小鼠

    针刺联合乌梅丸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急性期临床研究

    周洁黄青胡珀
    800-803,8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乌梅丸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急性期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肺功能的保护机制.方法 选取CVA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与观察组61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针刺联合乌梅丸治疗,疗程14 d.统计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肺功能指标、心率变异性(HVR)频域指标、外周血炎症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36%,高于对照组的88.14%(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量表和莱切斯特咳嗽生命质量问卷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呼气峰值流速、24 h正常RR间期标准差和连续5 min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嗜酸性粒细胞、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7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联合乌梅丸治疗CVA急性期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的咳嗽症状,保护患者的肺功能并降低复发率,其机制可能与改善HRV及抑制气道炎症有关.

    咳嗽变异性哮喘急性期针刺乌梅丸心率变异性肺功能气道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