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护理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护理教育
中华护理教育

月刊

1672-9234

zhhl.edu@263.net

010-65589546

100025

北京市朝阳区十里堡甘露西园1号楼314室

中华护理教育/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C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2004年9月,为中华护理学会主办的正式期刊。主要报道护理教育、科研动态、反映护理学科发展热点。本刊愿为广大护理教育工作者、护校学生、临床护士提供了解行业科技信息的窗口和学术交流的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青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干预方案的实施及效果评价

    孙静静桑文凤贾冠华秦娜娜...
    13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自我调节常识模型(The Common-Sense Model of Self-Regulation,CSM)的中青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患者干预方案的设计、实施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收治的中青年PCI术后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7月-2021年12月入院的57例患者为对照组,2022年1月-7月入院的55例患者为试验组。试验组根据CSM在认知阶段、应答阶段、评估阶段、行为及疾病结局阶段对PCI术后患者的 自我管理、疾病感知及心理进行干预;对照组采取PCI术后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的 自我管理行为、疾病感知、焦虑评分。结果 干预3个月后,试验组冠心病 自我管理行为得分高于对照组(t=6。221,P<0。001);疾病感知得分、焦虑得分均低于对照组(t=3。284,6。949;P<0。05)。结论 基于CSM的干预可提高中青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降低负性疾病感知及负性情绪,减轻患者身心负担。

    血管成形术,气囊,冠状动脉健康教育自我护理中青年患者自我调节常识模型

    新入职护士基本理论知识培训慕课的开发及应用

    吴捷李梦瑶闫德修章雅青...
    140-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新入职护士基本理论知识培训慕课的开发及其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13所医院新入职护士培训方案,结合头脑风暴法及应用德尔菲法对13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初步拟定慕课培训方案。随后邀请16名护理专家撰写慕课脚本和拍摄视频,最终形成新入职护士基本理论知识培训慕课。于2022年6月-9月招募上海市16所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的639名新入职护士参与慕课教学。培训完成后,通过分析后台学习数据进行初步应用效果评价。结果2轮函询专家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331和0。254(均P<0。05)。构建的新入职护士基本理论知识培训慕课培训方案包含培养目标(知识、态度、技能)、课程形式(线上)、课程内容(8个模块,16个章节,61项内容)、学时分配(21学时,13。5 h)和考核方式(16次章节测验)。639名新入职护士平均视频观看时长为759。23 min,77个任务点平均学习次数为142。13次,65。73%(420名)的新入职护士任务点完成率达到100%。结论 新入职护士基本理论知识培训慕课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应用效果良好,可辅助各级医院推进新入职护士基本理论知识同质化培训。

    在职培训新入职护士慕课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

    中医医院新入职本科护士培训考核评价指标的构建

    张岩秦元梅刘姝杨艳明...
    145-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中医医院新入职本科护士培训考核评价指标。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小组讨论,建立中医医院新入职本科护士培训考核评价指标初稿,选取来 自7个省份的中华护理学会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分会的15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咨询,确定考核评价内容及其权重。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是0。962、0。980,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是0。220、0。268(均P<0。05),最终形成的中医医院新入职本科护士培训考核评价指标包括5项一级指标、24项二级指标和77项三级指标。结论 构建的中医医院新入职本科护士培训考核评价指标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可为中医医院管理者及培训者选拔人才提供参考。

    教育中医医院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考核德尔菲法

    肿瘤专科医院新入职护士培训目标清单的构建

    刘佳惠李金花李旭英陈婕君...
    152-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肿瘤专科医院新入职护士培训 目标清单。方法 基于文献回顾法、教学计划开发法、专家咨询法构建肿瘤专科医院新入职护士培训 目标清单,采用四象限定位法对培训 目标进行定位。结果 最终构建的肿瘤专科医院新入职护士培训目标清单包括6项一级指标(基础知识与技能、制度与标准、肿瘤专科知识与技能、职业素养、安全管理、护理科研与教学)和42项二级指标。四象限定位结果显示,处于"重要易培育"象限的培训 目标有7项,处于"重要难培育"象限的培训 目标有19项,处于"次重要易培育"象限的培训 目标有12项,处于"次重要难培育"象限的培训目标有4项。结论 构建的肿瘤专科医院新入职护士培训目标清单内容具有科学性,符合肿瘤专科医院新入职护士培训的需求,可为肿瘤专科医院开展新入职护士培训工作提供参考。

