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庄曾渊

双月刊

1002-4379

zyophthal@163.com

010-68668940

100040

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路33号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hinese Ophthalm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研究院主办的全国性中医眼科专业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宣传党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政策,执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学术上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推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发展,加强国际间眼科学术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乌梅丸对慢性高眼压模型大鼠生物节律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

    魏宇娇张丽霞孙志超倘孟莹...
    501-506,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乌梅丸对慢性高眼压模型大鼠生物节律紊乱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巩膜上静脉烧灼法建立慢性高眼压大鼠模型,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G)和乌梅丸组(WM),另将进行假手术的大鼠设为对照组(CG),每组各15只.WM组大鼠每日予乌梅丸水煎剂9 g/kg灌胃,CG组、MG组予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每周6次,连续给药4周.给药结束次日2:00、8:00、14:00、20:00的4个时间点等距测量眼压来评估24 h眼压节律;取材后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视网膜形态;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检测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2:00 血清生物节律相关指标,包括褪黑素(MT)、皮质酮(COR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内在光敏感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ipRGC)特异性蛋白—视黑质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视网膜形态:MG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结构破坏,内、外核层组织疏松,RGC排列紊乱,数量明显减少;WM组视网膜组织结构较为清晰完整,RGC少量丢失.(2)RGC凋亡率:MG组RGC凋亡率高于CG组(t=16.010,P=0.000),WM组RGC凋亡率低于MG组(t=-12.890,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昼夜眼压波动:MG组大鼠各时间点眼压均高于CG组(t2:00=16.600、t8:00=19.190、t14:00=16.230、t20:00=15.900,均P=0.000);WM组大鼠2:00与8:00眼压低于MG组(t2:00=-2.796,P=0.009;t8:00=-4.166,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大鼠眼压整体峰值出现在凌晨2:00,2:00-8:00眼压呈缓降趋势,8:00-14:00眼压下降明显,14:00为眼压谷值时间.(4)生物节律相关指标:MG组大鼠血清MT表达低于CG组(t=-7.480,P=0.000);WM组大鼠血清MT、CORT表达均高于MG组(tMT=7.136、tCORT=5.390,均P=0.000),CRH表达低于MG组(t=-3.144,P=0.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视黑质蛋白:MG组大鼠视网膜视黑质蛋白表达低于CG组(t=-16.127,P=0.000);WM组大鼠视网膜视黑质蛋白表达高于MG组(t=6.390,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高眼压模型大鼠28 d可导致视黑质蛋白表达降低,2:00血清MT分泌降低,昼夜眼压波动幅度增大,从而诱导RGC凋亡.厥阴病欲解时主方乌梅丸可能通过介导视黑质蛋白表达,改善慢性高眼压模型大鼠生物节律紊乱,抑制RGC凋亡.

    青光眼厥阴欲解时生物节律乌梅丸黑视蛋白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医古籍中治疗云雾移睛的用药规律

    刘新宇陈星宇郭惠怡莫亚欣...
    507-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古籍中治疗云雾移睛的用药规律.方法 查阅《中医名词考证与规范》中有关云雾移睛的病名症状记载,搜集整理中医古籍中有关治疗云雾移睛的方剂,将方剂相关信息录入Excel软件,利用SPSS Modeler 18.0、Cytoscape 3.9.1、SPSS 25.0软件对16部中医古籍中治疗云雾移睛的方剂进行多维度分析,包括用药频次、性味归经、高频药物功效、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结果 (1)一般情况:共纳入方剂68首,涉及153味中药,累计频次为709次,其中使用频次≥10次的中药共计27味.(2)性味归经:四气总频次153次,寒性及温性药物用药频次最高(皆为37次,24.18%);药味总频次247次,甘味药物用药频次最高(70次,28.34%);药物归经总频次374次,归肝经的药物用药频次最高(78次,20.86%).(3)高频药物分析:使用频次排在前5位的药物分别为菊花(24次,3.39%)、防风(20次,2.82%)、羌活(19次,2.68%)、车前子(17次,2.40%)、茯苓(17次,2.40%).(4)关联规则分析:置信度排名前5位的强关联对药为茯苓-泽泻、肉苁蓉-菟丝子、茯苓-山药、蒺藜-木贼、菊花-木贼;置信度排名前5位的强关联角药分别为防风-细辛-决明子、防风-车前子-决明子、细辛-玄参-决明子、玄参-细辛-决明子.(5)聚类分析:共得到7组核心药物,分别为补肝肾药、补气血药、引经-平肝熄风药、引经-清热药、引经-利水渗湿药、清热-平肝熄风-补气药、清热药.(6)复杂网络分析:核心的药物为防风、菊花、茯苓、甘草、川芎、蒺藜,其使用频率高且与其他药物关联性强.结论 中医古籍中治疗云雾移睛的核心药物以肉苁蓉、菟丝子等补益药为主,以肝肾亏损为主要病机,治法以补益肝肾、补气养血兼辛散引经为主,同时结合辨证论治,辅以清热和利水渗湿之法,用药灵活.

