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智慧健康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智慧健康
智慧健康

旬刊

智慧健康/Journal Smaaart Healthcar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两种置管方式肠内营养治疗神经重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崔鹏李瑞芳赵萍牟伟峰...
    43-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两种置管方式肠内营养(EN)应用在神经重症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行EN的86例神经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对照组[纳入43例,采用鼻胃管肠内营养(NGEN)]、观察组[纳入43例,采用鼻空肠管肠内营养(NJEN)],评价组间营养指标、T细胞亚群、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量表(APACHE Ⅱ)、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炎症因子、并发症。结果 ①置管前,组间营养指标、T细胞亚群、APACHE Ⅱ、GCS、炎症因子,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2周后,观察组营养指标、T细胞亚群、APACHE Ⅱ、GCS、炎症因子更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较之对照组,观察组返流、误吸、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消化道出血、腹泻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 对神经重症患者实施NJEN,可以尽快改善营养及免疫状况,促进意识与病情恢复,控制炎症状态,减少返流、误吸等并发症,值得推广。

    置管方式肠内营养神经重症

    高位肌间沟配合低浓度的罗哌卡因神经阻滞用于老年锁骨骨折麻醉效果及其对应激反应影响分析

    蔡红梅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高位肌间沟低浓度罗哌卡因神经阻滞用于老年锁骨骨折麻醉效果。方法 筛选本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老年锁骨骨折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每组40例。均以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采取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进行麻醉效果对比。结果 观察组麻醉效果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镇静效果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麻醉时间较对照组短;观察组应激反应指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麻醉异常反应比例低于对照组;以上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锁骨骨折中,采取高位肌间沟麻醉,术中应用低浓度罗哌卡因,可提升麻醉效果,可减少应激反应及麻醉不良反应。

    老年锁骨骨折高位肌间沟麻醉低浓度罗哌卡因

    RPH联合外剥内扎和聚桂醇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研究

    冯平扬
    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混合痔治疗使用RPH联合外剥内扎和聚桂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本院收治的混合痔患者30例做样本。采用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PH)治疗,观察组采用痔疮自动套扎术(RPH)联合外剥内扎和聚桂醇治疗。探究两组手术指标表现、疼痛情况、肛门功能、并发症产生的相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指标各项数值均低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观察组更低;术前比较两组肛门功能评分低于术后,观察组分值降低更为显著;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存在混合痔的患者在治疗时选择RPH联合外剥内扎和聚桂醇进行综合性治疗整体治疗,效果更为突出,能够帮助患者有效抑制术后并发症,提升手术效果,降低术后疼痛。

    RPH术外剥内扎术聚桂醇混合痔肛门功能并发症

    血站的核酸检测与酶免检测平行筛查血液的应用分析

    巩春玲
    55-5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进行核酸检测与酶免检测平行筛查血液对血站的效果探究。方法 本次选取本血站中收集的无偿献血者标本15427例,各样本进行平行筛查血液操作,检测技术包括核酸扩增技术与酶联免疫法,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经酶联免疫法筛查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1型/艾滋病病毒2型(抗-HIV-1/2)无反应性及仅1种试剂为反应性的标本共15329例;经核酸扩增技术检测的15329例,发现阴性标本15231例,阳性标本为98例,阳性标本检出率达到0。64%;酶联免疫法检测后,开展HB-sAg、抗-HBs、抗-HBe、HBeAg、抗-HBc等筛查工作,检测有52例属于阳性标本,确认阳性率达到53。06%;通过定量检测98例核酸扩增技术检测阳性标本,结果发现有43例为HBV DNA阳性,阳性率达到82。69%(43/52),结果未发现HIV RNA阳性样本、HCV RNA阳性样本。结论 在血站血液筛查中应用核酸扩增技术检测、酶联免疫法检测平行筛查,可达到两种检测手段互补的效果,及时发现病毒阳性样本,提高血液筛查质量,降低病毒性疾病输血传播风险,保证血液安全性。

    血站核酸扩增技术酶联免疫法

    PD-1/PD-L1联合CD8+TILs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相关性分析

    李艳陈金梦慈红非李多杰...
    5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宫颈癌组织中CD8+TILs和PD-1/PD-L1分子表达情况及临床相关性。方法 选取蚌埠医学院第附属一医院2016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52例宫颈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对其PD-1/PD-L1阳性、CD8+TILs密度进行检测,按照PD-1/PD-L1表达和CD8+TILs密度情况将152例患者分为A组(n=40)、B组(n=59)、C组(n=43)、D组(n=10)。对PD-1/PD-L1、PD-L1/CD8+TILs密度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CD8+TILs与PD-1/PD-L1的相关性分析情况予以分析,分析不同PD-1/PD-L1表达和CD8+TILs密度宫颈癌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 PD-L1和PD-1和阳性表达率65。13%、61。18%;PD-L1阳性表达和肿瘤大小、间质浸润深度、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有密切联系(P<0。05);PD-1阳性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无紧密关联(P>0。05);CD8+TILs高密度和低密度分别为82例、70例,Spearman检验分析结果显示,PD-1和PD-L1表达分别与CD8+TILs密度呈正相关(r=0。742,P<0。001)和负相关(r=-0。385,P<0。001);四组在肿瘤大小、FIGO分期、淋巴血管间隙侵犯方面比较差异显著(P<0。05);FIGO分期、分化程度、淋巴血管间隙侵犯、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鳞癌患者OS的独立因素;PD-L1阳性组的生存时间短于PD-L1阴性组(经Log-Rank检验,χ2=20。986,P=0。000<0。05),CD8+TILs低密度组生存时间短于CD8+TILs 高密度组(经Log-Rank检验,χ2=40。788,P=0。000<0。05),D-L1-/CD8+TILs高密度组生存时间均高于其他三组(经Log-Rank检验,χ2=47。145,P=0。000<0。05)。结论 PD-L1在宫颈癌中呈高表达,且PD-1和PD-L1表达分别与CD8+TILs密度呈正相关和负相关。PD-1/PD-L1联合CD8+TILs在宫颈癌的预后评估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宫颈癌PD-1PD-L1肿瘤浸润淋巴细胞预后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学龄前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咳嗽患儿的临床疗效评价