    肿瘤专科医院新入职护士培训

    自我复原力在新入职护士知觉压力与职业承诺间的调节效应分析

    张帆刘团会徐兆宁吕静雯...
    159-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 自我复原力在新入职护士知觉压力与职业承诺间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2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中文版自我复原力量表、中文版护士职业承诺量表对陕西省、吉林省共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341名新入职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新入职护士知觉压力、自我复原力、职业承诺得分分别为(20。54± 5。78)分、(39。19±8。67)分、(80。13±14。53)分;新入职护士 自我复原力与知觉压力呈负相关(r=-0。196,P<0。001),与职业承诺呈正相关(r=0。240,P<0。001),知觉压力与职业承诺呈负相关(r=-0。482,P<0。001);自我复原力在知觉压力与职业承诺之间存在调节作用(β=0。031,P<0。05)。结论 自我复原力能够调节新入职护士知觉压力与职业承诺间的关系,可为今后护理管理者提高新入职护士的职业承诺水平提供新思路。

    护士压力问卷调查自我复原力职业承诺

    对分课堂在本科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杨迎春张小良高赛红石静...
    165-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在解剖学课程中应用对分课堂教学对护理专业本科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2020级护理本科生按照班级随机分为试验组(n=60)和对照组(n=60)。试验组采用对分课堂,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法。比较教学后两组的考核成绩和临床思维能力得分。结果 教学后,试验组平时成绩(t=5。150)和期末理论考试成绩(t=7。060)均高于对照组(P<0。05)。教学实施前两组临床思维能力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后,试验组评判思维能力得分(t=4。557)、系统思维能力得分(t=3。667)、循证思维能力得分(t=5。975)及总分(t=6。809)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专业解剖学课程中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效果良好,有利于护理专业学生早期临床思维的培养。

    护理教学改革临床思维对分课堂解剖学

    高职助产专业"1+X"产后恢复课证融通教学设计与实践

    张珍王思蕴李利
    169-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制订"1+X"产后恢复课证融通的教学方案,并探讨其对提升学生证书考核通过率的作用,为高职高专院校实施课证融通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 剖析"1+X"产后恢复(中级)证书的考核项目与核心点,将其融入11门相关课程教学内容中,并增设"1+X"产后恢复课程(限选课),共64学时。在2021级助产专业中实施课证融通教学,评价学生"1+X"产后恢复(中级)证书考核成绩及通过率,并与2020级学生通过率进行比较;调查学生对课程、教学条件与资源的评价。结果2020级学生证书考核通过率为65。5%(38/58),2021级学生证书考核通过率为93。3%(56/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084,P<0。001)。学生对课程评价总体满意度为97。4%,对教学资源评价总体满意度为96。3%。结论"1+X"产后恢复课证融通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夯实产后恢复的理论基础,提升技能水平,帮助学生拓展职业发展技能,提升职业竞争力。

    护理职业教育"1+X"证书课证融通产后恢复

    立德树人视域下护理专业"五育并举"育人实践探索

    田鹤陈洁如杨晓婷李艳辉...
    175-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提出要"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这对护理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该文以北京大学护理学院为例,总结学院五育并举、立德树人、促进"三全育人"的成果和经验,为我国护理高校推进"五育并举"育人工作提供参考。

    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教育制度护理

    本科护理专业"解决问题,促进健康"课程建设情况分析

    李小雪邹海欧孔莹杨志凝...
    179-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解决问题,促进健康"课程建设情况,结合劳动教育相关要求明确后期建设方向。方法 梳理"解决问题,促进健康"课程建设情况,采用ROST内容挖掘系统对1 032项学生项目选题和177条学生项目总结语句进行文本分析。结果 历经20余年发展,"解决问题,促进健康"课程现已成为必修课,以项目驱动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社会实践能力。通过对学生项目选题的词频分析发现,"知识"出现的总频次(275次)最高;"老年人"出现的频次升至第二位。学生项目总结语句情感分析结果显示,85。88%(152条)为积极情绪,主要涉及项目对学生 自身社会实践能力的积极影响;11。86%为消极情绪,主要为学生所关注的健康问题带来的不良影响或实践过程中的不足之处。结论"解决问题,促进健康"的课程建设在社会性和实践性教育方面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有不足。后期需根据教育部关于劳动教育的指导纲要进行改革,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护理专业课程劳动教育建设。

    教育,护理课程文本分析劳动教育

    护理专业学生伦理敏感性与影响因素研究

    包彬曹梅娟贺鑫谢纯琦...
    183-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护理专业学生的伦理敏感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伦理教育的完善和发展提供参考。方法2023年2月-4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护理专业学生伦理敏感性问卷、中文版杰弗逊共情量表和中文版组织关怀氛围问卷对525名护理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525名护理专业学生伦理敏感性得分为(33。98±6。02)分,接受护理道德伦理相关课程培训时长、对护理道德伦理知识的熟悉程度、擅长与他人交流沟通、共情能力和组织关怀氛围为护理专业学生伦理敏感性的影响因素(均P<0。05),可解释护理专业学生伦理敏感性31。0%的变异度。结论 护理专业学生的伦理敏感性有待提高,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制订相关课程及培训方案,以提高其伦理敏感性。

    教育,护理学生,护理伦理学,护理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