    数据挖掘中医古籍云雾移睛用药规律玻璃体混浊

    血清circCOL1A2和miR-25-3p水平与T2DM合并DR的相关性研究

    单四新马正朱坤良苑留云...
    513-519,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环状Ⅰ型胶原α2(circCOL1A2)和微小RNA-25-3p(miR-25-3p)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 纳入2020年5月—2022年6月在沧州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T2DM患者108例(216只眼),根据是否发生DR分为DR组56例(112只眼),非DR(NDR)组52例(104只眼),同时选取同期到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45例(90只眼)作为对照组.分别采集对照组体检时、DR组和NDR组入院后的静脉血 4~6 mL.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方法检测 3 组circCOL1A2、miR-25-3p相对表达量,并检测血清生化指标.分析血清circCOL1A2、miR-25-3p水平的相关性,及二者与DR发生的相关性,并评估对DR发生的影响价值.结果 (1)circCOL1A2、miR-25-3p水平:3组间血清circCOL1A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5.891,P=0.000).NDR、DR组血清circCOL1A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NDR=15.969、qDR=50.526,均P=0.000),DR组血清circCOL1A2水平高于N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5.641,P=0.000).3 组间血清miR-25-3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3.834,P=0.000).NDR、DR组血清miR-25-3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NDR=10.101、qDR=45.157,均P=0.000).DR组血清miR-25-3p水平高于N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6.169,P=0.000).(2)生化指标:DR组和NDR组生化指标比较,DR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尿酸(UA)水平均高于ND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UA=3.320,P=0.001;tCRP=8.705,P=0.000).2组患者其余血清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分期DR患者血清circCOL1A2、miR-25-3p水平比较:Ⅰ期到Ⅴ期患者血清circCOL1A2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900,P=0.000).且Ⅰ期到Ⅴ期患者circCOL1A2水平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Ⅰ-Ⅱ=4.102,P=0.042;qⅡ-Ⅲ=4.674,P=0.014;qⅢ-Ⅳ=4.359,P=0.026;qⅣ-Ⅴ=4.347,P=0.027).Ⅰ期到Ⅴ期患者血清miR-25-3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407,P=0.000).且Ⅰ期到Ⅴ期患者miR-25-3p水平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Ⅰ-Ⅱ=5.206,P=0.005;qⅡ-Ⅲ=4.187,P=0.036;qⅢ-Ⅳ=4.165,P=0.037;qⅣ-Ⅴ=4.064,P=0.045).(4)circCOL1A2、miR-25-3p水平与DR的相关性分析:T2DM患者血清circCOL1A2、miR-25-3p水平均与DR发生呈正相关(rcircCOL1A2=0.382、rmiR-25-3p=0.479,均P=0.000).(5)血清circCOL1A2与miR-25-3p的相关性分析:T2DM患者血清circCOL1A2与miR-25-3p呈正相关(r=0.564,P=0.000).(6)T2DM患者DR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CRP、UA、circCOL1A2、miR-25-3p水平为T2DM患者发生DR的危险因素.结论 T2DM患者发生DR时血清circCOL1A2、miR-25-3p表达上调,二者与DR发生呈正相关,联合检测对T2DM患者发生DR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2型糖尿病circCOL1A2miR-25-3p视网膜病变

    清肝益阴明目方治疗轻、中度脂质异常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关爱红韩冰倩张南许家骏...
    520-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清肝益阴明目方治疗轻、中度脂质异常型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23年5月—2023年9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诊治的轻、中度脂质异常型干眼患者55例(110只眼),证属肝肾阴虚证,随机分为试验组28例(56只眼)和对照组27例(54只眼).对照组予0.1%玻璃酸钠滴眼液+睑板腺按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清肝益阴明目方熏蒸+代茶饮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检查受试者的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河高度、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2组治疗前BUT、泪河高度、OSD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BUT:2组治疗后BUT均较治疗前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试验组=6.939,P=0.000;t对照组=3.363,P=0.001).治疗后2组间BUT比较,试验组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1,P=0.026).(2)泪河高度:试验组治疗后泪河高度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80,P=0.000),而对照组治疗后泪河高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泪河高度比较,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0,P=0.039).(3)OSDI评分:2组治疗后OS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试验组=17.365、t对照组=12.514,均P=0.000).治疗后2组间OSDI评分比较,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77,P=0.000).(4)中医证候积分: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试验组=9.770、t对照组=7.174,均P=0.000).治疗后2组间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69,P=0.000).(5)临床疗效:试验组总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7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32,P=0.000).结论 清肝益阴明目方有助于提高患者泪膜稳定性,增加泪河高度,改善患者不适症状.

