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智慧健康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智慧健康
智慧健康

旬刊

智慧健康/Journal Smaaart Healthcar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医院信息化运维管理中的故障预测与维护策略

    黄方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探讨医院信息化运维管理中故障预测与维护策略的整合应用。阐述整合应用的必要性与优势,介绍具体的整合方法与实践,并评估了整合应用对医院信息化运维管理的实际效果。结果表明,整合故障预测与维护策略可以提高系统稳定性、降低运维成本、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并提高运维效率。

    医院信息化运维管理故障预测维护策略整合应用

    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法及RT-PCR法检验血液标本内乙肝病毒的价值

    冯慧雅黄树通卜丹霞陈彩仁...
    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RT-PCR法检验血液标本内乙肝病毒的价值。方法 将2022年1月—2023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78例疑似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测方法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39例。两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乙肝病毒(HBV)血清标志物、HBV-DNA含量。其中,A组采用单纯ELISA检验,B组采用单纯RT-PCR检验。以临床最终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两组检测结果,对比诊断效能。结果 A组中,HbeAg阳性率39。74%(31/78),HBsAg阳性率58。97%(46/78),HbcAb阳性率51。28%(40/78),HbeAb阳性率56。41%(44/78),HbsAb阳性率 61。54%(48/78),大三阳的阳性率39。74%(31/78),小三阳的阳性率51。28%(40/78);B组中,HBV-DNA阳性率80。77%(63/78);A组对HBV的诊断敏感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均低于B组(P<0。05),但两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相当(P>0。05)。结论RT-PCR法检验血液标本内HBV的价值更高,对HBV的敏感度及准确度高,整体诊断效能更高。

    血液标本乙肝病毒酶联免疫吸附法实时荧光定量PCR诊断效果

    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在2型糖尿病患者随访中的应用

    曹玲玲
    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在2型糖尿病患者随访中的应用。方法 从本院2022年1月—2023年8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择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管理模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管理方式,观察组采用血糖信息化管理方式,统计分析两组之间的有关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自我管理功能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BMI、血糖、血脂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跟踪管理过程中,采用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发挥显著的管理效能,有效增强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并有助于稳定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因此具有极高的价值。

    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2型糖尿病随访应用

    多排螺旋CT血管探针技术和CT血管造影技术在肾动脉狭窄中应用价值分析

    李国庆
    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在肾动脉狭窄诊断中,应用多排CT血管探针技术(vessel probe,VP)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2017年1月—2023年1月在本院接受检查的疑似肾动脉狭窄患者110例,均对其进行VP检查、CT血管造影技术(CTA)检查,并将结果与金标准减影血管造影(DSA)相对比,计算VP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 在110例疑似患者中,金标准方式共检出阳性50例,阴性60例;VP检查共检出真阳性48例,真阴性46例,诊断效能为:灵敏度96。00%(48/50);特异度为76。67%(46/60);诊断符合率为85。45%(94/110)。CTA检查诊断灵敏度为94。00%(47/50),特异度为73。00%(44/60),符合率为82。73%(91/110),VP检查与CTA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肾动脉狭窄的诊断过程中,采用CTA检查能够获取具备高时间分辨率与空间分辨率的图像。通过运用VP检查可以精确有效地检测斑块的范围、性质以及狭窄程度。此外,对比VP检查与CTA检查在肾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两者在检出率方面并未展现出显著差异。

    肾动脉狭窄多排螺旋CT血管探针技术斑块范围斑块性质

    医学影像设备维修规范化管理分析

    王立想
    15-1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医学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设备在各级医疗机构的临床诊断中均发挥了重大作用,大幅提升了当代临床诊断的效率和准确率。但医学影像设备作为精密的仪器,需要在维修和日常保养方面给予规范而细致的管理,才能延长其使用寿命,更好地为医院服务。本文对医学影像设备的维修规范化管理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维修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医学影像设备维修规范化管理

