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中国执业药师协会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中国执业药师协会

张淑芳

月刊

2096-3327

zz@zhongguoyaoshi.com

010-88312157

100044

北京西城区车公庄大街9号五栋大楼B1-1001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Journal China Licensed Pharmacist
查看更多>>《中国执业药师》杂志自2003年创刊以来,秉承“合理用药,呵护公众健康”的办刊宗旨,服务于药师、医师及药学教育、科研,药品生产、流通、使用领域的技术人员,力求使杂志成为药学技术人员提高专业水平、交流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门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新四联"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景智胡占嵩邱水晶陈丽娟...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门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处方,了解"新四联"药物使用情况,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利用合理用药软件抽取 2024年1~5 月某院心血管内科门诊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处方,分析"新四联"药物联用、药品选择及靶剂量达标情况.结果:"新四联"药物处方占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处方的 63.50%,共涉及患者3079 例."新四联"药物处方中,单用1类药物处方占65.37%;联用 2 类药物处方中,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阻滞剂(βB)处方占47.74%;联用3类药物处方占 5.88%;联用4类药物处方仅占 0.49%.在ARNI/ACEI/ARB处方中,沙库巴曲缬沙坦占 95.49%.在βB处方中,美托洛尔处方数略多于比索洛尔."新四联"药物中,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靶剂量达标率最高,ARNI/ACEI/ARB和βB靶剂量达标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结论:当前该院门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新四联"药物类别及靶剂量达标率与指南导向药物治疗存在一定差距.临床药师应加强与医生的协作,进一步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用药安全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慢性心力衰竭新四联药物使用情况门诊处方合理用药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尤瑞克林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自由基相关指标的影响

    付海申于冰莉韩方方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尤瑞克林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自由基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 年10 月~2023 年10 月就诊于某院神经内科的108 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 例.两组均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缺血低灌注区面积、自由基相关指标[丙二醇(MDA)、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神经相关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S100B 蛋白、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 指数量表(BI)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缺血低灌注区面积、MDA、ROS、NSE、S100B 蛋白、Aβ1-42、NIHSS 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SOD、BDNF、BI 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治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尤瑞克林能减轻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损伤、提高临床疗效,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和调节神经因子有关.

    依达拉奉右莰醇尤瑞克林进展性脑梗死神经功能自由基

    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内皮细胞功能及血清铁调素25水平的影响

    赵迪潘燕张小林张保朝...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内皮细胞功能和血清铁调素 25(Hepc25)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0 年 5 月~2023年4月期间于某院就诊的130 例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65 例.根据患者病情给予调整血压、降低体温、维持呼吸、控糖、溶栓、抗凝血、抗血小板、神经保护、降低颅内压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钙片,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片,两组均持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内皮细胞功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血管生成素(Ang)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血清Hepc25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85%)高于对照组(73.85%,P<0.05);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血清Hepc25 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BI、MoCA评分和VEGF、SDF-1α、Ang、PDGF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IS患者临床疗效较佳,可有效改善IS患者病情,提高内皮细胞功能,降低血清Hepc25 水平,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缺血性脑卒中普罗布考瑞舒伐他汀内皮细胞功能铁调素25

    喹硫平联合伏硫西汀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睡眠脑电图、外周血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张进周王彦辉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喹硫平联合伏硫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睡眠脑电图、外周血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等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 2 月~2023 年8月期间于某院治疗的 94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因擅自停药剔除1例)和观察组(因擅自加用其他抗抑郁药物剔除1例),最终每组均纳入46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氢溴酸伏硫西汀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富马酸喹硫平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分、外周血BDNF相关因子[BDNF、BDNF前体(proBDNF)、成熟型BDNF(m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睡眠脑电图参数[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觉醒时间、睡眠总时间、睡眠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9.13%)高于对照组(71.74%,P<0.05);两组患者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proBDNF水平、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和觉醒时间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正确数、BDNF水平、mBDNF水平、TrkB水平、睡眠总时间和睡眠效率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喹硫平联合伏硫西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较佳,可显著改善睡眠脑电图,调节BDNF相关因子,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喹硫平伏硫西汀难治性抑郁症睡眠脑电图疗效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阿戈美拉汀在某精神专科医院门诊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潘艳娟王爱芹郭飞黄素培...
    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阿戈美拉汀在某精神专科医院门诊患者中的使用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该院2021年3月~2022年2月期间阿戈美拉汀在门诊患者中的使用情况,统计分析患者性别、年龄、诊断、联合用药、肝功能检查情况.结果:收集使用阿戈美拉汀的门诊患者共2352例,累计就诊5546次,阿戈美拉汀的使用率为1.96%.男性963例,女性1389例,男女比例为1∶1.44;患者平均年龄为(42.59±17.41)岁;1692 例(71.94%)患者超适应症使用,220 例(9.35%)患者超人群使用;29 例(1.23%)患者存在用药禁忌;1884例(80.10%)患者联合使用其他影响肝功能的药物;仅162 例(6.89%)患者在使用阿戈美拉汀前已明确肝功能情况,23.85%(62/260)患者复诊时存在血生化异常.结论:该院门诊应用阿戈美拉汀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多数患者联合使用其他影响肝功能的药物,仅少数患者在使用阿戈美拉汀前和复诊时检查了肝功能.临床应用中应规范超说明书用药,杜绝用药禁忌,积极开展用药前后肝功能评估的相关宣教,以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阿戈美拉汀药品不良反应药物性肝损伤超说明书用药合理用药