    熏蒸代茶饮脂质异常型干眼清肝益阴明目方

    剔络养血明目汤对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眼部血流的影响

    侯文博冯俊李欣王玮...
    525-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剔络养血明目汤对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患者眼部血流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8年6月—2021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诊治的NTG患者32例(63只眼),辨证为瘀血阻络证.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39只眼)和对照组12例(24只眼).对照组予银杏叶片和甲钴胺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剔络养血明目汤口服.2组均观察28 d.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受试者的视神经总扫描区域的血流密度(VD1)及视盘周围毛细血管区域的血流密度(VD2),视网膜中央动脉(CRA)和睫状后短动脉(SPCA)的收缩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速度(EDV)和阻力指数(RI).结果 2组治疗前VD1、VD2、EDV、PSV和R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治疗后VD1、VD2、CRA和SPCA的PSV、EDV、R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VD:治疗组治疗后VD1、VD2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VD1=6.739、tVD2=8.285,均P=0.000).治疗后2组间VD1、VD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的VD1差值与VD2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VD1=5.599、tVD2=6.210,均P=0.000).(2)眼部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治疗组治疗后CRA的EDV较治疗前增加、RI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EDV=3.096,P=0.003;tRI=2.446,P=0.017);治疗后2组间CRA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SPCA的PSV、EDV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PSV=2.481,P=0.015;tEDV=2.315,P=0.023);治疗后2组间SPCA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剔络养血明目汤可改善NTG患者的眼部血流,尤其是视神经血流.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血流密度剔络养血明目汤

    单纯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与联合泪小管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对比

    吴智文吴战斌孙松林
    530-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单纯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与联合泪小管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20年1月—2022年6月山西省运城眼科医院诊治的慢性泪囊炎患者99例(104只眼),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52只眼)和观察组49例(52只眼).对照组予单纯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泪小管置管术治疗.于术后7 d对受试者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于术后3个月统计临床疗效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1)VAS评分:观察组V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55,P=0.000).(2)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51,P=0.023).(3)并发症发生率: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患者采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联合泪小管置管术,虽然术后早期会引起患者轻度不适感,但有利于提高术后远期成功率.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泪小管置管术慢性泪囊炎

    任征从"瘀"论治视网膜静脉阻塞临证经验

    张馨任征
    534-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属中医学"暴盲"的范畴,病因复杂,是常见的可致盲的视网膜血管疾病.RVO容易反复出血、水肿,严重影响视功能.由于目前治疗手段存在局限性,故疾病预后疗效不一.中医辨证论治思想在本病的治疗上有独特之处,可缩短病程、促进水肿消退、提升视功能.任征总结分析本病的病因病机,认为RVO应责之于"瘀",提出对其治疗应以"通"为原则.故临床上将其分为肝郁化火证、阴虚火旺证和痰湿瘀阻证进行辨证分型论治,获得了良好疗效,本文对其经验进行总结,并附临床医案说明,以期为临床诊治本病提供指导.

    视网膜静脉阻塞辨证论治任征

    浅析傅仁宇之《审视瑶函·识病辨症详明金玉赋》

    朱佳美周剑闫晓玲唐梦丹...
    539-541,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末眼科名家傅仁宇所作的《审视瑶函·识病辨症详明金玉赋》是中医眼科诊法名篇,文中警句至今为各类教材及著作沿用.本文按照胞睑、两眦、白睛等病位及视觉、目红、目痛等眼部症状对相关警句进行分类整理,以便读者查阅背诵.并结合现代疾病认识及病证结合模式客观评述其病名不妥、病与病机不符、内容排列混杂等瑕疵.虽有不足,其歌赋体裁及病症要点为古今眼科初学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傅仁宇审视瑶函识病辨症

    《普济方》中医眼科外治法及外用处方考略

    郭欣璐赵冉冉赵时鹏盛倩...
    542-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普济方》是中国古代最大方书之一,于1406年由明朝周定王朱橚组织编撰,原书已散佚不全,现存版本为清初《四库全书》重新编次整理本.本文以195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排印本《普济方》为研究对象,以《普济方》著者、成书、主要内容和特色价值为研究背景,概述明以前中医眼科外治法及外用药发展源流,重点探讨《普济方》中眼科外治法及外用方药收录情况、收方特色和学术价值.《普济方》广泛收集了明初以前眼科外治法及外用方药,其中有明确出处者729首,来源于51部自汉至明代的各类医籍,其中包含了10余部今已亡佚不存、或著者成书均已不详的稀有中医古籍.深入研究《普济方》所载中医眼科外治法及外用方剂,对认识古代中医眼科外治法的发展史,了解传统眼科外治技术的演变、眼科外用药的选择、眼科经典方剂和新药研发等方面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践价值.

    《普济方》中医眼科外治法外用药

    国医大师唐由之运用参明汤治疗弱视的组方思路探讨

    臧玉玲宿蕾艳张守康张莎莎...
    548-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弱视为常见的儿童眼病,归属于中医学"视瞻昏渺""目暗不明"等范畴.国医大师唐由之认为,弱视的病因病机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摄养失宜,在治疗上以补养先、后天为主,在其经验方参明汤的基础上进行临证加减.参明汤的组方特色为:虚为病由,肾为虚本,重视补肾,填精益髓;幼科之要,调理脾胃,培土化源,健脾益胃;斡旋脾肾,脾肾互赞,相互资生,相得益彰;治法多变,不拘于补,补而不滞,静中有动;用药权衡,变通为要,四诊合参,中西并举.本文对唐由之诊治儿童弱视的学术思想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诊治依据和组方思路.

    唐由之弱视参明汤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