    高校大学生近视现状与相关因素研究

    王红英
    1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高校大学生近视现状与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3年6月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在校学生342例,采用问卷调查其基线信息、生活习惯及学习习惯,以Logistic多因素分析确定相关因素。结果 342例大学生中,共有近视学生175例,其发生率为51。17%;近视组学习用眼时间>10h/d、户外活动<1h/d、体育锻炼时间<1h/d、睡眠时间<8h/d、存在眼疾病史、做作业姿势习惯不良、喜欢躺着看书及看电脑/手机时间≥4h的构成比更高,与视力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近视为因变量,各项因素为自变量,经分析:学习用眼时间>10h/d、户外活动<1h/d、体育锻炼时间<1h/d、睡眠时间<8h/d、存在眼疾病史、做作业姿势习惯不良、喜欢躺着看书及看电脑/手机时间≥4h是大学生近视的相关影响因素。结论 高校大学生的近视率较高,多存在用眼习惯不良、坐姿较差、锻炼时间较短等问题,为减少近视发生,加强大学生近视相关知识宣讲,促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延缓近视进展是关键。

    高校大学生近视现状影响因素

    实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和药学干预作用分析

    曹嘉莹舒成喆
    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我院实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和药学干预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8月本院住院部及门诊部收治的60例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划分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观察组采取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和药学干预,对照组没有予以整治和干预。统计分析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无指征用药率,了解医院感染情况,以及管理质量评分和感染控制时间,对比两组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无指征用药率、诱发医院内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管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染控制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和药学干预,具有不可忽视的临床作用,可以使用药行为得到不断规范,有章可循,并给予其合理使用一定的保证,有效控制感染控制时间,确保治疗效果的稳步提升。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药学干预医院内感染

    中医辨证论治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郑巧章清华
    2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diabetic cognitive impairment,DCI)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随着患者认知功能逐渐减退,将最终发展为痴呆,极大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现代医家认为其在中医属"消渴健忘""消渴痴呆"等,病机多属本虚标实,与心、肝、脾、肾功能失调,痰浊、瘀血、毒、湿热等为患有关。在临床实践中,医师们依据疾病的成因和病理机制,通过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以及病因论治等方法,运用传统经典方剂,或结合个人临床经验创制的经验方剂,均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现对临床中医辨证论治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经验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及后续的研究提供指导借鉴。

    中医辨证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

    乳腺癌保乳术治疗后调强放疗影像引导技术的临床研究进展

    杨芳苏宁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乳腺癌是临床中十分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在女性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一。目前,针对该疾病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等。乳腺癌在实施保乳手术后仍存在复发和转移的风险。术后进行放射治疗对于减少局部复发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然而,在乳腺癌保乳术后进行调强放射治疗时,可能会出现摆位误差,这有可能导致放射性损伤,包括放射性心脏病或放射性肺炎的风险,甚至可能影响肿瘤的控制效果。随着影像引导放疗技术(IGRT)不断进展,多种影像引导技术已广泛用于临床以对精确放疗摆位误差进行纠正,准确定位,有效治疗肿瘤局部,并最大程度抑制放射性肺炎及心脏损伤发生。本文总结分析了乳腺癌放疗方式并了解其摆位误差,对乳腺癌治疗后二维X线影像引导技术、光学体表引导技术等相关调强放疗影像引导技术进行讨论。希望此次研究能为有关研究提供参考,促使乳腺癌保乳术治疗后调强放疗影像引导技术不断完善和发展。

    乳腺癌保乳术MR影像引导技术光学体表引导技术摆位误差

    体外冲击波联合肉毒毒素治疗对痉挛性脑瘫运动功能和肌张力的影响

    陈志伟
    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体外冲击波联合肉毒毒素治疗对痉挛性脑瘫运动功能和肌张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5月—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60例痉挛性脑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研究组采用体外冲击波联合肉毒毒素治疗,对照组则单用肉毒毒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运动功能、肌张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研究组的肢体痉挛评估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体外冲击波联合肉毒毒素治疗,可提高痉挛性脑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肌张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应用。

    体外冲击波肉毒毒素痉挛性脑瘫肌张力运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