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智慧农业导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智慧农业导刊
智慧农业导刊
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乡村振兴视域下民族村寨文旅融合路径研究——以恩施州为例

    王婧
    8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村寨旅游业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独特的民族文化是实现民族村寨旅游振兴的重要推力.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作为湖北省唯一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具有其独特的神秘气息.通过分析民族村寨文旅融合实现文化带动旅游业发展,旅游传承文化互促的价值,并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分析文旅融合的动力和阻力,提出从政府、企业、村民、文化、法律法规角度的完善路径,以此为实现恩施民族村寨文旅互促式的发展提供理论实践基础,实现恩施州地区乡村振兴.

    民族村寨恩施州传统文化旅游路径

    基于SPOC的植物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研究

    薛芗徐月明刘萍金晶...
    9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物学是园艺技术专业的职业基础课程,对后续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的学习起到重要的桥梁和支撑作用.在"互联网+教育"大背景下,植物学课程团队在课程教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创新课程设计理念、组建课程教学团队、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开发课程教学资源、设计教学实施过程和完善考核评价方式,建设完成基于SPOC的植物学在线开放课程,并探讨植物学在线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便更好地开展线上教学、服务线下教学,同时也为进一步促进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植物学在线开放课程课程建设SPOC教学现状

    蔬菜栽培学课程中蔬菜文化思政的作用与应用

    李经纬耿广东李伟张文娥...
    9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传统蔬菜文化承载着中国的蔬菜品种演变历史、栽培科技发展、人文情怀和价值观念等诸多重要的思政元素,对培养热爱农业、了解农业、未来可助力农业发展和兴旺农业产业的学子意义重大.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对高校教育者提出的课程思政建设和课程思维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政教育技巧与思政元素如何自然地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做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整合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该文分析蔬菜栽培学课程在园艺学学生专业和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阐述传统蔬菜文化对中国农业科技、文化及社会发展进程的重要意义,以及传统文化融合思政教育的设计,实现文、理、德的深度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等教育蔬菜栽培学传统蔬菜文化课程思政园艺学

    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干部班思政课教学方式研究

    张曦堃
    98-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现阶段"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施这个重大战略目标,是加快提高农业供给质量、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提升广大农民获得感的有力支撑,也是开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新局面的坚实基础.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文化素养突出、技术能力较强、管理经验丰富的复合型人才尤为关键.在新常态背景下,构建一支专业能力突出的干部队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文通过对村干部班学员的特点分析,探索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干部班思政课教学方式,目的是提高村干部班思政课教学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为乡村振兴及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乡村振兴村干部思政课教学方式人才培养

    耕读教育形势下大学生"三农"情怀教育实施路径研究

    方皓徐小雨
    10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农村现代化亟需具有"三农"情怀的人才投身于乡村建设.该文从个人、教师和高校3个层面分析大学生"三农"情怀自我培育意识差,"三农"相关课程情怀联结弱,"三农"情怀教育资源整合能力不足的现实困境,由此提出耕读教育形势下大学生"三农"情怀教育实施路径,从第一课堂到第四课堂,在特色课程体系、校内文化活动、校外社会实践、建设网络平台方面,全方位建立高校大学生"三农"情怀教育体系,以期提升大学生"三农"情怀教育实效,助力乡村人才培育.

    耕读教育大学生"三农"情怀教育乡村振兴实施路径

    植物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创新策略研究

    李杰黄学文刘琼
    106-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利于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有效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分析植物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问题和探讨高校植物学教学时问题情境创设所遵循原则的基础上,具体说明在植物学的各教学环节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创新策略,以期达到既传授知识又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高效利用课堂的目的.

    问题情境植物学教学环节课程思政创新策略

    基于产教研三元融合的园林植物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陈凌艳彭东辉闫淑君翟俊文...
    110-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园林植物类人才培养面临针对不同受众的课程体系存在针对性弱、创新能力培养不足和社会服务意识淡薄等问题.对此,提出产教研"三元融合"的园林植物类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课程体系完善、深化科教融合机制和创新校企合作机制等方式,全面推进园林植物类人才的培养,构建人才培养路径图.并以福建农林大学园林专业2020—2022年人才培养方式为例,总结教育教学创新点和取得的主要成效.

    产教研三元融合园林植物人才培养创新点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农人"培育模式研究

    汪强张慧郭玉峰司海平...
    114-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如何转变涉农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学科交叉融合的教育教学模式,是当代"新农人"培育的重要研究内容.该文通过搭建"校地"远程协同育人实践平台,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帮助教师实现校地协同育人实践教育模式;构建乡村振兴"产教融合"服务平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构建农民、教师、学生为主体的"三维协同"育人模式,建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旨在提升涉农高校的人才培养效率,为当代"新农人"的培育提供参考.

    乡村振兴新农人学科交叉新工科新农科

    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线上教学实践——以种子生物学课程为例

    陈磊兰彬李瑞宁王丽华...
    117-119,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在种子生物学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探索组建一套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线上网络课程,达到提高学生线上课程的参与度和融入度,增强教师在线课程的课堂管理、组织能力,从而提升教学质量.该文总结该线上课程的构建过程、教学效果分析及教学体会,为今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积累资源和经验.

    线上教学超星学习通课程建设教学实践种子生物学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数字赋能治理路径选择

    张兴佳
    120-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加速乡村社会的转型升级,乡村数字化治理成为现代化发展的新趋势,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网络化、数字化和信息化改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乡村治理的传统模式无法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需要,乡村治理出现困境,亟需革新乡村治理模式,引进复合型人才,重塑乡村治理路径.新时代,面对治理理念守旧、基础设施薄弱及短缺的数字人才等难题,必须充分挖掘数字技术价值,树立数字化治理理念,加快数字信息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多元主体联动协同机制,从而打造高素质高质量专业化的数字人才队伍,积极回应农民切身诉求,强化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的时效性与价值性,实现乡村善治的目标.

    数字技术乡村振兴数字赋能乡村治理路径选择