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双月刊

2095-5707

tsqb@mail.cintcm.ac.cn

010-64089577

100700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查看更多>>《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ISSN 2095-5707,CN 10-1113/R)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主办,是中医药信息、图书、情报的教学和科研领域的专业学术性期刊,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信息专业委员会、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中医药信息数字化专业委员会会刊。本刊关注中医药信息学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科研教学成果,以及新技术、新方法在中医药图书情报领域的应用,促进中医药信息学学科的学术交流及人才培养,为中医药信息及图书情报研究人员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CNKI的期刊影响力评价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以《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为例

    季巍巍张义川郑宏向宇雁...
    246-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大数据分析《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影响力情况,客观了解本刊发展现状,提出发展策略。通过单刊案例分析,为学术期刊客观了解自身发展情况提供参考。方法 以CNKI为统计数据源,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发文、被引、下载等维度对期刊办刊的相关要素进行统计,定量分析2016-2020年《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期刊的出版特征及国内外影响力情况。结果 在统计年2016-2020年内,本刊年均载文量为410。8篇,年均可被引文献量为404。4篇。本刊基金论文比为0。81,高于学科均值;平均篇均参考文献数量为13。40篇;引用半衰期为5。86年左右,被引半衰期为5。54年左右,引用半衰期学科均值为6。02,被引半衰期学科均值为4。80;本刊平均出版时效为305。76 d;本刊复合被引年度均值为6 336。8次,引用来源主要为期刊;复合影响因子年度均值为1。142,期刊综合影响因子年度平均值0。812,国内影响力位于Q1区;平均国际他引总被引频次为231。4次,年均国际他引影响因子为0。028。结论 通过分析发现,本刊发文规模较小,基金论文占比尚可;参考文献量偏低,论文具备长效性;国内影响力位于Q1区,国际影响力处于较低水平。有针对性地采用综合发展策略可提升本刊办刊能力。以本刊为案例深入分析,为学术期刊通过CNKI大数据等客观指标分析自身发展情况、制定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期刊评价发展策略大数据影响力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基于"肝肺气血循环轴"探析肺结节治疗思路

    王温欣罗潇潇江婷肖晶旻...
    253-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罗胜教授认为,肝肺之间存在以气机为基础、气血经脉循环流注的综合轴,即"肝肺气血循环轴",并提出肺结节的关键病机是肝主疏泄失职,气机血运失调。肝失疏泄,肺气受损,肝肺气机升降平衡失调,气血津液阻滞于肺络,导致气郁痰凝血瘀等病理因素产生,最终形成肺结节。基于肝肺气血循环轴,提倡疏肝理肺法,兼顾祛瘀化痰,扶正固本。附验案一则,为治疗肺结节提供思路。

    肺结节情志肝肺气血循环轴治疗思路

    基于"六郁"理论探讨溃疡性结肠炎辨治

    赵文杰潘以丰
    257-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肠道炎性疾病。本文以"六郁学说"辨证思维方法为切入点,认为UC发病以气郁为先,湿郁为要,演化变生血郁、痰郁、热郁、食郁,六郁夹杂而生。临床治疗强调以调气、除湿为主,把握其病机变化,灵活治以理血、祛痰之法,以使六郁得解。

    溃疡性结肠炎六郁病因病机治疗

    黄腊平运用乌梅丸治疗杂病经验

    李明慧吴艺锋黄腊平
    262-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腊平教授临证谨守乌梅丸"厥阴寒、少阴寒、少阳热化"的核心病机,概括用方指征为"自觉气往上冲,口干口苦,大便不成形或大便稀,恶寒,舌淡红,苔白,脉沉微或脉沉弱等",并将其广泛运用于杂病诊疗。临证随病机而变,均能获良效。本文总结黄腊平教授应用乌梅丸用药特色,并附心悸验案1则。

    乌梅丸上热下寒厥阴寒少阴寒少阳热化黄腊平

    彭旭明分筋推拿结合恢刺法治疗前斜角肌综合征经验

    肖琳彭旭明张耀敏李信贤...
    265-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前斜角肌综合征(SAS)是临床常见脊柱相关疾病,彭旭明教授认为,SAS病位在颈肩,以筋骨失衡为发病基础,筋挛成结为病机关键,治疗以"祛瘀通经""舒筋缓急""疏解筋结""筋骨同调"为总治则,应用恢刺、彭氏分筋推拿调整颈部筋骨关系,达到筋柔骨正的良好状态,其改良的"扶持一指禅手法"在分筋解除粘连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附医案一则,以飨同道。

    彭旭明前斜角肌综合征分筋推拿恢刺名医经验

    基于"足三阴虚损"理论探讨针刺防治围绝经期骨质疏松临床应用

    吕钊岚马耿佳陈劼
    270-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女性绝经前后一段时间,随着激素水平下降,骨量也随之降低,易发骨质疏松,若不及时干预,会增加骨折风险。足三阴虚损是指肝脾肾三脏俱虚,使气血生化不足,无法滋养五脏,最终导致阴损及阳、元气虚损而引发各种疾病。围绝经期女性肝、脾、肾三脏气血、经气衰减,出现肾精亏虚、脾胃虚弱、肝血不足等,从而导致骨质疏松。针刺治疗围绝经期骨质疏松以补益肾阳、强筋健骨、健脾养胃、调肝补血为原则,并附验案1则以佐证,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思路。

    足三阴虚损围绝经期骨质疏松针刺防治

    老锦雄应用温针背俞穴联合刺血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上热下寒证经验

    贺延老锦雄姚荏文
    275-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围绝经期综合征为妇科常见疾病,常兼具心理症状及躯体症状双重表现。老锦雄提出围绝经期综合征上热下寒证内在病理特点为元气亏虚、脏腑功能失和,核心病机为元气虚衰、相火妄动,通过温针灸背俞穴联合放血疗法以培补元气、引火归元,为治疗该病提供新思维、新方法。

    围绝经期上热下寒培元引火归元

    基于《温病条辨》探讨吴鞠通辨治妇人产后病特色

    王宝龙马晓北农汉才
    279-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温病条辨》确立了三焦辨证为主,卫气营血辨证为辅的辨证体系,吴鞠通对治疗妇人产后病也颇有见解,在《温病条辨·解产难》中,吴鞠通以滋阴养液为总则治疗产后三病,辨治特色表现为用药贵快勿轻、产后宜补心气、产后宜补也宜泄和产后治疗宜护正养阴,提倡"参古而不泥于古"的治疗理念,今系统总结,以飨读者。

    《温病条辨》吴鞠通产后病辨证论治医家经验

    劳绍贤治疗脾胃湿热型口臭经验

    李伟欣劳绍贤赖洪辉李贺元...
    283-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口臭多因脾胃伏火、胃火旺,或脾胃湿热、脾胃功能失常所致,劳绍贤教授根据多年从事脾胃病证研究工作经验出发,以清热化湿、运脾理气为法,自拟清浊安中汤及加味泻黄散治疗脾胃湿热型口臭,取得良好疗效,文后附验案一则,为治疗口臭提供思路。

    口臭劳绍贤脾胃湿热清热化湿经验

    张志玲从痰湿论治慢性疲劳综合征经验

    何承菲孙冬张志玲
    286-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临床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多以补虚为主,张志玲教授认为,本病发病原因众多,脾胃功能失调、痰湿阻滞气机为其关键病机,痰湿既是病理产物又是发病条件,提出从痰湿论治慢性疲劳综合征,以健脾、理气、活血为法共奏治痰之功,常以荷芪散为底方加减,疗效明显,附验案1则以佐证,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思路。

    痰湿慢性疲劳综合征荷芪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