    尘螨致敏蛋白组分sIgE和sIgG4水平变化与舌下免疫治疗疗效相关性分析

    魏勉皇惠杰姜楠楠向莉...
    6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舌下免疫治疗(SLIT)疗效与尘螨组分sIgE和sIgG4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21年10月就诊于某院过敏反应科并行SLIT的过敏性鼻炎患儿(n=37),根据治疗1年后症状和药物综合评分(CSMS)分为控制稳定组(n=25)和控制不稳定组(n=12),比较两组患儿9种重要尘螨致敏蛋白组分(Der p 1/Der f 1、Der p 2/Der f 2、Der p 5、Der p 7、Der p 10、Der p 21和Der p 23)sIgE和sIgG4的水平变化.结果:Der p 1/Der f 1和Der p 2/Der f 2为主要致敏蛋白组分,其治疗前sIgE阳性率为86.5%~94.6%,其中Der p 2的sIgE浓度高于Der p 1(P<0.0001)、Der p 5(P<0.001)、Der p 7(P<0.001)、Der p 10(P<0.001)、Der p 21(P<0.01);Der f 2的sIgE浓度高于Der f 1(P<0.0001)、Der p 5(P<0.0001)、Der p 7(P<0.0001)、Der p 10(P<0.0001)、Der p 21(P<0.0001)和Der p 23(P<0.01).治疗前Der f 2的sIgG4浓度高于其他组分(P<0.0001),控制不稳定组中Der f 1的sIgG4阳性率(33.3%)高于控制稳定组(4.0%,P<0.05),且控制不稳定组中Der f 1和Der p 10的sIgG4浓度高于控制稳定组(P<0.05).治疗1年后,控制稳定组患儿Der f 1和Der p 2的sIgG4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尘螨致敏过敏性鼻炎患儿应用SLIT治疗后,Der f 1和Der p 2的sIgG4浓度升高明显,提示SLIT疗效较好,为临床评估SLIT疗效提供了线索.

    儿童舌下免疫治疗过敏性疾病尘螨致敏蛋白组分疗效预测标志物

    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雾剂与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粉雾剂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综合评价

    朱玉蓉杨涛郑海英王昱博...
    7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雾剂与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粉雾剂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综合价值,为医院药品遴选及临床用药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外文献数据库,纳入随机对照试验,开展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回顾性分析某三甲医院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直接医疗成本数据,开展经济性评价;通过问卷调研及搜集相关药品采购及销售数据、药品说明书,开展创新性、适宜性及可及性评价.结果:共检索出326篇文献,最终纳入3篇,共298例患者,其中干预组(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雾剂)148例,对照组(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粉雾剂)15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雾剂与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粉雾剂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OR=1.03,95%CI(0.62,1.73),P=0.91];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雾剂治疗后有效率低于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粉雾剂[OR=0.49,95%CI(0.25,0.97),P=0.04].经济性评价结果显示,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雾剂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较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粉雾剂不具有经济性.共回收问卷52份,结果显示,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雾剂与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粉雾剂相比不具有明显的创新性、适宜性和可及性.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雾剂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临床价值较低,且其未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不具有临床优势.

    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雾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粉雾剂支气管哮喘儿童临床综合评价

    氨酚曲马多联合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研究

    李靖吴迪
    8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氨酚曲马多联合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 2022 年10 月~2023年10 月期间某院收治的150 例PH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氨酚曲马多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AS)]、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血清疼痛介质[神经降压肽(NT)、β-内啡肽(β-EP)和P物质(SP)]水平、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4.00%)高于对照组(62.67%,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PSQI评分和S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NT、β-EP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由穿刺引起的神经损伤、感染、气胸、穿刺针误入血管、氨酚曲马多成瘾性等并发症;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36.00%)低于对照组(70.67%,P<0.05).结论:氨酚曲马多联合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治疗PHN患者临床疗效较佳,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和睡眠质量,调节疼痛相关介质水平,且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氨酚曲马多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疼痛相关介质睡眠质量

    中药汽雾透皮疗法对外周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赵玉刘兰克杜鸽
    8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汽雾透皮疗法治疗外周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22 年 9 月~2023年 9 月期间于某院就诊的100 例外周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5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中药外敷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药汽雾透皮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病情改善情况、疼痛变化情况[数字分级评分法(NRS)]、安全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00%)高于对照组(82.00%,P<0.05);观察组患者红、肿、热、痛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静脉炎分级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后 30min、1h、3h、6h、12h、1d、2d、3d、4d和 5d 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安全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94.00%)高于对照组(70.00%,P<0.05).结论:中药汽雾透皮疗法治疗外周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患者临床疗效较佳,可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且安全性较高.

    中药汽雾透皮疗法外周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疼痛

    99例抗感染药物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分析

    吴怡潘兴母继林王慧铃...
    95-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某院抗感染药物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 2010~2022 年某院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 99 例抗感染药物严重ADR/ADE报告,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9 例抗感染药物严重ADR/ADE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之比为1.7∶1;60 岁及以上人群发生率最高,占 21.2%;12 例既往有药物过敏史;给药途径主要是静脉滴注(53.5%);共涉及13 大类 37 种抗感染药物,其中例次数最多的是抗结核药(60.2%);具体品种例次数最多的是吡嗪酰胺和利福平(均为15.1%);累及系统/器官主要是皮肤及皮肤附件疾病(19.1%).结论:在使用抗感染药物治疗时,除临床最为关注的抗感染疗效外,潜在的药品安全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尤其是严重ADR/ADE.应制定有效措施,以降低抗感染药物ADR/ADE的发生.

    抗感染药物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合理用药安全用药报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