    廖良倩
    65-68,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学龄前肺炎支原体(MP)感染所致咳嗽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学龄前MP感染所致咳嗽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红霉素治疗,观察组则予以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咳嗽积分、肺功能、炎症因子指标水平的差异性,并评价用药的疗效及安全性,记录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 两组治疗有效率相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咳嗽、咳喘以及肺啰音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日间咳嗽、夜间咳嗽积分以及总积分均较对照组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EV1、FVC、FEV1/FVC、MVV、PEF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PCT、CRP以及EOS均较对照组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50%和15。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应用于MP感染所致咳嗽患儿的治疗中,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其咳嗽症状,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较为安全。

    肺炎支原体感染咳嗽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学龄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房发药差错原因及预防策略探究

    闫晓娟张新华刘博李德成...
    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次研究主要探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房发药差错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持续改进药房发药质量,降低差错发生率。方法 研究选择2021年1-6月预防策略实施之前的2300张处方作为对照组,选择2021年7月-2022年1月预防策略实施之后的2300张处方为观察组,两组对比分析发药差错的原因。结果 观察组的发药差错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差错主要有发药错误、书写错误和剂量错误三大类。结论 发药错误、书写错误和剂量错误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房发药差错的主要原因,可通过加大对药师培训力度、加大药品管理力度、加强医患沟通交流、弹性排班、对药品调配的发放流程进行完善、健全发药差错登记制度、加大药房药品养护管理力度等措施预防发药差错。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房发药差错原因预防策略

    他莫昔芬联合小剂量甲地孕酮治疗子宫内膜癌的疗效观察

    杨雪峰高夏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他莫昔芬(tamoxifan,TAM)联合小剂量甲地孕酮(megestrol acetate,MA)对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本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7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使用小剂量MA治疗)与B组(使用TAM+小剂量MA治疗),每组38例。比较两组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与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CA12-5)、类胰岛素一号生长因子、甲壳质酶蛋白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这4项因子水平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M联合小剂量MA治疗子宫内膜癌,不仅可以显著提升疗效,还有助于调节患者体内肿瘤标志物水平,且不会增加过多不良反应,应用价值较高。

    子宫内膜癌他莫昔芬小剂量甲地孕酮血清肿瘤标志物炎症因子不良反应

    急性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袁程程刘艳
    77-79,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就诊于本院神经内科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统计肺部感染发生现状,并分析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一般资料及单因素分析显示,患病前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吸烟史、糖尿病、GCS评分、院前发生呕吐成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吸烟史、糖尿病、院前发生呕吐成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人员可针对此类高危人群提前进行预防管理,以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

    急性脑梗死肺部感染影响因素护理

    铝镁混悬液(Ⅱ)在酸相关性疾病中的应用

    张德新张延祯熊哲锟魏明通...
    8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铝镁混悬液(Ⅱ)在酸相关性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分析。方法 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本院收治的酸相关性疾病患者202例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基本人口学特征、生命体征、既往史、主要临床症状及诊断、疗效结果分析、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优化诊疗方案寻求循证医学支持。结果 抗酸药记录表1填写者202例,其中铝镁混悬液(Ⅱ)为抗酸药物使用最常见药物。使用铝镁混悬液(Ⅱ)治疗的130例患者中男性76例,女性54例;年龄阶段以23~55岁居多;收缩压平均值106~120mmHg居多;舒张压平均值66~80mmHg居多;体重平均值51~70kg居多;心率平均值76~90次/分居多;既往疾病史中发生率最高的为高血压;个人史中发生率最高为饮酒史;既往治疗用药最常见为奥美拉唑。常出现的几种症状发生率依次为反酸、烧心、腹痛、嗳气、黑便;而临床诊断统计中显示主要为慢性胃炎。铝镁混悬液(Ⅱ)治疗130例患者的总体疗效有效率为95。89%。药物不良反应者1例,具体为大便黏稠和胃肠道不适。结论 铝镁混悬液(Ⅱ)在酸相关性疾病中临床应用较为普遍,使用群体较为广泛,临床治疗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好。

    酸相关性疾病症状治疗铝镁混悬液(Ⅱ)应用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